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1)辅导教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1)辅导教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1)辅导教案C.Ag++Cl-═A gCl↓ A gNO3+KCl═A gCl↓+KNO3D.Cu+2Ag+═C u2++2Ag Cu+2AgCl═C uCl2+2Ag7.以下离子在指定分散系中能大里共存的是〔〕A.氯水:Na+、Fe2+、SO42-、Cl-B.氢氧化铁胶体:NH4+、H+、SO42-、NO3-C.c〔OH-〕=0.lmol/L溶液:Ba2+、K+、NO3-、HCO3-D.滴入石蕊后呈蓝色的溶液:Na+、K+、NO3-、Cl-8.如下图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参与新物质时其电流强度〔I〕随新物质参与量〔m〕的变化曲线.以下三个导电性实验,其中与A图变化趋向分歧的是____,与B图变化趋向分歧的是___,与C图变化趋向分歧的是_____。

a.向Ba〔OH〕2溶液中逐滴参与等浓度的H2SO4至过量b.向醋酸溶液中逐滴参与等浓度的氨水至过量c.向盐酸溶液中逐滴参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过量.9.X、Y、Z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1)依据上述转化关系,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Y________、Z______;(2)试剂甲____________,试剂乙____________;(3)写出上述③④⑤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10.取一定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响,生成2.016L CO2(标况下),然后参与足量的Ba(OH)2溶液,失掉沉淀的质量为2.33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区分为多少?11.现有Ca(OH)2、Na2CO3、BaCl2、NaOH、盐酸、稀硫酸六种溶液,它们存在如下图的相互反响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作化学反响,试回答以下效果:(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2)写出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A+B_____ _______、E+F_____ _______.12.在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某廓清溶液中,还能够含有如表中所示的假定干种离子。

一轮复习氧化还原教案

一轮复习氧化还原教案

一轮复习氧化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2)能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3)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2)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3)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通过讲解和讨论,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氧化和还原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等;(2)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包括氧化数的变化、电子转移的过程等;(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包括金属的腐蚀、电化学电池等;(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传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

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和规律等内容。

2. 实验器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第7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复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会用“单、双线桥”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价态规律的应用。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1)判断依据: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本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相关概念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的还原性比Al强。

应用举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KMnO4发生__________反应,HCl发生________反应,盐酸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答案KMnO4HCl Cl2MnCl2还原氧化还原酸2×6.02×1023(或1.204×1024) 2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反应物指向生成物),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用双线桥法标出MnO2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归纳(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浓)===Cu(NO3)2+2NO2↑+2H2O。

归纳。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氧化还原反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氧化还原反应

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3.会用“单、双线桥”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应用;5.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6.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必备知识整理1.本质和特征2.有关概念及联系对于反应C +2H 2SO 4(浓)=====△2SO 2↑+CO 2↑+2H 2O(1)氧化剂是_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被还原,生成________产物SO 2。

(2)还原剂是C ,发生________反应,被氧化,生成________产物CO 2。

(3)C 和浓硫酸在反应中分别表现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4)反应生成1mol CO 2,浓硫酸得________电子,C 失去________电子,反应转移______电子。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微点拨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所对应的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决定于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性质、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浓度、反应介质的酸碱性等多种因素。

如KMnO4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产物一般是Mn2+;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还原产物一般是锰的较高价态的化合物,如MnO2、K2MnO4等。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请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线桥法请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氧化还原反应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氧化还原反应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考点突破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判断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4、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夯基固本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特征:化合价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各种关系: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二、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是指易得到电子的物质。

主要有: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O2、Cl2等)②、含处于最高价态或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HNO3、MnO2、HClO3等)③、高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2、常见还原剂是指易得到电子的物质。

主要有:①、金属单质(如Na、K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③、含处于较低价或最低价的化合物(FeCl2、CO等)④、非金属阴离子(S2-、I-等)三、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步骤:标变价联双桥写升降注得失含义: 双线桥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过程,但不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注意事项: 1、线桥应跨越等号2、线桥箭头和箭尾要对准同种元素3、电子用“e-” 表示,且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单线桥:直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1、单线桥不跨越等号;2、线桥箭头和箭尾分别表示得电子和失电子的元素。

典例分析得e-,化合价降低Cl2 + H2O = HCl + HClO Cl2 + H2O = HCl + HClO失e-,化合价升高得2×5e-,化合价降低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失2×5e-,化合价升高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反馈练习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是()A、元素的原子是否有电子转移B、同一元素的化合反应前后是否有变化C、是否有氧元素参加D、是否是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否正确①、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讲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2.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方法。

考点一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例如,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中,氧化剂是13MnO 2,还原剂是14HCl ,氧化产物是15Cl 2。

盐酸表现的性质是16还原性和酸性。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1)05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6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或离子、过氧化物等。

氧化剂卤素单质X2HClO O2HNO3常见还原产物X-01Cl-或Cl2O2-、O2-2等02NO或NO2氧化剂浓硫酸MnO-4(H+)Fe3+Cr2O2-7常见还原产物03SO204Mn2+Fe2+或Fe Cr3+(2)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某些活泼的金属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变价元素中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或离子等。

还原剂Al H2SO2SO2-3H2S I-Fe2+氧化产物Al3+H+SO3或SO2-405SO2-4S或SO2I206Fe3+(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变价元素中间价态的化合物或离子。

如: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氧化产物还原产物Fe2+07Fe3+08FeSO2-309SO2-410SH2O211O212H2O其中,Fe2+、SO2-3主要表现13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14氧化性。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错因:化合价的升降可出现在同一种元素中。

(2)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错因:反应物也可不发生化合价变化,例:Cl 2+H 2O HCl +HClO 中的H 2O 。

(3)Na 2O 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Na 2O 2只作氧化剂。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高考说明中的要求及要求层次氧化还原反应(层次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层次Ⅰ);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层次Ⅱ);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及有关计算(层次Ⅲ)。

2.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始末,高三学生站在已学习完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的高度上,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层面上的一种深层次的全面整理、归纳、提升。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高三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书写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习的台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为主线。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人,组长负责制。

技术准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具体如下:①试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用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得出反应原理(5分钟半开放) 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后记录、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反应原理并交流,填写在学案上。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和依据,就是。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二者是同一个反应中的两个半反应,是一个反应的两个方面,是既___又___的,相互___,总是同时___,同时___,没有先后。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______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而______的反应物叫做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__物而言的。

但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它的反应物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做了氧化剂或还原剂。

但有氧化剂也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还原剂,可以是_____的物质,还可以是_____物质。

(4)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还原牲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5)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_____失去电子被_____所得的产物叫氧化产物;____得到电子被____所得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2、概念的联系氧化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还原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予转移的表示方法一双线桥法:要求:(1)“双”线桥的双是指从_____到_____之间一条和从____到_____之间的这两条线桥。

每条线桥都要从_____指向_____。

箭号起止所指均为_____.(2)线上标出电子得失情况(3)两条线桥上的得到与失去的电子的总数应该_____。

例如:4.常见的氧化剂有(1)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等(2)含有高价或较高价元素的含氧化合物__________等等(3)高价的较不活泼金属阳离子__________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了解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方法3、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定性判断方法及其应用4、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方法,理解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教学重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方法及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定性判断方法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两条线)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两种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 表示电子转移(得或失)与化合价的变化(降或升)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2、单线桥法 —— 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单线桥必须标在方程式的上方) 例如:CuO +O+1CuO + H 2Cu + H 2O+10-分析物质: CuO 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Cu (还原产物是Cu ) H 2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H 2O (氧化产物是H 2O ) 分析元素:(必须指明元素所在的物质及该元素的存在价态) CuO 中2+Cu 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Cu 中0Cu H 2 中0H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H 2O 中1+H归纳小结:氧化还原不可分,电子转移是根本,判断查看化合价,价降价升是特征; 失升氧和得降还,倘若问剂两相反,氧化剂和还原剂,相互转化紧联系。

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氧化剂被还原。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关系(两个一定两部分)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类型1、 物质间的氧化还原(1)物质间不同价态、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如:2H 2S + SO 2 2H 2O + 3S Fe + 2Fe 3+ 3Fe 2+(若归中到单质,则其一为负价,另一为正价,该元素必为非金属-金属无负价) (2)物质间不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Cu + 2Fe 3+Cu2++ 2Fe 2+Fe + Cu 2+Cu 2+ + Fe 2+2、 物质内的氧化还原反应(1)物质内不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2KClO 3 2KCl + 3O 2↑ (2) 物质内不同价态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如:催化剂△5NH 4NO 3△2HNO 3 + 4N 2↑+ 9H 2O(3)物质内相同价态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如: 3Cl 2 + 6NaOH5NaCl + NaClO 3 + 3H 2O 五、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定性判断及应用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 (强)氧化剂(反应物 高价)>(弱)氧化剂(生成物 高价) 还原性 (强)还原剂(反应物 低价)>(弱)还原剂(生成物 低价)归纳: 氧化性,找高价,还原性,找低价;反应物,呈强性,生成物,呈弱性。

例:氧化性 Fe 3+>Cu 2+,还原性 Cu >Fe 2+;氧化性 Cu 2+>Fe 2+,还原性 Fe >Cu ;2K 1-I + 0Cl 2 2K 1-Cl + 0I 2 (低价) (高价) (低价) (高价) 氧化性 Cl 2 > I 2 ; 还原性 I - > Cl -2、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还原态-低价态】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逐渐减弱 K >Ca >Na >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Fe 2+) >AgK +<Ca 2+<Na +<Mg 2+ <Al 3+<Zn 2+<Fe 2+ <Sn 2+ <Pb 2+ <(H +) <Cu 2+ <Hg 2+<(Fe 3+) <Ag +【氧化态-高价态】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强)氧化剂 + (弱)还原剂(高价)(高价)Fe + Cu 2+ Fe 2+ + Cu0+2+2(低价)(低价)(高价)Cu + 2Fe 3+ Cu 2+ + 2Fe 2+ +30+2+2(低价)(高价)(低价)(高价)【氧化态-高价态】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F 2 > O 2 > Cl 2 > Br 2 > I 2 > S F -< OH -< Cl -< Br -< I -< S 2-【还原态-低价态】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在上述活动性顺序中:上大下小排两性,氧化还原要对应;左上右下能反应,相隔越远越易行。

3、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与活动性顺序类似)(从略) 4、依据元素价态高低判断 —— 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比较,一般而言: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作氧化剂),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作还原剂);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2-S 0S 4+S 6+S(只有还原性) (只有氧化性)(只作还原剂)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作氧化剂)特例:在氯元素的含氧酸HClO 、HClO 2、HClO 3、HClO 4中HClO 的氧化性最强。

5、根据氧化还原程度判断(1)同种氧化剂与不同还原剂反应,看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使其呈低价态者,还原性强。

如:(2)同种还原剂与不同氧化剂反应,看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使其呈高价态者氧化性强。

如:6、依据反应对外界条件要求的高低判断同种氧化剂与不同还原剂反应或同种还原剂与不同氧化剂反应,对外界反应条件要H 2SO 4(浓) + 2HBr = SO 22 + 2H 2O+4H 2SO 4(浓) + 6HI = S + 3I 2 + 4H 2O 0(同种氧化剂)(不同还原剂)还原性 HI > HBr(还原价态)Fe + SFeS+22Fe 3Cl 2点燃2FeCl 3+3(不同氧化剂)(氧化程度)氧化性 Cl 2S△求越高,相应还原剂的还原性或相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弱。

如:2KMnO 4 + 16HCl 2KCl + 2MnCl 2 + 5Cl 2↑ + 8H 2O MnO 2 + 4HCl MnCl 2 + 2H 2O + Cl 2↑ O 2 + 4HCl催化剂 △2H 2O + 2Cl 2↑ (地康法制氯气)氧化性 KMnO 4 > MnO 2 > O 2 7、依据反应物本身所处的状态判断反应物(氧化剂或还原剂)本身的浓度越大,温度越高,相应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如: 氧化性 HNO 3 (浓) > HNO 3 (稀) HNO 3 (热、浓) > HNO 3 (冷、浓) 8、根据原电池电极反应判断还原性 负极反应物 > 正极生成物 ; 氧化性 正极反应物 > 负极生成物 9、根据电解池电极反应判断阳极(金属或阴离子失去电子而放电) 谁先放电,谁还原性强;阴极(阳离子得到电子而放电) 谁先放电,谁氧化性强。

10、根据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同种氧化剂与不同还原剂或同种还原剂与不同氧化剂反应,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放热越多或吸热越少,相应的性能越强。

其他条件(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等)也影响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

六、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反应顺序规律 同种氧化剂与不同还原剂反应,则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同种还原剂与不同氧化剂反应,则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即在氧化态和对应的还原态顺序表中,左上右下能反应,相差越远越易行)2、反应程度规律 (1)歧化反应规律 同价元素要歧化,有降有升必变价。

(2)归中反应规律: 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中价态不交叉, 价升价降只靠拢。

如: H 2S 与浓H 2SO 4 反应后的生成物, 按S 的价态 2-S 0S 4+S 6+S 分布,则产物可能为:(都有H 2O 生成) ①H 2S S , SO 2 H 2SO 4 ; ② H 2S SO 2 ,SO 2 H 2SO 4③H 2S S , S H 2SO 4 。

⑶ 化合价不变原则 在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化合价不变原则 如:反应 KClO 3 + 6HCl KCl + 3H 2O + 3Cl 2↑生成物KCl 中1-Cl 来源于反应物HCl(常温)△中1-Cl,保持化合价不变,而不来源于KClO3中5+Cl。

3、反应方向规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反向反应必用电解。

4、电子转移(得失)守恒(化合价升降相等)七、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应用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顺序和程度例1、将Cl2通入含Br-、I-、S2-的盐溶液中,如果I-部分被氧化为I2,I-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除I-外还有Cl-、Br-,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S2-。

解析:氧化性Cl2>Br2>I2>S③②①还原性Cl-<Br-<I-<S2-通入Cl2,发生反应的顺序为Cl2+S2- 2 Cl-+S --------- ①Cl2+2 I- 2 Cl-+I2----------②Cl2+2 Br- 2 Cl-+Br2----------③当I-部分被氧化时,S2-肯定不存在,Br-不被氧化,同时有Cl-生成。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例2、已知I-、Fe2+、SO2、Cl-、和H2O2的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的强弱顺序为Cl-<Fe2+<H2O2<I-<SO2,试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C )A、2Fe3++SO2+2H2O 2 Fe2++4H++SO42-B、SO2+I2+2H2O H2SO4+2HIC、H2O2+2H++SO42-SO2+O2+2H2OD、2Fe3++2I- 2 Fe2++I2解析一:由各化学方程式比较还原性强弱,看是否与题目所给条件相符还原性 A SO2>Fe2+(符合) B SO2>I-(符合)C H2O2>SO2(不符合)D I->Fe2+(符合)解析二:由氧化性、还原性顺序判断氧化性Cl2>Fe3+>O2>I2>SO42-D A B还原性Cl-<Fe2+<H2O2<I-<SO2根据反应顺序规律:左上右下能反应,相隔越远越易行,可知C 不能反应。

3、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例3:某溶液中含有Cl-、I-,且浓度相等,为了使I-氧化而不使Cl-氧化,依据下列三个反应方程式,判断所选择的氧化剂,①2Fe3++2I- 2 Fe2++I2②2MnO42-+10Cl-+16H+2Mn2++5Cl2↑+8H2O③ 2 Fe2++Cl2 2Fe3++2Cl-可选择的氧化剂除Cl2 外,还可以是(D )A FeCl2B KMnO4C HCl(浓)D FeCl3解析:依据氧化性、还原性顺序氧化性KMnO4>Cl2>Fe3+>I2还原性Mn2+<Cl—<Fe2+<I-故氧化剂选择Cl2、Fe3+,除Cl2外还可选择FeCl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