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被动安全性讲解

合集下载

汽车被动安全要求

汽车被动安全要求

汽车被动安全要求汽车被动安全是指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车辆内部的安全装置保护人员免受伤害。

车辆被动安全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带安全带是车辆被动安全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在事故时将乘客固定在座位上,减少与车辆内部的碰撞产生的惯性力,避免乘员被抛出车外或碰撞到车内硬件而受到伤害。

因此,所有汽车都必须配备安全带,而驾驶员和乘客也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

2.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指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火花塞和气体发生器等元器件迅速充气,并迅速排出气体,缓冲乘员在碰撞时的撞击力,减少乘员身体上的伤害。

因此,安全气囊是车辆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汽车都采用了多个安全气囊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3. 安全座椅安全座椅是为了保护儿童而设计的一种座椅,它可以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缓冲儿童的撞击力,减少儿童身体上的伤害。

安全座椅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选择不同规格的座椅,因此在购买安全座椅时要了解相关规定。

4. 车身结构车身结构在车辆碰撞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车身结构越强,车辆在碰撞时就能提供更大的保护。

因此,汽车制造商在设计车身结构时必须考虑到车辆在不同速度下遇到的碰撞,而对车身结构进行加强和改进。

5. 防抱死刹车系统防抱死刹车系统是指在汽车行驶中,在制动系统加入电子控制单元,能够实现在紧急制动时避免车轮阻塞,并依然保持车轮转动的系统。

防抱死刹车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行驶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车辆在制动时的打滑现象。

总体而言,汽车被动安全是提供在不可避免的事故中,减少人员伤害的一种被动保护措施。

在汽车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提高人员的安全保障。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被动安全性能是指在发生事故时保护车辆乘员的能力。

为了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对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本文将介绍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的相关内容。

试验内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是在模拟真实交通事故的条件下,对汽车车身和乘员保护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碰撞试验、侧翻试验、撞击试验等。

碰撞试验碰撞试验是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中最常见的一种试验。

它通过模拟汽车与其他车辆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评估汽车在碰撞过程中对乘员的保护能力。

碰撞试验主要分为前撞试验、侧撞试验和后撞试验。

前撞试验是模拟汽车正面与另一辆车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

侧撞试验是模拟汽车侧面与其他车辆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

后撞试验是模拟汽车后部与另一辆车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情况。

碰撞试验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车身变形情况、乘员头部和胸部的受力情况、乘员下肢的保护情况等。

试验结果以各项指标的数值化数据和图表形式进行呈现。

侧翻试验侧翻试验是评估汽车在侧翻事故中对乘员的保护能力的一种试验。

侧翻事故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向一侧翻转或滚动。

侧翻试验主要通过模拟汽车在侧翻过程中,对乘员头部和上半身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

侧翻试验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辆侧翻时的滚动角度、乘员上半身的侧向位移和加速度等。

试验结果以数值化数据和图表形式进行呈现。

撞击试验撞击试验是评估汽车在受到侧面撞击时对乘员的保护能力的一种试验。

撞击试验主要通过模拟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对乘员头部和上半身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

撞击试验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辆受撞时的碰撞速度、乘员头部和上半身的加速度等。

试验结果以数值化数据和图表形式进行呈现。

试验设备进行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需要使用一系列专业的试验设备。

常见的试验设备包括碰撞试验设备、侧翻试验设备和撞击试验设备等。

碰撞试验设备是用于模拟汽车在不同碰撞条件下与其他车辆或固定障碍物相撞的设备。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概述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概述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概述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指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为乘员提供保护的能力。

被动安全性试验是评估汽车在碰撞、侧翻等事故情况下对乘员的保护能力的重要手段。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通常包括碰撞试验、侧翻试验、车身刚度试验等内容,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汽车在不同事故情况下的保护能力,为消费者选择安全的汽车提供参考。

碰撞试验是被动安全性试验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碰撞试验通常分为正面碰撞试验和侧面碰撞试验两种。

在正面碰撞试验中,汽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向障碍物,通过测量车辆变形情况、乘员受力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保护能力。

而在侧面碰撞试验中,汽车则以一定的速度撞向侧面障碍物,评估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的保护能力。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汽车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保护水平,选择更安全的汽车。

侧翻试验是另一项重要的被动安全性试验内容。

在侧翻试验中,汽车以一定的速度进行侧翻,通过观察车辆侧翻时的稳定性、车顶强度等指标来评估汽车在侧翻事故中的保护能力。

侧翻事故往往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侧翻试验的结果对于消费者选择安全的汽车至关重要。

此外,车身刚度试验也是被动安全性试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车身刚度试验通过对车身刚度进行测试,评估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变形情况以及乘员受力情况。

车身刚度对于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保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车身刚度试验也是消费者选择安全汽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除了上述试验内容外,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还包括了车内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安全装置的测试。

这些安全装置在事故发生时可以为乘员提供重要的保护,因此其性能的测试也是被动安全性试验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是评估汽车在发生事故时对乘员提供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碰撞试验、侧翻试验、车身刚度试验等内容的测试,可以评估汽车在不同事故情况下的保护能力,为消费者选择安全的汽车提供参考。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除了关注汽车的性能、外观等因素外,也需要重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选择更安全的汽车,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汽车被动安全

汽车被动安全

汽车被动安全汽车被动安全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内部的安全保护措施。

它是指在汽车发生碰撞、侧翻等意外情况时,车辆内部的安全设施能够有效地保护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汽车被动安全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被动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内部的安全设施是保护乘车人员的最后防线。

如果汽车没有良好的被动安全设计,那么即使是轻微的碰撞也有可能导致乘车人员受伤甚至丧生。

因此,汽车制造商在设计汽车时必须充分考虑车辆内部的被动安全性能,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

其次,汽车被动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车窗玻璃等。

车身结构是汽车被动安全的基础,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抗撞能力,以保护车内人员免受外部碰撞的影响。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是常见的被动安全设施,它们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地减少乘车人员受伤的可能性。

此外,车窗玻璃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护性能,以防止在碰撞中破碎造成二次伤害。

再者,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被动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多重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车身变形吸能结构等先进被动安全设施,这些设施能够在事故发生时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此外,一些高端汽车还配备了碰撞预警系统、自动刹车系统等主动安全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

最后,作为乘车人员,我们也应该重视汽车被动安全,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例如,乘车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不要在行驶过程中随意离开座位;不要在驾驶时分神玩手机、听音乐等,要保持专注驾驶;定期检查汽车的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等。

只有车辆制造商和乘车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总之,汽车被动安全是保障乘车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汽车制造商应该不断提升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而乘车人员也应该重视汽车的被动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汽车被动安全性》课件

《汽车被动安全性》课件

中国汽车安全标准
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如GB/T 17578-2017等,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 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欧洲汽车被动安全性法规与标准
欧洲汽车安全法规体系
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体系下的法规, 如ECE R46、ECE R48等,规定了汽 车被动安全性能的基本要求。
欧洲汽车安全标准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的标 准,如EN 13158-2009等,对汽车被 动安全性能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绿色安全设计理念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总结词
绿色安全设计理念强调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 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详细描述
绿色安全设计理念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能源消耗等 方面。采用可再生、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减少对有限材料的依赖;优化生产工艺,降低 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采用节能技术和轻量化设计,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的应用
总结词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现代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通过模拟 实验来预测和分析汽车碰撞时的性能表现,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详细描述
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碰撞场景下汽车的结构、材料和吸能等方面的表 现,预测碰撞时的乘员保护效果。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可以提高汽车的 被动安全性。
02
儿童安全座椅与儿童保护装置的种类
包括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带、儿童保护气囊等。
03
儿童安全座椅与儿童保护装置的维护
定期检查儿童安全座椅与儿童保护装置的完好性,确保没有磨损、断裂
等现象,同时也要注意按照儿童的体型和使用要求正确安装和使用。

汽车被动安全领域介绍

汽车被动安全领域介绍

汽车被动安全领域介绍汽车被动安全领域,是指在车辆发生事故时,通过车辆本身的结构和装备,保护驾乘人员免受伤害的技术和措施。

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座椅和安全带、安全气囊以及车内防撞梁等部件和装备。

这些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程度,提高车辆乘坐安全性。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汽车被动安全领域进行介绍。

车身结构是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合理的车身结构可以在车辆碰撞时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驾乘人员的伤害。

常见的车身结构设计包括前后防撞梁、变形能力强的车身材料以及密封性好的车身结构等。

通过这些设计,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座椅和安全带是被动安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件。

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并能够在事故发生时有效地固定乘员。

而安全带则是乘员在碰撞时的重要保护装备,能够将乘员牢固地固定在座椅上,减少碰撞时的移动距离,从而减轻伤害。

目前,安全带的种类多样,包括常见的三点式和五点式安全带,以及最近流行的自动收紧式安全带等。

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装备,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保护的气囊,减轻乘员碰撞时的冲击力。

一般来说,安全气囊主要设置在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的位置,也有一些车辆在车门和座椅等位置安装了侧气囊。

安全气囊的设计和使用需要注意充气速度和力度的控制,以及与座椅、安全带等系统的配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车辆还可以通过一些被动安全系统来提高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例如,车辆可以在车门和车身结构中设置防撞梁,以增加车辆的抗撞能力。

同时,车辆还可以配备防爆胎和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以提高驾驶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这些被动安全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程度,提高车辆乘坐安全性。

汽车被动安全领域是为了保护驾乘人员在车辆碰撞时免受伤害而进行的技术和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合理的车身结构、座椅和安全带、安全气囊以及车内防撞梁等装备和部件的设计和使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程度,提高车辆乘坐安全性。

汽车性能与使用6-汽车被动安全性

汽车性能与使用6-汽车被动安全性
6.2 NCAP星级 星级
★★★★★称为五星级,分数33-40分,表示 乘员严重伤害的概率小于或等于10%; ★★★★称为四星级,分数25-32分,表示乘 员严重伤害的概率为11%-20%; ★★★称为三星级,分数17-24分,表示乘员 严重伤害的概率为21%-35%; ★★称为二星级,分数9-16分,表示乘员严重 伤害的概率为36%-45%; ★称为一星级,分数1-8分,表示乘员严重伤 害的概率等于或大于46%;
1)增加车门强度,采取的具体办法有增加板厚或增加防 撞横梁; 增加侧围物件的强度,包括增大A柱、B柱、C柱的截面形 状及板厚,以及局部加强侧围与门加强物件的接触的部位、 立柱与门榄梁和车顶纵梁连接的部位,保证侧碰力有效地 传递到整个车身; 2)增加门槛梁强度,增强措施包括增大承载面积,在梁 内增加加强板,以及填充发泡树脂等以保证将撞击力有效 地分散给地板等其它物件 3)在车身B立柱高度上安装横梁系统,在仪表板下面以及 后风窗下面安装加强横梁; 对于前置后驱动汽车,合理设计地板中间的传动轴通道, 对于提高汽车抗弯强度有一定作用; 4)合理设计门锁及门铰链,有利于将车门所受的撞击力 有效地传给立柱,既要防止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自动 打开,又要保证碰撞后,车门能够容易开启,以利于乘员 的车外救护。
1
6.1.2安全车身 安全车身
1)利用车身 的前、后部有 效地吸收撞击 能量,缓解乘 员受到的冲击; 2)驾驶员仓 要坚固可靠, 确保乘员的有 效生存空间, 还必须保证碰 撞后乘员易于 逃脱和容易进 行车外救护
1.低速碰撞安全结构 低速碰撞安全结构
保护行人和骑车 人的安全,降低 对他们的伤害程 度; 保护汽车重要部 件免遭损坏,节 约因撞车造成的 维修费用。 汽车头部的“软” 外形

车辆安全被动措施

车辆安全被动措施

车辆安全被动措施车辆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车辆的安全。

除了主动措施外,车辆的被动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被动措施是指在车辆遭遇事故时,通过车辆本身的结构和装备来减少事故对车辆及乘员的伤害。

下面将从车辆的结构和装备两个方面来介绍车辆的被动措施。

一、车辆的结构车辆的结构是车辆被动安全的基础。

在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车辆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以及各个部件的连接方式和材料的选择,以确保车辆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乘员的伤害。

1. 车身结构车身是车辆最主要的结构部件之一。

它承载着车辆的重量,并且在事故发生时起到了保护乘员的作用。

现代车身结构一般采用了高强度钢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加固,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吸收和分散撞击力量,减少车辆变形和乘员受伤的概率。

2. 安全架构安全架构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车身柱、顶棚梁和底盘横梁等。

这些部件通过连接车身的各个部分,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提供了车辆整体的刚性支撑,保护了乘员的安全。

同时,安全架构还可以通过吸能设计,将事故撞击力量转化为变形能量,减少对乘员的影响。

3. 防撞梁防撞梁是车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位于车辆前后部位,用于吸收和减少碰撞能量。

现代车辆通常采用了多层次的防撞设计,包括前后防撞梁、侧面防撞梁等。

这些防撞梁通过吸能设计和变形能量的转化,减少了事故对车辆和乘员的伤害。

二、车辆的装备除了车辆的结构,车辆的装备也是车辆被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车辆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被动安全装备,旨在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减少事故对乘员的伤害。

1.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车辆被动安全装备中的重要一员。

它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员和乘客位置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会迅速充气,形成一个缓冲区域,减少乘员碰撞时的冲击力。

同时,安全气囊还能够避免乘员与车辆内部硬质部件的直接接触,减少乘员的伤害。

2. 安全带安全带是车辆被动安全装备中最基本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车正面碰撞试验时采用固定障壁,障壁布置有 全宽如40%重叠偏置两种,见图4-77和图4-78。
图4-77 正面全宽碰撞试验 固定障壁,50km/h
图4-78 正面40%重叠偏置碰撞试验 蜂窝状铝合金变形障壁,56km/h
5-摄影机从右侧摄试验车A 和移动障壁
6-摄影机从左侧摄试验车A 移动情况
前部气囊(airbag)在发生碰撞时,被以突然爆炸方式 充气,在乘员与气囊接触前充满。
气囊与乘员接触时,立即部分泄气,并以生理上可 承受的表面压力和减速力,柔和地吸收能量,这时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乘员头部和胸部损伤。
驾驶员前部气囊容积50~60L,应在30~35ms时间内 充满氮气;副驾驶前部气囊容积100~140L,要求在 50ms内充满。
侧向碰撞试验采用移动 变形障壁。试验车A静 止,移动障壁B向前运 动,运动方向与试验车 中轴线成63°角,速度 53km/h。 图示为碰撞左侧的情况, 碰撞右侧与此类似,移 动障壁的碰撞材料为铝 制蜂窝状材料。
图4-79 侧向碰撞试验
正面碰撞中的试验车以及侧向碰撞中的移动障壁可 用电机牵引加速,也可用牵引车牵引加速。 为了确定碰撞试验中车内乘员所受伤害的严重程度, 要在试验车内放置假人。 试验用假人的各部肢体在形状、运动学和动力学性 能方面都和真人相似,并能模拟人体的若干动作。 头部还附有软化材料模拟肌肉和皮肤。在头、胸、 背和大腿部位装有传感器,测定减速度和负荷。
轿车平均碰撞速度不超过35km/h。 汽车速度超过40 km/h,则常会导致行人死亡。 载货汽车,20km/h的速度已可使行人头部受到致 命伤害。
评价被动安全性的最简单指标是“事故严重程度因 素”F,即
F Ns / Nsh
Ns—事故中死亡人数(当场死亡或事故后存活 不超过7昼夜的);
Nsh—事故中的受伤人数。 各国统计数据表明,—般在1/5~1/40范围内。
汽车被动安全性
一、车辆事故分析和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二、车内被动安全性 三、外部被动安全性 四、被动安全性试验
一、车辆事故分析和被动安全性的评价 方法
(一)分析车辆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是研究汽 车被动安全性基础。根据事故统计,了 解事故与气候、道路、时间以及驾驶员 和车外人员的年龄等的关系(影响因素), 并找出发生频数最多的那一部分事故(即 所谓“典型事故”),便于集中力量进 行研究。
有50%以上的正面碰 撞事故的速度高于 60km/h,而90%的追 尾碰撞事故的速度低 于30km/h。
图4-62 轿车碰撞事故类型分布
事故中头、胸、下腹和 脊椎等部位伤害是主要 致死原因。
轿车各座位的危险系数k
0.25
0.2
0.15
0.1
0.05
0 座位
驾驶员 0.184
副驾驶员 0.229
后左座 0.149
图4-66 汽车与固定障碍相撞时减速度的变化 a)平均减速度沿车长方向分布
b)质心处减速度随时间变化过程
为了降低正面碰撞时的减速度,在轿车前部做 成折叠变形区(图4-67)。这样,在撞车时可提供 400mm~700mm的变形行程,通过前部折叠区的 变形来吸收撞车时的动能。
图4-67 轿车各部不同的刚度(乘坐区刚度大,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2.载货汽车的外部被动安全性
载货汽车与轿车相比,其质量、刚度和尺寸都要 大得多,在与轿车正面相撞时,轿车损坏比载货 汽车严重得多。 特别是两者尺寸相差悬殊时,轿车往往“楔入” 载货汽车下面,轿车的前部折叠区不能发挥作用, 而导致乘坐区受到破坏。故对于尾部离地高度不 小于700mm车辆应装后保险杠,保险杠安装高度 一般为380~560mm。尾部缓冲装置
用于侧向碰撞试验的假人是专门设计的,与正面碰 撞试验用的假人有很大区别。
后中座 0.167
后右座 0.171
轿车各个座位的危险系数
图4-63 撞车中轿车驾驶员受伤过程 图4-64 撞车中轿车前排乘客受伤过程
受伤部位分布
撞车中轿车前排乘客 无安全带/有安全带受伤过程
1-头 2-面部 3-颈 4-胸部 5-上肢 6-腹部 7-下肢
图4-65 事故中轿车乘员身体各部位受伤分布
无安全带的死亡事故在使用了安全带以后可转化为重 伤或轻伤。
图4-71 安全带效果
50km/h撞墙试验时乘员头部的减速度如右图,三点 式安全带可使头部减速度降低一半。
图4-72 以50km/h撞墙试验时汽车与乘员减速度变化情况
为了避免在严重事故时乘员过分前移,在安 全带上增设了收紧器。 在碰撞时 收紧器被触发 收紧作用的时间约为5ms 乘员最大前移距离约1cm 因而减小了汽车和乘员间的速度差。
1.轿车与行人的碰撞
在轿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首先行人腿部撞到保险杠 上,然后骨盆与发动机罩前端接触,最后头部撞到发 动机罩或挡风玻璃上。 这时行人被加速到车速,这就是所谓的“一次碰撞”。 车速越高,头部撞击点越靠近风挡玻璃。 由于汽车制动使行人与汽车分离,行人以与碰撞速度 相近的速度撞到路上,这是“二次碰撞”。
从减轻事故中受伤程度看,行人与保险杠的碰撞部 位在膝盖以下为好,希望保险杠降低。保险杠过低, 会加大头部在发动机罩或挡风玻璃上的撞击速度。
保险杠高度取为330~350mm是合适的,可保证大部 分行人的碰撞部位发生在膝盖以下。
保险杠应该没有尖角和突出部,并且适当软化。
从安全角度看,发动机罩前端圆角半径应 大些,机罩高度低,挡风玻璃倾角小。 在头部撞击区要求妥善软化,并且取消突 出部,如雨刷在停止状态时应位于发动机 罩下,不设导雨槽等。
在有的事故中还发生行人被汽车辗压。 这是“三次碰撞”。
图4-75 撞人事故中行人动态示意图
决定行人伤害 严重程度的主 要因素是一次 碰撞的部位和 汽车与人体碰 撞的部件形状、 刚度。
图4-76 行人/轿车碰撞结果统计
汽车前部的形状参数和刚度对碰撞的影响
汽车前后均应装保险杠。设计合理的保险杠不仅应 考虑内部被动安全性,也要顾及外部被动安全性。
载货汽车与行人相撞造成的伤亡远比轿车严重。
这是因为一次碰撞中,无论是长头还是平头驾驶 室的载货汽车,都不可能存在轿车事故中的行人 身体在发动机罩上翻转过程,而是在很短时间内 行人被加速到货车速度,易于造成人的伤亡。
驾驶室上突出的后视镜、驾驶员踏板以及保险杠 也容易使行人头部、骨盆和大腿受伤。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应尽量再现典型的公路撞 车事故的现象。 试验中需要测量车辆的变形、减速度及负荷。 必要时在车内设置试验用假人,测定有关部位 的负荷及变形情况。
7-试验车A发动机罩上方摄 影机观察前面假人
8-试验车A侧面摄影机观察 前面假人移位
9-试验车A侧面摄影机观察 后面假人移位
10-24幅/s实时摄影机
图4-79 侧向碰撞试验
1-上方摄影机摄试验车A动态性能 2-上方摄影机摄碰撞平面 3-移动障壁B上的摄影机摄碰撞点 4-移动障壁B上的摄影机摄碰撞边
图4-67 轿车各部不同的刚度(乘坐区刚度大,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侧向碰撞时,由于碰撞部位的装饰件和结构件允许 的变形行程很小,吸引能量的能力远小于前部和后 部,因而引起的车内的严重变形对乘客伤害的危险 性很高。
伤害危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轿车侧部结构强度(立 柱和车门的联接、顶部及底部与立柱的联接)、底板 横梁和座椅的承载能力以及门内板的设计。
正面碰撞占64%以上, 其中50%是车前左侧 (右侧通行)。
侧面碰撞是第二种常 见事故类型。
大客车追尾碰撞比例 高于轿车,大客车右 后角更容易被碰撞。
图4-62 右侧通行的轿车碰撞 事故类型分布
1.碰撞部位分布
翻滚 侧翻
后部
正前部
右前部
侧部 左前部
前部
从撞车速度来看,正 面撞车速度高于侧向 撞车和追尾碰撞。
应保证主撞车不致侵入被撞车的乘员空间。
2.限制乘员位移 轿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多用三点式安全带 后排乘客或载货汽车、大客车乘员也有用腰部安全 带的,赛车乘员则用四点式。
图4-70 安全带形式
安全带的惯性式锁紧装置只要拉伸速度超过设 计速度就可以把安全带拉紧。
腰部固定点承载能力不应低于22.7kN,肩部固 定点则应高于22.9kN。 在正常行驶时,安全带可以任意伸长而不妨碍 驾驶员的操作和乘员的基本活动。
折叠区的变形力应满 足梯度特性。 即可分为五个区 行人保护 低车速保护 对事故对方共存保护 自身保护(针对本车乘 员) 生存空间
图4-68 轿车前部变形力梯度后 逐渐增加,使得 撞车力较小时, 变形仅限于前部 零件。
图4-68 轿车前部变形力梯度特性
后部撞车的速度较低,轿车后部折叠区的变形过程约 为300~500mm。备胎后置有助于减小冲撞加速度,而 油箱位置则必须避开折叠区。 行李箱盖边缘不能穿过后窗而撞入车内。
事故中人体内伤和脑损伤与减速度直接 有关,骨折与作用力有关,组织损伤与 剪切应力有关。
研究汽车内部被动安全性的重要内容是 降低人体的减速度。
1.安全车身
在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或碰撞固定障碍物时,前部出现特 别大的平均减速度jcp(300~400),向后逐渐降低。其质 心位置的平均减速度jcp为40~60,瞬时值可达80~100g。
驾驶员的最大前移 空间通常为12.5cm, 气囊放气时间约 100ms,碰撞和能 量吸收全过程约在 150ms内完成。
图4-73 乘员前部防护 1-安全带收紧器 2-前排乘员气囊 3-驾驶员气囊 4-传感器和备用电源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可以不必限制乘客的正常活动。安全 气囊的作用情况,传感器1在撞车发生时可感知车身 变形和减速度,撞车信号通过引爆装置2使气体发生 器3产生了高压氮气和氩气进入安全气囊4。气囊可 在50ms内充气完毕,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身。事故 发生后经过100ms,气囊的气体通过专门的孔放出, 乘客可以自由活动。使用安全气囊的缺点是在放气 时形成160~180dB的声压,另外成本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