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十景全介绍(60P)

合集下载

杭州西湖十景全介绍(60P)

杭州西湖十景全介绍(60P)

2013年5月1日京人留念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在南宋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现在苏堤已改为柏油路面,但苏堤的风光依然旖旎,春天清晨尤佳,苏堤春晓绝非虚名。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堤风光旖旎,晨昏各异,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杭州西湖十景详细介绍

杭州西湖十景详细介绍

Peach blossoms
Green willows
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
An imperial garden built up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Now the onceimperial garden has been turned into a park open to all. Featuring green willows and singing orioles, there are lawns, pavilions, and bridges that are very impressive as well.
Lingering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
(断桥残雪 )
It is most romantic scene of the ten must-see. The stone-arched Broken Bridge is where the characters of a famous Chinese folktale, Xu Xian and a beautiful girl, who is actually a white snake, first met and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Leifeng Pagoda in Evening Glow
Leifeng Pagoda is another renowned scenic spot in Hangzhou. Originally built in the 10th century, Leifeng Pagoda used to stand in front of Jingxi Temple on Nanping Mountain; though failed to stand the test of time, the Pagoda collapsed in early 1900s. In 2002, Leifeng Pagoda was reconstructed; then comes back the typical Sunset Glow over Leifeng Pagoda.

演示文档西湖十景

演示文档西湖十景

三台云水:
三台山景区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于 一身,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东靠杨公堤, 西临三台山路,北至乌龟潭景区,南到虎跑路。 重新修复后的三台山景区内恢复了黄公望故居、 先贤堂、黄篾楼水轩、武状元坊、霁虹桥、三 台梦迹等故迹。三台山景区的茶楼,是杭州茶 楼的一大特色。飞檐仿古的建筑,亭阁宛然, 花木葱茏,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 “ 三台云水”点出了这里景观的多样性和立 体化,同时借用了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以颂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 千秋,清白一生。
钱祠表忠:
钱王祠旧名表忠观,供奉钱氏三世五代国 王。钱王祠在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 通称为钱王祠。祠内有苏轼撰书的 《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碑。 “碑记”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 不聊生的五代时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 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 事迹,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 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 2003年,在保护原有遗迹的前提下,配 合西湖水体景观,钱王祠重新复建,成为西 湖南线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于 一体的园林景点和研究吴越文化的重要基地。 景名“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 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 文化底蕴
梅坞春早:
梅家坞位于云栖西二公里的琅砀岭北麓的山坞里, 四周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是杭州最大的龙井茶生产 基地,茶地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 梅家坞原来是一个很不知名的小山村,由于周总理的 五次来访使得梅家坞的名气大增。80年代,梅家坞虽 是一个小山村,但是已经是很多国外宾客的来访之地, 梅家坞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漫山遍野的茶园。经过 2003年的整治,梅家坞营造出“十里梅坞蕴茶香”的农 家休闲旅游环境,成为杭州一个具有独特性品牌的旅 游新亮点。 现在的梅家坞是杭州一处独具风姿的旅游热点,农 家茶庄迎接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梅家坞盛产的茶 叶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年采茶分作四次,清明之 前的头茶称“明前茶”,也叫“莲心”;谷雨之前是“雨前茶 “;立夏之际为“三春茶”,也称“雀舌”;一个月后最晚采 摘的称“四春茶”,也名“梗片”。所以,“春”在梅坞便是 茶香之意;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为名贵。

西湖十景简短介绍

西湖十景简短介绍

西湖十景简短介绍
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以其丽水秀山、美景悠然的独特风貌,被誉为“天堂”,因此也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西湖中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湖十景。

以下是对西湖十景的简短介绍:
1. 断桥残雪:斷橋残雪是图书楼旁的断桥遗迹,雪后濃霧之中遥望,边桥梁朦胧
在白雾中,煞是好看。

2.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是指南屏山下的曲院古建筑周围的莲花池,莲花盛开之时,整个池塘都被荷花覆盖,实在别有情趣。

3. 花港观鱼:花港观鱼指花港公园内的一片人工湖,湖水中有许多鲤鱼,游客可以在栏杆边观赏这些鱼儿游弋。

4. 南屏晚钟:南屏山上的报时钟,每逢傍晚时分,钟声悠扬,回响在整个西湖之上。

5. 双峰插云:双峰插云是指北山与南山之间嵌入天空的两座山峰,屹立在湖中如同两道云峰。

6. 雷峰夕照:雷峰塔位于雷峰山上,每到傍晚,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塔上,形成壮观的夕照景象。

7. 柳浪闻莺:柳浪闻莺指孤山公园内的堤岸和湖中小岛上遍布的柳树。

春天莺鸟争鸣,绿柳成荫,景色非常优美。

8. 葫芦岛烟雨:葫芦岛是一座小岛,当夜色降临时,岛上的云雾和岛下的湖雾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片神秘的景象。

9. 苏堤春晓:苏堤春晓是指在春天的早晨,苏堤上的杨柳和樱花共同绽放,形成了一幅绝美的春景画。

10. 湖光山色:湖光山色是指西湖所蕴含的自然风光,从不同角度欣赏,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是西湖的代表性景点。

西湖新十景

西湖新十景

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 虎跑梦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 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 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 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 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日间果见两虎跑翠 岩做穴,石壁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 • 诗云:定慧禅寺少云烟,南岳双虎跑翠岩。 移来纯净童子水,沏出清茶杯中甘;弘一法 师行古道,济公和尚济世癫;溪流叮咚花间 醉,虎跑梦泉水清涟。
虎跑梦泉
龙井问茶
• 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有泉名 龙井。它和白鹤峰下慧禅寺内的虎跑泉,杭州植 物园的玉泉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西湖龙井茶主 要产于龙井村地带,龙井的茶不仅汇茶之色、香、 味、形的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 名泉和名茶的五名于一体。而冠名的西湖龙井茶 叶有狮、龙、云、虎、梅之别,以狮峰、龙井地 之茶为最优。 • 诗云:烟雨江南草木青,诗画西湖古风凝。翁家 岭上九溪水, 烟缠雾绕雀舌鸣;狮峰山下十八涧, 云卷雨舒莲心轻。扬眉做歌留后世, 叩问龙井一 段情。
玉皇飞云
宝石流霞
• 宝石山为西湖北岸屏障,山体属火成岩,石色赭红, 日光映照,如流霞纷披,景名意出于此。宝石山巅 为观赏西湖全景胜地之一,多有历代名胜古迹留存, 著名的有保俶塔、屯霞石、落星石、秦皇缆船石、 来凤亭、初阳台、川正洞、蹬开岭等。西湖北岸的 葛岭、宝石山自成一体,景色奇特。这里的山岩呈 赭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矿物质,每 当阳光映照,满山流霞缤纷,尤其是朝阳或落日霞 光洒沐之时,保俶清秀,披着霞光分外耀目,仿佛 数不清的宝石在奕奕生辉。因而被称为宝石流霞。 • 诗云:保俶清秀草木深,汲取日月精华魂,葛洪抱 朴炼仙药,宝石流霞满乾坤。
云栖竹径
• 云栖竹径位于西湖之西南,钱塘江北岸,五 云山云栖坞里。五云山上的五彩祥云,常飞 集坞中栖留,并经久不散,称云栖。竹林满 坡,修篁绕径,素以竹景的绿、清、凉、静 四胜而著称于世。

杭州西湖十景图片西湖十景介绍

杭州西湖十景图片西湖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是指哪十景?杭州景色一直都被人所推崇,尤其是西湖景色更是美不胜收,连俗话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而熟知西湖景点的小伙伴都知道,去西湖不能错过西湖十景,究竟是哪十景呢?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杭州西湖十景及图片,一起来了解吧。

杭州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西湖十景包括:苏堤春晓、曲苑风荷、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杭州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苏堤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

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

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杭州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

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艳桃灼灼,长堤延伸,六桥起伏。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苏堤春晓位于西湖西侧,南北两端衔接南山路和北山路,全长 2.8公里。

它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于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筑而成的。

堤上有六座石拱桥,自南而北分别是央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苏堤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又名苏公堤,堤的南端建有“苏东坡纪念馆”。

平湖秋月《水明楼》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

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装回。

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成为白堤的起点。

其三面临水,背倚孤山。

唐代在这里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为龙王祠。

至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筑起三面临湖的低平月台,平台向南伸出水面,视线低平,视野广阔,成了临湖赏月有好地方。

曲院风荷《曲苑》许承祖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

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

曲院风荷南宋时称“麯院荷风”。

“麯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的作坊,在今天的九里松东、洪春桥一带。

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麯院取金沙涧水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

花开时节,清香四溢,风景优美,令人陶醉。

随着岁月流逝,旧址无人查考。

到了清康熙年间,为迎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跨虹桥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

康熙书名立碑,改“麯院”为“曲院”,正“荷风”为“风荷”。

《断桥残雪》王洧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旁分草绿,鹤惊碎玉啄栏干。

断桥残雪断桥位于白堤东端,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

宋代叫宝祐桥。

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

现在的断桥为1914年改建,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介绍西湖十景

介绍西湖十景

介绍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是指杭州西湖周围的十处名胜景点,历史上被誉为“美如画、世所罕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首先是“断桥残雪”,位于西湖湖心上游的虎跑浜,又称“吴公岭”,意为捕鱼之家。

断桥残雪是西湖三大名景之一,因为宋代文人苏东坡在此留下了“千古江山”的千古佳话,而名声显赫。

其次是“曲院风荷”,位于西湖南岸花港观鱼处,这里是传说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任过官的地方。

曲院风荷展现的是夏日时节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被誉为“江南一绝”。

第三是“三潭印月”,位于西湖南岸,由三个小湖泊组成。

这处景点美在沿湖建筑、水景、假山、门楼精美多彩,经常被游客和文人墨客所赞颂。

第四是“岳庙九曲桥”,又叫“九曲桥”,位于西湖北岸岳庙前的白堤。

这座楼宇依山傍水而建,其中的九曲桥被誉为“著名世界的人造景观之一”。

第五是“雷峰夕照”,又称雷峰塔。

位于西湖南岸震泽一侧,塔身为砖木结构,是中国中古时期重要的佛教建筑。

第六是“平湖秋月”,位于曲院风荷的西北,因其在秋季月圆之时的美景而得名。

平湖秋月是一处古朴典雅的园林景观,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第七是“柳浪闻莺”,位于西湖南岸,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里有柳树成荫,湖波荡漾,可以听闻到悦耳的鸟鸣声,被誉为“人造的天然美”。

第八是“花港观鱼”,位于西湖南岸,建有曲廊走廊,其中的花草树木在不同的季节里吸引了不同数量的游人。

第九是“南屏晚钟”,建于南岸龙井山前的南屏山上,钟声悠扬、山水相连,营造出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

第十是“ 湖心亭月”,位于西湖湖中央,湖心亭是一座造型优美、历史悠久的祠堂式亭子。

晚上时,明月高悬湖面上空,湖心亭处形成“江南水乡最美月”的壮丽景象。

西湖十景各有特色,都是被历史和文学赞颂的典型景观,通过游览这些景点,能感受到其历史底蕴和美妙景色,这是不容错过的旅游去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在南宋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现在苏堤已改为柏油路面,但苏堤的风光依然旖旎,春天清晨尤佳,苏堤春晓绝非虚名。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堤风光旖旎,晨昏各异,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漫步苏堤可自南至北从净慈寺附近的苏堤南端入口,先经映波桥,桥边垂柳飘佛,桥下碧波荡漾,左面西湖一角称小南湖,隔岸小南湖边上一座楼台,粉墙黛瓦、曲廊栏杆,景色十分幽静,这便是过去的蒋庄。

过花港正门向前是锁澜桥,两边湖面渐阔,左边是西里湖,右边便是外湖,风软波柔,景色宜人。

第三座桥名为望山桥,这里湖面开阔,宝石山、吴山左右对峙,湖中三潭印月与阮公墩历历在目,下望山桥便是苏堤春晓碑亭,为清康熙帝所题。

再前走是压堤桥,压堤、锁澜原是护堤之急,古人用心可知。

过了压堤桥便是东浦桥,三潭远去,西泠渐近,景色又变,桥左一堤名金沙堤,上有玉带桥,将西里湖隔开,北面称作岳湖,湖面种植荷花,曲院风荷即在岸边,最末一桥为跨虹桥映波、跨虹成为对景,至此已是苏堤北端。

堤上六桥全用安徽茶园石筑成,色成微绿,与周围景色十分调和,堤边围植桃柳,桥堍分别配植樱花、紫薇、桂花、栀枝、芙蓉等。

如今已成为柏油路面,设有长被靠椅,宽阔的草坪上,栽有杨柳、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花木。

春晓时分六桥烟柳笼纱,因此宋时钱塘八景中称六桥烟树。

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

画舫停桡观翠袖,长堤勒马踏晴烟。

花朝曾问西冷浪,谷雨重登锦坞巅。

纵目楼台穷眺望,万山争列酒杯前。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

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苑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遥遥相望。

曲院风荷,南宋时称麯院。

麯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的作坊,在今日的九里松东,洪水桥一带。

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麯院取金沙涧水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

花开时节,清香四溢,景色令人陶醉。

清康熙年间,为迎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跨虹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

康熙书名立碑,改麯院为曲院,正荷风为风荷。

一时之胜的曲院风荷园林,在咸丰末年(1861)毁于兵燹,官宦富豪随之侵园为居。

1950年,曲院风荷仅剩一碑一亭半亩地,濒湖荷花少许。

如今新建的曲院风荷公园其规模、园林景观都胜前代。

园围东起跨虹、东浦桥,沿岳湖、金沙港一直延伸到西山路卧龙桥,迤逦数里,总面积229.4亩。

分风荷、曲院、滨湖密林、岳湖等四景区。

杭州市园林管理部门自60年代规划修建以来,共修砌61座植荷池台,栽种42种荷花和6种睡莲,铺设三处大草坪,建起了观荷赏花的廊阁亭台。

1983年风荷景区建成开放。

1985年滨湖密林区开放,内有大型石舫湛碧楼。

在西湖,可观赏荷花的景点很多,但最妙处首推曲院风荷。

因为五个荷池,栽有近百个品种的荷花,有红底白边的香玉荷,白底红圈的双色玉蝶虎口,有花盘直径达30厘米的红千叶与白千叶,有人工杂交的玉茶碗,有缸栽的千瓣莲,还有用我国辽东半岛普兰店泥炭层中发掘到的千年莲子培育成的古代莲。

亭亭翠盖拥群仙的荷池,有水道相连,水上架设着或近水或贴出或依水的六座小桥,人行曲院赏荷,无论在晴天、月夜或风雨中都各有其情趣。

居于曲院中心的湛碧楼,是月夜赏荷最佳处。

楼临西里湖,湖面清澈宽阔,清风明月夜观赏莲池夜月,澄明雅洁,趣味独特。

贴岳湖而建的波香亭,则是观赏雨荷的绝妙处。

清诗人许承祖《曲院》诗,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波香亭小如舟,深入绿盖红妆之中,染着荷香的波心水,伸手可掏,大有花为四壁舟为家的情境。

曲院风荷中居于园林之北的最高处迎薰阁是登高远视之所,在这里可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十里芸荷香到门的意境。

曲院风荷的滨湖密林区,内设度假村,建有幢幢桦木结构小木屋以及木板平房,供游人租用。

同时还出租吊床、营帐、炊具等供游人野炊。

1996年景区内充实了酒文化内容,并首次举办了西湖酒文化节。

院内增辟的酒苑,有仿南宋官酿作坊的酒道探源陈列,并引进曲水流觞一景,使曲院风荷重又飘起酒香。

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湖面平静如镜,秋月当空与湖水交相辉映,一色湖光万顷秋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

湖畔有块题有平湖秋月的碑。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

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

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

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

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

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棗八艺社所在地。

如今,这里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断桥之名因何而来并不重要,这里有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遇的说法,就足够它得意的了。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

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

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

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

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

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

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

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

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