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秋水》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水》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一、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1、庄子,名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时期 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 ”.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 •》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中所说的“三王五帝”,三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帝指____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局限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词语解释的归类:(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_____通_____,_________。

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通_____,__________.7、人卒九州:_____通_____,__________。

8、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_____通_____,__________.(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9、秋水时至:_____,,___ _______.10、顺流而东行:_____, ,___ _______。

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庄子《秋水》文言文阅读和答案阅读文言文,完成4-9题(16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本文作者_________,战国时哲学家,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2分)5、补上文中空白的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加点的字(4分)秋水时至()不辩牛马()以为莫己若()始吾弗信(7、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写出从本文蜕化出来的的两个成语:,(2分)9、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4、2分庄子道5、2分闻道百,以为莫己若6、4分按时分辨比得上不7、4分(1)在这个时候,河神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道。

九年级上册秋水课后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秋水课后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秋水课后练习及答案A.百川灌河(众多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假设)B.秋水时至(指按时令、季节) 两涘崖渚(水边、岸)C.旋其面目(掉转) 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危险)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 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没有)提示:D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的“少”作“缺少”讲不正确,应作“贬低,小看”讲。

答案:D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B.吾非至于子之门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提示:A项“东面”在句中意思为“脸朝东”;今口语中指“东边”;B项“至于”在句中是“到”的意思,今为连词,表示“到达某种高度或另提一事”;C项“于是”意为“在这时候”,今为连词。

答案:D①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②吾非至于子之门③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④斧斤以时如入山林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提示:①为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为助词“的”,③为动词“认为”,④为介词“按照”。

答案:B(1)本文节选自,作者是时期的,名,家,家代表人物,与并称“老庄”。

《庄子》又叫,是由所著。

全书现存篇。

(2)《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形式,讨论了的问题。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答案:(1)《庄子?秋水》战国庄子周哲学道老子《南华经》庄周和他的门人三十三(2)河伯和海神假设对话的“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1)野语有之曰(2)我之谓也(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案:(1)之:代词,代后边所说的俗语。

(2)无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助词“的”。

例:以为莫己假设者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D.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提示: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答案:当他看到自己水势浩大,冲决而行,使人“不辩牛马”,觉得自己力量无穷,是对自我的不切实际的评价。

《秋水》习题及答案

《秋水》习题及答案

《秋水》习题及答案《秋水》习题及答案《秋水》习题及答案1阅读《秋水》,回答问题(12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百川灌河(黄河)河伯始旋其面目(面貌)(2)见笑于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2. 翻译:(6分)(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秋水》习题及答案2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涘()渚()仲尼()殆()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描写海的句子: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

(不少于2句)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第20课秋水(第二课时)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 涘yǐ 渚zhǚB.泾jìng 涘sì 渚zhěC.泾jīng 涘sì 渚zhǚD.泾jìng 涘yǐ 渚zhě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秋水的阅读答案

秋水的阅读答案

秋水的阅读答案
秋水的阅读答案
【原文】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问题】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河:
(2)野语:
(3)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秋水【时】至四【时】之景不同
B.吾非至于【子】之门【子】又生孙
C.【闻】道百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莫己若
11.河伯虽然有骄傲自大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一面。

你认为这一面
是:
【参考答案】
8.(1)黄河
(2)俗语、俗话
(3)说。

(3分)
9.我一定会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得大道的人)耻笑了。

(3分)
10.D(2分)
11.善于认识和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2分)。

《秋水》答案

《秋水》答案

《秋水》练习卷班级姓名学号一、解说加点字:1、秋水时至(到来),百川灌(注入)河,泾流之大,两涘(河岸;水边)渚(水中的高地;沙洲)崖(同“涯” ,水边的陆地)之间, 不辩牛马。

于是(在这个时候)焉(助词,无实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水而东行,至于(到达)北海,东面(面向东)而视,不见水端(终点)。

于是焉河伯始(才)旋(掉转,改变)其面(脸)目,望洋(仰头仰望的样子)向(面对)若而叹曰:“野语(俗话)有之(这样)曰,‘闻(懂得;听闻)道百,认为(认为)莫(没有什么)己若(及;比得上)’者,我之谓也。

且夫(况且)我尝(以前)闻()少仲尼之闻(学说),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开初)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穷尽)也,吾非(假如不是)至于子之,殆(危)矣,吾笑于大方(懂大道)之家。

”2、北海若曰:“井蛙不能够()于海者,拘(束)于虚(同“墟”,居住的地方)也;夏虫不能够于冰者,(限制)于(季)也;曲士(浅陋的人)不能够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你)出于崖涘,于海洋,乃(才)知丑(鄙陋),将可与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向;流向)之,不知何止而不盈(出来);尾泄之,不知何已(停止)而不虚(空;枯竭);春秋不,水旱不知(影响)。

此其(超)江河(江、黄河)之流,不行量数(算)。

而吾未以(依靠)此自多(⋯⋯多;夸耀)者,自以()比(生成)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正)存乎少,又奚(什么)以(依靠)自多! (考)四海之在天地之也,不似空 (穴 )之在大 (湖泊)乎计中国(中原地方)之在国内,不似稊米 (细小的米粒)之在大仓 (大粮仓)乎号 (称呼)物之数 (数目;数目)谓之万,人处一焉 (助词,无实义);人卒 (同“萃” ,会聚)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通行),人处一焉;此其比 (对比较)万物也,不似豪 (同“毫”,渺小)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推却;拒绝)之认为(来博取)名,仲尼语之以为 (来显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原先)之自多于水乎”二、写出以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野语有之曰(这样;代词)3、犹小石小牧之在大山也(无实义;助词,消独)4、我之谓也(无实义;助词,宾前标记)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同3)以: 6、而吾何尝以此自多者(依靠,介词)7、方存乎少,又奚以自多(同上)8、自以比形于天地(;)9、伯夷辞之以名(来;表目的)而: 10、流而行(,表修)11、不知何止而不盈(,表折)1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表并列)于: 13、井蛙不能够于海者,拘于虚也(介,被)14、今出于崖涘,于海洋(介,表所,在,到)1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介,表比,比)16、不似向之自多于水乎(介,表象,于)三、解以下加点字,指出其活用状况。

秋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秋水时至阅读理解答案

秋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秋水时至阅读理解答案

秋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秋水时至阅读理解答案秋水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文言文阅读题【小题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泾流(jng)殆(di)B.渚崖(zh)睹(dǔ)C.仲尼(zhng)涘(s)D.伐纣(zhu)伯夷(y)【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你怎样看待河伯?(3分)【小题4】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秋水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小题1】C【小题2】“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说的就是我呀。

【小题3】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小题4】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A、泾(jīng)流,不能误读为“jng”。

B、渚(zh ǔ)崖,不能误读为“zh”。

D、伯(y)夷,不能误读为“y”。

经分析只能选C 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闻(听说、听到)、百(概数,表示很多)、莫(没有谁)、若(比得上,像)、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这些字词翻译准确,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选文《秋水》短小精悍,但内容丰富,它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河伯形象。

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秋水》阅读附答案

《秋水》阅读附答案

《秋水》阅读附答案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泾流(jìng)殆(dài)B.渚崖(zhù)睹(dǔ)C.仲尼(zhòng)涘(sì)D.伐纣(zhòu)伯夷(yì)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你怎样看待河伯?(3分)小题4: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说的就是我呀。

小题3: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小题4: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小题1:试题分析:A、泾(jīng)流,不能误读为“jìng”。

B、渚(zhǔ)崖,不能误读为“zhù”。

D、伯(yí)夷,不能误读为“yì”。

经分析只能选C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闻(听说、听到)、百(概数,表示很多)、莫(没有谁)、若(比得上,像)、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这些字词翻译准确,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选文《秋水》短小精悍,但内容丰富,它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河伯形象。

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作者庄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人。

(2)庄子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3)秋水指“清澈的眼波”,水,这里指秋天的洪水。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
A、泾流(jìng)殆(dài)
B、渚崖(zhù)睹(dǔ)
C、仲尼(zhòng)矣(sì)
D、伐纣(zhòu)伯夷(yì)
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aì)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百川灌河(注入)两矣渚崖(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
欣然自喜(喜悦)至于北海(到达)
东面而视(向东望去)不见水端(尽头)
望洋向若而叹曰(叹息)(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旋其面目(转变态度)
大方之家(有很高学识的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
于是焉(在这个时候)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泾流之大(泾流:直流,通流河面宽广)
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3)河伯欣然自喜
于是河神很喜悦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5)望洋向若而叹曰
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7)顺流而东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
(8)河伯始旋其面目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
(9)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10)少仲尼之闻
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
5、默写
(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有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贻笑大方,望洋兴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将短文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答: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和景与海景的对比,让河伯自识其丑,以便顺势展开对“大理”的阐述。

第二部分是通过海若的话,反复阐说宇宙无险、人的认识有限的“大理”,并对伯夷、仲尼的进行嘲笑。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3)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4)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翻译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
(2)顺流而东行:走
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答:在这个时候,河神本人喜悦,把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答:在这个时候,河神才转变态度,迷茫直视向若叹息道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我会长久被讥笑于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5、从这篇短文中,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
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6、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辨识
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端:尽头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长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B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答:秋水按季节到来,千百条河流注入黄河。

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答:“俗话有这么说:‘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
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答:可能的感受:
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文中划线句子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
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3、试解释下列成语:
⑴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条件)不足,感到无可奈何。

⑵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4、译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答:“俗话有这么说:‘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说的就是我呀。

5、你怎样看待河伯?
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