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一、(2018·河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恳求入党。

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

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

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

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

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④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

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

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

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 2.1 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小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

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

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

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4讲记叙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4讲记叙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4讲记叙文阅读复习习题专题例析一一、(2017·河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朱成玉①我12岁那年,家里很不顺,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被拘留还要遭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天里精神恍惚。

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地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

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

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

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子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

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

⑧“你还这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

这有啥?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

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啊,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儿味。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无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无答案)

(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5月11日,略有改动)1.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

(3分)贫贱但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老越有用。

2.品析语言。

(6分)⑴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品析加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示范文本)

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示范文本)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第一章:成语运用1.1 教学目标掌握成语的定义和构成特点学会正确运用成语,避免常见错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成语的定义和分类成语的构成特点和规律成语的正确运用和常见错误分析成语运用的实际练习1.3 教学方法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基本概念通过例句和练习,分析成语的构成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际语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并指出常见错误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运用的实际练习第二章:病句辨析与修改2.1 教学目标学会辨析常见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2.2 教学内容常见病句类型的介绍和识别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典型病句的分析和修改练习病句辨析与修改的实际练习2.3 教学方法讲解常见病句类型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辨析通过例句和练习,教授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提供典型病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修改练习设计实际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古诗文默写与鉴赏3.1 教学目标熟记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学会鉴赏古诗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3.2 教学内容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的选材和记忆方法鉴赏古诗文的技巧和方法典型古诗文的默写和鉴赏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鉴赏的实际练习3.3 教学方法选取重要的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指导学生进行记忆教授鉴赏古诗文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提供古诗文默写和鉴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组织古诗文朗诵、背诵和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第四章:现代文阅读4.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理解、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能力4.2 教学内容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文章结构和层次的分析重要信息的寻找和提取文章主旨和观点的判断和评价4.3 教学方法教授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和理解通过例文和练习,训练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能力提供阅读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速度,提高阅读效率第五章:作文训练5.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作文写作提高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结构作文修改和润色的技巧作文写作的实际练习5.3 教学方法教授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通过例文和练习,训练学生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提供作文题目和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组织作文互评和修改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第六章: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6.1 教学目标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6.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文化常识的分类和重要内容文学与文化常识的实际应用6.3 教学方法讲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基本知识介绍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提升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讲解文化常识的分类和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与文化常识第七章:文言文阅读7.1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理解、分析和评价文言文的能力7.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句式和用词的特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阅读的实际练习7.3 教学方法教授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和理解通过例文和练习,训练学生分析和评价文言文的能力提供文言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和速度,提高阅读效率第八章:口语交际8.1 教学目标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8.2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不同场合的口语交际特点和策略口语交际的实际练习8.3 教学方法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教授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不同场合的口语交际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组织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素养第九章:综合性学习9.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9.2 教学内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和解决方案综合性学习的实际练习9.3 教学方法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教授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供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第十章:模拟测试与复习策略10.1 教学目标进行中考语文模拟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分析模拟测试结果,找出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教授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时间管理方法,提高复习效率10.2 教学内容中考语文模拟测试的题目设计和评价标准模拟测试的实施和结果分析针对不同薄弱点的复习方法和策略时间管理和复习计划的设计10.3 教学方法设计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教授有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复习教授时间管理和复习计划的设计,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重点和难点解析1. 成语运用:正确运用成语是语文表达的关键,学生往往处犯错。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中考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本次复习教案主要包括中考试卷中常见的语文知识点,如词语辨析、古诗文赏析、阅读理解等。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生讲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并回答问题:“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猜测及背景知识的运用,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知识复习(20分钟)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复习的知识点。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复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第三步:巩固练习(30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

2.学生完成后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3.再出示一道题目,采用学生讲解的方式,由学生上台讲解题目的解法。

4.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批改,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表扬。

第四步:拓展延伸(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场辩论赛。

每个小组轮流发言。

2.辩论的主题可以有多种选择,如“动物园是否应该存在”、“电视对学生的影响”等。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与互动情况,评选出最佳辩论小组。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在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在复习中的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希望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四、课后作业:1.学生进行语文试卷的模拟练习。

2.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问教师或同学,请教解决。

以上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可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调整。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到你,祝学业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
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
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