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合集下载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理解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了解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

1.2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

1.3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1.5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用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任课教师可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或文字来导入本节课新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抗日”话题。

2.2 学习核心内容1.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是抗战的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战最早期的1937年,中国西安、山西、淞沪等地先后成立了抗日游击队,并在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1938年,中国正式组建了正规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战的持续时间中,战争形势和战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国军队也在不断磨砺和进步。

2.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在对日作战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异常勇敢、坚定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中国军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发挥了强大的抗击敌人的力量;•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战争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战斗素质,使自己逐步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强大力量。

3.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役;•在许多战争中,中国军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但同时也消灭了大批的日本侵略军;•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中国军队不断壮大,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军。

2.3 讲解课外知识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探讨如下问题:•什么是正面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哪些?•中国军队的表现有哪些特点?与日本军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之间进行了哪些战役?•中国军队如何取得了胜利?2.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并且了解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和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也加深了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正面战场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要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设问,学生分组探讨互助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李宗仁的图片:教师:说起李宗仁,总让我想起台儿庄战役。

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伟大的中国人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他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不朽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学习相关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总结战役的相应内容。

学生先自主阅读,,,同探讨并写出相关知识点。

教师针对以上内容设计以下讨论问题,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结果:(1)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说明了:(1)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

(3)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通过学习以上三次战役,你能体会到中国官兵在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精神?可以投影助学资料:……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qiang,无一被俘投降。

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回忆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教师讲解时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的作用,但也要点到它的不足之处。

简单介绍一下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战,而脱离人民群众,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说的。

全面抗战路线:相比较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状况
2.回顾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
3.掌握国共合作及其壮大对抗日战争的作用
4.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意义和影响
5.加深抗日英烈的敬仰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启示
2.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3.正面战场的抗战形势和战略
三、教学过程
1. 意义渐显的民族危机
从五四运动、临时政府到国共合作,学生们了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战争打响的背景和启示。

2. 国共合作的壮大与完善
拉开全面抗日战争序幕的卢沟桥事变,正式终止了国共敌对,促成了国共合作,让抗日战争的胜利经验不断积累。

3. 正面战场的抗战
让学生了解抗战时期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百万民众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四、教学方式
1.观看历史纪录片和图片资料;
2.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3.朗读抗日英烈传记和相关历史名著。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成果,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继承任务,也让学生更加重视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战役,揭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这些战役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但对于正面战场的具体战役,以及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战役,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基本情况,掌握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战役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役内容和精神。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战役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用于课堂播放。

4.板书:设计战役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课题: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2. 熟悉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役和战略;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教学内容:
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二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3. 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役和战略。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二战的基本知识,包括参战国、时间等,并简要介绍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步:讲解二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15分钟)
1. 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包括日本对华侵略、南京大屠杀等;
2. 概述二战期间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包括日本军队的入侵、中国军队的抵抗等。

第三步:探讨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役和战略(20分钟)
1.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场主要战役进行研究,包括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长城抗战等;
2. 汇报讨论结果,讨论每场战役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总结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略。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资源或课外阅读,展示其他重要的正面战场抗战事件,如百团大战、八年抗战胜利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第五步:归纳与总结(5分钟)
总结中国人民抗战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抗战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民抗战的作文,总结学生对抗战的认识;
2. 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其他与正面战场抗战相关的事件。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组内讨论表现;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

备注:
本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以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讲述十四年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情况,需要突出重点: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进而准确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1.通过分析地图,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导入新课】展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指日军入侵,我方与之正面交锋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

敌后战场指深入到日军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对日占区进行作战的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名词释义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讲授新课】过渡:展示国民党正面抗战的22次会战,提示今天着重学习的是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96-99页大字部分,完成下列表格(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一)概况1.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日军企图合攻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过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去了解这段历史吧!【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1.活动一观察《台儿庄战役形势图》思考: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答案提示:日军企图让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在台儿庄会师,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结合教材P96第二、三段内容,思考:(1)台儿庄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答案提示:从时间、地点、指挥、战果概括。

(2)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知识点二保卫大武汉1.活动二观察《武汉地理位置形势图》,思考:(1)武汉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答案提示: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列举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答案提示:万家岭战役。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的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3000余人的大捷。

2.结合教材P97的内容,思考: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答案提示: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内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单元前几课主要讲述了日本侵华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本课则聚焦正面战场的抗战,使学生对全民族抗战有更全面的认识。

2.教材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四次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通过对这些战役的讲述,展现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和巨大牺牲。

教材还提到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突出了中国军队在抗战后期的积极表现。

3.教材特点以战役为线索,突出了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抗战的过程。

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阐述,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材中配有图片、史料等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正面战场抗战的特点和意义,认识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史料分析正面战场抗战的成败得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正面战场的抗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役的地理位置和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保卫大武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台儿庄战役的形势图和相关介绍。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和课本,找一找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位置,台儿庄战役的战况和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台儿庄战役
1.教师介绍台儿庄战役的概况:
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的合影,帮助学生了解此役的指挥者李宗仁。

补充: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惨烈。

过渡:“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提问: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意义?
2.教师结合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引导学生总结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的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血战台儿庄纪念碑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后世对台儿庄战役的纪念和宣传。

过渡:教师先出示武汉黄鹤楼的照片和武汉会战前的背景介绍,引出“保卫大武汉”的背景,然后出示武汉会战要图,介绍保卫大武汉战役的开始。

保卫大武汉
教师讲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时间、结果和影响:
出示图片:教师展示日军向武汉行进和侵占武汉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保卫大武汉战役的结果。

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师讲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有何变化。

提示: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补充介绍豫湘桂战役: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三、完成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