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村镇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方案(二篇)

村镇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方案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确保全县粮食高产稳产,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我县___个乡镇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为保证此项工程达到预期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节水灌溉工程,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程,为把工程建设好,落实好、管理好,我们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坚持“水源优先、旱区优先、沿线优先”的原则,选择水源条件好、距离高压电源近、地块方正平整的地块实施,努力使项目如期完成并达到预期喷灌效果,以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二、任务目标全县计划建设节水灌溉面积___公顷,分布在合隆、开安、前岗、哈拉海、杨树林、三盛玉、镇、华家、永安、新农共十个乡镇。
项目一期工程建设___个喷灌区,喷灌面积___公顷,其中:合隆___公顷,___个喷灌区;开安___公顷,___个喷灌区;前岗___公顷,___个喷灌区;哈拉海___公顷,___个喷灌区;杨树林___公顷,___个喷灌区;三盛玉___公顷,___个喷灌区。
三、建设内容在___个乡镇建设___个喷灌区,每个喷灌区打一眼每小时出水量在___吨以上的机电井;修建中心工作台兼机井房,中心工作台占地___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一个容积120立方米的蓄水池;设置一套指针式喷灌设备,喷灌设备的航架离地面高度为___米,航架每节长度为50—___米,航架节数根据喷灌面积确定;机井配动力电源,每个喷灌区设一个___kv变压器及输电线路,圆形喷灌区变压器设置在地块一侧,用地埋电缆向井供电,扇形喷灌区变压器设在井旁。
四、运作模式节水灌溉工程,采取“政府投资,农民受益”的运作模式实施工程建设。
1、政府投资。
项目所需喷灌设备全部由市政府负责,打井、配电、中心工作台建设所需配套资金由县政府解决。
2、农民受益。
项目投入运营后,由受益农户___负责管理、看护、运行费用等。
五、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节水灌溉工程从现在开始实施,至___月___日___调试结束。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附件(Word格式)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第三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连片推进、规模发展的原则安排实施。
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项目审批(核准)、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第五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前期工作要严格执行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工作质量和深度。
项目审批(核准)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办理,具体程序由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部门确定。
项目建设涉及占地和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由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号)等有关要求,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中央投资申请。
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对各省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分省(区、市)切块下达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明确投资目标、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和工作要求等,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水利部门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
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合规性负责。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中央投资为定额补助性质,由地方按规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第三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连片推进、规模发展的原则安排实施。
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项目审批(核准)、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前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第五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前期工作要严格执行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工作质量和深度。
项目审批(核准)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办理,具体程序由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商同级水利部门确定。
项目建设涉及占地和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由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号)等有关要求,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中央投资申请。
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对各省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分省(区、市)切块下达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明确投资目标、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和工作要求等,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水利部门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核。
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要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合规性负责。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中央投资为定额补助性质,由地方按规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计划书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建设内容 (1)一、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及建设面积 (1)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第二章基本资料 (3)一、地理交通条件 (3)二、自然特征 (3)三、动力概况 (3)四、作物种类 (4)第三章技术设计方案 (5)一、总体设计 (5)(一) ....................................................................... 水源5(二)首部枢纽 (5)(三) ....................................................................... 分区7(四) ............................................................... 水量平衡计算7(五) ......................................................... 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11(六) ...................................................................... 总体布置图13二、典型设计 (13)(一) ...........................................................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13(二) ....................................................................... 微灌15三、管网材料 (19)第四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20)一、投资估算 (20)(一) ........................................................................... 编制说明20(二) ........................................................................... 估算结果21二、资金筹措 (23)第五章经济效益分析 (25)一、示范区经济效益分析 (25)二、社会效益分析 (27)三、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27)第六章示范区建设组织与管理 (28)一、........................................................................... 项目建设组织28二、项目实施计划 (28)三、组织管理 (28)四、运行管理 (29)第一章建设内容一、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及建设面积该项目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面积为7000亩,该示范灌区位于*** 县双河乡,具体分布在双河乡木根村白果园、木鱼堡、熊家湾和杨柳坝灌区。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日益匮乏,尤其是在农田灌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由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导致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因此,开展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保障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将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应用,全面推进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实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田灌溉水资源的浪费,为农田灌溉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2. 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水、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规划1. 调查评估:对农田灌溉的用水情况、灌溉设施的现状、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估灌溉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潜在的节水潜力。
2. 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科学设计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方案,包括灌溉系统的改造升级、节水设施的引入、灌溉水源的优化配置等内容。
3. 实施方案:制定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施工步骤、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四、关键技术1. 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引入土壤水分监测技术,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农田的灌溉周期和灌溉量,实现因地制宜的灌溉管理。
2. 集雨灌溉技术:采用集雨、存水、引水等技术手段,将雨水有效地收集、储存,并在需要时进行灌溉,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减轻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赖。
3. 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通过在作物根系下方直接滴灌水源,使灌溉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土壤中并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互补灌溉技术:结合地下水、地表水等不同类型的水源进行互补灌溉,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保证灌溉水资源的持续供应。
五、工程建设1. 灌溉设施改造:对已有的灌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引入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节水设施引入:引入滴灌设施、微灌设施等节水设施,对于不同作物、不同地块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前言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
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年月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1)1.1 建设必要性.................................... (1)1.2 可能性.................................. ... ... .1 第二章基本资料..................................... ..3 2.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3)2.2 气候....................................... ... ..3 2.3 土壤....................................... ... ..4 2.4 水源....................................... ... ..4 2.5 作物....................................... ... ..4 2.6 社会经济....................................... ..5 第三章建设内容...................................... .6 3.1 示范区位置 (6)3.2 节水措施....................................... ..6 3.3 工程类型....................................... ..6 3.4 工程规模....................................... ..7 3.5 控制面积....................................... ..7 3.6 工程建设进度.. (7)第四章技术设计方案.............................. (8)4.1 滴灌....................................... .. . (8)4.2 渠道防渗....................................... ..19 4.3 工程材料用量.. (19)4.4 小节....................................... .. . (5)第五章投资概算与效益分 (6)5.1 工程总投资....................................... .6 5.2 工程年费用....................................... .23 5.3 工程年效益....................................... .25 5.4 供水成本分析................................. .. ..26 第六章工程资金筹措............................... . (27)第七章示范区建设组织与实施 (28)7.1 项目计划................... ...... .... .... .... .28 7.2 技术措施............................ ...... .... ..28 第八章建后管护....................................... .35 8.1 管护机购............................ ...... .... ..35 8.2 管理办法............................... ...... . (35)8.3 管护措施.................................. ...... .36第一章项目背景1.1 建设必要性项目所在地××县地处滇中腹地,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市经济实力较强的县之一。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行政审批编号:391 非)名称: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
性质:非行政许可。
二、行政审批适用范围、对象适用范围:中央投资安排的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适用对象:地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发改部门。
三、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 〕62 ,发布日期:2004 年8 月2 日)目录第104 项。
2.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 〕1291号,发布日期:2007 年 6 月13 日)第九条:“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资金规模,组织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组织实施。
”四、行政审批数量:无限定。
五、行政审批条件1. 提交材料齐全。
2.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文件总体达到初步设计阶段的内容、深度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的需要。
六、申请材料目录1. 地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发改部门联合对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初审意见文件原件(一式3份)。
2.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复印件(一式 3 份)。
3. 水利丙级及以上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实施方案(初步设计)文件(含概算及图纸)原件(一式10 份);4. 申请人的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一式 2 份,加盖公章);5. 联系人、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式 2 份)。
七、申请书式样(无)八、行政审批的具体权限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对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审批。
九、行政审批程序1. 申请:地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发改部门联合以初审意见文件形式向政务服务中心水利行政审批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提出审批申请。
2. 受理:窗口在接到申请的3 个工作日(以下简称“日”)内,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查,如不完整,则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正;如不需审批或不属于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向申请人说明原因,并当场做出不受理决定,材料退回申请人;如申报资料符合要求,即在1 日内予以受理,并发给申请人受理凭证,转承办人办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修订版)目录第一章建设内容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内容 (1)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3)一、宏观市场环境 (3)二、发展规划 (9)三、**乡概况 (12)四、国民经济发展 (14)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第三章技术设计方案 (17)一、工程概况 (17)二、灌溉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17)三、工程设计 (17)四、水源工程管理 (20)五、输水管道的管理 (20)六、设计依据 (21)第四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22)一、工程概况 (22)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22)三、投资概算 (23)四、资金筹措 (24)第五章综合效益分析 (25)一、经济增产效益 (25)二、社会效益 (25)三、环境效益 (25)四、综合评价 (26)第六章示范区建设组织与管理 (27)一、示范区建设组织 (27)二、示范区运营管理 (31)第一章建设内容一、建设背景***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地点选址位于***,幅员面积227.8平方千米,人口10824人,耕地面积22710亩,人均耕地2.2亩。
该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土层深厚,近些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是全县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蔬菜具有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等特点,是“十二五”重点规划的万亩高山蔬菜基地。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倾斜基地、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完善以水、电、路、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利建设要向主要产业基地倾斜。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建成万亩高山蔬菜基地水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需要。
根据示范区水源、地形、作物分布及种植结构等情况,选用节水效益好、灌水质量高的灌溉技术类型,确定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
二、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内容汇总表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一、宏观市场环境(一)区情概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最低月平均气温6.6℃,最高月平均气温27.5℃,空气湿度78%。
无霜期大于296天。
全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87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和三峡库区淹没县。
境内海拔最高2033米,最低160米。
(二)经济发展1、综合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4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328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951万元,增长21.1%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876万元,增长18.4% 。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6.0︰34.2︰49.9调整为14.8︰36.9︰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2.3%、50.7%,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2、7.3、8.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全县从业人员24.83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66万人,增长5.3%。
一产业从业人员11.98万人,增长0.5%,二产业5.36万人,下降8.1%,三产业7.49万人,增长2.8%。
2、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农业商品产值77998万元,商品化率为45.7%。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结构由2009年的53.2︰3.5︰41︰2︰0.3转变为56.7︰3.8︰37.3︰1.9︰0.4。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328万元,可比价增长6.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4.8%;其中,种植业68167万元,增长8.5%,畜牧业31498万元,增长5.1%,林业4799万元,增长1.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086公顷,比上年增长1%,粮食平均亩产238公斤。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56公顷,增长14.8%;烤烟播种面积4093公顷,比上年下降14.7%;中药材种植面积2630公顷,增长33.9%;蔬菜播种面积18676公顷,增长19.6%,再次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四个蔬菜基地县之一。
年末生猪存栏35.17万头,下降2.7%,牛存栏4.46万头,增长8.8%,羊存栏12.15万只,增长34.5%;家禽出栏70.2万只、存栏79.1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2.3%。
表2-1 2010年全县主要农牧渔产品产量表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21万亩,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4.81万亩。
新建烟水池46口,累计达到3656口。
农村饮水达标人口25.13万人,其中当年新增3.2万人。
推广各类农业机械7700余台套,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28%,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91万千瓦,增长12.7%,机耕面积38000公顷。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427吨,比上年下降0.2%。
借助国家投资,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2000亩,新建沼气池2756口、大中型沼气工程4座,年末累计达到33220口。
登记注册的各类农业合作社375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其中市级9户。
土地确权颁证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面积10.8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5.5%。
3、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4687万元,较上年增长14.8%。
其中,地方投资814295万元,增长47.4%;跨区投资90392万元,下降61.6%。
从计划管理渠道看,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735580万元,增长9.7%;房地产投资133812万元,增长62%;其它投资35295万元,增长1.8%。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49899万元,集体控股投资119163万元,私人控股225207万元,港澳台商投资3500万元,外商投资351万元,其它投资106567万元。
从产业看,一产业投资108223万元,增长59.3%;二产业投资310934万元,增长34.3%,其中工业投资309744万元,增长33.8%;三产业投资485530元,下降0.6%。
4、商贸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331万元,增长3.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7%。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165万元,增长22.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33万元,增长16.8%。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295万元,增长68.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3263万元,增长7.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1935万元,增长47.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704万元,增长39.4%。
5、财政与金融全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收入100967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005万元,比上年增加22138万元,增长45.3%。
一般预算收入46839元,增长48.5%,其中税收30992万元,增长39.3%;基金收入23930万元,增长77.4%。
地方财政支出227268万元,较上年增加63364万元,增长38.7%。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005万元,增长36.6%;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支出35522万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38万元,增长19.3%;农林水事务支出37870万元,增长40.8%。
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807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6、人口与人民生活全县年末户籍总户数为136432户,总人口412727人,男女性别比为110.96︰100。
其中,非农业人口102769人,农业人口309958人。
出生人口7491人,死亡人口37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3.89︰100。
全县迁入人口4707人,迁出人口6583人,净迁出人口为1876人,人口机械变化率为-4.56‰。
按居住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89.02%,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72.25%,比上年下降4.58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
城镇新增就业2767人,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997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110657人,其中新增转移1278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各类政策培训9232人。
初步统计全县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9199人,比上年增长1.5%;平均劳动报酬30104元,增长11.1%。
其中,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7173人,下降2.2%;平均工资31939元,增长12.8%。
据抽样调查结果: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6024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3元,增长11.7%。
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713元,增长9.5%;人均经营净收入2594元,增长14.3%;人均财产性收入262元,增长31.3%;人均转移性收入3455元,增长14.7%。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06元,增长11.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182元,增长3.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86平方米,增长0.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4元,比上年增长19.2%。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87元,增长12%;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534元,增长21.6%;人均财产性纯收入61元,增长59.9%;人均转移性纯收入522元,增长26.2%。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88元,增长14.5%。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39元,增长37.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705元,增长20.8%;恩格尔系数为43.3%。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37.59平方米,增长2.1%。
7、资源与环境全县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4081公顷。
拥有大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座、小型27座,总容量62520万立方米。
水土流失面积194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743.7平方公里,其中本年治理5.9平方公里。
全县森林面积10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3%,活立木蓄积729.4万立方米。
全县全年用电量3428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91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6.6%;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格)能耗0.5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9%;工业企业取水总量493.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8%。
全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0天,优良比例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