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原理及其组成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原理及其组成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原理及其组成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原理及其组成
目录
一、概述 二、系统组成 三、常用器件 四、实例分析 五、结束语
二、系统组成
一个自动化系统无论结构多么复杂都有下面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检测器:主要是获得反馈信息,计算目标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 控制器:相当于大脑在分析决策上的作用,适时地决定系统应该实施
电磁阀
电磁换向阀
步进电机
3、 检测仪表
压力仪表、温度仪表、电压电流检测仪表、各类传感器、各种特殊仪表。
电磁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
显示仪表
编码器
4、 网络设备
交换器、集线器HUB、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四、实例分析
钛金板带轧机二级自动化系统
典型工业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L1+L2 机电系统 + 计算机系统 + 网络拓扑 → 生产过程控制
专用控制器—— 温度调节器、速度调节器等。
2、 执行器
电动调节装置—— 伺服阀——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
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不但能够应用在气动 系统中,在油压的系统、水压的系统中也能够得到相同或者类似的 应用. 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 广泛 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顺序控制与回路控制
顺序控制开关逻辑控制 如:继电器矩阵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 I/O模块输入输出控
制。 回路控制连续调节控制
如: FM 458-1 DP 应用模块专为自由组态的高性能闭环控制 和技术应用(如运动控制)而设计。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是在现代工业企业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 快节奏生产的必然产物。

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自动控制、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以帮助读者对该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1.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1.1 基础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

这些课程包括:- 数学分析:为学生提供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电路原理:介绍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信号与系统:研究信号的表示和处理方法;- 控制理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1.2 专业核心课程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在深入学习自动化技术方面必修的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 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研究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运动控制技术: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工业自动化系统:学习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1.3 专业选修课程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领域,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

这些课程包括:- 机器人技术:研究机器人的结构、控制和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介绍智能控制的理论和应用;- 自动化系统仿真:学习使用仿真软件对自动化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工业网络与通信:研究工业网络和通信协议的应用。

2. 自动化专业课程学习内容2.1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极限和导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线性代数中矩阵运算和向量空间的理论。

概率论的学习将为后续的控制理论和信号处理打下基础。

2.2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课程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路分析方法。

学生将学习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以及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此外,还将学习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技术,包括基本电路定律和戴维南定理等。

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基础课程1.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极限、连续与导数、微分学、积分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数学分析,学生可以建立起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自动化专业的另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概率与随机变量、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生可以掌握随机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为后续的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等课程打下基础。

3. 电路理论与分析:电路理论与分析是自动化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涵盖了电路基本理论、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设计等内容。

通过学习电路理论与分析,学生可以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等课程打下基础。

4.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信号的表示与处理、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信号与系统,学生可以理解信号的特性和系统的行为,为后续的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等课程提供基础。

二、专业课程1. 控制理论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学习控制理论与技术,学生可以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等内容,为实际工程中的控制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 机器人学:机器人学是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涵盖了机器人的基本原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机器人学,学生可以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方法,为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提供基础。

3.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自动化课程设计

自动化课程设计

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3. 引导学生了解自动化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化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实验,学会使用自动化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自动化基本概念:自动化定义、自动化系统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分类;2. 自动化控制原理:反馈控制、开环控制、闭环控制;3. 自动化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家居自动化;4.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的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5. 自动化设备及其应用: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编程语言;6. 课程实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自动化基本概念、自动化系统组成;第二周:自动化控制系统分类、反馈控制原理;第三周: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工业自动化应用;第四周:农业自动化、家居自动化;第五周:控制系统的建模、控制器设计;第六周:系统仿真、自动化设备介绍;第七周:课程实验一:传感器应用;第八周:课程实验二:执行器与控制器编程;第九周:课程实验三:自动化控制系统搭建与调试。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概述:自动化生产线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为了培养具有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材,学校开设了自动化生产线课程。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生产线课程的教学大纲,匡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和学习重点。

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自动化生产线1.2 课程学时:40学时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自动化生产线概述:介绍自动化生产线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2 自动化设备与系统:学习各类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2.3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流程、方法和工具,掌握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理论知识。

3.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自动化设备的实际操作和调试,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3 项目实践:安排学生参预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预、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理论考核,检验学生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的自动化生产线教材,提供学生系统的学习资料。

5.2 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条件。

5.3 师资力量: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自动化生产线课程的教学大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翼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匡助。

工业自动化概述与基本概念

工业自动化概述与基本概念

工业自动化概述与基本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生产过程中各种繁杂任务的方式。

工业自动化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还改善了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工业自动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解析。

一、工业自动化的定义和概念工业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它主要包括自动控制、自动检测、自动计量和自动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是自动控制,即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反馈,实现对设备、机器和系统的自动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工业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将各种形式的信号(如温度、压力、湿度等)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计算机或控制装置。

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工业自动化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至关重要。

2. 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中的关键设备。

它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控制器可以是基于硬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也可以是基于软件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3. 执行器技术:执行器负责将控制信号转化为动作,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和调节。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机、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等。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对于工业自动化的运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通讯网络:通讯网络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起到连接各个设备和单元的桥梁作用。

它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为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协调运行提供支持。

三、工业自动化的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涉及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工业自动化可以实现生产线上的各种操作,如装配、加工、包装等。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概述:自动化生产线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为了培养具备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

一、自动化生产线概述1.1 自动化生产线的定义和特点自动化生产线是指利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生产方式。

其特点包括高效、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

1.2 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自动化生产线通常由传送设备、加工设备、工件夹持装置、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等组成。

传送设备用于运输工件,加工设备用于加工工件,工件夹持装置用于固定工件,控制系统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监控系统用于监测生产过程。

1.3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领域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2.1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原理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包括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布局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需要考虑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等因素,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2 自动化生产线优化方法自动化生产线优化包括工艺优化、设备优化、布局优化、控制系统优化等内容,通过优化生产线的各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3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案例以汽车生产线为例,通过设计和优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布局设计和控制系统,实现汽车生产过程的高效、稳定和可靠,提高汽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3.1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原理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包括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故障处理等内容,需要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靠。

3.2 自动化生产线维护方法自动化生产线维护包括预防性维护、故障诊断、故障排除等内容,通过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以下是一个标准格式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详细介绍了各个课程模块及其关联关系。

1. 基础课程模块- 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 物理基础: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课程,为后续自动控制课程的学习提供物理基础知识。

- 电子电路:介绍电子元器件、电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 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课程,为后续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学习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

2. 自动控制课程模块- 控制理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内容。

- 控制系统设计:学习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PID控制器设计、根轨迹法等内容。

- 数字控制系统:介绍数字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包括采样定理、离散控制器设计等内容。

- 自适应控制:学习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内容。

- 非线性控制:介绍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滑模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等内容。

3. 机器人技术课程模块- 机器人基础: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分类,包括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等内容。

- 机器人控制:学习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包括轨迹规划、运动控制等内容。

- 机器人感知与导航:介绍机器人的感知技术和导航算法,包括视觉感知、路径规划等内容。

- 机器人应用:学习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和技术要点。

4. 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模块- 电子电路设计: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放大电路、逻辑门电路等内容。

- 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用控制器—— 温度调节器、速度调节器等。
2、 执行器
电动调节装置—— 伺服阀——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
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不但能够应用在气动 系统中,在油压的系统、水压的系统中也能够得到相同或者类似的 应用. 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 广泛 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执行器-系统的手脚 执行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就是相当于人的四 肢,它接受调节器的控制信号,改变操纵变量,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要求正 常运行。在生产现场,执行器直接控制工艺介质,若选型或使用不当,往 往会给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带来困难。因此执行器的选择、使用和安装调 试是个重要的环节。
传感器-系统的耳目 传感器被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种类有温度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传感器要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从传感器的 输出信号中得到被测量的原始信息,如果传感器不稳定,那么对同样的输 入信号,其输出信号就不一样,则传感器会给出错误的输出信号,也就失 去了传感器应有的作用。
反馈信号
检测器
自动控制是基于反馈的技术。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 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两者之间的偏 差来纠正调节系统的响应。因此,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反馈, 通过反馈建立起输入(原因)和输出(结果)之间的联系。使控制 器可以根据输入与输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控制策略,以便达到预定 的系统功能。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
原理及其组成
彭一江 2009年11月
目录
一、概述 二、系统组成 三、常用器件 四、实例分析 五、结束语
一、概述
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 序 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
自动化装置是指无需人的参与就可以自动进行工作,完成特定任务的机 器。
1、 控制器
通用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PLC PLC是将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 以指令的形式存贮于可编程的存储器中,并经过数字式或模拟式 的输入输出部件,对生产设备和过程进行控制的数字运算操作电 子装置。 PLC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既不同于 普通的计算机,又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一种特殊 形式的计算机控制装置,它在系统结构,硬件组成,软件结构以 及I/O通道,用户界面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工业自动化系统是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 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以达到增加产 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为目标的集成系统。
自动化技术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们 在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多快好省地生产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发明了很 多能够替代人来工作的自动装置。
系统构成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两个通道,前向通道是任务执行的功 能主体。
复杂自动化系统往往是多变量,多回路,多类型的系统。
X
X’
Y
K
G
Y’
F
X = { x0,x1,x2,…xn } Y = { y0,y1,y2,…yn }
●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控制器-系统的大脑 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扮演着系统管理和组织核心的角色。系统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控制器的好坏。
电磁阀
电磁换向阀
步进电机
3、 检测仪表
压力仪表、温度仪表、电压电流检测仪表、各类传感器、各种特殊仪表。
电磁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顺序控制与回路控制
顺序控制开关逻辑控制 如:继电器矩阵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 I/O模块输入输出控
制。 回路控制连续调节控制
如: FM 458-1 DP 应用模块专为自由组态的高性能闭环控制 和技术应用(如运动控制)而设计。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是在现代工业企业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 快节奏生产的必然产物。
●传统控制与现代控制
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 PID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50多 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 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 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现代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 自学习控制。。。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网络
古代人在河流上建造可以通过水的冲击带动轮子转动,实现灌溉、碾米 等工作的水车、磨坊。
近代人创造出的许多诸如钟表、蒸汽机速度调节控制等等的自动装置, 到十八世纪末自动装置的应用和研究使得自动化技术初具雏形。
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数学家维纳与墨西哥生物学家罗森布卢 特合作,提出了自动化的理论基础著作——控制论。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正 式诞生。
自动化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已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走向成熟。自动 化技术为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实现了人们摆脱繁重劳动和驾驭复 杂系统的愿望。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在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在 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发展了各种理论以及设计了各种设备和自动化装置,并在 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如飞机导航、交通运输、导弹控制、智能楼宇、现代化 工厂中到处都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控制方法 与理论的发展,今天的自动化技术正以崭新的面貌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以现代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化系统展现出其无限美好的发 展前景。
●自动化系统结构
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图
输入信号
控制信号
控制器
执行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输出信号 过程对象
基础自动化L1(控制层):现场设备控制系统 过程自动化L2(运行层):生产过程监控系统 工厂自动化L3(管理层):MES制造执行系统 企业自动化L4(经营层):ERP企业资源规划
工业自动化最新技术:工业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三、 常用器件
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的单元器件: 各类电器:主令器、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驱动器等; 各类仪表: 传感器、热工仪表、专用仪表等; 各类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计算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