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宋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标签读书、励志、哲理、早教古诗100首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范文精选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范文精选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原文】冬夜读书示子律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12、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

古人学问无遗力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译?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关于读书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全诗赏析

【关于读书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全诗赏析

【关于读书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全诗赏析出自宋代诗人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单单终觉深,绝知此事必须戴思恭。

赏析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写下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识是尽力而为的。

毕生为之斗争,往往是年青时开端尽力,到了老年才获得胜利。

从书本上得到的常识终归是肤浅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理,要真正懂得书中的深入情理,必需亲自去躬行实际。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旧就是全力以赴。

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未来才干成绩一番事业。

他从古人搞科学知识抓起,娓娓而谈娓娓道来,并使人倍感接吻清新,例如国公沐东风。

其中“锋芒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劳用功、不知疲倦的水平,既开朗又形象。

第二句阐释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同时也特别强调“允文允武功夫”的主要性。

他苦口婆心地劝诫儿子,趁着年少时精神茂密,杀掉奇妙时间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此实乃言大意,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拟浅陋,只有经由切身实践,能力变成本人的货色。

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联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非凡的远见卓识。

“要躬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进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自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作者的用意十分显明,旨在鼓励儿子不要片面满意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跟进一步取得升华。

他的独到看法,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可贵的教训之谈,即便在科技一日千里的古代,依然存在较强的启发和鉴戒意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说起这《冬夜读书示子聿》啊,那可是一首充满了智慧和父爱的诗。

原文是这样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咱们先来瞅瞅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这就好比我之前观察到的一个事儿,我邻居家有个小孩,学习那叫一个刻苦。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晚上还在那做题。

为啥这么拼?因为他知道古人做学问那都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想要学到真本事,就得下苦功夫。

“少壮工夫老始成”呢,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门口卖水果的大爷。

大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怎么种水果,怎么挑水果,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现在他挑的水果个个又甜又新鲜。

这就说明啊,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时下的功夫,可能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再看“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有次买了本烘焙的书,按照上面的步骤做蛋糕,结果做出来的蛋糕惨不忍睹。

这才明白,光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不实际操作一下,根本不知道会出现啥问题。

最后“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摄影,看了好多摄影的教材和理论,可拍出来的照片总是差点意思。

后来他到处去采风,不断地实践,拍的照片那是越来越好看。

所以啊,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就得亲自去实践。

这首诗啊,整体就是陆游在告诉儿子,做学问不能偷懒,得下功夫,而且不能光看书本,要亲自去尝试。

这就好比我们学骑自行车,看再多的教程,不真正骑上去摔几次,永远也学不会。

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多,我们如果课后不做作业,不复习,知识还是进不了脑子。

又比如做数学题,光看答案觉得挺简单,自己一动手就错,就是因为缺乏实践。

而且啊,这首诗不仅仅适用于学习知识,生活中的好多事儿都是这个理儿。

比如说学游泳,教练讲得再详细,自己不下水扑腾几下,永远也体会不到游泳的技巧。

所以啊,陆游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真的是句句在理,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道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学到真本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词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词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词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意思|赏析
出自宋代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

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
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

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赏析二
作者:佚名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
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
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