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影响的观察

合集下载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
谢红莉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下旬版》
【年(卷),期】2006(020)008
【摘要】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病。

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71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2001年8月-2005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对112例婴幼儿腹泻病人采取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两种方式,观察出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婴幼儿腹泻与喂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211-2212)
【作者】谢红莉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普爱医院,430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505
【相关文献】
1.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 [J], 谢红莉
2.不同间隔时间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J], 易思思
3.不同喂养方式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危重早产儿喂养情况的影响 [J], 侯欢欢
4.广东省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J], 赖永洪;
蒋蔚海;吴梓梁
5.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 [J], 罗嘉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

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

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婴幼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稀烂,甚至呈水样的症状。

腹泻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观察和护理,可能会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婴幼儿腹泻的观察和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察:1.大便情况:婴幼儿腹泻时,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一天可能超过10次,甚至达到20次以上。

大便的颜色一般会变为灰白色或绿色,质地比较稀薄,甚至像水一样。

同时,婴幼儿的屁股周围可能会出现红肿、糜烂的情况。

2.婴幼儿的身体状况:腹泻会导致婴幼儿失水严重,因此需要观察婴幼儿的皮肤弹性、口唇的湿润程度等。

当婴幼儿皮肤弹性差、口唇干燥时,说明婴幼儿已经出现脱水的症状。

3.婴幼儿的喂养情况:腹泻会导致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受损,因此需要观察婴幼儿的进食情况。

如果婴幼儿出现食欲不佳、拒绝进食的症状,说明婴幼儿的胃肠道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体温:婴幼儿腹泻时,可能会伴随发热的症状。

因此,需要及时测量婴幼儿的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二、护理:1.饮食护理:婴幼儿腹泻时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是需要减少每次的喂养量,增加喂养的次数。

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婴幼儿腹泻期间需要禁止食用含有高纤维食物、辛辣食物等。

2.补充水分:婴幼儿腹泻时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给婴幼儿喂食葡萄糖盐水,每天适量喂养,有助于有效补充体内水分。

3.肛门护理:婴幼儿腹泻时,肛门周围可能会出现红肿、糜烂的情况。

可以使用温水清洗,然后涂抹婴儿专用的红屁屁膏,帮助缓解炎症。

4.保持室内环境清洁:腹泻是传染性疾病,容易通过飞沫传播。

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

5.保持婴幼儿的心情舒畅:腹泻对婴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家长给予婴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保持婴幼儿的心情舒畅。

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对60例腹泻患儿进行了随机分组,按常规护理及饮食护理,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更优,所需的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

结论: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能显著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加速其康复进度,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饮食护理;小儿腹泻;应用效果前言:腹泻是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范畴,并且该疾病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造成,临床症状是以呕吐、发热以及稀便等[1]。

儿童腹泻是一种多病因和多种原因引起的2岁以下的婴幼儿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等引起的,外在因素多以过敏、抗生素滥用、气候等因素。

患儿临床症状多以粪便性状变化、粪便次数增多[2]。

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通过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仍然欠佳。

小儿腹泻多是由于受凉、感染、饮食不当以及气候突变等因素造成,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3]。

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免疫系统和生理发育尚不健全,胃肠抵抗力差,如未及时治疗,会造成患儿出现肺炎、脱水、中毒性心肌炎、肠出血、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文章就儿童腹泻饮食护理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择从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的60名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成2组。

对照组:男孩18例,女孩12例,年龄从34d~3岁,平均(1.89±0.46)岁;病程2~10d。

研究组:男孩17例,女孩13例,年龄从35d~3岁,平均(1.95±0.51)岁;病程3~11d。

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条件:均符合《中医腹泻诊断疗效标准》[4],且表现腹胀、发热和呕吐等症。

婴幼儿腹泻观察与护理论文

婴幼儿腹泻观察与护理论文

婴幼儿腹泻观察与护理论文作为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工作者,我深知婴幼儿腹泻对宝宝健康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帮助家长和从业者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问题。

一、婴幼儿腹泻的观察1.症状观察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蛋花样便等)、肚子疼痛、恶心呕吐等。

家长和从业者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及时发现异常。

2.病因观察婴幼儿腹泻的病因有很多,如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

家长和从业者要了解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找出可能的病因。

3.并发症观察婴幼儿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家长和从业者要关注宝宝的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干燥等,及时采取措施。

二、婴幼儿腹泻的护理1.饮食护理宝宝腹泻时,要调整饮食,暂停辅食,以减轻肠胃负担。

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人工喂养的宝宝,可适当减少奶粉的摄入量,改用腹泻配方奶粉。

2.补液护理腹泻会导致宝宝脱水,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家长可以给宝宝喝淡盐水、糖盐水等,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严重脱水时,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

3.睡眠护理4.局部护理腹泻宝宝的臀部容易发生红臀,家长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可用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护臀膏等。

5.心理护理宝宝腹泻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家长和从业者要给予宝宝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

三、预防婴幼儿腹泻1.注意饮食卫生:保证宝宝的食物新鲜、干净,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2.增强免疫力:让宝宝多晒太阳,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3.定期检查: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婴幼儿腹泻的观察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和从业者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时,预防工作也要落到实处,降低宝宝腹泻的发生率。

婴幼儿腹泻观察与护理论文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里遇到一个特别活泼的小家伙,他突然开始腹泻,那个场景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
. 2, .5 。 便 或水样便 , 患儿 有不 同程度 的脱水表 现 , 并可伴有 发热 、 意 义 (t=4 3 P <0 0 ) 3 讨论 恶心、 、 呕吐 面色苍 白及乏力等 。大便常规 检查发现脂肪颗 婴幼 儿 R V腹 泻 常 见 于 6个 月 至 2岁 以 下 的 婴 幼 粒, 多无白细胞或 < 个/ P 高倍镜视野)酶联免疫吸附 5 H( ,
1 资 料与 方法
11 一般资料 .
选择 20 年 2月至 2 1 2月间于我院 09 00年
注 :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 5 ( <0 0 ) x 4.3 P .5 。
. 儿科住 院治 疗 的婴 幼儿 R V腹 泻 患者 8 , 中男 性 5 2 2 两 组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比 较 观 察 组 患 儿 平 均 住 5例 其 1 院 时 间为 ( . 5 8±1 8 d 对 照 组 患 儿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为 .) , 例 , 陛3 ; 女 4例 年龄 3月至 2 5 , . 岁 平均 1 个月 。患儿多起 1 7 1± . ) , 病较急骤 , 表现 为大便次数增 多 , 5次/ 达 d以上 , 呈蛋花样 ( . 2 9 d 两 组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5 3% , 明显 高 于对 照组 的 8 . 1 0% , 者 两 14 疗效 判 断 仔 细 观 察 患 儿 病 情 变 化 , 录其 大 便 总有 效率 为 9 . . 记 0 0 )并 次数 及性状 、 神状 况 、 精 脱水 情况 , 时复 查 大便 常 规及 间差 异有统 计 学 意 义 (P < .5 , 且 观 察 组 患 儿平 及 均 住 院时 间为 明显短 于对 照组 。很 多 学 者指 出_ : 乳 6母 J 血 常规等 检查 。显 效 : 治疗 7 粪 便 次 数 明显 减 少 , 2h后

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应用与健康教育方式评价

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应用与健康教育方式评价

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应用与健康教育方式评价小儿急性腹泻是指儿童在短时间内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水样或呈现水样便,伴有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在我国,小儿急性腹泻是常见的儿科疾病,给家长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大困扰。

对于小儿急性腹泻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的评价对于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及减少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儿急性腹泻的综合护理应用1. 营养支持小儿急性腹泻后,消化道功能差,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减弱。

需要给予充足的、易于吸收的营养支持。

在给予奶粉或配方食物时,尽量选择易于消化的、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补充充足的水分也是十分重要的,以防止脱水。

2. 腹泻处理在小儿急性腹泻发作时,要及时更换干净的纸尿裤或尿布,并及时清洗小屁股,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干燥。

对于腹泻次数多的患儿,可以使用适量的止泻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益生菌。

3. 观察监测在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观察和监测,尤其是对脱水程度的判断和监测更为关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小儿急性腹泻的健康教育方式评价1.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医生对家长和患儿的口头指导和书面宣传资料的发放。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传递一定的知识,但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而且家长和患儿在接收和理解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多媒体健康教育的应用多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传播形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将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家长和患儿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章等形式获得更为生动、形象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3. 互动式健康教育方式互动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和患儿参与教育活动、讨论会、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家长和患儿在参与中学习、成长,形成对知识的深刻印象。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知识的传递率,还能够加强患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从而更好地促进康复。

腹泻患儿合理喂养方式

腹泻患儿合理喂养方式

腹泻患儿合理喂养方式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腹泻患儿的合理喂养方式。

方法将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牛(母)乳喂养,观察组采用无乳糖奶粉配合米汤、面糊喂养,对两组患儿的疗效、病程、住院时间、体重变化以及脱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和55.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5282,p0.05)。

结论无乳糖奶粉配合米汤、面糊喂养是腹泻患儿合理喂养方式,有助于患儿腹泻的恢复,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腹泻;患儿;喂养方式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及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腹泻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也是导致小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每年全球死于腹泻的5岁以下儿童达150-250万[1]。

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对腹泻患儿的喂养方式进行干预,探讨腹泻患儿的合理喂养方式,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腹泻患儿。

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年龄(0.9±0.5)岁。

所有患儿每天大便次数≥4次,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样;大便镜检脂肪阳性34例,黏液阳性4例,可见白细胞9例,隐血2例。

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继续原喂养方式,即母乳喂养或普通牛奶喂养;观察组改变原有喂养方式,改用无乳糖奶粉配合米汤(粥、面糊)喂养。

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以及脱水治疗等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观察患儿的病程、体重变化、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进行疗效评价,包括:①显效:治疗后24-48h大便次数≤2次/日,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患儿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48h后大便次数≤4次/日,大便性状好转,且水份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治疗72h后,患儿腹泻等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恶化。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影响的观察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影响的观察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影响的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的影响。

方法将98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限量喂养和全量喂养,在其他治疗方法相同情况下,比较其病程转归。

结果全量喂养组平均痊愈时间(6.2±1.4)d,限量喂养组平均痊愈时间(4.7±1.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岁8例,平均(1.6±1.3)岁。

病程最短1 d,最长4 d,平均(3.1±1.7)d。

全量喂养组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

年龄3岁7例,平均(1.7±1.4)岁。

病程最短2 d,最长4 d,平均(3.2±1.6)d。

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限量喂养组大便呈蛋花汤样便39例,稀水便6例,黏液、脓血便4例。

大便次数10次/d 10例。

轻度脱水30例,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1例。

全量喂养组大便呈蛋花汤样便37例,稀水便7例,黏液、脓血便5例。

大便次数10次/ d 19例。

轻度脱水31例,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0例。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诊断标准120例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腹泻诊断标准[2]。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用黏膜保护剂,合并感染者控制感染等对症处理,仅所用喂养方式不同:限量喂养(正常饮食结构不变,喂养量较发病前减少20%左右并适当稀释,在患儿尚有进食欲望时停止喂养),全量喂养(正常喂养到患儿停止进食为止)。

观察患儿病情痊愈的时间,大便成型,便次1~2次/d或与平日次数相同,大便化验恢复正常为病情痊愈[3]。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影响的观察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小儿急性腹泻病程的影响。

方法将98例小儿
急性腹泻患儿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限量喂养和全量喂养,在其他治疗方法相同情况下,比较其病程转归。

结果全量喂养组平均痊愈时间(6.2±1.4)d,限量喂养组平均痊愈时间(4.7±1.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应继续进食,适当限制进食量有利于疾病康复,缩短病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s on the acute diarrhea of children.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s,98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ther treatments were of the same. The disease turnover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full capacity feeding group,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6.2±1.4)days,restricted feeding group,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4.7±1.1)days was superior in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the disease(P<0.05).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should continue eating.Restricting food intake properly contributes to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Feed;Diarrhea;Observation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形状改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针对患儿的喂养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观点,过去多主张开始治疗时应禁食[1],临床发现此种方法不利于患儿康复,提出了应当继续喂养的新观点。

如何喂养更有利于患儿康复又成了争论的热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8例采用不同方式喂养的急性腹泻患儿,对其病程转归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09年1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中,选取98例,根据其喂养方式不同分为限量喂养组和全量喂养组。

限量喂养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

年龄3岁8例,平均(1.6±1.3)岁。

病程最短1 d,最长4 d,平均(3.1±1.7)d。

全量喂养组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

年龄3岁7例,平均(1.7±1.4)岁。

病程最短2 d,最长4 d,平均(3.2±1.6)d。

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限量喂养组大便呈蛋花汤样便39例,稀水便6例,黏液、
脓血便4例。

大便次数10次/d 10例。

轻度脱水30例,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1例。

全量喂养组大便呈蛋花汤样便37例,稀水便7例,黏液、脓血便5例。

大便次数10次/ d 19例。

轻度脱水31例,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0例。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诊断标准
120例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腹泻诊断标准[2]。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用黏膜保护剂,合并感染者控制感染等对症处理,仅所用喂养方式不同:限量喂养(正常饮食结构不变,喂养量较发病前减少20%左右并适当稀释,在患儿尚有进食欲望时停止喂养),全量喂养(正常喂养到患儿停止进食为止)。

观察患儿病情痊愈的时间,大便成型,便次1~2次/d或与平日次数相同,大便化验恢复正常为病情痊愈[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限量喂养组病程≤3 d 3例,4~5 d 24例,6~7 d 19例,7 d内共46例痊愈,平均痊愈时间(4.7±1.1)d;全量喂养组病程≤3 d 2例,4~5 d 19例,6~7 d 19例,7 d内共40例痊愈,平均痊愈时间(6.2±1.4)d;限量喂养组病程明显短于全量喂养组,其中全量喂养组1例病程超过2周。

对两组平均痊愈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3,P=0.027)。

3 讨论
小儿腹泻病是婴幼儿常见病。

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常继发肠道菌群紊乱[4],消化酶活性较低等[5]。

达成共识的治疗原则包括: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维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6]。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肠道益生菌[7]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母乳喂养更有利于患儿康复[8],而如何控制饮食观点不尽一致,以前的观察发现,禁食可以减少患儿的便次和腹泻量,故而过去的观点认为病程早期应当禁食,但其后的临床观察发现过度限制饮食或过久禁食反而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病情迁延不愈,重者影响生长发育,继而提出继续饮食,采取怎样的喂养方式更为合理,各家观点不尽相同。

本研究对98例急性腹泻患儿对比分析发现,喂养方式的不同能显著影响小儿急性腹泻的病程,限量喂养组7 d内痊愈率(93.9%)明显高于全量喂养组
(81.6%),结果显示适当限制饮食更有利于患儿康复,缩短病程。

本研究中,虽然两组患儿均告痊愈,但限量喂养组平均痊愈时间明显缩短,从中得到如下启示:患儿腹泻时肠道吸收功能降低,渗出增加,吸收减少,但仍然保留一定的吸收功能,此时应该尽量减轻肠道负担,还需兼顾患儿的营养需求。

文献报道调整饮食可显著缩短患儿住院天数[9],专家认为针对腹泻患儿应减少膳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限制脂防、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肠内食物发酵促使肠道蠕动增加,有利于其肠道修复。

对母乳喂养的患儿,腹泻时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母亲还应少食脂肪类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有利于减轻患儿腹泻症状。

对于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患儿,在腹泻时不应添加新的辅助食品。

禁食或过量进食均不利于患儿康复,合理的喂养方式可有效缩短患儿的腹泻病程。

[参考文献]
[1]谢晓丽,向梅,吴惧,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饮食与临床疗效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19(10):115.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3.
[3]罗云坚.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9-200.
[4]宋红娥,王晓明,赵瑞芹,等.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肠道菌群观察[J].临床荟萃,2007,22(1):31.
[5]杨宏双.浅谈小儿腹泻的预防与控制[J].中外医学研究,2009,7(6):109.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636.
[7]李玉娟,林芸竹,曹幼红.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6):53.
[8]伍伟平.小儿腹泻与喂养方式的关系[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2,8(2):32.
[9]李红赞,高永芳,黄娟娟.饮食调整应用于腹泻患儿的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杂志,2009,7(6):1611-1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