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弱起小节》课件

合集下载

《可爱的家》音乐课件 安静

《可爱的家》音乐课件  安静

可爱的家 美 比肖普 曲
吴研因 填词
中速
1 2 | 3 ·4 4 5 | 5 – 3 5 | 4 ·3 4 2 | 3 – 0 1 2 |
我 的 家 庭 真可 爱, 美丽 清 洁又安 详, 姊妹
3· 4 4 5 | 5 – 3 5 |4· 3 4 2 | 1 – 0 5 5 |ⅰ· 7 6 5 |
兄 弟都 和 气,父亲 母 亲 都 健 康。 虽然 没 有 好花
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
。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 ,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
作者简析:
亨利·罗利·比肖普(Henry Rowley Bishop,1786.11.13—1856.4.30)英国作曲家、指挥 家。1786年11月18日出生于伦敦。生平未详。在当时是非常有名望和受人尊敬的作曲家 、歌剧指挥家。据说曾创作过120多部戏剧作品,但俱未能流传。现在仅以他的歌曲《可 爱的家》而知名。这首歌的曲调,源于“西西里岛旋律”(Sicilian Air),见于1821年他 所编订的《民歌旋律》(National Airs1842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爵士,是历史上第 一位授勋的音乐家。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音乐教授。1856年4月30日逝世于伦敦,葬于 圣玛丽勒本(Saint Marylebone)公墓。 有感情的朗读《可爱的家》中文版的歌词并感受。
同时注重表达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
节奏 简单规整; 具有极强的抒情性,情感朴实、真挚、感人。
拓展延伸 通过师生共同听赏,感受
音乐。
听赏歌曲萨克斯独奏《回家》。 1、初听歌曲 2、用心感受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弱起小节的概念;2.能够在作品中听出弱起小节,并能表现出来;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弱起小节的概念和特点;2.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听出弱起小节。

三、教学准备1.标准教材:《湘文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2.录音设备及适当的音乐作品;3.学生练习乐器或麦克风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倾听,然后问:•你们听到这首歌中有没有一些小节声音比较轻柔的地方呢?引导学生听出弱起小节的存在。

2. 基础知识1.弱起小节的定义:在乐曲中,音乐的节奏或曲调在一定范围内变得柔和、轻柔或者静态,而在这些部分称为弱起小节。

这些小节往往是乐曲的转折点、高潮点或者特别强调的部分。

弱起小节对于乐曲的整体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弱起小节的特点:弱起小节往往是比较短暂的,但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弱起小节往往会采用急速节奏到静态,或从较高的音调到较低的音调,或者在某些旋律上突然停顿等方式进行呈现。

3.示例乐曲:《小星星》。

3. 听、分析和表现1.跟着录音听弱起小节:让学生跟着录音,听出某些声音比较轻柔的地方,并加以分析和探讨。

听过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和感受,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弱起小节的表现手法。

2.练习乐器或麦克风:让学生练习弱起小节的表现。

学生可以使用乐器或麦克风,根据特定的节奏和旋律,表现出弱起小节所应具有的特点和特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音乐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表现。

4. 拓展1.让学生变换曲调练习弱起小节的演奏;2.让学生自己创作弱起小节,并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弱起小节的概念及特点,并能根据旋律表现出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弱起小节的表现手法,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歌唱祖国|人音版(简谱)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歌唱祖国|人音版(简谱)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歌 唱祖国|人音版(简谱

2020/8/22
弱起小节
乐曲由拍子的弱 起部分开始,叫做 “弱起”。弱起乐 曲,第一条小节线 之前的部分,叫做 “弱起小节”。
1、X X
附点节奏
嗒嗒
2、X · X 嗒 嗒
3、X· X X·X 嗒 嗒 嗒 嗒
• 王莘,著名作曲家 (1918年10月—— 2007年10月15日) 原名王莘耕,江苏 无锡荡口镇人。天 津市音协名誉主席 、中国音协“金钟 奖”终身成就奖获 得者。
例 如
(1)朗诵、领唱、齐唱 (2)领唱、齐唱、合唱 (3)朗诵、重唱、合唱
(附:欣赏《运动员进行曲》)
什么叫进行曲呢?
进 行 曲:
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 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 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 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 4拍子.
歌唱 祖国 曲式 结构
三段体即:
A+B+A (主歌 副歌)
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技能目标: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葫芦丝吹奏此曲;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还在积累过程中,在歌曲的演唱上需要情感的渗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教学难点】
1、音乐知识:弱起
2、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教学过程】
一、听门铃声
谁家门铃在响楼房 5 -4 2 1- 2 - 3- - 5 17655 35 4 3 4 2 1
3 - 1 7 1 7 1- 3 35423 13 21 27 1
音高走向(已标识音符的音高走向,要唱准)。

唱一唱
再听谁家门铃在响弹和声听一听
二、打开门播放一组家庭照片设问:看,照片上的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怎样的?板书:家设问:家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插入音乐。

湘艺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课 同步课件

湘艺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课 同步课件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课
同步课件
唱歌
小小足球赛
范唱
伴奏
唱歌
唱歌
歌曲最后8小节的两段歌词分别表达 了什么情绪? 怎样演唱才能更生动?
音乐实践
滑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 两种。上滑音用“ ” 或“ ”标记,表示向上 滑唱(奏);下滑音用“ ” 或“ ”标记,表示向下 滑唱(奏)。节奏游戏
轮奏可反复多次,在任意一 拍上结束。 四步轮奏时,可变化击拍方 式或用不同的衬词念读节奏。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
谢谢观赏
随音乐边用“Ia” 跟唱主 题 边做原地踏步动作,并 在“ ”处变换方向。 随音乐主题 ,自选韵律操 或课间操的动作参与表现。
节奏游戏
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相隔两 拍先后进入二部轮奏。 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相隔 一拍依次进人四部轮奏。
节奏音型× × ×× × 全班同学分两组,相隔两拍先后进入二部轮奏
全班同学分四组,每相隔一拍一次进入四部轮奏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晓什么是弱起小节
2.掌握如何弹奏弱起小节
3.理解弱起小节在音乐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弱起小节的概念
2.弱起小节的特点
3.弱起小节的弹奏技巧
4.弱起小节在音乐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弱起小节的特点和弹奏技巧
2.教学难点:弱起小节在音乐中的作用理解
四、教学准备
1.乐器:钢琴或其他乐器
2.教学用书: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
3.其他教具: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步骤
1. 弱起小节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介绍弱起小节的概念,弱起小节是指在乐曲中,一般是用弱音开始的小节,并且表现较为明显的一种节奏特点。

2. 弱起小节的特点
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弱起小节的特点,如弱起小节用弱音开始,然后逐渐增强,直至达到正常音量;弱起小节的节奏应该清晰明了,使听众感受到明显的强烈节奏感。

3. 弱起小节的弹奏技巧
教师向学生介绍弱起小节的弹奏技巧,主要包括弹奏时强调音量逐渐增强的特点,要求学生注意节奏的清晰性,避免出现“断奏”的现象。

4. 弱起小节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讲解弱起小节在音乐中的作用,如增加节奏感,让音乐更加有层次感,引导听众进入音乐的情境等。

5. 练习与巩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段乐曲,并强调其中的弱起小节,让学生听一遍后跟读并模仿弹奏,帮助学生体验到弱起小节的特点和弹奏技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弱起小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弱起小节的弹奏技巧;同时,学生也理解了弱起小节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对提升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湘教小学音乐四上《6弱起小节》PPT课件

湘教小学音乐四上《6弱起小节》PPT课件
• 七连音——用均分的七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叫做七连 音。
例:
• 二连音——用均分的两部分代替附点音符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叫 做二连音。
• 四连音——用均分的四部分代替附点音符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叫 做四连音。
• 此外,音乐记谱中还有用均分的九部分,十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八 部分的九连音、十连音。
• 2、从强拍弱位开始的:见课本P17 • 3、从弱拍弱位开始的弱起小节:见课本P17《游击队歌》
三、连音符 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 由于音、八等份、十六等份……一个 附点音符,只能分为三等份、六等份、十二等 份…….以上这种音符的划分,叫做“基本划分”。 • 将一个基本音符或附点音符分成基本划分无法划 分的等分,这就是“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 其标记是用阿拉伯数字记写在靠近符尾的地方, 或者在符头方向用连音线连起来同时加上数字。
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有以下几种:
• 三连音——用均分的三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做三连 音。
• 五连音——用均分的五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叫做五连 音。
• 六连音——用均分的六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叫做六连 音。
乐理 第七课
切分音、弱起小节与连音符
一、切分音
• 由于音乐的需要,弱拍或弱位上的音与后面的音 连起来形成的一个强音(非节奏强音),叫做切 分音。切分音打破了原来节拍的强弱规律,形成 了切分重音。
• 切分音在一小节之内,可以用一个音符来记(在 跨单位拍而不能记写成一个音符时也可以写成两 个用连线连接的音符),而如果跨了小节的切分 音就必须写成两个音符,并且要加延音线。(延 音线是一个弧线)。
在音乐中记写
简谱谱例:
二、弱起小节
• 一般来说,歌(乐)曲多数是从强拍开始的,但我们也常见到从 弱拍或次强拍的乐曲。从弱拍或次强拍开始的小节称为弱起小节 (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乐曲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 完全的,其首尾小节相加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认识弱起小节教案

认识弱起小节教案

认识弱起小节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弱起小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弱起小节,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弱起小节;2. 能够通过歌曲或乐曲欣赏的方式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和魅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创作出具有弱起小节特点的简单乐曲。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多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鼓等;3. 乐谱纸和文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张海报,标题为“认识弱起小节”,并展示在教室中央;2. 向学生介绍弱起小节的概念,解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1. 播放一段包含弱起小节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2.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音乐中的弱起小节,询问他们对弱起小节的感受和特点;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弱起小节的特点,如音量较小、节奏轻柔等。

实践:1. 分发乐谱纸和文具,让学生自主创作一段简单的乐曲,并要求其中包含弱起小节;2. 学生完成后,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演奏自己的作品;3. 选取几个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巩固:1. 给学生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他们尝试识别其中的弱起小节;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音乐中弱起小节的运用方式和效果;3.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对弱起小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拓展: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参加学校乐队或合唱团,以提升对弱起小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乐曲或歌曲给学生,让他们在家中继续欣赏和研究其中的弱起小节。

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创作的乐曲,并进行评价和反馈;3. 综合学生的表现和成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将弱起小节的概念和运用拓展到其他音乐元素的学习中,如节奏、旋律等,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理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连音——用均分的六部分来代替基本划 分的四部分,叫做六连音。
七连音——用均分的七部分来代替基本划 分的四部分,叫做七连音。
例:
二连音——用均分的两部分代替附点音符 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叫做二连音。
四连音——用均分的四部分代替附点音符 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叫做四连音。
此外,音乐记谱中还有用均分的九部分, 十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八部分的九连音、 十连音。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乐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七课
切分音、弱起小节与连音符
一、切分音
由于音乐的需要,弱拍或弱位上的音与后面的音 连起来形成的一个强音(非节奏强音),叫做切 分音。切分音打破了原来节拍的强弱规律,形成 了切分重音。
切分音在一小节之内,可以用一个音符来记(在 跨单位拍而不能记写成一个音符时也可以写成两 个用连线连接的音符),而如果跨了小节的切分 音就必须写成两个音符,并且要加延音线。(延 音线是一个弧线)。
将一个基本音符或附点音符分成基本划分无法划 分的等分,这就是“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其标记是用阿拉伯数字记写在靠近符尾的地方, 或者在符头方向用连音线连起来同时加上数字。
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有以下几种:
三连音——用均分的三部分来代替基本划 分的两部分,叫做三连音。
五连音——用均分的五部分来代替基本划 分的四部分,叫做五连音。
在音乐中记写
简谱谱例:
二、弱起小节
一般来说,歌(乐)曲多数是从强拍开始 的,但我们也常见到从弱拍或次强拍的乐 曲。从弱拍或次强拍开始的小节称为弱起 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乐 曲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其首 尾小节相加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一般有三种形式
1、从弱拍开始的弱起小节:
例:
祝学习愉快
2、从强拍弱位开始的:见课本P17
3、从弱拍弱位开始的弱起小节:见课本 P17《游击队歌》
三、连音符 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由于音符时值是二进位,所以一个基本音符均分 为二等份、四等份、八等份、十六等份……一个 附点音符,只能分为三等份、六等份、十二等 份…….以上这种音符的划分,叫做“基本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