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液及标准
制动液

三、不同种类制动液混合使用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当不同种类制动液混在一起时,会造成制动液沸点降低,与劣质制动液混合尤其明显。在低温时刹车明显失效,制动液凝固了,并且腐蚀刹车油泵及橡胶件,使制动皮碗老化变质、回油阀密封不严、制动总泵或水泵活塞与缸壁磨损,造成间隙过大。这破坏了优质制动液的各种优良性能,易产生行车危险。
而制动液中混入过量水份,也会对制动液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样,水也能直接降低制动液的沸点。当水进入制动液后,制动液的抗气阻能力大大下降,直接影响到制动液的低温流动性。例如:在东北地区冬季,正常指标-40℃的制动液,在-20℃-30℃时已凝固不流动了,就会造成刹车失灵。
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对制动液性能的影响。若不注意混合了两个种类制动液或制动液大量进水时,一定要及时更换新的制动液并排气,必要时应更换皮碗、活塞,清洗回油阀。
制动液又称刹车油,有三种类型。在选购时要选择可靠的厂家,并且级别越高越好。它的制动工作压力一般为2MPa高的可达4~5MPa。所有液体都有不可压缩特性,在密封的容器中或充满液体的管路中,当液体受到压力时,便会很快地、均匀地把压力传导液体的各个部分。液压制动便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进行工作的。
目录
介绍
类型
制动液有三种类型。
一、蓖麻油-醇型:由精制的蓖麻油 45%-55%和低碳醇(乙醇或丁醇)55%-45%调配而成,经沉淀获得无色或浅黄色清彻透明的液体,即醇型汽车制动液.蓖麻油加乙醇为醇型 1 号,蓖麻油加丁醇为醇型 3 号.醇型制动液的原料容易得到,合成工艺简单,产 品润滑性好;缺点是沸点低,低温时性质不稳定.醇型 1 号在 45℃以上出现乙醇 蒸气,产生气阻;在-25℃时蓖麻油呈乳白色胶状物析出,并随温度降低而增加, 堵塞制动系统,使制动系统沉重失灵.在醇型 3 号皮碗试验中发现,制动液颜色 稍变深,丁醇稍有溶解腐蚀橡胶的现象,在-28℃时也有白色沉淀物析出.有的文 献介绍加入甘油调整,但在低温下仍有沉淀且分层.在严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 季,
汽车制动液-知识

汽车制动液1.制动液的定义:汽车制动液又称刹车油,是用于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压力的液体。
2.制动液的分类:汽车制动液一般分为如下3类:醇型、矿油型、合成型。
1)醇型制动液醇型制动液的基本组成是蓖麻油45%~55%和醇55%~45(百分数指质量分数)进行调配,产品润滑性好,原料易得,低温粘度大,工艺简单,但低温性能差,平衡回流沸点低,易产生气阻,与水互溶性差,使用过程中易氧化变质,不能保证安全行车。
2)矿油型制动液矿油制动液是以精制的柴油馏分经深度脱腊后的组分做为基础油,加入增粘剂、抗氧化剂、防锈剂、染色剂等调合而成。
这类制动液的温度适应范围宽、低温性能好,对金属无腐蚀作用。
但不能与水及合成制动液混溶,进入少量水后在高温下水气化而产生气阻,影响制动效果,对天然橡胶有溶胀作用,必须使用耐油橡胶密封件。
3)合成型制动液合成型制动液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制动液,可分为3类:醇醚型、酯型和硅型。
(1)醇醚型制动液由润滑剂、稀释剂和添加剂组成,常用的润滑剂有乙二醇、聚丙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环氧丙烷的聚合物等,常用的稀释剂有二甘醇醚、三甘醇醚,四甘醇醚等。
常用的添加剂有抗氧剂、抗腐蚀剂、防锈剂、抗磨剂、PH值调整剂等。
产品性能较为稳定,成本较低,用量最大。
其缺点是平衡回流沸点不大高,及湿性强,低温性能差,而且在湿热气候条件下使用时,制动器部件易锈蚀。
(2)酯型制动液其基础液为羧酸酯与硼酸酯,加入量(质量分数)大约为总量的20%~50%,常用的衡释剂为聚乙二醇的单烷基醚等,常用的添加剂有抗氧化剂、抗腐蚀剂、PH值调整剂等。
性能比前者有很大改善。
(3)硅型制动液一般为烷撑聚醚硅酸酯如聚烷撑乙二醇硅酸酯等,并加有橡胶抗溶胀剂和其他添加剂。
这类制动液性能较好,但价格昂贵。
现在我们用的一般都是合成型的制动液,具体型号在车辆的使用手册上面,在车的制动液加注口上面或旁边也会有明显的标注。
一定要按标注的型号购买和使用,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因为涉及到和活塞皮碗的性能匹配问题。
机动车制动液的选择和使用(最新整理)

机动车制动液的选择和使⽤(最新整理)机动车制动液的选择和使⽤⼀、机动车制动液的作⽤:制动液是保证机动车制动系统稳定、灵敏操作和机动车⾏驶安全的重要物质,是机动车⽤特种液之⼀,其在制动系统中的作⽤表现在以下四个⽅⾯:1.传递能量作⽤:传递制动能量,驱动制动装置正常可靠的⼯作。
2.冷却降温作⽤:制动装置执⾏制动刹车时,摩擦零部件温度会迅速升⾼,制动液可在⼀定程度上起到冷却降温作⽤。
3.防锈防腐作⽤:制动系统的⾦属件在空⽓中很容易产⽣锈蚀,防腐蚀性能优良的制动液可以延缓⾦属件的锈蚀。
4.润滑作⽤:制动液可以对制动泵的运动部件起到润滑作⽤。
⼆、机动车制动液的性能:刹车泵⼀般装在较密封的车轮内,空⽓流动不好,在机动车⾼速⾏驶时使⽤刹车,制动液要承受很⾼的温度。
⾼温可能会使制动液汽化⽽产⽣⽓阻,使刹车失灵。
如果制动液⾼温时黏度太低,会造成机械磨损和泄露,在低温时黏度过⾼,会导致传动不良、刹车失灵,因此制动液要有合适的⾼低温黏度。
对制动液具备的性能要求如下:1.较⾼的沸点,较低的蒸发损失。
2.适宜的⾼低温黏度,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和润滑性。
3.良好的混容性和橡胶适应性,制动液要与刹车系统中的各种⾦属零部件及橡胶密封件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4.良好的热安定性、⽔解安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5.良好的润滑性和防腐蚀性。
三、机动车制动液的分类:机动车制动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其发展经历了3个品种类型:醇型、矿物油型、合成型。
1.醇型:醇型制动液的基本组成是蓖⿇油和醇类如甲醇、丁醇等。
该型制动液润滑性好,原料易得,⼯艺简单,较好的满⾜了早期机动车制动系统的要求,但因其存在低温性能差、⽔溶性差、平衡回流沸点低等⽅⾯的缺陷,不能满⾜现代机动车制动系统的需要逐渐被淘汰。
我国已经于1990年强制淘汰了该型制动液。
2.矿物油型:矿物油型制动液是以精致的柴油馏分经深度脱蜡后的成分为基础油,加⼊增粘剂、抗氧化剂、防锈剂等调和⽽成。
矿物油型制动液有⾼温质量稳定,低温流动性好,对⾦属⽆腐蚀作⽤,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汽车制动液

制动液金属腐蚀性试验按照GB 10830-1998 《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附录B机动车制动 液金属腐蚀使用方法”的规定进行。
只有平衡回流沸点越高,制动液的高温性能才 能越好。然而,并不是平衡回流沸点高的制动液就 一定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只有在平衡回流沸点和 湿平衡回流沸点都高的情况下,制动也才具有好的 高温性能。
制动液的平衡回流沸点的测定按照SH/T0430-1992 《刹车液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的规定,采用如图 10.1所示的平衡回流沸点测定仪进行。
(1)选用的制动液产品质量等级应等于或高于车辆 制造厂家规定的制动液质量等级。
(2)所选用的制动液产品类型应与车辆制造厂家规 定的制动液产品类型相同。
(3)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性能稳定、质量有 保证的制动液产品。
(4)选择合成制动液。
按照GB 10830-1998《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 术条件》,各级制动液主要特性和推荐使用范围如 表10-3所示。
制动液与橡胶配伍性试验按照GB 10830-1998 《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附录A机动车制动 液与橡胶的配伍性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10.2.6液体稳定性试验
制动液的液体稳定性包括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 定性两方面。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制动液在一定试 验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能。
制动液的稳定性测定按照GB 12981-1991《HZY2、 HZY3、HZY4合成制动液》“附录B 制动液液体稳定 性检验法”的规定进行。
第10章 汽车制动液
教学提示:汽车制动液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 介质,按照合成原料的不同可分为醇醚型和酯型两 大类。正确选择和使用制动液,对于确保行车安全 至关重要。
制动液更换标准

1.时间标准: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建议每两年或行驶四万公里更换一次制动液。
这个标准是基于制动液可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沸点下降,从而影响制动性能。
2.含水量标准:如果制动液中的含水量超过一定比例(例如3%),则应立即
更换制动液。
含水量超标会导致制动液沸点降低,影响制动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刹车失灵。
3.车辆使用状况:如果车辆使用频繁,制动负荷大,或者环境潮湿,可能需要
更频繁地更换制动液。
相反,如果车辆使用较少,制动负荷低,环境干燥,可以适当延长更换周期。
4.刹车系统状况:如果刹车距离明显变长,或者刹车踏板感觉变软,这可能是
制动液性能下降的迹象,应及时检查并考虑更换。
5.刹车油颜色和透明度:如果刹车油变得混浊或变黑,这可能是制动液中水分
过多或出现污染的迹象,需要立即更换。
6.刹车油类型:不同类型的制动液(如醇型、矿物油型、硅油型、合成型)有
不同的更换周期,应根据车辆使用手册和制造商的建议来确定。
saej518c标准

saej518c标准
SAE J518C标准是与汽车制动系统有关的标准,具体来说,它规定了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要求。
这个标准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旨在确保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AE J518C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液压制动系统应采用双回路设计,以确保在一个回路失效时,另一个回路仍能提供足够的制动力。
2. 制动液:标准规定了制动液的类型、质量和更换周期等方面的要求。
3. 制动分泵和制动助力器:标准规定了制动分泵和制动助力器的设计、性能和测试要求。
4. 制动管路和接头:标准对制动管路的材料、长度、直径和接头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确保制动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5. 制动缸和制动鼓:标准规定了制动缸和制动鼓的设计、性能和测试要求,以确保制动力的有效传递。
6. 制动片的磨损:标准要求制动片在磨损过程中,仍能保持足够的制动力。
7. 制动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标准提供了制动系统检查和维护的推荐做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8. 制动系统的标识:标准规定了制动系统组件和部件的标识要求,便于用户和维修人员识别。
总之,SAE J518C标准为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维护提供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指导,旨在确保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汽车制动液产品介绍

制动盘温度, ℃
前轮
后轮
澳大利亚Grossglockner地域
慢速
115
60
310
旅行速度
205
140
590
快速
225
125
680
意大利Stelvio地域
旅行速度
200
120
760
快速
260
135
900
②.制动液的高温性能指标 a、100℃运动粘度 粘度是液体分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分子内部产生的一种阻碍分子运动的摩擦阻力。粘度即可用做表示内摩擦力系数大小的名称,也可以作为液体对剪切应力显示阻抗作用性质的名称。b、平衡回流沸点 定义: 指制动液在规定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制动液产 品的沸腾温度,一般称为制动液的干沸点。规定其指标的意义: 其指标是指制动液产品出厂检验时或在加入车 辆制动系 统使用前没有吸收水分情况下的耐高 性能指标,主要反映组成制动液产品的各种原 料组分的沸点高低。一般情况下,只有平衡回 流沸点越高,制动液的高温性能才可能越好。
e、蒸发性 定义:制动液的蒸发性指标上制动液的一 项 重要的高温性指标。它是将规定 量的制动液在100℃条件下按规定方 法经过一定时间,根据试前试后制动 液的质量变化,计算其蒸发损失百分率。 意义:该指标是控制制动液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损 失大小的指标。对制动液的润滑性能、使用 寿命和保证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使用时,制 动系统正常、可靠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备注:
JG3、JG4、JG5:指我国GB10830-1998“机动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标准中的质量等级。
HZY3、HZY4、HZY5:指我国GB12981-2002“机动车辆制动液”标准中的质量等级。
V3、V4:指汽车行业QC/T670-2000“汽车合成制动液”标准中的质量等级。
欧洲刹车标准

欧洲刹车标准
欧洲刹车标准是指适用于欧洲地区的汽车刹车系统的统一标准。
欧洲汽车刹车标准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ABS标准:欧洲规定所有新车必须配备防抱死系统(ABS)。
ABS可在急停时防止车轮锁死,保持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
2. EBD标准:EBD(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是电
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能根据车辆的负载和车速等因素,实时调整前后轮刹车力度的分配,提高刹车效果。
3. ESC标准: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它通过对车辆转向行为、车速、车轮滚动等数据的监测和处理,可以在车辆发生侧滑或失控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
4. 制动盘标准:欧洲大部分的汽车采用盘式刹车系统,制动盘通常采用可换辊转磨损片的结构,以方便更换和维护。
5. 制动液标准:欧洲规定刹车液必须符合DOT(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标准,确保液压刹车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汽车刹车系统的安全性能和操控性,确保驾驶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控制车辆的刹车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年代,继无锡市炼油厂后,重庆一坪化工厂成 功研制出了4603号、4603-1号、4604号合成制动 液。
无锡市炼油厂企业标准:Q/SY-13-79 719合成制 动液。
一坪化工厂企业标准:Q/SY P042-78 4603号、 4603-1号及4604号合成刹车油。
三个参数表征了不同的制动液等级:
平衡回流沸点: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测得的制动 液的沸腾温度。平衡回流沸点越高, 制动液的高 温抗气阻性能才有可能越好。
湿平衡回流沸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加入 一定量水分后测得的平衡回流沸点,它是衡量制动 液吸收一定水分情况下的耐高温性能指标。更能反 映制动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耐高温性。
-40℃运动粘度:是汽车制动液的重要低温性能指 标,该指标直接关系到车辆在低温条件下的制动性 能。低温黏度越小,制动愈灵敏;低温黏度越大, 制动就愈迟缓,甚至导致制动失灵。
二、国外汽车制动液主要标准
美国汽车制动液标准是世界上制定最早的制动液标 准,包括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SAEJ1703、 1704和1705系列标准,美国联邦运输部制定的 FMVSS No.116标准DOT3、DOT4、DOT5和 DOT5.1系列以及美国军用标准MIL—B-46176,其 中SAE系列制动液标准和DOT系列制动液标准是 世界上两个影响力很大的制动液标准。
日本工业标准JISK 2233“非石油基机动车辆制动液 ”是日本的汽车制动液标准。
汽车制动液的国际标准是ISO 4925—2005“道路车 辆非石油基制动液”。
制动液规格概览
项目
平衡回流沸点℃ ≥
பைடு நூலகம்
SAE J1703
FMVSS116 JIS K2233
DOT3 ISO4925
205 205
FMVSS116 JIS K2233
中国汽车制动液的发展与产品标准
无锡市高润杰化学有限 公司 (原无锡市炼油厂) 2007.3
一、前言
汽车制动液又称刹车液,是用于汽车液压制动系统 中传递压力,使车轮制动器实现制动作用的一种功 能性液体。汽车制动液的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车辆 的行驶安全。如果使用的制动液质量低劣,则会因 发生高温气阻、低温制动迟缓、制动系统锈蚀而导 致汽车制动故障或制动失灵,引起交通事故。因此 制动液质量与民众的生命休戚相关。
719合成制动液
该产品由原石油部、原一机部、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后勤部联合组成试验组,在哈尔滨、大兴 安岭加格达寒冷地区;广州、海南岛潮湿热带 地区行程25000公里行车试验,证明性能良好 ,制动效果可靠,能满足零下40℃至零上 50℃气候的考验。
该产品于1978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当年由石油 部选送西德、印度等五国展览;
3.合成制动液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满足红旗轿车和 一些进口高级轿车的使用需要,我国开始了合成 制动液的研究。我国第一个醇醚型合成汽车制动 液产品是1969年由无锡市炼油厂(现无锡市高润 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692” 制动液。1971年 ,无锡市炼油厂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合作,在 “692”制动液的基础上,又成功研制出了高温性 能优良的 “719” 刹车液,配套红旗轿车使用。
易产生气阻而使制动失效,而在一25℃ 以下使用时又会出 现白色结晶,易造成制动迟缓。因此随着国家标准GB 10830—1989《汽车制动液使用技术条件》的颁布和实施 ,醇型制动液于1990年已被强行淘汰。 06年国家质检总局对机动车制动液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专 项抽查,本次共抽查了全国77家获得制动液生产许可证企 业生产的9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2.2%;而50家未 获得制动液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58种产品,产品抽样合 格率为15.5%。
DOT4 SAE J1704
230
FMVSS116 DOT5.1 ISO4925 Class5.1
260
ISO4925 Class 6
250
湿平衡回流沸点
℃
≥ 140
140
155
180 165
运动粘度mm2/s
-40℃
≤
1800
1500
1800
900
750
三、我国汽车制动液及标准的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 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国外主要汽车 厂家的各种车型已陆续引入我国并大批量生产 ,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取得了很大 发展。与此相对应,我国汽车制动液的生产也 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 前,发展速度较慢,在此之后就进入了快速发 展阶段。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汽车制动液产 品经历了醇型制动液、矿物油型制动液及合成
2醇01或世.醇丁纪醇5型0按至制一60定年动比代液例,我调国和使而用成的. 制动液采用精制蓖麻油与乙
醇型制动液的相关标准有:
石油化学工业部标准SY 1906-76醇型汽车制动液。 总后油料部标准YLB1004-1987寒区刹车油。 88年SY 1906-76标准转化为ZB E39004-1988 醇型制动液由于沸点低(仅有70℃),在苛刻条件下使用容
2.矿物油型汽车制动液
矿物油型制动液以低凝点馏分油或25号 变压 器油为基础油,加入添加剂制成。其高低温性 能都比醇型制动液好。
有关标准:SY1907-1980汽车制动液。 但由于矿物油型制动液对制动管路中天然橡胶
皮碗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必须将制动管路中的 橡胶件换成耐油橡胶件。加上矿物油型制动液 与水不相容,进入少量水后,容易在高温下产 生气阻,影响制动力的传递。因此,该类产品 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1998年2月矿物油型制 动液标准SY 1907—1980被废除,转为企业标
我国现行的制动液标准GB12981-2003《机动车辆 制动液》为强制性标准,共有14项技术指标要求 ,分别是外观、平衡回流沸点、湿平衡回流沸点、 运动粘度(100℃ 、-40℃)、pH值、液体稳定性、 腐蚀性、低温流动性和外观、蒸发性能、容水性、 液体相容性、抗氧化性、橡胶相容性、行程模拟试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