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9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此前,习近平同志已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重大的文化方针。我们感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习近平同志提出“两创”方针,其历史和现实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20世纪40年代提出“推陈出新”、50年代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一样,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使命、路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必将对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发挥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四是拓宽延展。对有些传统价值范畴,根据时代的发展进步,挖掘其当代价值,拓展其内涵。比如,儒家思想有“民本”内容,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以民为本”的宝贵思想,在长期的专制社会中被弱化、被淹没,最终没有发展成为现代民主观念。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入挖掘、阐发、创新民本思想,做到“以百姓心为心”“仁者爱人”,在民主制度建设、参政议政形式、协商民主渠道等方面予以完善,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
王汉友仁者乐山

仁者乐山王汉友(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日。
泗淛同源,斯文一脉。
这一天,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首次设立山东曲阜主会场和浙江衢州分会场,并与“境外祭孔”“云祭孔”联动,全球共同致敬先师,共襄文化交流盛举。
2575年前的秋天,在泰山南面90多公里外的尼山下,一声嘹亮的啼哭将中华文明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此后,世界文明的星空格外灿烂,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泰山作为春秋时齐鲁两国的分界线,被鲁国视为依靠和仰望的界山。
孔子将泰山作为自己的精神图腾,时时仰望和咏叹。
在《论语·八佾》中孔子发出“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的感叹,体现了泰山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春夏之交,万物生长。
泰山孔子登临处牌坊上的紫藤花如期绽放,细密的花朵娇艳可人,淡淡的馨香随风远播,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2500多年前的一天,孔子从这里出发,向着山顶进发。
一路走来,山色游心,古迹骋目。
站在瞻鲁台上,孔子举目四望,但见泰山与沧海青蓝相继,黄河共汶水景致如画,不由思绪万千,意气风发,“修齐治平”的雄心欲与泰山比高。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国人对山水情有独钟,从远古时的致用,到孔子时已是比德、畅神了。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泰山怀有深厚的感情。
在他的心目中,泰山既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家园,又是乐山乐水、涤虑洗心的游憩乐土。
在这里,读万卷书的精神朝圣与行万里路的践履笃行水乳交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00多年后,孟子感叹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诚哉斯言!作为后学的孟子感叹先师的伟大,更深知登高望远、平治天下的责任重于泰山。
山水者,大地之文章;文章者,纸上之山水。
美学家宗白华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2023年祭拜孔子主持稿

2023年祭拜孔子主持稿2023年祭拜孔子主持稿 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歌颂丰收,大殿辉煌。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先圣孔子,将其深刻的思想精髓、高远的价值取向,贯注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中;儒家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今天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湘乡一中“文庙祭孔”活动,旨在弘扬国学,推崇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下面我宣布:湘乡一中“文庙祭孔”活动正式开始。
(魂消万古,合德民心千秋事;颂拜今晨,后世始记圣人恩。
)活动第一项:正冠肃立。
请全体师生整理仪表,肃正站立。
活动第二项:领导致辞。
(有请湘乡一中校长丁农一先生致辞。
)活动第三项:上香祭祀,诵读祭文。
请全体肃立。
有请丁校长率领各班学生代表,进大成殿上香。
文圣吾祖,恩泽海宇。
千古巨人,万世先师。
师以五常,博于六经。
杏坛春晖,泮池桃李。
薪火传承,百代不熄。
大哉夫子,既圣且明。
而今吾辈,见贤思齐。
文脉绵延,海域再兴。
德以载物,事举其中。
天地人和,万物繁盛。
与时偕进,和谐化生。
励精图治,众志成城。
万代功业,待我后生。
煌煌中国,盛世太平。
一中师生,祈祥鞠躬。
至虔至诚,祈灵大吉。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上香完毕,下面进行第四项:众人行礼,祭拜先师。
请全体师生整理衣冠,庄严肃立,共行五鞠躬礼:一鞠躬,一拜自强不息;二鞠躬,二拜厚德载物;三鞠躬,三拜精忠报国;四鞠躬,四拜孝亲尊师;五鞠躬,五拜世界大同。
鞠躬礼成。
活动第五项:师生诵读《论语》《弟子规》。
有请领诵者×××活动第六项:学生代表发言。
有请×××班×××同学发言。
(礼孝当先,金秋祭扫庭前圣;仁义为后,吾辈静思稻粮君。
)活动第七项:静默沉思。
让我们一起为那些,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献身故去的先哲们,静默沉思一分钟。
一句话微作文关于孔子

一句话微作文关于xx
xxxx诞辰微作文]
今天一句话微作文主题为:提问:我有问题问孔子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9月28日,在山东孔庙会有大型的祭孔活动.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思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的系列活动之“我有问题问孔子”活动正在进行,大家可根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来提出问题.
今天的一句话微作文主题小编定为“我有问题问孔子”,同学们有哪些问题要问孔子?快快进行投稿提问吧!
【心中的孔子】孔子曰:“仁”即“爱人”.我无数次地希望这个世界充满仁,可是太难了,现在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孔子所处的时代?于是我想起一个面色枯槁却神情依然焕发光彩的人,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说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他面对外界“今之从政者殆尔”,怅然若失地说“鸟兽不与同群”时,谁又能够像他一样轻抚琴弦,浅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孔子】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教师,是在他之后所有知识分子、士农工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教师.他是第一位教师,是教师的鼻祖,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他的光辉榜样,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才获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师才成了一门与众不同的职业.
【说孔子】一个晚上,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一块小山坡上,就是这里的黄土啊,深深得埋葬着他的一位故友.皎洁的月光披洒在他满溢的回忆之中.他的眼神变幻着,仿佛是天上飞舞的云彩,然,却清澈如水.渐渐地,他像悟出什么道理似的,双眸变得像被一层温暖的月光笼罩一般柔和.然,却深不见底.此刻,连徐徐清风也不愿打搅这般静谧.终于,孔子的双颊滑下两滴晶莹的泪珠,悲喜交加,长叹一句.
关于孔子的作文[09-26][09-26][09-25][09-25][09-25]
1/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以出自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的“小康”为例,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党建网微平台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章载道,文章化人。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认识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人,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本。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
我们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2024年中学孔子像与家风家训馆揭幕仪式讲话

2024年中学孔子像与家风家训馆揭幕仪式讲话尊敬的领导、嘉宾、亲朋好友: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大家共同参与中学孔子像与家风家训馆的揭幕仪式。
首先,我代表XXXX学校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无论您是来自学校、政府、社会各界,还是关心教育的家长和同学们,您的到来都是对我们学校和责任教育的支持和鼓励。
202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
作为儒家文化的卓越代表,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楷模。
孔子的家风、家训,更是中华民族家庭伦理道德的典范。
我们学校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深耕校风校训,这个揭幕仪式的举办,旨在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教育教学和校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
此刻,在我们身后,就是为纪念孔子而建设的中学孔子像。
这尊雄伟的塑像巍然耸立,栩栩如生,象征着孔子智慧、品德、精神的象征。
它不仅是对孔子的崇高礼赞,更是我们学校实施全员育人的重要标志。
通过这尊塑像,我们希望广大师生能够有着“天人合一”的思维观念,将孔子的智慧理念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
与孔子像相伴的,是我们探索家风家训的馆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风家训则是这个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舍内,我们收藏了许多古代文献、史料,展示了孔子的家风家训,希望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示和解读,将这些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引导他们珍视家庭,恪守道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亲爱的师生们,作为中学生,奉行孔子的家风家训,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我们要追求德行,做一个品德高尚、处事公正的人。
孔子曾说过:“君子修德以临人,修之以敬人。
”追求道德修养,意味着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我们的言行举止中。
其次,我们要追求智慧,学习孔子的学问和智慧。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上时刻保持饥渴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篇一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孔子诞辰》9月28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孔子被尊为圣人。
他不仅是儒学大宗师,也是中国教师的开山鼻祖。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方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
三十而立,孔子首创私学,在民间开坛设教,传授六艺。
其所招门徒,或世家子弟,或贩夫走卒,无论出身之高低贵贱,均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后继两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发。
“君子坦荡荡”,孔子亦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不是遁世主义者,也不是末世主义者,而是对人类怀着极大的热情与信心。
他的人文关怀并不局限于当时的华夏,孔子曾想去九夷居住,那是被人们认为极其落后的地区,他却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可见,孔子心中的“天下”已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九夷也早已超脱种族的概念,而是更多地具有“大同”的文化意义。
任何得以传承数百甚至数千年的伟大思想,往往自成体系,能被不同时代、各个阶级的人群接受,并为其所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内涵愈发丰富,不拘泥于一隅,大气而明阔。
孔子开创的儒家就是这样一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
当代社会,人们日日感叹时代变得太快,人心不古。
聆听孔子千年前的教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子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却从未改变心中信仰,得以终成大器,垂范百世。
读孔子以参人生,于浮世中辛苦求生存的人们也能寻得一条君子之道——“仁以为己任”,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欲求中守心灵一方平和,方能品味“乱世即盛世”的生命体悟。
国家强盛则文化繁荣,思想浩然则民族日新。
xx最新精选纪念孔子诞辰校长演讲稿

xx最新精选纪念孔子诞辰校长演讲稿【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范文一老师们,同学们!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源泉。
崇尚孔子、推崇儒学,是认识民族特性、领会国人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孔子是泰山,高峻巍峨,万众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归之。
千百年来,我们不断地用其教诲去鼓励自己,去教育他人。
千百年来,我们也习惯了在《论语》的墨香中,感悟其中孕含的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人生智慧。
在他身上有一种大人格,大精神,大境界。
只要孝悌道德还在,孔子便是一盏灯。
只要礼义廉耻还在,孔子便是一面旗。
只要崇尚教化还在,孔子便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
何为经典?经典就是历经岁月洗历,纵千百年而流传的文化的精髓,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
不仅如此,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也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沃土之中!为此,我们要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充满传统气息的文化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智慧的光华,知识的神圣。
读书启迪心智,滋养心灵,涵养人生。
我们要把实验中学打造成为师生不断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的场所,打造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理想的旷野。
让我们研读经典,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人文之光净化心灵。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读圣贤书,走成功路;修君子淑女风范,树成才报国豪情!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把实验中学建成”合作校园,学习校园,文化校园”而共同努力!【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范文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是要隆重地纪念一位圣人,他就是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重温圣人为学之道今天是9月28日,孔子诞辰2565周年!向伟大的圣贤致敬,也向今日的老师致敬!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妨在今日重温一下这些思想。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