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_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爱伦-坡小说主题的内涵读解

爱伦-坡小说主题的内涵读解

爱伦?坡小说主题的内涵读解爱伦?坡小说主题的内涵读解摘要: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说。

爱伦・坡深受哥特主义风格的影响,在其短篇小说作品中贯穿着恐怖与死亡主题,追寻一种深入内心的恐惧美感与死亡式的解脱。

本文首先对其小说作品进行了探究,然后对爱伦・坡小说的死亡主题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爱伦・坡;小说;主题;内涵:I106 :A引言: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

他一生坎坷,诸多磨难,这些经历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基础。

一、爱伦・坡小说作品概述爱・伦坡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和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他的作品甚至可以与马克・吐温相媲美。

他的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说,其主要作品包括:《黑猫》、《莫格街凶杀案》、《梅岑格施泰因》、《跳动的心脏》、《红死病的化妆舞会》、《丽姬娅》、《厄舍古屋的倒塌》等。

由于深受哥特风格小说作品的影响,爱伦坡的这些短篇小说作品大多奇异诡谲,怪诞夸张,充满着恐怖的氛围,又渲染了讽刺的效果。

二、爱伦・坡小说的主题――死亡三、对爱伦・坡小说死亡主题的解读(一)哥特式死亡主题的内涵坡深受哥特小说的影响,他巧妙地运用了哥特小说中黑暗、神秘、诅咒、幽灵、复活等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了审美特质的重组,在日常的生活中设置了诸多恐怖情节,营造了神秘的气息。

纵观坡的短篇小说,对于死亡主题的突出可谓是炉火纯青。

他的作品中,死亡可以分为两类:步入死亡与超越死亡。

步入死亡是人们由于谋杀、自杀和疾病三种途径而一步步逼近,最终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超越死亡是人们虽然身处死亡绝境,却通过逃生、重生而再次获得生存的权利。

(二)死亡主题的表现小说《丽姬娅》中,主人公丽姬娅身材修长,飘飘若仙,精通多种语言,擅长数学和物理,可谓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姑娘。

她与“我”两情相悦,却红颜薄命,得了不治之症。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这位19世纪美国著名的恐怖小说家,在其小说中涉及许多关于灵魂的探究,其中灵魂的崩溃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坡的小说中,人们的内心常常受到各种精神
上的摧残,无法承受的压力导致内心的崩溃,这种灵魂崩溃反映了人类对于精神与心理问
题的深度关注,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悲观看法。

在坡的小说《厄舍庄园的陷落》中,主人公的灵魂崩溃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主人公Usher在独居的庄园中,逐渐变得越来越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并受到一种说不清楚的恐
惧感的折磨。

最终,他无法承受这种精神压力,精神崩溃而死。

这种灵魂崩溃体现了人们
内心困境的深度和不堪一击的局面,以及内心与现实之间的分裂。

在另一篇坡的小说《黑猫》中,主人公在疯狂的状态下,杀死了自己的宠物猫,从而
迎来了他自己灵魂的崩溃,最终导致他被判处了死刑。

这种灵魂崩溃既可以看作是人性的
丑陋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紧张和人们的压抑。

在坡的其他一些小说中,灵魂的崩溃多半是由某种不可知的外在力量所引起的。

例如,在小说《短命的女人》中,主人公被一个神秘的女人所引诱,逐渐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不
可挽救的堕落者。

这种外力对于主人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摧残,最终导致了他的
精神崩溃。

在《埋葬活人》一书中,主人公则是因为死亡的恐惧而导致了灵魂的崩溃,他
无法承受自己即将面临的灭亡,最终选择了逃避和自杀。

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新版《外国语》格式)

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新版《外国语》格式)

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 摘要:科幻小说作为工业文明崛起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十九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笔下得到了诠释。

本文试图把爱伦·坡的科幻小说放回到其所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阐明他在开创现代科幻小说过程中所具有的严肃性和高尚精神。

爱伦·坡秉承传统,在其科幻的文学想象中不但以科学的严谨性和预见性洞察十九世纪初期人们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危机,还试图在更广阔的时空中为人类寻觅摆脱困境的路径,为其小说的经典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其作品具有当下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爱伦·坡;科幻小说;人文关怀;和谐Humanistic Concern of Edgar Allan Poe’s Science FictionAbstract: As a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arising from Industrial Revolution, science fiction came out as a genre of popular stories by the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writer Allan Poe. The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Poe’s science fiction in relation to his cultural milieu, thereby demonstrating his seriousness and high-mindedness in creating modern science fiction. Following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 Poe in his science fiction not only penetr ates Americans’ living predicaments earl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ut also endeavors to find the way-out of题注:本文是朱振武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爱伦·坡:在文化与美学的视阈下”(项目编号为:08FWW001)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爱伦坡的死亡小说论文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爱伦坡的死亡小说论文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爱伦坡的死亡小说论文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爱伦坡的死亡小说论文摘要:天才作家爱伦·坡以其奇特的人格和作品而闻名。

本文从其人生经历、社会文化现实、哥特文学影响和个人艺术观等方面解释其死亡小说的成因。

关键词:社会文化;爱伦·坡;成因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天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奇特的人格和作品而闻名。

他的恐怖惊悚小说成就最高,主要以死亡为主题,描写了恐怖之死、怪诞之死、复仇之死、浪漫及超越之死等。

世人从不同的角度探析其死亡小说的成因。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事物不可能独立于他事物而存在,它必定存在于某种关系中,事实则一定是关系的集合。

所以大体可以说,世界是关系的总和,文学所要表现的也就是关系:围绕人所产生的种种关系。

包括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人自己的关系。

因而爱伦坡的死亡小说是其人生经历、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关系的总和。

1、爱伦·坡人生经历的体现爱伦·坡周岁时父亲离家出走,2岁丧母,后被富商约翰,爱伦非正式收留,但坡与养父关系一直不和,他曾在弗吉尼亚大学就读一年,养父给的生活费极少,因酗酒、而未完成学业,后人西点军校。

因故意触犯军规被开除出校。

18岁时,出版他的诗集《帖木耳》,无人问津。

27岁时与13岁的表妹结婚,1829年,养母去世。

当他38岁时,24岁的妻子因肺结核病去世。

两年后,他本人神秘去世,仅活了40岁。

可以说。

贫穷、疾病和失败伴随着他短暂的一生。

对社会的不公、对养父的不满、对世人的不平,使他需要发泄。

另外,坡和他的父亲和养父一样酗酒,加上他怀才不遇,生活无着落,同时,他又具有非凡的文学创作才能,这一切促使他处在疯狂的创作中,写“死亡”成了他最佳的发泄方式和途径。

死亡小说是他创作的产物。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苦难对于作家的益处就是深度体验人生的机会与强烈的怀疑精神的养成。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的小说中经常描写了灵魂的崩溃。

这些描写展现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恐惧、痛苦和绝望,以及恶魔般的冲动和扭曲。

在《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狄克遭受到了一系列悲剧的折磨,最终导致了他的
精神崩溃。

他孤独地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府邸中,而这座府邸也渐渐被压迫和诡异的气氛所
笼罩。

他最终被他不敢面对的真相所吞噬,他的思维逐渐不稳定起来,幻觉和怪诞的景象
开始围绕着他。

他终于破坏了府邸,将自己困在废墟中,身处残酷的孤独与混乱之中。


个故事中的灵魂崩溃描绘了一个人在心理上的沉沦和崩坏。

在《黑猫》中,主人公由于酗酒和愤怒的积累,他的灵魂逐渐崩溃。

故事中的黑猫象
征着他内心深处的黑暗和邪恶,而他对黑猫犯下的罪行引发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他的
思维开始变得混乱,他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力,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理智。

他被逼迫到了
最终逃离现实的边缘,最终在疯狂的愤怒中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这个故事中灵魂的崩溃描
绘了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而受到惩罚,最终被恶魔般的冲动所驱使。

在《红死病》中,人们被一种致命的瘟疫所困扰,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灵魂崩溃。

人们
面对死亡和痛苦的恐怖感受,他们的心理逐渐崩溃,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信任和希望。


死病的到来让人们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他们开始追求短暂的享乐和逃避现实。

最终,
他们在瘟疫的肆虐下,他们的世界完全崩溃,他们的灵魂沉沦到了最黑暗的地狱。

这个故
事中的灵魂崩溃描绘了一个被绝望和死亡逼迫的人们的心理崩溃。

论爱伦·坡科幻小说中的异化与人性关怀

论爱伦·坡科幻小说中的异化与人性关怀

论爱伦坡科幻小说中的异化与人性关怀欧华恩【摘要】爱伦·坡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揭示了人类的异化现象:人变成了重占有的人,现代社会很多人具有分裂的人格;人与自然关系的被异化;通过这些异化现象的描写,他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12【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爱伦·坡;科幻小说;异化;人文关怀【作者】欧华恩【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永州 425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肇始于英伦半岛的工业革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 全球,美国也深受其影响。

19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迅速发展。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美国在经济上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因为他们可以购买自己国家生产的衣物、鞋帽等家庭日用品了但在一些有识之士眼里,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环境破坏、人的思想被操控、道德滑坡,等等。

爱伦·坡和艾默生、梭罗、惠特曼就生活在美国工业蒸蒸日上的19世纪,他不像爱默生等人颂扬资本主义的文明,以迎合当时的文学批评家,而是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社会,写出自己对社会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担忧,这也是他不被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看好的原因。

他是一位政治上的保守主义者,他对美国的民主进程持怀疑态度,并且敏锐地觉察到了工业文明的弊病,尖锐地批判了这个科学理性操控一切的庸俗贪婪的世界,哀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恶果同时也对他那幼稚愚蠢、疯狂迷醉的同时代人所表现出来的狂妄自大和极端理性,以及他们对人类进步和幸福的盲目轻信产生了深切的忧虑和关心。

他没有采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而是通过他的科幻小说,用一种小说的艺术世界与客观现实相疏离的虚幻形式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现代派作家对异化现象的抽象把握及其审美意向的抽象性,必然导致其艺术表现上的虚幻性。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人文关怀与未来展望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人文关怀与未来展望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人文关怀与未来展望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既承载着科技的奇思妙想,又关注着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在这些作品中,科技与人文相互交织,呈现出一幅充满关怀和未来展望的画卷。

一、科技人文关怀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人文关怀体现在对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上。

作家们通过对科技的设想和描绘,探讨了人类在技术发展中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困境。

例如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通过虚构的宇宙文明和地球文明的交互,探讨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小说中的“三体”文明通过科技手段侵略地球,引发了人类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种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关怀,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科技的潜力,也思考了科技发展背后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此外,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还关注着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家们通过科技的想象,探讨了人类在科技时代中的孤独和渴望。

例如郝景芳的《荒潮》中,主人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温了过去的记忆,回忆起逝去的亲情和友情,让人们对科技时代的冷漠和孤独产生了共鸣。

这种关怀使得科幻作品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科技展示,而是与读者的情感共鸣,引发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

二、未来展望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未来展望体现在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想象上。

作家们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未来图景。

例如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描绘了地球面临太阳即将爆炸的危机,人类为了生存而展开的宇宙迁徙。

小说中的科技设想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团结和坚持。

这种未来展望给读者带来了希望,让人们相信科技的力量能够改变人类的命运。

此外,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还展望了科技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作家们通过对科技发展的设想,探讨了科技对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例如韩松的《飞向太空的少年》中,描绘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人类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飞向太空的梦想。

小说中的未来世界展示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启示了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来直视人性最深处

通过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来直视人性最深处

11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被誉为是恐怖小说大师、侦探小说鼻祖和科幻小说先驱。

他一生共创作了70余篇短篇小说,其中20余篇举世闻名,在这20余篇中,除了4篇侦探小说以外,其余的全部为恐怖小说。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气氛抑郁,情节精密,利用一系列诸如闹鬼宅子、阴森古堡、杀人藏尸、肢解活埋、借尸还魂、虐待受虐等骇人听闻的写作策略,赋予其恐怖小说一种梦魇般的魔力。

他的作品深刻的揭示出人们对死亡、虚无的恐惧以及人性本能的恶。

在他的恐怖小说中,《厄舍府的倒塌》、《丽姬娅》、《莫雷娜》以及《贝雷妮丝》具有“美女之死”的共同特征,同时又有极其细致、恐怖却又冷静的语言来描绘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

《厄舍府的倒塌》里的妹妹破棺而出,裹着带血的尸衣重新出现,与哥哥相拥而死,一个肉体在腐烂,一个精神在腐朽;《丽姬娅》中的“我”独自守在罗维娜小姐的尸体旁,思念的是前妻丽姬娅,于是看到尸体爬起来,露出一头蓬松的黑发,那是丽姬娅的黑发;《莫雷娜》中,“我”妻子莫雷娜预言说:“那个活着时你所嫌弃的她,在死后将被你爱慕。

”果然,她临死前产下一个女儿,深得“我”喜爱,却和莫雷娜相似得如此“神秘和令人恐怖”,仿佛是“一具不愿死去的僵尸”,在为女儿洗礼取名,“我”鬼使神差地冒出“莫雷娜”三字时,女儿立即面如死灰,平静地回答到“我在这儿!”当“我”把第二个“莫雷娜”放进坟墓时,发现里面根本就没有第一个“莫雷娜”的影子;《贝雷妮丝》中,“我”觉得只要能拥有妻子贝雷妮丝的那些牙齿,“便能得到安宁,恢复理智”,接着“我”从梦中醒来,只有“一个女人凄厉的尖叫”。

这时,一个“脸色煞白的仆人”出现了,他告诉“我”“一座被掘的坟墓,一具被毁容的活着的尸体”,接着,像慢镜头一样地摇下来,“我”慢慢让读者看到了“我”衣服上的血迹,靠墙的铁锨以及桌上的箱子,最后是箱子里滚出来的“十二粒细小、洁白、象牙般的东西”。

这几篇恐怖小说中都是“美女之死而复活”的恐怖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1月第32卷第6期 外国语J ou rna l of F oreign L anguages Nove mber2009 Vol.32No.6文章编号:1004-5139(2009)06-0064-08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朱振武1,吴 妍2(1.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200444;2.沈阳化工学院外语系, 辽宁沈阳110142)摘 要:科幻小说作为工业文明崛起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笔下得到了诠释。

本文试图把爱伦・坡的科幻小说放回到其所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阐明他在开创现代科幻小说过程中所具有的严肃性和高尚精神。

爱伦・坡秉承传统,在其科幻的文学想象中不但以科学的严谨性和预见性洞察19世纪初期人们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危机,还试图在更广阔的时空中为人类寻觅摆脱困境的路径,为其小说的经典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其作品具有当下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爱伦・坡;科幻小说;人文关怀;和谐Hu man isti c Concern of Edgar All an Poe’s Sc i ence F i cti onZHU Zhenw u1,WU Yan2(1.Co ll ege o f Fo re i gn Language s,Sha ngha iU n i ve rsity,S ha ngha i200444,C h i na;2.D ep a rt m en t o fFo re i gn Langua ge s,Shenya ng U n i ve rs ity o f C hem i ca l Te chno l o gy,Shenya ng110142,C h i na)Abstract∶A s a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arising fr om I ndustrial Revoluti on,science ficti on came out as a genre of popular st ories by the nineteenth2century American writer Edgar A llan Poe.This paper atte mp ts t o inter p ret Poe’s science ficti on in relati on t o his cultural m ilieu,thereby demonstrating his seri ousness and high2m indedness in creating modern science ficti on.Foll owing the hu manistic traditi on,Poe in his science ficti on not only penetrates Americans’living p redica ments earl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but als o endeavors t o find the way out for mankind in a capaci ous ti m e and s pace.Theref ore,the paper supp lies an access t o the classicalizati on of Poe’s popular st ories. Key words∶Edgar A llan Poe;science ficti on;hu manistic concern;har mony 19世纪美国著名文学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 llan Poe,1809-1848)凭借惊人的创造力、文学禀赋和少有的勤奋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文学中的显赫地位,并被公认为侦探小说、恐怖小说乃至科幻小说①(science ficti on)之父。

同其他几种小说样式一样,学界对于爱伦・坡的科幻小说的认识和肯定,主要是基于其开拓性的创作、模式化的初步形成和对后来小说的深远影响,而对其作品何以如此深入人心且渐趋经典化的另一重要因素,也就是其人文关怀则鲜有论及。

正如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自爱伦・坡以来,再也没有一位美国作家是如此的让人不可回避,而46①关于科幻小说的界定,时下中国的科幻小说界一般比较认同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观点:科学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科幻小说的关键在于幻想,是以科学为对象,以科学为线索,而不是以科学问题为小说的主旨,这样就与“神魔小说”的幻想和社会小说的幻想区别开来。

另外,把science ficti on翻译为“科学小说”的缺点在于容易与其他科普读物混淆,而翻译成“科幻小说”则突出了作品的特性(参见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8-259页)。

至于爱伦・坡能否称为科幻小说之父,这一点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早在1818年(是年爱伦・坡9岁,还没有任何文学创作)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就已经出版了以人造人为小说题材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玛丽・雪莱堪称“科幻小说之母”。

同时又如此的令人猜疑。

”[1:62]的确,爱伦・坡就是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文人。

在短暂多舛的一生中,他以众多开拓之举成为“开创真正地道的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2: 3]爱伦・坡见人人之所见,却想常人所未能想,因而很难为当时的世俗所接受。

他对周围乃至当时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有着异乎寻常的知觉领悟能力,这就使他的创作在继承西方文学经典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新兴科学,这些科学元素成为建构其小说的重要因子。

在爱伦・坡笔下,一类“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性想象的富有魅力的传奇故事”②[3:7]让人们震撼和称奇,但铺天盖地般向他袭来的是对其是否在设置骗局的怀疑。

然而,正是这种坚持科学与真理的勇气和对文学的远见卓识,使得爱伦・坡成为科幻小说③的有力奠基者。

爱伦・坡的这些作品不仅充满了他对未来和宇宙的关注与探索,而且还紧密回应了19世纪西方世界的文化危机,表达了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发展危机的深刻焦虑和严肃使命感。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文学家借助形象语言表达人类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对未来前途的深沉忧思,爱伦・坡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不仅仅在文学和小说的领域里,而且在社会的进程中”。

[3:7]一、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探索爱伦・坡的科幻小说创作与19世纪普遍的文化危机紧密相关。

19世纪的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面对科技革命给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的强烈冲击,面对疆界的开拓、对“美国精神”的铸造和对传统生存信念的挑战,爱伦・坡在他的科幻小说中“记录和反映了这一时代所经历的震惊和焦虑”[4:326],进而对人类的生存状况给予深切关注。

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对人的价值的追寻已经成为美国的核心价值。

美国人在试图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历经发现与失落,企盼实现对自身价值的“再度发现”。

爱伦・坡秉承人文传统,不仅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探索了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而且试图在更广阔的时空为人类找寻摆脱困境的出路。

西进运动无疑是人类“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

”[5:24]在19世纪美国边疆开拓的大背景下,爱伦・坡创作出诸如《汉斯・普法尔登月记》(The U nparalleled Adventure of One Hans Pfaall,1835)、《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The N arrative of A.Gordon Pym of N antucket,1837)和《朱利叶斯・罗德曼的日记》(Journal of Julius Rodm an)等充满历险色彩的科幻小说。

这些作品植根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传统,表现了人类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渴望。

其中那些不平凡的旅程延续了早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已出现的寻找主题(quest theme)。

爱伦・坡的主人公在他们的寻找中同样遵循“离开—冒险”的模式(Departure2Adventure pattern):他们离开家人和故土,踏上未知的旅程,无数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们,并依靠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毅然坚持下来,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

事实上,爱伦・坡为这些故事设置的结局并非都是如此,人类有时也会被凶险的环境所吞噬。

在向人们展示人类伟大精神和巨大潜力的同时,爱伦・坡也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必须认识和改造的世界是无限广阔和变幻莫测的。

这些历险故事从根本上反映出人类在拓56②③此乃雨果・根斯巴克为科幻小说下的定义,他的完整解释是:“我用来指像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和埃德加・爱伦・坡这些作家的小说类型———一个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性想象的富有魅力的传奇故事。

”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1884-1967)于1926年创办了颇具影响力的科幻杂志《惊奇的故事》(Am azing S tories),并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了scientificti on一词,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 on的名称即由该词演化而来。

雨果・根斯巴克最大的贡献是对科幻小说读者的启蒙。

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科幻小说创作奖“雨果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世界性科幻小说奖。

根据Har old Beaver所编的Science Fiction of Edgar A llan Poe(London:Penguin Books,1976),爱伦・坡的科幻小说主要包括《瓶中手稿》、《汉斯・普法尔登月记》、《埃洛斯与沙米翁的对话》、《大漩涡底余生记》、《莫诺斯与尤拉的对话》、《凹凸山的传说》、《气球骗局》和《催眠启示录》等16篇。

展生存空间方面的努力。

这种努力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对人类品质最大的考验。

美国人锐意进取的冒险精神由此也可见一斑。

《朱利叶斯・罗德曼的日记》中罗德曼对无人踏足之地的探险、《亚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皮姆等在海上九死一生的冒险以及《汉斯・普法尔登月记》中普法尔无与伦比的登月历险,使他们成为“走出地图”[6:116]的伟大先驱。

从鲁滨逊身上我们看到了北美首批移民的经历和那个时代的商业冒险精神,而爱伦・坡笔下不甘平淡的冒险家无形中又迎合了人们对西部英雄的价值评判,延续了美国人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无论是皮姆、罗德曼还是普法尔,他们都奔赴未知世界去寻求新的生活,这种在冒险中体现出的个人主义“不仅促使人们深入这块边界日益延伸的大陆,而且打破了原有定居地的社会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