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辅料应用及选择

合集下载

中药膏成分分析配方还原

中药膏成分分析配方还原

中药膏成分分析配方还原中药膏是由多种中药草材熬制而成的,具有良好的药效和疗效。

下面将为您分析中药膏的成分和配方,并进行还原。

一、中药膏的成分分析1.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草材,具有滋阴补血、益精补肾的功效。

应用于中药膏中,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和色素沉着等问题。

2.白芷:白芷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中药草材。

应用于中药膏中,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反应。

3.薄荷叶:薄荷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草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

应用于中药膏中,可以帮助缓解肌肤热痒、皮炎等问题。

4.桃仁:桃仁是一种中药草材,具有活血化瘀、滋润皮肤的功效。

应用于中药膏中,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和色素沉着等问题。

5.鸡内金:鸡内金是一种中药草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应用于中药膏中,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反应。

6.青黛:青黛是一种中药草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应用于中药膏中,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反应。

二、中药膏的配方还原根据以上成分分析,可以还原中药膏的配方如下:1.熟地黄15克:滋阴补血,改善皮肤干燥、粗糙和色素沉着等问题。

2.白芷10克:清热解毒,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反应。

3.薄荷叶10克: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缓解肌肤热痒、皮炎等问题。

4.桃仁10克:活血化瘀,滋润皮肤,改善皮肤干燥、粗糙和色素沉着等问题。

5.鸡内金10克: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反应。

6.青黛10克: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炎症反应。

根据以上配方还原,中药膏的制作方法为:将上述草药材料放入适量的水中煮沸,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3小时,直至水基本蒸发,留下药膏状物质。

然后将药膏取出,待其自然冷却后,即可使用。

三、中药膏的应用范围中药膏的应用范围较广,常用于一些皮肤问题的治疗,如瘙痒、红肿、痤疮、湿疹等。

中药膏以其良好的药效和疗效,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使用。

总结:中药膏是由多种中药草材熬制而成的,具有滋阴补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膏方的用药方法

膏方的用药方法

膏方的用药方法膏方的用药方法* 君药:以补益药为主,针对正气虚弱的主要病证*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主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佐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膏方内的滋补药多属粘腻呆滞之品,久服多影响脾胃运化,并易闭门留寇,故一般需加用陈皮、砂仁、焦山楂、炒麦芽、白术等行气、健脾、消食药,加强吸收,达到补而不滞的功效* 使药: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

如糖、蜜、大枣、核桃等果品类药物剂量* 膏方药物剂量为平常处方的10-20倍,一般是15倍* 30味以下为小* 30-40味为中* 40味以上为大* 注:药味太少,不易成膏,或成膏量太少贵细中药在膏方中的特殊用法* 贵重细料中药的添加:量小于30g的,直接打粉兑入,生粉量大的以入煎剂熬制为好。

* 兑入生粉量以不超过饮片总量的3% 为佳。

一般30g 左右为宜,最大量不要超过100g。

* 兑入:羚羊粉、鹿茸粉、虫草粉、珍珠粉、琥珀粉、紫河车粉、西红花粉、川贝粉、人参粉、西洋参、三七粉特殊用法* 旋复花、蒲黄、蚕砂等可以包煎* 不宜煎煮使用的中药如血竭,树脂类药物,色泽血红,水溶性差,口服时以药渣沉淀,观感、口感均不佳,不易掺入膏滋。

建议装入胶囊单服。

* 含挥发油的砂仁、豆蔻等不宜打粉兑入,影响膏滋的口感。

* 鸡内金不易打粉兑入,量大,影响口感量。

不宜药物* 肝脏病不宜用黄酒浸泡阿胶等动物类药胶,川楝子、何首乌、黄药子、补骨脂等不宜久用,易致或加重肝脏损害。

* 痛风不宜用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等容易出膏的膏方用药* 根及根茎类:颜色深的首乌、生地、熟地、黄精、色浅的黄芪、北沙参、党参、玉竹、天冬、麦冬、知母、怀牛膝、太子参、赤白芍、板蓝根、甘草、丹参、黄芩、巴戟天* 全草的肉质茎:肉苁蓉茎木类:鸡血藤* 皮类:丹皮、黄柏、杜仲* 藻菌地衣类:猪苓、茯苓* 果实种子类:山萸肉、枸杞子、生薏苡仁、酸枣仁、杏仁、五味子、枳壳* 花类:金银花、款冬花、菊花* 叶类、草类:不容易出膏膏方中的胶剂* 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鹿角胶等胶类中药,是膏方的用药特色* 胶类中药的功能:* 1、有助于收膏成形,使药汁变稠2、有很好的药物功效,富含多种氨基酸,增强人体免疫机能。

膏方的临床应用

膏方的临床应用

膏方的临床应用膏方的临床应用1、引言本文旨在介绍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膏方是一种外用药物制剂,通过贴敷在皮肤表面,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膏方在皮肤病、损伤和一些疼痛症状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膏方的制备2.1 主要原料膏方的主要原料包括药物、基础膏剂和辅料。

药物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的治疗药物,基础膏剂是药物的载体,常用的有软膏、乳膏和凝胶等,辅料是为了增强膏剂的稳定性和药物的渗透性。

2.2 制备方法制备膏方的方法一般包括药物配伍、基础膏剂加热溶解、辅料加入和混合均匀等步骤。

具体的制备方法需根据药物特性和膏方的使用要求进行调整。

3、膏方的应用范围3.1 皮肤病的治疗膏方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对于局部发病的皮肤病,可以选择将膏方直接涂抹在患处,如湿疹、瘙痒等。

对于面积较大的皮肤病,也可以使用膏方进行湿敷或湿敷换药,如烧伤、溃疡等。

3.2 皮肤损伤的修复膏方在创伤和手术后的伤口修复中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贴敷合适的膏方,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并具有镇痛和消炎作用。

常见的应用包括创可贴、四环素眼膏等。

3.3 疼痛和炎症的缓解膏方在疼痛和炎症缓解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将膏方涂抹在痛点或炎症部位,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减轻肿胀,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

4、膏方的使用注意事项4.1 使用前须洗净患处使用膏方前,应将患处清洗干净,以保证药物的充分吸收和作用。

4.2 使用时避免过度摩擦使用膏方时,应避免过度摩擦患处,以免影响药物的渗透和疗效。

4.3 遵循医嘱和药物说明书在使用膏方时,应遵循医嘱和药物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膏方的常用配方范例,供临床参考使用。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膏方:外用药物制剂,通过贴敷在皮肤表面以治疗病变。

6.2 基础膏剂:药物的载体,常见的有软膏、乳膏和凝胶等。

6.3 辅料:为了增强膏剂的稳定性和药物的渗透性而添加的成分。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在传统中医中,膏药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等功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生药材膏药配方,供参考使用。

1. 活血化瘀膏: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

配方包括红花、川芎、桃仁、没药、乳香等药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麻油熬煮,冷却后加入蜂蜡制成膏状。

2. 风湿止痛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等。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独活、秦艽、桂枝、细辛、白芷等,同样需要用麻油熬煮,最后加入蜂蜡凝固。

3. 温经散寒膏:适用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附子、干姜、肉桂、艾叶等,熬煮方法与前述相似。

4. 清热解毒膏:适用于皮肤炎症、疮疡肿毒等。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熬煮后加入蜂蜡制成。

5. 滋阴补肾膏: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6. 益气健脾膏: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7. 安神助眠膏: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等症状。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8. 养颜美容膏:适用于皮肤干燥、面色无华等症状。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白芍、当归、阿胶、白芷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每种膏药的制作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比例和熬煮时间,以确保药效。

在使用前,应先进行皮肤测试,以避免过敏反应。

此外,膏药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宜自行随意使用。

膏方临床应用

膏方临床应用

膏方临床应用膏方临床应用1、引言膏方是中医药临床常用的一种剂型,具有便于外用、有效渗透、方便携带等特点,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止痛止痒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膏方的配伍原则(1)相互配伍原则:根据病证,选择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增强疗效。

(2)相反配伍原则:根据病证,选择具有相反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相互制约、平衡作用。

(3)互补配伍原则:根据病证,选择具有互补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4)佐使配伍原则:根据病证,选择具有佐药作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增强主药的疗效。

(5)对症配伍原则:根据病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膏方的应用范围(1)风寒湿痹:如颈肩腰膝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2)筋骨疼痛:如骨折、扭伤、肌肉拉伤等。

(3)皮肤疾病: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

(4)疼痛症状:如头痛、牙痛、腹痛等。

(5)皮肤瘙痒:如湿疹、荨麻疹、瘙痒症等。

(6)瘀血症状:如淤血、瘀块等。

4、膏方使用方法(1)外用涂抹:将膏方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使其渗透,每日1-2次。

(2)湿敷法:将膏方均匀涂抹于绷带上,湿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2次。

(3)熏蒸法:将膏方置于热水中加热至溶化,然后蒸气熏蒸患处,每次10-15分钟。

5、膏方的注意事项(1)避免接触眼睛、口腔和开放性伤口等敏感部位。

(2)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3)使用时遵循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时间过长。

(4)对过敏体质者慎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5)孕妇、婴幼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常用膏方配方表附件2:膏方使用注意事项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相互配伍原则:指中药配伍时根据相同或相似的作用选择药物进行配伍,以增强疗效。

2、相反配伍原则:指中药配伍时根据相反作用选择药物进行配伍,以相互制约、平衡作用。

中药养生中药膏方的制作与使用

中药养生中药膏方的制作与使用

中药养生中药膏方的制作与使用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疗法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其中,中药膏方作为一种外用疗法,在中药养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作与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药养生知识。

一、中药膏方的制作1. 材料准备制作中药膏方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需要,选取适合的中药材料。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具有滋养、调理功效的中草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等。

2. 材料炮制将选择好的中药材料进行炮制,以提高其功效。

炮制方法有炒、炒制、蒸等多种方式,具体方法可根据不同的中药材料而定。

炮制后的中药材料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3. 中药材料的搭配根据需要,将炮制好的中药材料进行合理的搭配。

搭配中药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搭配好的中药材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4. 研磨成粉将搭配好的中药材料进行研磨,使其成为细粉末状,以便于使用。

可以使用研磨机、研钵等工具进行研磨,将中药材料研磨成粉末后,可保存在干燥通风处,以备后用。

二、中药膏方的使用1. 清洁患处使用中药膏方前,首先需要将患处进行清洁。

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洗净患处,以保证患处的清洁和卫生。

2. 敷贴中药膏方将制作好的中药膏方取适量涂抹在纱布或纱布膜上,然后将其敷贴在患处。

注意不要过多使用中药膏方,以免造成不适。

3. 固定与保护敷贴好中药膏方后,需要将其固定在患处,以避免脱落和外界的干扰。

可以使用绷带、胶布等固定材料进行固定。

同时,还需保护好周围的健康皮肤,避免中药膏方对其他部位造成刺激。

4. 随时观察与调整在使用中药膏方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处的变化。

如果出现过敏、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中药膏方的使用方法或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5. 定期更换中药膏方一般需要定期更换,具体更换的时间需要根据中药膏方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而定。

更换中药膏方时,应注意将原有的中药膏方清洗干净,避免细菌污染。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1.红花膏:材料包括红花、白花油、蜂蜜等,将红花粉末加入白花油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成膏剂。

2.步摇膏:材料包括黄连、广木香、白花油等,将黄连和广木香粉末加入白花油中搅拌,熬制成膏剂。

3.逍遥丸:材料包括川芎、丹参、红花、冰片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黄芪、丹皮等材料混合,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成膏剂。

4.熊胆膏:材料包括熊胆、雄黄、赤石脂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朴硝、黄芩煎煮浓缩后加入蜂蜜制成膏剂。

5.四绝膏:材料包括红花、麝香、防风、冰片等,将以上材料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再加入乳香、没药等材料制成膏剂。

6.红霉素膏:将红霉素加入适量的凡士林中,充分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7.金银花膏:材料包括金银花、红花油等,将金银花研磨成粉末,与红花油混合,熬制成膏剂。

8.鱼腥草膏:将鱼腥草研磨成粉末,与甘油、凡士林混合搅拌,制成膏剂。

9.灵芝膏:将连翘、野菊花、灵芝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制成膏剂。

10.黄连追风膏:材料包括黄连、追风草、红花油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红花油混合炼制,制成膏剂。

11.艾叶膏:将新鲜艾叶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凡士林混合,制成膏剂。

12.皂角米膏:将皂角米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制成膏剂。

13.八卦膏:材料包括细辛、白花油、石膏等,将细辛和石膏研磨成粉末,与白花油混合均匀,制成膏剂。

14.樟脑膏:将樟脑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15.龙脑膏:将龙脑研磨成细末,与植物油混合搅拌,熬制成膏剂。

16.牛黄膏:材料包括牛黄、蜂蜜等,将牛黄研磨成细末,与蜂蜜混合加热熬制,制成膏剂。

17.狗皮膏:将狗皮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18.防风祛湿膏:材料包括防风、红花油、黄柏、肉桂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细末,混合加热熬制,制成膏剂。

19.馬應龍膏:将馬應龙散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1. 引言中药膏方是传统中医药中常见的制剂形式之一,它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炮制处理,配合辅料制成的膏剂。

中药膏方通常应用于外用治疗,具有温通、散结、消肿、止痛等功效,对于一些皮肤疾病、外伤、扭伤等有独特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制作中药膏方的基本过程。

2. 材料准备准备好以下材料:•中草药(根据具体膏方的选用)•辅料(如凡士林、植物油、蜂蜡、蜂蜜等)•酒精消毒液•研磨器具(研钵、研杵等)•过滤器具(纱布、滤网等)•容器(炼瓶、罐子等)•量杯、注射器等。

3. 制作步骤步骤一:准备草药1.将所需的中草药按比例准备好,根据膏方的配方进行称量。

2.打开酒精消毒液,将使用的器具(研钵、研杵、容器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步骤二:研磨草药1.将已消毒的研钵和研杵准备在案板上。

2.将需要研磨的草药放入研钵中。

3.用研杵按照规律的动作磨碎草药,直至达到细腻的状况。

步骤三:制作草药浸膏1.将制作好的草药粉(研磨好的草药)放入容器中。

2.根据膏方的要求,将适量的辅料(如凡士林、植物油等)加入容器中。

3.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用量杯或注射器进行准确测量。

4.用瓷棒等工具将草药和辅料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形成均一的草药浸膏。

步骤四:过滤和炼制1.将制作好的草药浸膏倒入炼瓶中。

2.用纱布或滤网等过滤器具将草药浸膏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得到纯净的草药液体。

3.将炼瓶放入加热水池中加热,用小火慢慢炼制,注意防止炼瓶爆炸。

4.不断搅拌炼煮中的草药液体,直至草药液体变浓稠、黏稠。

步骤五:存储和使用1.炼制完成后,将草药膏放置凉透,待其自然凝固。

2.将凝固的草药膏装入容器中,密封保存。

3.使用时,取出适量的草药膏擦拭或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4. 注意事项•在制作中药膏方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工具和器皿,防止细菌感染。

•制作中药膏方时,应严格按照膏方的比例和步骤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膏方辅料应用及选择
1、蜂蜜:蜂蜜是膏方中最常用的辅料,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其性甘润,既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又能止咳润肠,本草纲目记载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因此对于体虚便秘患者特别适用。

2、糖类:糖类通常有红糖、白糖、冰糖、饴糖等。

其中红糖偏温,具有补血散瘀、疏肝、祛寒作用,适用于血虚及脾胃虚寒者。

白糖性偏寒,具有润肺生津、和中益肺作用,适用于肺虚咳嗽、口干燥渴及低血糖患者。

冰糖具有养阴生津,常用于肺燥咳嗽之干咳无痰。

饴糖性甘温,能和中、补虚、生津润燥,通常用于劳倦伤脾、里急腹痛、咽痛便秘等。

3、甜味剂类:甜味剂类有木糖醇、元贞糖等。

木糖醇是从玉米芯、甘蔗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新型甜味剂,其甜度与蔗糖相当,是人体糖代谢的中间体,能透过细胞膜被组织吸收利用,并能促进肝糖原合成,改善肝功能,适用于肝炎与糖尿病患者。

元贞糖是以麦芽糊精、甜菊糖、罗汉果糖及甘草甜素等制成的蔗糖代用品,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