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优秀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鲍照《拟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原作】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注视】拟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松山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作十八首,题为《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中的“拟”应为“模仿、模拟”之解,是鲍照模仿原“行路难”的风格而作。

例如:拟作、拟音、拟古等。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诗人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这一自然现象喻人生贵贱不齐。

泻,倾泻。

行叹复坐愁:整天哀叹抱怨(命运之不济)。

举杯断绝歌路难: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音将要发出又停止。

踯躅(zhízhú):犹豫,徘徊不前。

【古诗今译】将水倾倒在水平地,水会自然地向四处流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哀叹抱怨呢?想要借喝点酒、唱几句《行路难》来宽慰自己,可是却因举杯饮酒而唱不下去。

人心不是草木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然而想说又不能说,还是不说了吧。

【赏析】鲍照(412?-466),字明远,南北朝时期东海(今江苏涟水北)人。

鲍照出身于平民家庭,社会地位卑微,曾做过王府参军,统治集一团一内乱时为乱兵所杀。

后人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俊一逸豪放,奇矫凌厉,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都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他的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内容上,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及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亦有少部分作品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被后人视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鲍照诗作今存204首。

其中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主要抒发诗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寒门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

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3、全诗旳感情能够用哪一种字来总 括?作者是怎样来体现旳?这种欣赏 诗歌旳措施是什么?
全诗突出一种“愁”字,所叹 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 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旳总结,诗 人对那驱不散旳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旳感叹,心并非无知无觉旳木石,理 旳劝喻,酒旳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旳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旳堤防,使全诗旳情感到达了高潮。 体现了诗人旳抗争。
5、本诗主旨: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旳怀才不遇,抒发愁苦旳感 叹,体现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 起旳愤慨不平之情。
拓展延伸
诗歌比较阅读:
材料一般选用不同旳人所写旳 相同或相同旳题材,或是思想 感情不同,或是体现技巧不同 ,或是形象、语言风格不同。 比较阅读应该以求异为主。
李白旳《行路难》与
《拟行路难》进行比较 鉴赏。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体现旳是作者心中旳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旳 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 鲜明旳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旳精神情况体现得淋漓尽致 。
比兴手法旳作用: 作用分解: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详细, 化繁杂为简朴。
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体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利用了比兴旳体现手法。阐 明了像水是根据高下不同旳地势 流向各方一样,人旳遭际也是被 家庭门第旳高下贵贱决定旳。
2、第三句中旳“命”是指 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 有怎样旳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旳门第就有什么样旳遭遇。 作者以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变 化,只能发出愤怒旳控诉。
再见!
拟行路难(其四)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 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 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 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 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 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补充背景资料: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当时 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 高门中选,寒门受排斥,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 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今所谓“寒门难出贵子”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 折都显得那么身不由己。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之后,学 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终于 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 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 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 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 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2.培养“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拟:摹仿,仿照。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本为汉代歌谣。后世 在按乐府旧题创作的作品题目前多冠以一“代” 或“拟”字。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及翻译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及翻译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词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拟行路难·其四》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拟行路难·其四》原文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1《拟行路难·其四》原文翻译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幺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幺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幺。

1《拟行路难·其四》诗歌赏析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

正如清代。

高中语文 第03课 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03课 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课拟行路难(其四)1.作家作品鲍照(约415~470),字,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南朝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

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

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

2.创作背景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

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

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

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3.给加线的字注音鲍照()劲健()踯躅()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泻水置平地②举杯断绝③吞声踯躅1.明远刘宋元嘉三大家边塞生活《鲍参军集》3.bào;jìng;zhí zhú4.①倾、倒;②停止;③徘徊不前。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

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

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

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

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不同点: 从情感看,李诗是高昂向上的,鲍诗却
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情无以释怀。 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
无力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言”流露 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而李诗虽有表达壮 志难酬的苦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 观的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凸现出诗 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 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 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 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 2.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 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 法?
第三句中“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
知作者
行路难 X I N G L U N A N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元嘉期间被宋文帝刘义 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任临海王刘子顼 的前军参车、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 后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 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 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 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 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华,却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几任小官,正如 诗评家钟嵘所叹:“才秀人微,故湮没当代!” • 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入仕实行门阀制度(即以门 第出身地位为唯一选拔标准),阻塞了天下寒士 的进仕之路,使广大寒士命途坎坷,心中激愤难 抑。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合作研讨:
1.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词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拟行路难·其四》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注释(1)“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2)“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3)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拟行路难·其四》原文翻译 在平地上倾倒杯水(介宾后置),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幺能成天自怨自艾. 举杯饮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幺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说什幺不敢表达自已的思想.
 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

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
 《拟行路难·其四》诗歌赏析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解析:“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 答案:B
5.“心非木石岂无感”这句反问,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 什么作用?
答案:“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 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 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 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艺术形式上,鲍照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有三言、五言、七言 和杂言等多种形式。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 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 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 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 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 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 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此句(安能行叹复坐愁)运用了互文的写法来宽慰自己。继而又以“酌 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 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 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 垒,已无法借酒消愁,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 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 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南朝[宋]) 泻①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②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③踯躅④不敢言。
【注】 ①泻:倾,倒。 ②断绝:停止。 ③吞声:不敢出声。 ④踯躅:徘徊不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南朝·宋】
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创作背景 2、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变化过程。 3、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4、比较《拟行路难》与《咏史》的区别;
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
5、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 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 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 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 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 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 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 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 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深受乐府影响, 抒悲愤 语言清新质朴,
+ 气势连贯,笔力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写作背景
•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 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 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 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 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 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 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 色。
精品课件
1、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 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 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精品课件
比兴手法的作用:
作用分解:
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2、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比喻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
体,化繁杂为简单。
精品课件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 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 怎样的看法?
鲍照《拟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
读意象

愁、失意
读诗中的诗 满腹愁绪,无处宣泄 满腹愁绪,但潇洒

自如,乐观积极
读现实中 的诗人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读时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魏晋的门阀制度压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
制了人才
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精品课件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抒悲愤
怀才不遇 李白 壮志难酬
精品课件
5、本诗主旨: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 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 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拓展延伸
精品课件
诗歌比较阅读:
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 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 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 ,或是形象、语言风格不同。 比较阅读应该以求异为主。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精品课件
3、全诗突出一个“愁” 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 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 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 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 愁”.
精品课件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精品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精品课件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4、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 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 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精品课件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 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 、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 尽致。
精品课件
李白的《行路难》与 《拟行路难》进行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品课件
知人论世 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精品课件
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行路难”难从何而来?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 没,壮志难酬。
精品课件
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1、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 么作用? 2、人生亦有命中的“命”字在文中的具体 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作 者是如何来表现的?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 是什么? 4、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