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员登离轮装置要求

合集下载

题库3 国际公约1

题库3 国际公约1

1.按照SOLAS公约的要求,船舶应急部署表应写明。

Ⅰ、通用紧急警报信号和有线广播的细则;Ⅱ、发出警报时船员和乘客应采取的行动;Ⅲ、弃船命令如何发出;Ⅳ、通信设备的用法。

A、Ⅰ~ⅣB、Ⅰ、Ⅱ、ⅣC、Ⅱ~ⅣD、Ⅰ、Ⅲ、Ⅳ参考答案:A2.根据SOLAS公约,以下关于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要求错误的是:Ⅰ、引航员软梯爬高不小于3m,离水面高度不超过9m;Ⅱ、引航员软梯安放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驾驶台所在位置;Ⅲ、引航员软梯的单根长度应为所有装载状况和船舶纵倾15°的不利横倾留出充分的余量;Ⅳ、水面至入口处的距离超过9m时,一个舷梯或其他同样安全方便的装置与引航员软梯相连,舷梯的设置应导向船首。

A、Ⅰ、Ⅲ、ⅣB、Ⅰ、Ⅱ、ⅣC、Ⅱ~ⅣD、Ⅰ~Ⅲ参考答案:C3.SOLAS公约规定,对所有救生艇筏、救助艇及降落设备应进行目视检查,以确保其立即可用。

A、每周B、每季度C、每月D、每半年参考答案:A4按照SOLAS公约规定,对机器处所有人值班的船舶,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Ⅰ.推进机械在同一个时间仅能由一处进行遥控;Ⅱ.在这些处所可允许有相互连接的控制装置;Ⅲ.每一处所应有指示在何处控制推进机械的指示器;Ⅳ.驾驶室和机器处所之间的控制转换,只能在驾驶室内进行。

A、Ⅰ~ⅣB、Ⅰ~ⅢC、Ⅰ、Ⅱ、ⅣD、Ⅱ~Ⅳ参考答案:B5货船安全证书、客船安全证书、船舶防污染证书所共有的检验为。

Ⅰ、初次检验;Ⅱ、换证检验;Ⅲ、附加检验;Ⅳ、年度检验。

A、Ⅰ、Ⅲ、ⅣB、Ⅰ~ⅣC、Ⅱ~ⅣD、Ⅰ~Ⅲ参考答案:D6SOLAS公约规定防火控制图内应标明下列哪些内容?Ⅰ、每层甲板的控制站;Ⅱ、A级和B 级分隔的各个区域;Ⅲ、各舱室和甲板出入口通道的细节;Ⅳ、通风系统的细节。

A、Ⅰ~ⅣB、Ⅱ~ⅣC、Ⅰ~ⅢD、Ⅰ、Ⅲ、Ⅳ参考答案:A7根据SOLAS公约的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应急操舵演习的内容?A、在驾驶台直接控制操舵装置B、在舵机室内直接控制操舵装置C、进行转换动力供应的操作D、驾驶台与舵机室内的通信程序参考答案:A8根据SOLAS74公约的规定,客船水密门、舷窗等的关闭装置的操作演习应举行一次。

三国际海事公约

三国际海事公约
2、安全管理要求
(1) 公司和船舶应符合ISM规则的要求。 (2)船舶应由持有符合证明的公司营运。
3、发证
(1)应为每一符合ISM规则要求的公司签发符合证明(DOC:Document of Compliance)。(2)船上应存有一份符合证明的副本。(3)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 认可的组织应为每艘船舶签发SMC证书(Safety Management Certificate)。
2、架构
由正文和三个附则组成。附则I“载重线核定规则”;附则II“地带、区域 和季节期”;附则III“证书”。
3、适用范围
(1)在各缔约国政府登记的船舶; (2)在本公约扩大适用的领土内登记的船舶; (3)悬挂缔约国政府国旗但未登记的船舶。 LL1966不适用于:军舰;长度<24m的新船;<150GT的现有船舶;非 营业性的游艇;渔船。
7、水密装置的关闭操作
(1)位于甲板以下的船壳外板上的开口,在海上应保持永久关闭。 (2)用作大型货物处所内部分割的水密门或坡道应在开航前关妥,并应 在航行中保持关闭。 (3)用以确保内部开口水密完整性的出入门和舱盖的使用应经值班驾驶 员批准。
3.1 SOLAS74-(4)消防
1、消防员装备(应符合FSS规则)
3.1 SOLAS74-(9)加强海上保安的特别措施
3、船舶保安警报系统
2)船舶保安警报系统应: (1)能够从驾驶台和至少一个其他位置启动; (2)船舶保安警报系统启动点的设计应能防止误发船舶保安警报。
3.2 LL1966-(1)简介
1、功用
是一个关于国际航行船舶载重限额和勘划最小干舷所依据原则和规定的 国际公约。
3.1 SOLAS74-(2)船舶检验与证书
检验的种类
客船的检验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要求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要求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要求
嘿,大家知道吗,引航员登离船装置那可是相当重要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就比如说吧,它就像是引航员的安全通道,如果这个通道不靠谱,那岂不是把引航员置于危险之中啦?
那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到底有啥要求呢?首先啊,它得足够稳固可靠吧!你想想,要是摇摇晃晃的,引航员走在上边得多心慌呐!就好比走在那种年久失修的独木桥上,那得多吓人!而且啊,尺寸大小也得合适呀,总不能让引航员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吧,这不是折腾人嘛!
还有啊,它的设计得方便引航员使用啊。

咱可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实用!可不能弄些花里胡哨不顶用的。

这就好像你有一双鞋,看着挺漂亮,结果穿上走路咯脚,那不是白搭嘛!装置也得便于操作,不能让引航员费半天劲还弄不好。

“哎呀,这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真的这么重要啊?”有人可能会这么问。

那当然啦!你想想,如果因为装置有问题导致引航员出了危险,那船怎么办?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引航员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情况,他们靠着这个装置登上船或者离开船,如果装置不可靠,那不是拿他们的生命开玩笑嘛。

咱可得认真对待这件事,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做好,让引航员能安心工作。

总之,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要求绝对不能马虎,得严格把关,把每个细节都处理好,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引航员的安全,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引航工作呀!这就是我的观点,大家觉得呢?。

SOLAS公约新增第II-1章3-9_条“登离船设施”的规定及实施

SOLAS公约新增第II-1章3-9_条“登离船设施”的规定及实施

SOLAS公约新增第II-1章/3-9 条“登离船设施”的规定及实施一、新增第II-1章/3-9 条“登离船设施”的规定IMO以MSC.256(84)决议通过了1974 SOLAS公约修正案,其中新增Ⅱ-1/3-9条“登离船设施”,规定如下:1、2010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应配备符合下述第2 段要求的登离船措施,诸如跳板梯和舷梯,以供船舶在港和在港有关操作使用。

除非主管机关认为符合本规定不合理或不切合实际。

认为符合本规定不合理或不切实际的情况可包括如下:(1)船舶的干舷低,并提供登船跳板;(2)船舶从事指定港口之间航行,该指定港口均提供岸基登离船设施。

2、上述第1段要求的登离船设施应基于IMO 制定的MSC.1/Circ.1331《登离船设施构造、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予以构造和安装。

3、对所有船舶登离船设施应按MSC.1/Circ.1331 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处于预期用途的适用状态,并考虑任何与安全负荷相关的限制。

所有支持登离船设施的钢丝绳应按SOLAS III/20.4条规定予以维护。

二、船上必须做好的相关工作根据上述提到的新增SOLAS公约第II-1章/3-9 条“登离船设施”的规定,并参考下列MSC.1/Circ.1331《登离船设施构造、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的具体规定,从2010年1月1日开始,船上对舷梯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必须做好下列几点:三、MSC.1/Circ.1331《登离船设施构造、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MSC.1/Circ.1331登离船设施构造、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1. 应用本文件旨在提供经MSC256(84)决议修正的1974年SOLAS公约II-1/3-9 条要求的登离船设施构造、维护和检查/检验的指南。

如果船舶安装不同于本文件涵盖的特定登离船设施,则应提供等效的安全水平。

2. 构造2.1 配备在2010 年1 月1 日及以后建造船舶上用于登离船设施的舷梯和跳板梯应符合适用的国际标准,如ISO5488:1979《造船—舷梯》、ISO7061:1993《造船—海船铝质码头跳板梯》和/或国家标准和/或其他主管机关认可的要求。

【经典推荐】液货船安全管理1000问——如何了解和掌握引航员软梯技术要求?

【经典推荐】液货船安全管理1000问——如何了解和掌握引航员软梯技术要求?

【经典推荐】液货船安全管理1000问——如何了解和掌握引航员软梯技术要求?第150期[问题来源]:由于引航员软梯不符合要求或者养护不当而导致的事故时有所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引航员的人命安全,所以从国际海事组织(IMO)到各国政府以及行业组织检查等都对此十分重视。

正如近期其它文章所说,某些公司购买的是无证书的假冒伪劣或者非标产品,这给引航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危害,应引起公司和船上的足够重视。

作为船员来说通常并不了解这个设备的技术要求,特别是非英语国家,要准确解读技术要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本文试将现有的技术标准梳理后给大家分享,希望籍此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分析意见]:就概念而言,引航员软梯是公约中《引航员登离船装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软梯引起的,因此本文着重软梯的技术解读。

首先,有些读者对引航员软梯与登乘梯差异了解不清,简要说明如下。

一、检验要求区别1、引航员软梯检验依据有:1.1 SOLAS第V章23条● 2.3 引航员软梯应由制造商认证其符合本条或本组织接受的国际标准。

应按第I/6、7和8条检查软梯(这三条主要是检查和检验的要求)。

● 2.4 应使用标签或其他永久性标记清晰地标识供引航员登离船使用的所有引航员软梯,从而能为检验、检查和保持记录识别每个装置。

船上对于所标识的软梯投入使用和进行任何修理的日期应保留一份记录。

1.2 IMO A1045(27)《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建议案》1.3 ISO 799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pilot ladders2、登乘梯检验依据有:2.1《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I章2.2《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第VI章2.3 ISO 5489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Embarkation ladders二、外观区别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止扭板,引航员要求设有长度至少1.8m的止扭板,而登乘梯没有;另外,考虑引航员攀爬高度不得超过9m(超过9米得结合舷梯使用),所以长度超过9m时,上部可以使用引绳,当然也可以是踏板结构。

《船长业务》第二章船舶与船员安全管理的公约和法规

《船长业务》第二章船舶与船员安全管理的公约和法规

第二章船舶与船员安全管理的公约和法规第一节 SOLAS 公约1.SOLAS公约强调,缔约国所属船舶,经检验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后,才能从事国际航行。

对非缔约国船舶,保证不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

SOLAS公约要求的检验为法定检验。

2.SOLAS公约要求船舶配备的证书通常称之为船舶安全证书。

船舶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分别为:DOC、SMC、ISSC证书的有效期不超过5年,客船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不超过1年;货船构造、设备、无线电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均不超过5年。

所有安全证书都可以给予最多3个月的展期;发给短途航行船舶的证书未按规定展期的,可给予最多1个月的宽限期。

船舶安全证书在下列情况下终止有效:各种有关检验和检查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的,或各种安全证书未按规定签署的;船舶变更船旗国(若在两缔约国间变更船旗,允许在3个月内换取新证书)。

1.适用公约的每艘船舶,应备有一份由主管机关签发的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或等效文件。

为保证船员在安全事务上进行有效的操作,应确定一种工作语言并记入航海日志。

除非涉及通信的各方使用除英语外的同一语言,否则,英语应作为驾驶台的工作语言。

2.在开航前12小时内,船员应对操舵装置进行检查和测试。

检查和测试应该包括:按照所要求的操舵装置能力进行满舵操作;操舵装置及其连接部件的外观检查;驾驶台与舵机间通信手段的工作情况。

除日常检查和测试外,每3个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操舵演习。

3.每艘500总吨及以上航行超过48小时的国际航行船舶应提交每日报告给公司。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船舶的位置,船舶的航线和速度,影响船舶航行或船舶正常安全营运的任何外部和内部情况的细节等。

船长在开航前应考虑到IMO制定的有关导则和建议,确保拟定航次已根据有关区域的相应海图和航海出版物作了计划。

供引航员登离船使用的所有装置只能用于人员的登离船。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安放和引航员的登船,应由负责的驾驶员进行监督。

该驾驶员应安排和护送引航员经由安全通道前往和离开驾驶台。

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要点

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要点

0 刖目
于货油软管吊的吊臂范围内,因此对货油
船级社规范及IMO规则对舷梯及引航 员主要登包离括船入装级置的的船设级计社有规具范体、详SO细LA的S公要约求第, V章 及 相 关 修 订 案 、 I M0 组织的 A .l 〇4 5 ( 27 ) 号 决 议 以 及 I M O 制定的 MSC.l /Circ.1331《登离船设施构造、维护
在进行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 时 ,需要满足规格书及各有关规范规则的
轻 载 航 行 状 态 系 指 船 舶 处 于 平 浮 ,无货 物 ,剩有1 0 % 的备品和燃料的装载状态;对
要求。
1 舷梯
及客其船行而李言的,装船载舶状处态于)以载上足不全大额于乘6客00和m船m员的
长度 。另外此要求规定了舷梯使用时水平
梁 娟 麦 康 策 汪 新 勇 :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要点
整 L取及值厂14家40踏8 步mm设。计此的时要下求平,台最距终离舷最梯轻长载度航 行水线大约400 mm, 满足了规范要求的此 高度值在600 mm以内的要求。
1 . 2 . 3 规则的其他要求
m 对于登离甲板高度在最轻载航行水线
1 . 1 舷梯布置 1.1.1船级社规范要求
只要切实可行,登离船设施应位于非 工 作 区 域 ,并 不 应 置 于货物或其他悬挂重 物可能在其上空经过的位置。舷梯应导向 船 尾 设 置 。在 使 用 时 ,舷梯的下端应稳固 地紧靠在平行船体长度范围内的船舷,并 应尽可能在船中一半船长范围内,且避开 所有的排水孔。
和检查/检验指南》等 。
软管吊吊机在此处增加了机械限位,要求 吊臂在经过舷梯上平台时吊臂抬升,缩小 吊臂半径,避开舷梯登乘区域,见图1。 1 . 2 舷梯长度

基于SWOT分析的引航员登离轮安全风险防范管理

基于SWOT分析的引航员登离轮安全风险防范管理

基于SWOT分析的引航员登离轮安全风险防范管理◎ 李凯怡 珠海港引航站摘 要:引航员登离轮作业是外籍船舶进出港必不可少和重要的一环。

通过收集国内外引航员登离轮过程中的事故数据,利用SWOT分析法对引航员登离轮风险防范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引航员登离轮的安全应对措施和风险防范方法。

关键词:SWOT;引航员;安全风险;登离轮1.前言澳大利亚近几年引航员每年因登离船发生的事故致死率是0.054%,尽管我国引航员事故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对于拥有2400名以上引航员的队伍来说事故发生绝对值不可忽视,引航员登离轮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缺乏,对引航员登离船安全不够重视,未能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对装置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等原因导致。

池静莲从“引航员登离船安全辅助设备方面”[1],李广武从“引航员软梯典型问题”方面探讨了引航员的登离轮安全问题[2],研究重点在引航员登离轮的设备缺陷上。

本文利用S WO T法,分析引航员登离轮安全系统中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和威胁(Threats),系统研究引航员登离轮安全风险防范问题,提出引航员登离轮的安全措施和风险防范方法。

2.引航员登离轮安全SWOT分析引航员登离轮安全系统中包含人、船、环境和管理四大要素,系统中的各要素需按客观规律和谐运行,才能保障引航员登离轮安全。

2.1引航员登离轮安全风险管理优势分析1)引航员安全素质较高。

各级引航员均接受过海员基本安全培训,并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引航员适任考试和评估,作为助理引航员必须在见习阶段引航足够艘数的船舶才能成为正式引航员。

引航员具有良好的航海专业知识背景,自觉接受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港口调度的管理和指导,安全素质较高,同时,任职引航员还需满足船舶驾驶员体检标准,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2)引航员熟悉水域通航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