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0周周末作业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周周末作业含答案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周末作业(4)班级:姓名:知识清单.一、商鞅变法的局限:1、轻视教化,严刑峻法。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3、未与旧制度、文化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4、文化高压政策,压制工商业对后来的秦朝产生了消极影响.二、商鞅变法的启示:⑴大凡改革都会遇到阻力.⑵改革有时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⑶改革家的变革精神值得后人钦佩。
⑷执政者的态度影响到改革的成效。
(5)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时代潮流、本国国情。
作业:1.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
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 A.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D.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2.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4.“(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受爵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遵循先代旧制B.因时进行变革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专制统治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上述现象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D.①②③④7.毛泽东早年曾评论道:“商鞅之法,良法也。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2周周末作业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周末作业(12)班级:姓名:知识清单.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作业:一、选择题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盘剥平民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放高利贷B.土地兼并C.收取地租D.经营工商业2.梭伦改革前的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相比,牟利的不同手段是( )A.放高利贷 B.收取地租 C.奴役债务奴隶 D.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3.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4.商鞅变法中提到“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 A.宣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5.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B.实行科举制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6.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7.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这是因为他( ) A.推行均田制B.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C.实行三长制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8.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性,下列不是其局限性的是( )A.轻罪重罚B.户赋、劳役沉重C.国情依然如旧D.燔诗书9.下列属于英国宗教改革独特之处的是(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C.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D.颁布《九十五条论纲》10.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C.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D.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11.宣布与罗马教皇断绝关系并剥夺罗马教皇土地和财产的是( )A.亨利八世 B.马丁•路德 C.卡尔文 D.闵采尔12.欧洲宗教改革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A.天主教会的财产被没收B.宗教自由开始盛行C.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D.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欧宗教改革作用的一项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D.天主教会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14.右图(图略)是1572年8月天主教徒武装分子屠杀新教教徒,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各教派之间发生战争②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③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④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穆罕默德•阿里消除马木鲁克对政权的威胁,巩固统治基础是在( )A.穆罕默德•阿里刚刚上台时 B.开始取消包税制C.确立土地私有制后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后1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最大的不同是( )A.背景不同B.领导力量不同C.性质不同D.结果不同17.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5周周末作业 Word版缺答案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周末作业(14)班级:姓名:知识清单.1.保皇派与共和派的斗争(1)保皇派①组成:正统派、奥尔良派和波拿巴派。
②目的:企图在法国恢复君主制。
③活动a.1871年推选梯也尔为总统。
b.1873年选举共和国的死敌麦克马洪为总统。
(2)共和派①主张:在法国实行共和制。
②活动:对保皇派展开积极斗争。
2.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
作业:1.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是()①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②都进行过反侵略战争③都曾被复辟王朝所取代④都曾处死封建国王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2.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和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统治时期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A.财政困难B.外国武装侵略C.国内革命战争爆发D.都被推上断头台3.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与法国1799年“热月政变”的相同点在于() A.体现资产阶级维护既得利益的要求B.都曾经借助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C.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与倒退D.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4.1789年8月,制宪议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
对这一规定的准确理解是()A.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变为现实B.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否定了特权等级不纳税的特权D.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5.“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6.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这里所指的“1789年瘟疫”是()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C.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D.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7.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1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周末作业(10)班级:姓名:知识清单.维新变法历史意义和性质⒈历史意义:⑴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
维新思想使国人心态随之改变,学习西方成为一种时尚,变革成为一股潮流,清末新政沿用维新方案是例证;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⑵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近代民族意识,促进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⑶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⒉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又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作业:1.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
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
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901年中国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卖国条约,而三年前中国政局的变动对此条约的签订有一定的间接影响。
“三年前”发生的事件应该是( )A.甲午战争 B.辛亥革命 C.《马关条约》的签订D.戊戌变法4.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其主张是(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5.“(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1周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第1周双休日政治作业姓名:班级:完成等级:一、知识要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二、练习题1.(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涵盖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涉及经济、外交、资源等多个部门。
这反映了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2.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把两门甚至几门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建立综合性学科,产生了边缘学科、横断学科、模糊学科等,数学向生物学、社会科学渗透,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
材料表明A.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与规律C.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2010江苏泰州、盐城联考)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B.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体现了物质的客观性D.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5.联系具有多样性。
下列属于联系的表现形式的有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兴旺之间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种做法A.违背了普遍联系的观点B.是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和复杂性的要求C.否认了主客观之间的联系D.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的妙笔绝非子虚,瑞士的一位音乐家就能在交响乐中品尝到酸甜苦辣的味道,瑞士《自然》杂志也刊发了对此的研究。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7周周末作业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第7周双休日政治作业姓名:班级:完成等级:一、知识要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2、人民群众的观点:二、练习题1.(2011年新郑二中月考)2010年4月30日,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征收惩罚性关税,涉及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产品。
这一西方政客拥护的决定,却受到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
这表明()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②每个人所具有的社会意识不可能有共同之处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2011年洛阳新安月考)2010年中秋节,“天价月饼”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企业诚信经营的追问。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有人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B.价值观对人生起到决定性作用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2011年哈尔滨模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4.“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5.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
会议强调,现在正处在抢险救援的重要时刻,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突出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九周周末作业

第九周历史周末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签字:1.今年六十五岁的奶奶经常对小孙子唠叨起自己儿时的生活境况,奶奶的唠叨中不可能有(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人人一身蓝,购布认票不认人”C.“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招生”D.“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2.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A.粮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一公民4.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
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
对此评论不妥的是( )A.当时的服装没有美化功能B.服装亦可表达政治倾向C.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D.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国际阵容较为稳定5.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
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右图为当年淞沪铁路公司上海站)。
这些资料说明了( )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受西方影响,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C.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6.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
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C.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有轨电车7.2012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二周末作业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作业(十二)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2、关于汉代生产技术改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普及全国B曲柄锄和大镰出现C以水力作动力鼓风冶铁D首创粉彩瓷器工艺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A①③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新技术容易推广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B麻C棉D毛7、会馆形成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8、草市的特征不包括()A远离城镇B交通便利C政府管理D规划形成9、下列经济现象发生在唐朝的是()①私营纺织作坊兴起②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冶铁③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以市为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周末作业(10)
班级:姓名:
知识清单.
维新变法历史意义和性质
⒈历史意义:
⑴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
维新思想使国人心态随之改变,学习西方成为一种时尚,变革成为一股潮流,清末新政沿用维新方案是例证;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⑵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近代民族意识,促进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⑶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⒉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又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作业:
1.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
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
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901年中国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严
重的卖国条约,而三年前中国政局的变动对此条约的签订有一定的间接影响。
“三年前”发生的事件应该是( )
A.甲午战争 B.辛亥革命 C.《马关条约》的签订D.戊戌变法
4.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其主张是( )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5.“(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6.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支持变法,其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巩固清朝统治 C.巩固中央集权 D.实现民主共和7.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
下列关于梁启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康有为变法的得力助手 B.提出“民权论”
C.与康有为年龄相当,交情莫逆,并称“康梁”
D.其主张动摇了君主专制思想
8.亚当·斯密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学者,其著作《原富》(也有的译为《国富论》)的思想被马克思所吸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
《原富》属于( )
A.资产阶级经济学说B.自然科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思想 D.西方的启蒙思想
9.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10.南学会是1898年在湖南长沙出现的一个团体,其成员大多数是青年知识分
子和开明绅士,这个团体的性质属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B.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
C.地主阶级洋务派D.地主阶级顽固势力
11.保国会的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其中保“教”指的是( ) A.天主教 B.路德教 C.儒教D.佛教
12.维新派和顽固派就教育制度曾展开过激烈的论战,但他们也有一致性,这主要指维新派的教育制度与顽固派的教育制度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培养所需人才 B.都主张读“五经”、“四书”
C.都主张发展西式教育 D.都主张培养多种人才
13.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提出:“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其主张实际要求建立( ) 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共和政体 D.三权分立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
(2)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