蚕的形态变化图
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第二章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桑蚕一生中各个发育阶段的发育经过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生理意义。
掌握桑蚕卵、幼虫、蛹、成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各部附器的构造、功能,以及与生产的关系。
掌握各类卵的区分方法,中日系卵、卵壳、蚕、蛹区分的方法,雌雄蚕、蛹、蛾的区分方法。
桑蚕从卵开始到成虫交配产卵自然死亡为止,为它的一个世代。
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就是桑蚕的生活史。
桑蚕的一个世代,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这种外形的改变,称为变态。
由于在一个世代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为完全变态昆虫。
从受精卵开始到孵化的卵期发育,相当于高等动物在母体内的胚胎发育,所以称为胚胎发育阶段。
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称为胚后发育阶段。
(一)卵期桑蚕以卵繁殖。
受精卵产下后,在外界环境条件的配合下,经过极其复杂的变化,就在卵内逐步演变为胚胎(习惯上称为胚子),发育成幼虫而孵化。
桑蚕的卵分为越年卵和不越年卵。
越年卵的卵期长,春期或秋期卵产下后,经一星期左右,胚子就停滞发育,进入一个停滞发育的“滞育期”。
胚胎在滞育期间,形态变化很小,即使保护在适宜的温度下,也不会向前发育,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解除滞育后,才能继续发育和孵化。
在自然条件下,必须越过寒冷的冬天,到翌年春暖时,才能继续发育和孵化。
不越年卵中生种的卵期短,卵产下后,胚子不停地向前发育,只需经过十多天就孵化出来。
山东省蚕种生产上春季产卵制种一般在6月下旬左右。
根据生产需要可以即时浸酸供夏蚕期使用,卵期同生种;也可以通过冷藏浸酸供给中秋和晚秋蚕期使用;也可以保护至来年春蚕期和夏蚕期使用。
山东省秋季蚕种生产上产卵制种一般在9月下旬左右,主要供给来年春蚕期和夏蚕期使用,卵期多长?(二)幼虫期桑蚕的幼虫,通常称为蚕儿。
从卵内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呈浓黑色或赤褐色,体表生有很多刚毛,外形很象蚂蚁,特称为蚁蚕。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中6个变化过程是卵、幼虫(蚕)、蛹(茧)、成虫(蛾)、小蚕期、大蚕期,具体介绍如下。
1、卵:是卵圆形,比小米粒还小一点,颜色为灰绿色或灰紫色,每平方厘米约1700-1800粒。
2、幼虫(蚕):蚕的外形分头、胸、腹。
头部就是平常所说的嘴,胸部三环节,有胸脚三对,腹部十环节,有腹脚四对。
每平方厘米蚁蚕约2100-2300头。
3、蛹(茧):熟蚕上簇后约第5天化蛹。
蛹体纺缍形,黄褐色。
4、成虫(蛾):具有白色鳞毛翅膀一对,但不能飞。
交尾产卵2-天后死亡。
一只蛾约产卵400-600粒。
5、小蚕期:一般一龄至三龄称小蚕期。
第一龄:从孵化到第一次脱皮前,称第一龄。
眠期叫头眠。
龄期经过三至三天半。
初期蚕体细小,满身刚毛,体色黑褐如蚁,故称蚁蚕。
第二龄:第一次脱皮后到第二次脱皮前称第二龄,眠期叫二眠。
二龄经过比其他各龄都短。
第三龄:从第二次脱皮后到第三次脱皮前,称第三龄。
6、大蚕期:四龄至五龄称大蚕期,第四龄:从第三次脱皮后到第四次脱皮前称第四龄。
眠期叫四眠。
俗称大眠。
龄期经过约五至六天,蚕体斑纹更为清楚。
第五龄:从第四次脱皮后到上簇,称第五龄,经过约7~8天。
蚕体肥大,斑纹清晰,从蚁蚕到五龄盛食期,体重约增加1万倍。
蚕的资料

蚕又叫“家蚕”和“桑蚕”。
分布与全国多处地方,以四川和江浙一带饲养最多,属于经济动物。
南方和有桑树的地方,蚕也是一种家庭饲养宠虫,尤其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蚕的幼虫长约50毫米。
由卵初孵出的幼虫极小,体表有黑毛,家庭一般放置在纸盒中饲养,用细嫩桑叶喂饲;稍长大蜕皮后,黑毛皮脱掉而成灰色,饲养用叶面拭净的新鲜切细的桑叶,初给细桑,逐渐增大叶量,日分3~4次给桑叶。
平时注意清除蚕粪。
蜕皮至第四次后进入5龄,逐步开始吐丝结茧,同时蚕在茧中化蛹,经5~6日收茧。
茧依色有白、黄、绿、绯之分。
整个饲育期因温度而异,一般在45天左右。
蚕蛹经过约2周变化成蛾,破茧而出,雌雄交尾后雌产卵,将蚕卵产在纸上收藏。
至4月下旬,早桑开绽,将卵取出,春雷响时,孵出幼蚕,开始新的循环。
养蚕观其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非常有趣并对少年儿童极有教育意义。
蚕又叫“家蚕”和“桑蚕”。
分布与全国多处地方,以四川和江浙一带饲养最多,属于经济动物。
南方和有桑树的地方,蚕也是一种家庭饲养宠虫,尤其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蚕的幼虫长约50毫米。
由卵初孵出的幼虫极小,体表有黑毛,家庭一般放置在纸盒中饲养,用细嫩桑叶喂饲;稍长大蜕皮后,黑毛皮脱掉而成灰色,饲养用叶面拭净的新鲜切细的桑叶,初给细桑,逐渐增大叶量,日分3~4次给桑叶。
平时注意清除蚕粪。
蜕皮至第四次后进入5龄,逐步开始吐丝结茧,同时蚕在茧中化蛹,经5~6日收茧。
茧依色有白、黄、绿、绯之分。
整个饲育期因温度而异,一般在45天左右。
蚕蛹经过约2周变化成蛾,破茧而出,雌雄交尾后雌产卵,将蚕卵产在纸上收藏。
至4月下旬,早桑开绽,将卵取出,春雷响时,孵出幼蚕,开始新的循环。
养蚕观其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非常有趣并对少年儿童极有教育意义。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咏了一种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精神。
现在,人们也常以“春蚕”来比喻为理想、为事业奋斗终身、牺牲自己、造福人类的高尚人格和情操。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6蚕的一生

6蚕的一生教学目标1.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食物以及生活空间;2.理解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3.知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4.基于观察记录,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基于观察记录,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一生;5.通过蚕的一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意识到要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教学难点】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蚕结茧已经十多天了,谁的蚕茧发生了新变化?二、讲授新课(一)聚焦1 / 5在观察蚕时,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小结:从蚕卵孵化出蚁蚕,到蚕蛾产出更多的蚕卵,直至蚕蛾死亡,我们已经了解了蚕的一生。
我们在养蚕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方法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我们会通过写观察日记把蚕的行为画下来;用手机或相机拍下蚕的行为,制成照片和视频。
蚕的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过程。
1.出生:蚁蚕从卵里孵出,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
2.生长发育:蚕经过四次蜕皮,之后结茧,在茧中生长发育,变成蛹。
3.繁殖:在茧中蜕皮,由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雄蚕蛾和雌蚕蛾交配产卵。
4.死亡: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二)探索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记录了蚕生中的生长变化情况,开个展示交流会吧!我们可以用视频、照片、画图、记录表、观察日记展示蚕的生长变化情况:(1)视频法: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蚕生长变化的视频。
展示关键时期,比如蜕皮、结茧、破茧、产卵等。
(2)照片法: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照片并整理,可以直观的呈现蚕不同时期的特点,比如蚕幼虫的特点,蚕卵和茧的特点等。
(3)画图法:用简图和图示记录蚕的一生,比如画出蚕卵、幼虫、蛹、成虫等的形态。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的一生》教学课件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
体长 蚕的样子 生长需要 其他发现 (毫米) (用图画记录)
按照蚕的生长顺序,将下面的图片按顺序进行排 列,并贴在下面的表格中。
排一排:
总结:蚕的生命周期
1
4
2蚕宝宝用了( )天?——蚕卵孵化期 2.从蚕宝宝变成蚕蛹用了( )天?——幼虫期 3.从蚕蛹变成蚕蛾用了( )天? ——蛹期 4.从蚕蛾出现到死亡用了( )天? ——成虫期
比 喻 美 不 胜 收
拟人 读 出 兴 奋
啊 , 河 流 醒 来 了 ! 三 月 的 桃 花 水 , 舞 动 着 绮 丽 的 朝 霞 , 向 前 流 啊 。 有 一 千 朵 桃 花 , 点 洒 在 河 面 , 有 一 万 个 小 酒 窝 , 在 水 中 回 旋 。
朝霞:形态 桃花:浪花
酒窝:旋涡 修 辞 句 体 现 喜爱
一声不吭
刘 伯 承 具 有 钢 铁 般 的 坚 强 意 志 。
学习第三部分: 分角色朗读18—2自然段。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我 一 直 在 数 你的刀 数
自 读 第 二 自 然 段 , 看 你 有 什 么 发 现 , 记 得 把 自 己 认 为 优 美 的 语 言 画 出 来 。
蚕的一生经历为(
)天
想一想:如果条件合适,新的蚕卵会怎么样?
温度合适
食物充足
比一比:菜粉蝶、蜻蜓和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蚕
说 明 手 术 的 疼 痛 令 人 难 以 忍 受 。 病 人 一 声 不 吭 , 他 双 手 紧 抓 住 身 下 的 白 床 单 , 手 背 青 筋 暴 起 , 汗 如 雨 下 。 他 越 来 越 使 劲 , 崭 新 的 白 床 单 居 然 被 抓 破 了 。
蝉的生长变化

尾角 气门
• 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 中,头部留在外面,蚕 会不会死掉? 会
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什么蚕开始不怎么吃叶子了,身体也发 黄发亮了? 蚕准备吐丝了!!
2.蚕吐丝前,蚕农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蚕吐丝前,应该为它搭个小架 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 它在那里结茧。
头 胸部 胸足 3对
腹足 4对
腹部
尾足1对
蚕的外形
尾角
气门(气孔)半月形斑紋
头部
尾足
腹足
胸足
门
门
1对
4对
3对
1、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
圆形。
口器:
咀嚼式口器
若蚕的口器和蚊子的口器一样,行吗?
2、胸部:共三对胸足。
作用: 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胸足
腹足
3、腹部:
第11节背后面生有尖形肉质突 起,称尾角。在胸部第1节和腹 部前10节两侧各生有1个小黑点 是气门,共9对气门。是蚕的呼 吸器官。
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出生 • 第二阶段 生长发育 • 第三阶段 繁殖 • 第四阶段 死亡
四种形态的变化
---------蚕的幼虫阶段
家蚕以卵繁殖,约经10天左右孵化成幼 虫。蚁蚕通过摄食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 转呈青白色。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去 旧皮,生长出较宽大的新皮再继续生长。家 蚕在蜕皮过程中,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 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 着了一样称为休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
皮四次,蚁蚕吃桑叶后称1龄蚕,第一次休
眠后蜕皮称2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休眠 后蜕皮称5龄蚕。休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 幼虫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 收缩,排空消化道,呈透明状,此时要吐丝 结茧了。
详细纪录:蚕的生长过程

详细纪录:蚕的生长过程
第一阶段:卵的孵化(4-10天)
- 蚕蛾会在合适的环境下产卵,通常选择柔软的叶子上。
- 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孵化期一般为4-10天。
- 孵化后,卵会变成幼虫。
第二阶段:幼虫期(3-4周)
- 幼虫期是蚕的生长阶段,也是最长的阶段。
- 幼虫会食用大量的桑叶,以获取养分。
- 在这个阶段中,幼虫会经历4次蜕皮,每次蜕皮后都会有一个新的外壳。
- 每次蜕皮后,幼虫的体形会变大,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 幼虫在这个阶段会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期,每个发育期都有不同的名称和特征。
- 幼虫在最后一个发育期会停止进食,并准备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蚕茧(2-3周)
- 幼虫在停止进食后,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始吐丝。
- 幼虫通过腺体分泌的液体,将自己包裹在内。
- 在这个过程中,幼虫会不断吐丝形成茧,茧内的丝线会逐渐
变得坚固。
- 幼虫在茧中逐渐转化为蛹,进入休眠状态。
- 蛹会在茧中度过2-3周的时间。
第四阶段:蛹化为蛾(10-15天)
- 蛹期结束后,蚕会从茧中破出,变成成熟的蚕蛾。
- 成熟的蚕蛾会休息一段时间,待身体干燥后,会展开翅膀。
- 蚕蛾通常会在夜间开始交配,并产卵,继续生命周期的循环。
以上是蚕的生长过程的详细纪录。
蚕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
神奇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变化。
了解蚕的生长过
程对于蚕丝的生产和相关研究非常重要。
家蚕生物学课件 第二章 家蚕的组织形态学1

后肠
• 小肠:位于第6腹节,小肠与中 肠交接处有幽门瓣,具有调节 中肠内食物向后移动和防止后 肠内容物向中肠逆流作用。
• 结肠:有第1结肠和第2结肠, 位于第7、8两腹节内,前后两 断缢束。
• 直肠:末端开口为肛门,在直 肠前缘两侧各有3条马氏管穿入 肠壁,回曲在直肠壁内。
图2-13 幼虫后肠纵断面 1.小肠 2.马氏管 3.膀胱 4.结肠 5.直肠
• 肠液的抗病作用 肠液保持很高的pH值,不仅为蚕体本身的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酸碱环境, 同时对防止病原菌侵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消化管中存在小 分子或大分子抗菌或抗病毒物质,构成了蚕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如:
5.再生细胞 6.围食膜 7.气管横断
肌肉层 中肠肌肉层内层是横肌, 外层是纵肌。整个肌肉层排列 整齐,但并不致密,纵肌更是 稀疏,与环绕在肠壁表面的横 肌交织排列成格子状。 底膜 一层透明无结构的薄膜, 包在上皮外面,具有保护上皮 的作用。 上皮细胞层 食物的消化和吸 收主要依赖中肠上皮的作用, 在形态构造上中肠上皮细胞层 也相应地特别发达。 围食膜:是一层位于中肠上皮 内面的透明薄膜,柔软而富有 弹性和韧性,其前端固定在贲 门瓣基部,向后一直延伸到中 肠末端。围食膜每眠更新。
• 肠液的缓冲作用 肠液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碱性是由 于肠液本身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肠液中含有各种缓冲体 系,主要是碳酸体系,此外,磷酸体系、蛋白质和氨基酸 等也都有缓冲作用。
消化管的防御功能
• 围食膜的防御功能 主要起保护中肠上皮细胞免受肠腔内食物机械摩擦而损伤的作用;同时也能 防止细菌等病原物侵入中肠上皮细胞。围食膜由几丁质、蛋白质和透明质酸 组成,其透明质酸能与药物结合使其失去对蚕的毒性。
体色和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