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17课《猫》(word文档有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夏丏尊笔下的猫先是因为妹妹的死而成了联想到死的媒介,不被大家喜欢; 时间久了,又因为是死者唯一的纪念物备受爱宠,等猫被狗或者野兽咬死后, 全家痛哭、难过、后悔。全文写了人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靳以的《猫》是在他母亲去世不久后创作的。文中“我”最后一次与猫的 关联,是怕病重的母亲寂寞,把两只猫仔带到了母亲身边,而将猫妈妈送了人。 母亲病逝后许久,“我”才想起那两只小猫,不过并没有要回来,没有母爱呵护 的小猫,不正是自己哀伤的写照 ? 不再养猫,也正是怕睹物思人。文章将对猫 生动有趣的描写、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自己凄清落寞的心境,精致而有机地编 织在一起。
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
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第二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
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被动收养
流浪猫做了铺垫。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出了作者态
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对全文作了总结。
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讲的是一只与父亲亲密相处的猫,因为它身上的 花纹像玳瑁,所以得名“玳瑁”。它只听从父亲的话,父亲也很爱它,这一人 一兽仿佛各自知道对方的心情,他们相处融洽,像是一对知心朋友。自父亲去 世后,玳瑁便不再走近与父亲有关的东西,连老鼠也不捕捉了。正如母亲说的 那样,它是一只有灵性的猫。文章也借写猫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所以“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
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从这件事中, “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
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
及。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猫》基础知识课时练(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猫》基础知识课时练(含答案)
二、1.回乐烽前沙似雪2.我言秋日胜春朝
3.君问归期未有期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与挂念。
第五单元
17猫
一、1.郑振铎 西谛 作家 文学史家
(2)________:鼓动别人去做_: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4)________: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二、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2.藤 懒惰 详 丐 刷 断 耗 怅 叮嘱 楚 倚 缕 逗 预警 芙蓉duóqián
3. (1)蜷 倦(2)诅 沮(3)忧 优(4)妄 枉
(5)虐 谑(6)戒 诫(7)恿 俑
(8)棱 绫 凌 陵(9)辩 辨 辫
(10)详 祥(11)zhēnɡzhènɡ
4. (1)污涩(2)怂恿(3)怅然(4)畏罪潜逃
第五单元
17猫
一、基础知识
1.《猫》的作者是________,笔名________,福建长乐人,________、翻译家、________。
2.易错字音字形
铎()畏罪潜()逃
3.形近字、多音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对全文作了总结。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论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都不如前两只猫。

“我”之所以对第三只猫的死感到更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所以“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精编】2019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练习3.docx

【精编】2019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练习3.docx

《猫》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忧.郁()懒惰.()诅.咒()惩.戒()红绫.()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ànɡ 然()quán 伏() nüè 待()sǒnɡ yǒnɡ ()3、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

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都去找这只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惩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以为他真是“畏罪潜逃....”了。

畏罪潜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语境填空。

(1)我心里也感着__________的酸辛……A.一股B.一丝C. 一缕D.一阵(2)三妹想着种种方法____________它,他都不理会。

A. 惹B.打C. 逗D.哄(3)有一次,_________捉到一只很肥的鼠。

A.突然B.居然C. 忽然D.竟然5、一位母亲陪着上初三的女儿去商场购物。

女儿要买一条花哨的裙子,母亲不同意。

女儿当场给了母亲两耳光。

当警察要带走女儿时,母亲竟下跪求情。

(1)面对母亲,你会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对女儿,你会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第17课猫【基础积累】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cóng)凝望惩.戒(chéng)叮嘱B.消耗.(hào)预警冤枉.(wang)逃避C.懒惰.(duò)辨护怅.然(zhàng)乞丐D.一缕.(lǚ)优郁蜷.伏(juǎn)芙蓉鸟2.(2分)(22-23七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经典戏曲剧目告诉我们,民族还是个人,在行进的路上,都不可能。

遭遇天灾人祸是常态,要让民族强盛、自己幸福,只有敢于迎接,与困难做坚决的。

胜利永远属于奋斗者。

A.无论一帆风顺挑战斗争B.即使一路顺风挑战搏斗C.无论一帆风顺挑衅斗争D.即使一路顺风挑衅搏斗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本文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三只猫亡失的内疚、痛苦之情。

C.本文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评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D.本文还表达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不但会冤枉别人,还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4.(2分)(22-23七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世说新语》、《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等。

B.“唉!”作家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C.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5.(2分)(22-23七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虽然刚转到这个班,也很快适应了。

部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猫》(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部编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猫》(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猫》分层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污涩.(sè)隐约消耗.(hào)B.叮嘱.(zhǔ)安祥忧郁.(yù)C.红绫.(líng)愤恨挣.扎(zhèng)D.怅.然(chàng)辨护衔.着(xi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蜷伏辩护酸辛提心掉胆B.叮嘱暴怒乞丐若有若无C.咕噜安祥凝望畏罪潜逃D.惩戒悲楚衔着忘下断语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咕.(gū)噜红绫.(léng)诅.(zǔ)咒捕.(bǔ)捉B.忧郁.(yù)叮嘱.(shǔ)虐.(nüè)待屋脊.(jǐ)C.污涩.(sè)一缕.(lǚ)消耗.(hào)怅.(chàng)然D.蜷.(quán)伏怂.(còng)恿懒惰.(duó)廊.(láng)前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李老师关切地叮嘱..我们要多穿点衣服,免得受凉了。

B.反腐高压下,一些贪官纷纷畏罪潜逃....,但最终还是被抓获归案。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

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入错误的论断。

D.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妈妈怂恿..小军积极报名参加图书馆的志愿活动。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B.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C.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

D.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

6.下列语段中的词语词性相同的一项是()一到晚上,白天懒洋洋的小花猫变得精神十足,一双黑眼睛闪闪发光,耳朵竖起来,细心地捕捉周围的每一个声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猫 课时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猫   课时练习 (含答案)

猫一、基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汉字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污涩.(sè) 红绫芙蓉鸟怂.恿(sǒng)B.诅.骂(jǔ) 叮嘱预警怅.然(chàng)C.屋脊.(jǐ) 谑待消耗逃避.(bì)D.兴.趣(xìng) 蜷伏辨诉凝.望(ní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公布考试成绩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路上担心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据报道,这场活动中至少有20人因踩踏事件丧生,相关负责人已畏罪潜逃....。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

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入错误论断。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的家长纷纷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3、下列选项中,括号里的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加点字词的词性分别是代词、动词、形容词)B.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里的“骂”是贬词褒用)C.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这句话中的叹号应改为逗号)4、指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并改正。

A.它常常凝望着鸟笼,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C.现在有许多老年人喜欢养宠物,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孤独,而许多宠物生性温顺,能让他们排解孤独。

D.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有语病的一项是( ),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教材核心考点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5、课文多处设置伏笔,暗示“花白猫”的悲惨结局,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17 猫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7 猫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duàn yǔ,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nüèdài,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甲】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

妄.()冤.枉()duàn yǔ() nüèdài()2.文段甲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3.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心里十分地难过”中的“难过”是动词。

B.“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中的“暴怒”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

C.“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中的“补救”是动词,“过失”是名词。

D.“误解”的近义词是“冤枉”。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蟋蟀陆蠡①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的是“爱护动物”。

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

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

②我从来不曾用线系住蝉的细成一条缝似的头颈,让它鼓着薄翅团团转转地飞;我从来不曾用蛛网络缠在竹箍上,来捉夏日停在墙壁上的双双叠在一起的牛虻;也从来不曾捉蚱蜢,去喂给母鸡。

③在动物中,我偏爱蟋蟀。

想起这小小的虫,那曾消磨了我的美丽童年的光阴啊!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淘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细辨在土磡的旁边或石块底下发出的的蟋蟀的声音所来自的方向。

偷偷跑上前去,用衣袋里的麦麸做了记认,次晨在黎明时觅得夜晚的原处,把可爱的虫捉在手里。

露水濡湿了赤脚穿着的鞋,衣襟有时被荆棘抓破,回家来告诉母亲说我去望了田水回来,不等她盘诘,便立刻溜进房中,把捉来的蟋蟀放在瓦盘里,感到醉了般的喜悦,有时连着拖泥带水的鞋子钻进床去,竟倒头睡去了……④我爱蟋蟀,我把它养在瓦盘里,盘里放了在溪中洗净了的清沙,复在其中移植了有芥子园画意的细小的草,草的旁边放了两三洁白的石块,这是我的庭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17课灵性的动物==本文档为word格式有参考答案,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 懒惰.() 诅.咒()红绫.() chànɡ然() quán伏()nüè待() sǒnɡyǒnɡ()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误的一项是()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描写)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抒情)C.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记叙)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记叙)5.动物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6.文中的第三只猫被“我们”一家误解后蒙冤而死。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呢?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消除误解,真诚沟通”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02 课内精读阅读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至文章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7.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买鸟→→→→→真相大白8.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9.“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0.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03 拓展阅读(原创)忠犬大黄朱玲一天半夜,正在熟睡的我被一阵剧烈的撞门声和狗的狂吠声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披衣下床,打开门。

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刘奶奶孀居多年,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接她去他们那儿住,刘奶奶不肯,坚持要独居。

随着大黄的引领,我来到刘奶奶家里。

躺在床上的刘奶奶脸色紫黑,头歪在一边,奄奄一息。

我吓坏了,立即叫来老公,拨打120,救护车很快赶到,但是医生称是脑出血,回天无术。

后来我打电话通知刘奶奶的两个儿子,前来料理丧事。

大家的心思都在丧事上,没人注意到大黄。

刘奶奶的儿子走之前,说是将大黄扔到乡下,由它自生自灭去吧。

可是那天晚上下班,我看到刘奶奶紧锁的家门前趴着大黄,我蹲下细瞧,大黄瘦多了。

我不知道这么长的路程,大黄是如何认得路又如何跑来的。

它该饿了吧?我到宠物店买了专门的狗粮。

但是大黄一口没动。

我走近大黄,抚摸它有些干枯的毛皮,我发现有泪溢出了它的眼眶。

它是在悼念它的故主啊,我的心颤抖了,为一只狗的忠诚。

过了七八天,我看见那碗里的狗粮没了,心中一喜。

大黄用软软的身体摩挲着我的腿,很是依恋,我把它带回家,我这个从来不正眼看狗的人对大黄却有了深深的挂念。

大黄很爱干净,大小便都是到卫生间。

渐渐地,我发现大黄身体发福了,我以为这是我饲养的功劳,很是沾沾自喜。

有一天下班,我看见大黄一瘸一拐地跟着我,嘴里还流着血,血滴了一路,它的腹部有一个钢圈紧紧地卡着,勒得血迹斑斑。

我猜测,可能有人把它当成流浪狗,想套去换钱。

我心疼地抱着它,试图解开那钢圈。

大黄似触电般拼命挣脱,可能是受惊了。

老公说,到兽医站打点麻药,再慢慢解开。

我觉得言之有理,就去了兽医站。

兽医手一摸说,这只狗快要临盆了。

我大惊失色,医生打了麻药,用老虎钳仔细扳断钢圈,钢圈深深地嵌进肉里,大黄的腹部血肉模糊,我和医生双手沾满了大黄的鲜血,医生在伤口上涂上药粉。

我回家买来骨头给大黄滋补身体。

三天后,大黄趴在床肚下,辗转反侧,痛苦呻吟,不一会儿,一只只小狗就下来了,一连生了九只,我发现大黄刚有点愈合的伤口也被产痛挣裂开,渗出缕缕血丝。

可怜的大黄啊。

我看大黄独自哺乳九只小狗,很是吃力,就和老公商量,把九只小狗送人。

大黄像听懂我的话似的,时时刻刻警惕地看着我。

终于趁大黄吃食时,我瞅准一个空当,将九只小狗装在早就准备好的纸箱内送到二桥一个熟识的理发店的老板,托他送人。

没有了小狗的大黄,神色戚然,泪水盈眶,我心中实在不忍,抱着大黄去那家理发店探望它的孩子。

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短暂的团聚后,大黄咬着我的裤管示意离开,我千叮咛万嘱咐,要理发店老板务必找几个妥当的人家领养。

大黄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我没有看到大黄,一连很多天。

一天早上,我去买早点,发现刘奶奶的门口卧着大黄,我见神色不对,一摸鼻息,已经香消玉殒了。

所谓的进食发福,原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选自《意林》2016年第3期)11.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示,补充完整故事的脉络。

【概括故事情节】引领邻居,救助主人→→身体发福,快要临盘→→告别孩子,追随主人12.文章前面说大黄对口粮“一口不动”,体型“瘦多了”;后面又说“碗里的狗粮没了”,它“身体发福”。

这样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文意理解】13.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品析重点语句】(1)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2)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14.读完全文,说说大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让人欣赏。

【分析性格特点】15.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本文,你想对那些杀狗人士说些什么呢?【拓展延伸】链接材料:《忠犬八公的故事》电影原型为一只名叫八公的秋田犬。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

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

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往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死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春夏秋冬,一直等到自己变老变弱,等了整整十年。

04 写作创新16.请运用寓情于物的写法,对你最喜欢的动物进行描写。

(150字左右)【课文片段在线】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他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法分析】选段从外表和动作两个方面来描写出一只可爱的小猫,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如何运用寓情于物的写法来描写动物呢?一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好细节。

二是注意写好动物的动作行为,特别注意写出所写动物的神貌。

三是可以在行文中加上一些小动作,增添情趣。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17课灵性的动物参考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sè) 懒惰.(duò) 诅.咒(zǔ)红绫.(líng) chànɡ然(怅) quán伏(蜷)nüè待(虐) sǒnɡyǒnɡ(怂恿)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害怕承担罪责而偷偷逃跑。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胡乱说出断定的话。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C)A.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解析:“我的暴怒”“我的虐待”为并列成分,应用顿号。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误的一项是(C)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描写)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抒情)C.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记叙)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记叙)(解析:C项属于心理描写,也是抒情。

)5.动物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小猫的悲鸣中,我们读出被误解的凄凉。

示例: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热烈。

6.文中的第三只猫被“我们”一家误解后蒙冤而死。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呢?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消除误解,真诚沟通”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一:用真诚架起沟通的桥梁示例二:沟通增进友谊,真诚构建和谐(2)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

示例:我同桌很喜欢我的一个漂亮本子,有一天我发现本子不见了。

我也没调查清楚就怪我同桌,说是她拿了,还和她吵了一架,她哭了。

回家后我发现本子竟然在我书包里!后来我向她道歉,她也原谅了我。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示例:遇到事情我们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换位思考,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

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02 课内精读阅读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至文章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7.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大白8.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大喜欢——愤怒——虐待——难过。

表现出“我”是一个良知未泯、严于律己、敢于自责的人。

9.“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似乎”一词不能删去。

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推断,并不十分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

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10.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