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病毒性肝炎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指肝脏发炎的疾病,它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种类型。
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而非病毒性肝炎则与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
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医疗器械污染等。
为了预防肝炎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所有人都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特别是婴幼儿和高风险人群。
2.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使用他人的针头、注射器等医疗器械,不与他人共用剃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减少接触他人的血液。
3.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肝炎的风险,避免与患有肝炎的人发生性接触。
4. 避免母婴传播: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如果发现携带病毒,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传给胎儿。
5.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
除了预防措施,了解肝炎的症状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通常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对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而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
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均衡:合理搭配膳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用油腻、烧烤、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2. 适度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 戒烟限酒:烟酒对肝脏健康有害,应尽量戒烟限酒或避免过量饮酒。
4.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5. 保护肝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非必要,不滥用药物。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减少其传播和危害。
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肝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肝病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部权威、实用、更新的肝病诊疗参考书。
本指南编写组成员均为我国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力求保证指南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本指南涵盖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内容,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肿瘤等常见肝病。
我们期望本指南的发布能为我国肝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肝病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 肝病的预防1.1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1.1 乙型肝炎病毒(HBV)- 疫苗接种: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
-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和暴露后预防。
- 严格血液制品管理:加强血液制品的筛查和监管,降低HBV 传播风险。
1.1.2 丙型肝炎病毒(HCV)- 疫苗接种:目前尚无批准使用的丙肝疫苗,需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 严格医疗器械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加强对药物依赖者的干预:降低HCV感染风险。
1.1.3 丁型肝炎病毒(HDV)- 疫苗接种:加强乙肝疫苗普及,降低HDV感染风险。
- 严格血液制品管理:同HBV。
1.1.4 戊型肝炎病毒(HEV)- 水源性预防: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提高粪便污水处理水平。
- 食物性预防: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预防食源性HEV感染。
1.2 非病毒性肝病的预防1.2.1 肝硬化- 预防酒精性肝病:限酒、戒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 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
1.2.2 肝衰竭- 早期发现并治疗肝病基础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 加强肝功能监测: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迹象。
1.2.3 肝肿瘤-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B超、甲胎蛋白(AFP)等检查。
肝炎会传染吗

肝炎会传染吗*导读:肝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炎症疾病,是肝脏炎症的统称。
引起肝炎的因素有病毒、细菌、酒精、药物、化学毒物等。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的破坏,肝炎的患病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人们越来越关注肝炎会传染吗,害怕自己被传染。
……肝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炎症疾病,是肝脏炎症的统称。
引起肝炎的因素有病毒、细菌、酒精、药物、化学毒物等。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的破坏,肝炎的患病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人们越来越关注肝炎会传染吗,害怕自己被传染。
*肝炎会传染吗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非病毒性肝炎没有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
其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困倦乏力、大便色浅、皮肤瘙痒。
其检查事项为肝功能检测、血清蛋白检测、血清胆红素检测。
非病毒性肝炎并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由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比如药物和化学毒物,主要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其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腹痛腹胀、肝区不适、恶心呕吐等。
*肝炎传染途径是什么病毒性肝炎分为五种类型,五种类型的传染途径不完全相同。
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为体液、血液及母婴传染。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途径为消化道。
前两者肝炎患者如果与他们发生性关系,或者他们的血液输送给他人,或者生孩子,就会将疾病传染给别人,后两者肝炎患者如果与他人一起共食,就会将疾病传染给别人。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肝炎患者要多加注意,最好不要与他人共食,或者在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要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别人,导致别人也感染疾病,受疾病的困扰。
另外,患者还要积极采取有限措施治疗。
不同的患者病因不一样,病情轻重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
患者最好到专业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指导用药,不要随意乱相信网上不专业的药方,以免治疗措施,导致严重的后果,影响自己的医生。
肝炎基本知识

肝炎基本知识目录一、肝炎概述 (3)1.1 什么是肝炎 (3)1.2 肝炎的分类 (4)1.2.1 病毒性肝炎 (5)1.2.2 非病毒性肝炎 (6)二、病毒性肝炎 (7)2.1 甲型肝炎 (9)2.2 乙型肝炎 (10)2.2.1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 (12)2.2.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 (12)2.3 丙型肝炎 (13)2.4 丁型肝炎 (15)2.5 戊型肝炎 (16)三、非病毒性肝炎 (17)3.1 自身免疫性肝炎 (18)3.2 酒精性肝炎 (19)3.3 药物性肝炎 (20)3.4 脂肪性肝炎 (22)四、肝炎的症状与体征 (23)4.1 肝炎的症状 (24)4.2 肝炎的体征 (25)五、肝炎的诊断 (25)5.1 病史采集 (26)5.2 体格检查 (27)5.3 实验室检查 (28)5.4 影像学检查 (29)六、肝炎的治疗 (30)6.1 治疗原则 (32)6.2 药物治疗 (32)6.3 非药物治疗 (33)七、肝炎的预防 (34)7.1 预防措施 (35)7.2 免疫接种 (36)八、肝炎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37)8.1 生活调理 (38)8.2 家庭护理 (39)8.3 心理关怀 (40)九、肝炎的预后与随访 (41)9.1 预后因素 (42)9.2 随访与监测 (43)一、肝炎概述又称为肝脏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
它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或化学物质引起,这些物质损害了肝脏细胞,导致肝脏功能异常。
肝炎的症状可能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
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
根据病因和病变程度,肝炎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
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在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病毒性肝炎主要依赖于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减重、饮食调整和增加运动等。
肝脏发病的原理有哪些症状

肝脏发病的原理有哪些症状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际器官之一,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幸的是,肝脏也容易受到一系列疾病的影响,导致功能受损。
本文将介绍肝脏发病的原理以及相关症状。
肝脏发病的原理可分为两大类:病理性原理和病因性原理。
病理性原理主要指肝脏的结构和组织发生了变化,导致其功能异常。
病因性原理则是指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具体原因。
首先,来看病理性原理。
肝脏发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炎反应,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种类型。
病毒性肝炎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它们会导致肝脏组织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非病毒性肝炎则可能是由于药物、酒精或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
2.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疾病的一种,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纤维化和结构瘢痕化。
肝功能受损,造成体内代谢产物积累,在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肝衰竭。
3. 肝癌: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两种肝癌类型。
肝细胞癌起源于肝脏的细胞,而胆管细胞癌则起源于肝内胆管的细胞。
肝癌可能是病毒性肝炎、饮酒、烟草使用、肝硬化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肝脂肪含量过多,导致脂肪滞留在肝脏细胞内。
脂肪肝通常与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关。
此外,肝脏发病还与许多病因有关:1. 病毒感染:如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
2.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害,引起肝硬化或肝癌等。
3. 食物中毒:食用有毒食物,如毒蘑菇或霉菌等,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4. 药物和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会损害肝脏细胞,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某些化疗药物和一些有毒物质等。
5.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嗜铜病(亦称为Wilso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会导致肝脏异常功能。
肝脏发病的症状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症状:1. 肝功能异常:肝脏是身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当肝脏受到损害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异常,例如蛋白质代谢障碍、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障碍等。
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沈宏辉;貌盼勇【摘要】Human non-hepatotropic viral hepatitis is liver inflammation due to a non-hepatotropic viral infection. It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laboratory test methods improve. Non-hepatotropic viral hepatitis is caused by multiple viruses, with mild or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ome patients may progress to death.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hepatitis caused by different non-hepatotropic viruses.%人类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是由非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伤,随着临床检测手段的提高日益得到重视。
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种类多样,临床表现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可导致死亡。
本文按照非嗜肝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对其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肝炎,病毒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体征和症状【作者】沈宏辉;貌盼勇【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实验技术研究保障中心;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实验技术研究保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肝炎是我国常见疾病,主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包括嗜肝病毒和非嗜肝病毒,嗜肝病毒感染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等。
肝疾病总结

肝疾病总结引言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脏器之一,也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解和消除有害物质、合成重要的蛋白质和胆汁、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肝疾病,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
根据病因的不同,肝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种。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检测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
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性治疗。
非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是由非病毒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
常见的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
酒精性肝炎是由长期酗酒引起的肝脏炎症,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等。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的肝脏炎症,常见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戒酒、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疾病的一种严重后果,是由各种慢性肝炎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常见的肝硬化病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症状包括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查、超声和肝活检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肝癌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也是全球范围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类型。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病因包括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
转移性肝癌是指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肝脏引起的继发性肝癌。
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体重减轻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查、超声和MRI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
肝衰竭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丧失到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状态。
常见的肝衰竭包括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常见的病因包括药物中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
病毒性肝炎概述

病毒性肝炎疾病医学概述[定义]肝炎:即肝脏的炎症,是指累及所有肝细胞的弥漫性或片状肝细胞坏死为特征的肝内炎症过程,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的,可以是病毒性,也可以是非病毒性肝炎。
[临床分型]根据黄疸的有无、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临床上可将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和活动性)、重症肝炎(急性和亚急性)和淤胆型肝炎。
一、急性肝炎:是病毒感染的结果,这些病毒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等病毒,还可以由药物或中毒(如酒精中毒)造成的损伤引起的。
1.病程:在6个月之内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约2-3个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大约在3-6个月内,但部分病例转为慢性,常见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2.临床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有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以甲型肝炎多见;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为多,大多数缓慢起病,临床表现无黄疸症状。
二、慢性肝炎:是急性肝炎发展的结果,不论病因如何,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任何肝脏炎症均可被定义为慢性肝炎。
最常见的类型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或是自身免疫性(或狼疮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和毒性物质)、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酒精性肝炎。
慢性肝炎中的肝脏活检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性不强且不太严重的肝炎)或预后不良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肝炎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是指急性肝炎病人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有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以上情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慢性迁延性肝炎常见于丙型肝炎感染。
预后通常较好,且病变没有恶化的倾向。
此病进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可能性较小。
2.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指症状和体征持续1年以上,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
肝脾多肿大,常有压痛和质地改变,肝功能持续异常或有明显波动,部分病人出现皮肤黝黑,进行性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不良,通常进展为肝硬化、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病毒性肝炎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惟一在部分受损后,还能再生的器官。
25%的肝脏被切除后,短时间内,肝脏会再回复原来的大小及形状。
肝炎是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是代谢异常引起的发炎症状。
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依照表现症状不同,又分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二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感染病之一,已为大部分人所熟识,现在主要介绍非病毒性肝炎,此类肝炎一般不具感染泩。
肝炎的早期症状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其临床表现相似,并无特异性,故单凭临床表现并不能确定病因。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如果肝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病人会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这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分类
一、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在长期、大量饮酒后逐渐发展至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血清ALT、AST、GGT升高和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增高。
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病人出现肝衰竭的表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
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
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
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测TBIL、ALT、AST、AKP均可升高,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自身抗体阳性,血清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三、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
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事实上任何药物均可能在某些人导致肝炎。
与肝炎相关的药物有:三氟溴、氯乙烷、甲基多巴、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苯妥英锌和丙戊酸、齐多夫定、酮康唑、硝苯吡啶、布洛芬、吲哚美辛、阿米替林、胺碘酮、呋喃妥因、口服的避孕药、硫唑嘌呤及有些草药和食物附加品等。
某些化工产品及毒素也可能引起肝炎:含毒伞毒素的蘑菇、黄磷、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导致肝炎,及时服用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轻对肝脏的破坏,四氯化碳、氯仿、乙炔化三氯和其它所有有机氯可以造成脂肪性肝炎。
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后者则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
营养过剩所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以及隐源性脂肪肝均属于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范畴;而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工业毒物中毒等所致脂肪肝则属于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范畴。
病人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肝脏肿大,肝区疼痛或者压痛,蜘蛛痣等,维生素缺乏症是脂肪肝的早期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炎,口角炎,舌炎,角化过度等症状。
继丙型肝炎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肝硬化的第二大成因。
五、遗传性代谢性肝病
遗传性代谢性肝病是指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
目前相当数量的人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再看看自己的家族才发现家族里很多人肝功能都存在异常,这一般就是患有遗传性肝病的情形了。
如遗传性血色病、囊性纤维化、Wilson氏病、a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等。
还有一部分主要表现为黄疸升高为主的疾病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如Gilbert综合征、Da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尿黄、眼黄、皮肤黄,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病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常有家族史,本病预后良好。
六、其他系统性疾病的肝脏损害
许多全身性疾病可致肝功能异常:
1、继发于细菌性感染的肝脏中毒性病变。
重症感染如败血症、伤寒及暴发性流脑等都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结核、艾滋病亦可引起肝损害。
2、非肝炎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所致的肝损害,一般预后良好。
3、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5、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主要为有胆道系统疾病表现如右上腹痛、畏冷、发热、恶心、呕吐,同时出现肝功TBIL、ALT、AST、GGT等升高,以DBIL、GGT升高为主。
6、女性妊娠期间因肝脏负担增加可引起肝酶升高。
7、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黄疸及肝酶升高,称淤血性肝炎,可发展为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8、至今仍有部分肝炎无法完全明确其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