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教学设计完美版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梦想,培养学生有远大的梦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简单朗读文章•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作业:自己的梦想•班级分组,每组6-7人•黑板、白板和笔•学生课后作业:《我的梦想》朗读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于“梦想”一词的认知,并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中来。
2.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述自己的梦想,然后向学生介绍《我的梦想》这篇文章。
3. 初步阅读(个人阅读)让学生自己阅读《我的梦想》这篇文章。
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前让学生做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4. 初步分组(思考梦想)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和思考一下自己的梦想,并尽可能多地写下来,可以用文字或画图表现。
5. 集体分享在每组中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梦想。
6. 辅导指导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和表达自己的梦想。
7. 再次分组(团队合作)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小组中的梦想,并与其他小组的代表一起讨论如何达成这些梦想。
8. 总结讲解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坚定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
课堂评价•学生能否简单朗读文章•学生能否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后作业•朗读《我的梦想》这篇文章,并在家里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我的梦想》教案

讲授新课
总结词:讲解概念 详细描述:介绍梦想的定义、特点和 意义,让学生们对梦想有一个清晰的
认识。
总结词:分享故事
详细描述:分享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追 求梦想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实现梦 想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总结词:引导思考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们思考自己的梦 想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 想。
03
总结词:布置作业
04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相关书籍、搜集名人事迹等,让学 生们在课下继续学习和思考。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回答 问题、参与讨论等。
课堂纪律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是否能够遵守课堂 规定、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等。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教师选取与《我的梦想》主题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04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04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学生们的 梦想,引导学生们进入主题,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词:引导思考
详细描述:展示一些与梦想相 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们 思考什么是梦想,为什么要有
《我的梦想》教案
授课教师:
2024-01-02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2
01
03
掌握“梦想”的词义和用法。 了解不同人对“梦想”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理解“梦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的梦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的梦想》教学设计(精选5篇)《我的梦想》篇1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3.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课前准备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简介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2.教师课堂播放《马丁·路德·金》和《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断。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怎样划分本文的演讲思路?讨论后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
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2.《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是什么?讨论后明确: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
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
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
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
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梦想的含义,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梦想。
1.2 学会倾听他人的梦想,尊重他人的想法。
1.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梦想卡片、画纸、彩笔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梦想,并以故事《小猪的梦想》激发幼儿对梦想的兴趣。
3.2 主体部分:1、教师出示梦想卡片,让幼儿认识梦想的含义。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梦想,并记录在画纸上。
3、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梦想,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梦想分享,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梦想。
3.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知识点,强调尊重他人梦想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四章:活动延伸教师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梦想讨论,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想法,并在家庭中鼓励幼儿坚持自己的梦想。
第五章:教学评价1、评价幼儿对梦想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梦想。
2、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倾听他人梦想并给予尊重。
3、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梦想。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环境安静、舒适,以便幼儿集中注意力。
6.2 教师应以鼓励、引导为主,避免给出过高要求,让幼儿产生压力。
6.3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内向、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机会表达。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梦想的重要性。
7.2 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参与度。
7.3 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第八章:课程设计8.1 课程内容:介绍梦想的含义、表达梦想的方法、尊重他人梦想等。
8.2 课程结构:导入部分、主体部分、结束部分,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8.3 课程时长:根据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合理安排课程时长。
《我的梦想》教案通用

《我的梦想》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为“我的梦想”。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我的梦想》的阅读理解,以及对梦想的含义、意义和实现途径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关注梦想,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
难点:激发学生关注梦想,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实现梦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有什么梦想?”引起学生对梦想的关注,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新课导入:播放课文PPT,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掌握生字词。
3.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梦想,并进行分享。
5. 梦想探讨:组织学生讨论梦想的意义和实现途径,培养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我的梦想》2. 内容:a. 生字词b. 课文大意c. 梦想的含义、意义和实现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一段话描述你的梦想,并说明你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方式。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梦想,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了解该职业的要求和发展前景,为自己实现梦想做好准备。
同时,组织一次“我的梦想”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和成长故事。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梦想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1.2 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敢于分享自己的梦想。
1.3 提高幼儿倾听他人梦想的能力,培养同理心。
1.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目标。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梦想卡片、画笔、彩色纸、胶水等。
2.2 环境布置: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幼儿自由表达。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暖身活动(5分钟)教师以故事《小猪佩奇梦想成为宇航员》导入,激发幼儿对梦想的兴趣。
3.2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分发梦想卡片,引导幼儿在卡片上绘制自己的梦想。
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梦想,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3.3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彼此的梦想,并思考如何实现梦想。
3.4 展示和总结(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幼儿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努力和坚持。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讨论梦想,共同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4.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梦想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梦想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5.2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分享梦想的情况。
5.3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梦想的理解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教具准备:梦想主题书籍、梦想海报纸、彩笔、贴纸等。
6.2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梦想角,展示与梦想相关的书籍和图片,营造有利于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的氛围。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关于梦想的书籍,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感受到梦想的重要性和实现梦想的努力。
7.2 小组分享(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以及对自己梦想的思考。
《我的梦想》教案通用

《我的梦想》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我的梦想》。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梦想,激发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主题思想探讨。
难点:理解并体会到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围绕“我的梦想”展开讨论,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我的梦想》2. 重点生字词:梦想、努力、奋斗、目标、实现等。
3. 主题思想:梦想的重要性,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梦想,并说明为实现梦想你将如何努力。
2. 答案:(1)略。
(2)示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
为实现这个梦想,我将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关爱他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谈论梦想,让学生认识到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了解一些有关梦想的名人故事,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动力。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

大班语言《我的梦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梦想的含义,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梦想。
2. 学会用合适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梦想,并能够简单阐述理由。
3. 培养幼儿的勇气、自信心和想象力。
4. 激发幼儿对未来的憧憬,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梦想,并简单阐述理由。
难点:学会用合适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梦想。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纸张、彩笔、画笔等绘画材料;梦想主题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谈论自己的梦想,引导幼儿思考梦想的含义。
2. 基本部分:a) 教师展示梦想主题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b)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梦想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认识到梦想可以激发人们的动力。
c)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梦想,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描述梦想,并简单阐述理由。
d)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幼儿互相倾听、交流梦想。
3. 延伸部分:a)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实现梦想,让幼儿认识到需要努力和坚持。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梦想画,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
c)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梦想画,并分享实现梦想的计划。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梦想的理解和表达。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互动情况,评估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幼儿的梦想画作品,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以一首关于梦想的诗歌或歌曲开场,激发幼儿对梦想的兴趣。
2.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梦想,并提问幼儿关于梦想的想法。
3. 表达: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
4. 分享:幼儿之间互相分享梦想,并讨论实现梦想的可能性。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梦想的含义。
2. 示范法:教师用自己的梦想作为示范,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我的梦想
一、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情感体验。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积累本课词语。
2、用心体会一位肢体残疾的作家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3、认真揣摩文章语句,学习作家寓哲理性于平实的文字中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作家对体育及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结合自身感悟人生。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同时搜集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资料,以及文中提到的部分运动员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或如潺潺的小溪,或如激昂的音乐,引领着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各自的生活之路,也许平实无华,也许光彩夺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梦想。
(引出课题,板书)
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作家史铁生的有关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2002年获得本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
由学生的交流,让大家对作家有里进一步的认识,更便于体会一位肢体残疾的作家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积累本课词语。
2、用心体会一位肢体残疾的作家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3、认真揣摩文章语句,学习作家寓哲理性于平实的文字中的写作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你认为有哪些字词的读音或字形需要特别注意,或者需要帮助,提出来,大家一起注意或解决。
2、分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我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然后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研究探讨
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然后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全班交流。
3、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可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可包括如下几个问题:
A、“田径运动的魅力不在于记录,人反正是干不过上帝的。
”作者认为田径运动的魅力是什么?你怎样认为?(本题可引导学生回忆雅典奥运会的情况加以延伸。
)
B、“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个人以局限。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C、“我不敢说刘易斯就是这样,但我希望刘易斯是这样,我一往情深地喜爱并崇拜这样一个刘易斯。
”文中的“这样”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通过理解B、C两题,引导学生体会作家对体育内涵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补充资料:一位热心的国内体育记者把《我的梦想》交给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李彤,李彤又在他去美国时找到刘易斯,用英语把史铁生这篇散文读给刘易斯听,刘易斯当时非常感动。
很显然,刘易斯听懂了史铁生要表达的一切。
于是,就有了史铁生与这位“田径之王”之间的会面和交谈。
)
D、“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了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前后对照,并结合作者的身体状况,感悟到作家所面对的生命,不是一种量的意义的生命,而是一种质的意义的生命。
作为一位肢体残疾者,他选择了写作,选择的结果,不但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摆脱了生命的磨难与绝望,同时又使得他一步又一步向着高尚的生命境界攀登,他的生命质量不但一次又一次发生蜕变,而且他贡献给时代、社会乃至人类的精神财富也越来越巨大和越来越丰富。
由此,他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感悟也越来越具有超越性,已经达到一种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
)
E、“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F、作者认为,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的后面还应该加上两个字:“更美”。
他说,“更美”不仅指姿态的优美,而且指精神的美丽,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对此,你怎么看?
(以上两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对体育内涵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
)
(五)体味语言
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体会出:平实的文字透露着起伏的心境,寓哲理性于平实的文字中。
(六)小结
让学生畅谈学习本课后的感悟与收获。
(七)课外拓展
1、课后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2、以“我的梦想”为话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