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docx
煤矿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设计方案及措施

我矿目前处于停工期间,无采面接续情况。
工作面和下列地段有煤层自燃发火的可能:1、二采区为自燃煤层,目前处于封闭状态,密闭封闭不严实,工作面就有可能发生自燃发火。
2、工作面为不易自燃煤层,目前处于封闭状态,采空区不存在自燃发火的可能。
现我矿主采 3 上煤层,自然等级Ⅱ级,属自然煤层,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采用以喷洒阻化剂、黄泥灌浆、注凝胶等防灭火方法,以及束管监测预报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工检测的防灭火系统。
灌浆防灭火技术已在我国有自然发火危(wei)险的矿井中得到普遍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灌入的泥浆能够吸热降温,对煤体有包裹作用,起到隔氧降温目的,同时能胶结顶板、降低采空区空隙率、增加漏风阻力。
1、灌浆防灭火特点灌浆就是将水和浆材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了较好的防灭火效果,由于综放工作面开采的 3 上煤层为自燃煤层,设计采用灌浆防灭火技术。
2、采用灌浆防灭火的合用条件煤层为自然煤层。
2、煤层采用仰斜开采的方法。
由于综放工作面煤层为自燃煤层,开采方式也是仰斜开采,故该方法合用于本矿。
但由于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浆体只流向地势低处,不能向高处堆积,对高位火作用有限; (2)不能均匀覆盖浮煤,容易形成“拉沟”现象; (3)易跑浆和溃浆,恶化工作环境,影响煤质。
故综放工作面在使用时应与其他防灭火方法配合使用。
灌浆防灭火方法主要注重于“灭”,即煤层浮现自燃发火征兆时而使用,若煤层无自燃发火征兆时,主要以喷洒阻化剂方法为主,但灌浆系统应每隔 7-10 天运行一次,以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
3、灌浆材料选择灌浆材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不含可燃物或者助燃物;2、粒径直径小于 2mm,细小粒子(粒径直径小于 1mm)占 75%;3、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比重 2.4~2.8,塑性指数 9~14,胶体混合物 25~30%,含砂量 25~30%;4、易脱水,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5、具有能与较少的水混合成浆液的能力,运输时不阻塞管路或者泥浆池;6、便于开采、运输和制备,来源广,成本低。
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

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鉴定,我矿开采的XX煤层自燃倾向分类结论:三类,不易自燃。
但矿井必须以预防为主。
为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制定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
一、根据本矿实际,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有:1、采空区浮煤多,氧化自燃发火。
2、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条件后爆炸起火。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丢进采空区长时间氧化自燃发火。
二、采空区主要防灭火措施1、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
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以阻止残煤氧化自燃。
2、采取有效措施使整个采空区顶板冒落并压实,特别是切眼及停采线、各种煤柱附近,以减少漏风。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不能丢进采空区内,要回收到地面,防止废弃材料在采空区长时间堆积后氧化自燃。
4、加强通风管理,防止工作面和采空区瓦斯积聚。
5、采面上下尾巷随工作面推进及时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减少采空区漏风。
三、其它有关安全管理措施1、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位置,尽量避免井巷与采空区贯通。
2、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采空区的密闭情况,测定一次采空区回风巷道和可能发热地点的温度和风量,并对采空区空气试样进行分析,每15天至少检查一次废弃巷道的密闭情况。
3、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4、与采空区相关联的巷道,必须设置永久密闭与采空区隔离。
5、通风科要在下达与采空区相关联的巷道报废前,要把巷道里所有杂物和无用东西全部清理出来。
四、灭火方法1.直接灭火法①采用水、灭火器、砂土、空气泡沫流在火源附近直接扑灭火灾。
用水灭火必须注意保证供给充足的灭火用水,保证灭火区的正常通风,将火烟和蒸汽排放到回风道中,同时,应先将水流射到火源外围,然后逐步逼向火源中心。
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措施1、采煤工作面生产前,必须编制防灭火设计。
设计中要包括:监测手段、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均压防灭火等内容,并严格按设计施工。
2、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防止自燃发火的专项措施,并严格按措施执行。
3、按设计或作业规程要求向采煤工作面供风,必须定期进行测定和调节工作面风量,防止因风量过大造成采空区漏风。
4、提高回采工作面煤炭回采率,减少采空区的可燃物。
5、采煤工作面初采、收尾时,必须采取措施,使开采线、停采线的顶板冒落严实。
6、减少向采空区的供氧量,及时封闭通向采空区的巷道。
7、通风设施的位置选择必须合理,防止出现漏风,有利于预防自燃发火。
8、为了提高防火墙、密闭墙的严密性,必须进行掏槽和用不燃性材料构筑,使其起到有效的作用。
9、施工防火墙时,必须留有观测孔和措施孔,以便于观测密闭内的气体成份和气温,了解其变化情况。
10、按照监测制度每天检查一次封闭区,每天检查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气体浓度,假设发现 CO、气温增加,氧气浓度发生变化或出现其它异常现象,应立即向矿总工程师汇报,进行处理。
11、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作为防火管理重点,必须加强检查,通风科领导要经常性对各个采空区密闭进行检查,利用仪器仪表监测CO、温度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必要时研究采用喷浆、注氮、注胶特殊的措施堵塞裂隙,隔断漏风通道,降低采空区氧含量。
12、工作面采用上隅角挂挡风帘,采空区喷洒阻化剂、减少工作面浮煤等针对性措施防止自然发火,工作面日推进速度不得小于作业规程中防灭火规定的日推进速度,做好工作面的防火工作。
13、通风科要指定专人充填地表裂隙情况,防止地表裂隙漏风。
14、通风科要严格执行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通风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审阅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15、通风科、监测中心要充分利用好平安监测系统,及时准确监测井下各地点的温度、CH4 及 CO 浓度,严格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努力做到超前预防,防火于未燃。
对平安监测系统安排专人用标气定期调校,保证监测准确。
防止矿井空区、巷道高冒区、煤柱破坏区域自然发火措施

防止矿井空区、巷道高冒区、煤柱破坏区
域自然发火措施
为了防止矿井空区、巷道高冒区和煤柱破坏区域的自然发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控制煤炭积压情况,确保巷道和空区不过度积压煤炭,避免煤的自然发火。
要定期清理巷道和空区,确保通风流畅,减少积压煤炭的风险。
2. 加强巷道和空区的通风管理,维持适当的通风速度和流量,以降低煤的自然发火风险。
应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转。
3. 对空区和巷道进行温度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升温情况。
应安装温度监测装置,并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及时对温度升高的区域进行处理,防止自然发火的发生。
4. 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避免对煤柱的过度挤压和破坏。
矿井空区、巷道高冒区和煤柱破坏区域都是容易发火的区域,因此在规
划和实施开采方案时,应考虑煤柱的稳定性,减少对煤柱的挤压和
破坏。
5. 定期进行煤样采集和分析,了解煤的物理特性和自燃倾向,
及时发现煤的自然发火风险。
对于自燃倾向较大的煤炭,应采取相
应的措施,如降低堆存密度、增加通风等,降低自然发火风险。
6. 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矿工对自然发火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使矿工掌握自然发火的原因和预防
措施,并能够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防止矿井空区、巷道高冒区和煤柱破坏区域自然发火的
措施。
通过严密的管理和经验积累,可以有效降低自然发火的风险,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防止采空区、巷道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燃发火的措施

防止采空区、巷道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燃发火的措施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措施矿井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措施主要有防止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和防止密闭区自燃发火措施。
因此,从两个方面予以制定措施。
一、防止采煤工作面自燃发火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自燃发火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减少向采空区漏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工作面的进风顺槽靠近切顶柱处悬挂挡风帘防止风流直接进入采空区;另一方法就是采用均压措施,降低工作面进回风的通风压差,以减小采空区的漏风量。
我矿采煤工作面采取的自燃发火措施主要有:注氮、喷洒阻化剂并辅以黄泥灌浆措施。
现就三种防灭火措施分述如下。
1、注氮防灭火措施①根据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三带”进行抽样监测,根据自燃发火标志性气体的浓度变化值确定是否需要对采空区进行注氮。
②井下选择独立通风硐室放置注氮设备,我矿选用JXZD-300型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装置,经输氮管路将氮气输送至工作面采空区。
注氮采用托管间歇注氮方式,根据发火征兆实时对工作面注氮。
③注氮参数的选择,我矿按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参数和工作面吨煤注氮量进行选择最大注氮流量为234m3/min,注入氮气浓度不小于97%。
④注氮期间利用束管监测系统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并在工作面上隅角利用监控系统的氧气传感器显示的氧气浓度值进行监测是否停止注氮,当氧气传感器浓度显示值小于18%时即停止注氮。
⑤在注氮期间有专人进行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气体浓度的检测、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注氮并及时汇报调度室进行处理。
2、阻化剂防火措施①选择阻化剂的类型按照《煤矿安全规程》No268规定进行选择阻化剂类型,我矿选用CaCl2进行井下采煤工作面及采空区的防灭火。
②采用WJ-24型阻化剂喷射泵,采用移动式系统,在两顺槽巷各布置一台,进风顺槽在工作面上端头设三通,一通过高压胶管输送到工作面,另一通在工作面端头处靠近采空区接雾化器;在回风顺槽利用高压胶管直接接至工作面。
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docx

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鉴定,我矿开采的XX煤层自燃倾向分类结论:三类,不易自燃。
但矿井必须以预防为主。
为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制定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
一、根据本矿实际,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有:1、采空区浮煤多,氧化自燃发火。
2、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条件后爆炸起火。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丢进采空区长时间氧化自燃发火。
二、采空区主要防灭火措施1、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
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以阻止残煤氧化自燃。
2、采取有效措施使整个采空区顶板冒落并压实,特别是切眼及停采线、各种煤柱附近,以减少漏风。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不能丢进采空区内,要回收到地面,防止废弃材料在采空区长时间堆积后氧化自燃。
4、加强通风管理,防止工作面和采空区瓦斯积聚。
5、采面上下尾巷随工作面推进及时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减少采空区漏风。
三、其它有关安全管理措施1、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位置,尽量避免井巷与采空区贯通。
2、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采空区的密闭情况,测定一次采空区回风巷道和可能发热地点的温度和风量,并对采空区空气试样进行分析,每15天至少检查一次废弃巷道的密闭情况。
3、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4、与采空区相关联的巷道,必须设置永久密闭与采空区隔离。
5、通风科要在下达与采空区相关联的巷道报废前,要把巷道里所有杂物和无用东西全部清理出来。
四、灭火方法1.直接灭火法①采用水、灭火器、砂土、空气泡沫流在火源附近直接扑灭火灾。
用水灭火必须注意保证供给充足的灭火用水,保证灭火区的正常通风,将火烟和蒸汽排放到回风道中,同时,应先将水流射到火源外围,然后逐步逼向火源中心。
②用化学灭火器灭火。
在各个消防重点部位应备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灭火弹等。
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封闭措施

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规定根据2017年4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我矿2#、10#、11#煤层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我矿11#、10#、2#煤层均属II 类自燃煤层,为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制定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规定。
一、根据本矿实际,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有:1、采空区浮煤多,氧化自燃发火。
2、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条件后爆炸起火。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丢进采空区长时间氧化自燃发火。
二、采空区主要防灭火措施1、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位置,尽量避免井巷与采空区贯通。
2、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区灭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燃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
3、必须对采空区采取预防性喷洒阻化剂,防止自燃发火。
4、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5、建立健全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所有检测分析结果有记录,并定期检查、分析整理,发现自燃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出自燃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实现集中生产,尽量缩短生产战线,对旧采区实行逐步收缩,逐步封闭。
7、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8、在采空区和报废巷道里,一定要把报废巷道闭死,不能再有通风现象出现。
三、灭火方法1.直接灭火法:①采用水、灭火器、砂土、在火源附近直接扑灭火灾。
②用化学灭火器灭火。
在各个消防重点部位应备有干粉灭火器。
③用砂子和岩粉灭火。
④喷洒阻化剂灭火。
⑤灌浆灭火。
⑥注氮气灭火。
2.封闭灭火法当不能用直接灭火法或直接灭火法无效时则必须封闭火区,火区封闭的范围越小,维持燃烧的氧气越少,火区熄灭也就越快。
因此火区封闭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尽可能地减少防火墙的数量。
(1)防火墙及其位置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有:①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防火墙所用材料与永久闭墙相同,其顶部厚度应根据封闭地点及其自燃条件而定,但一般不应小于1米。
防止采空区发火安全措施

宝山一煤矿防止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引起瓦斯爆炸安全措施一、日常检查监督:1、工作面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每班检查;采空区瓦斯和二氧化碳每天检查一次;采空区一氧化碳三天检查一次,采空区氧气六天检查一次,发现有一氧化碳时每天检查一次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并且把检查结果报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
2、矿跟班领导每天检查一次采空区情况,有异常时必须及时汇报矿负责人,制定措施进行处理;采区队长和其他负责人到工作面必须对采空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对采空区的检查和隐患处理工作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禁止冒险作业。
二、注氮气情况:(一)、注氮气要求:1、氮气源可靠。
2、氮气浓度不少于98%。
3、至少有1套专用的氮气输送管路及安全附属设施。
4、有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的监测系统。
5、有固定的温度观测点和监测手段。
6、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等规章制度。
7、氮气防灭火的关键在于保证采空区氧化带具有充足的高浓度氮气,使氧含量低于7%,因此必须做好防止采空区内的氮气泄漏工作,减少氮气损耗。
(二)、注氮气时间规定:1、每个月停产注氮气工作时间5天,具体工作根据工作面现场计划安排。
2、放假、停产、工作面设备检修和其它停工不会对安全工作影响的时间。
3、当预测到采空气体异常时。
4、回采工作面结束回收封闭后。
(三)、注氮气安全措施:1、注氮气前必须检查设备和管路,存在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正常使用。
2、注氮气前把瓦斯传感器挂在回采工作面上端头上隅角。
3、注氮气前注氮气时必须撤出工作面人员,工作面下风流禁止有人员。
4、由于监测氮气浓度设备没有到位,现在使用吸氧气管检查,氧气浓度不超过2%,检查地点在+1245水平氮气出口附近。
氧气浓度超过2%时必须立即停止注氮气,检查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检查工作在气流稳定后进行,第一次检查3遍,每15分钟一次,合计两次,下班前一小时检查一次。
以后每班检查两次,上班时一次,下班前一小时检查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
施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报告》鉴定,我矿开采的XX煤层自燃倾向分类结论:三类,不易自燃。
但矿井必须以预防为主。
为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制定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封闭及管理专项措施。
一、根据本矿实际,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有:
1、采空区浮煤多,氧化自燃发火。
2、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条件后爆炸起火。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丢进采空区长时间氧化自燃发火。
二、采空区主要防灭火措施
1、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
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以阻止残煤氧化自燃。
2、采取有效措施使整个采空区顶板冒落并压实,特别是切眼及停采线、各种煤柱附近,以减少漏风。
3、工作面的可燃材料在废弃后不能丢进采空区内,要回收到地面,防止废弃材料在采空区长时间堆积后氧化自燃。
4、加强通风管理,防止工作面和采空区瓦斯积聚。
5、采面上下尾巷随工作面推进及时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减少采空区漏风。
三、其它有关安全管理措施
1、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位置,尽量避免井巷与采空区贯通。
2、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采空区的密闭情况,测定一次采空区回风巷道和可能发热地点的温度和风量,并对采空区空气试样进行分析,每15天至少检查一次废弃巷道的密闭情况。
3、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4、与采空区相关联的巷道,必须设置永久密闭与采空区隔离。
5、通风科要在下达与采空区相关联的巷道报废前,要把巷道里所有杂物和无用东西全部清理出来。
四、灭火方法
1.直接灭火法
①采用水、灭火器、砂土、空气泡沫流在火源附近直接扑灭火灾。
用水灭火必须注意保证供给充足的灭火用水,保证灭火区的正常通风,将火烟和蒸汽排放到回风道中,同时,应先将水流射到火源外围,然后逐步逼向火源中心。
②用化学灭火器灭火。
在各个消防重点部位应备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灭火弹等。
③用砂子和岩粉灭火。
④挖掘火源法。
在火灾初期尚未出现明火或燃烧范围较小时,用长柄工具将燃烧体取出,将其冷却,熄灭后并运走,用惰性物将空洞堵塞,是最彻底的灭火方法。
挖掘火源时应特别注意工作的安全性。
2.封闭灭火法
将火区封闭,以隔绝空气流入,使火灾因缺氧而熄灭。
当不能用直接灭火法或直接灭火法无效时则采用此法。
对火区密闭主要是采用防火墙,防火墙应结构简单,建造快捷。
防火墙的形式有木质抹黄泥临时防火墙、预制水泥块或砖砌快速防火墙等。
砂子砌筑防火墙。
在进风侧迅速建筑临时密闭墙,遮断风流,控制与减弱火势,然后再从回风侧封闭。
回风侧内有害气体浓度较高,砌墙工作应救护人员或佩带呼吸器的人员担任。
3.联合灭火法
当矿区火灾不能用上述方法灭火时,应立即采用此法。
常用的联合灭火法是向封闭的火区灌注泥浆,将空气排挤出火区,降低空气中含氧量,冷却火源,增加密闭区内的压力,减少漏风。
这种方法要求高质量的封闭,以防止泥浆漏出。
五、井下火灾汇报与处理原则
1、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然发火都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进行汇报。
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应立即通知通风科迅速查明火情,同时向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
进行汇报。
通风科应根据现场情况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并报请矿长、总工程师批准。
2、任何人发现矿井火灾应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灭火。
现场带班矿长、队长、安全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应依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受害地区和可能受害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灭火器材直接灭火。
3、矿调度室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通知有关人员。
值班矿长在矿长和总工程师未到之前,负责组织事故的处理工作。
矿长和总工程师到来后,立即组织成立救灾指挥部,并到事故现场组织救灾工作,矿长任总指挥。
4、处理火灾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⑴非矿山救护队员只能在CO浓度不超过0.0024%,CH4浓度在1.5%以下、气温低于摄氏35度、且无爆炸危险地点工作。
⑵扑灭电器火灾必须首先切断电源,未切断电源前禁止用水灭火。
用水灭火时,应先灭火源外围再灭火源中心,灭火水量要充足。
⑶油脂类火灾只能用灭火器或砂子灭火。
⑷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时,不得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应在保证正常通风的条件下灭火。
⑸当井下火灾直接扑灭或直接灭火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封闭措施,采取封闭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保安全、有效灭火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封闭范围。
②一般应采取进回风侧同时封闭方案,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应采用先进风侧后回风侧的方案。
③封闭过程中,指定专人每10分钟检查一次进、回风流中的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以判断有无爆炸危险性。
人员只能在无爆炸危险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④密闭墙上必须留有观测孔和措施孔,观察孔要用专用堵板进行封堵。
⑤事故处理完毕后,通风科负责写出火灾事故报告,报送有关部门。
六、采空区密闭施工及检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