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燃烧及利用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燃烧及利用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七单元燃烧及利用单元测试题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2.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人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破坏

3.我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科学家正在开发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天然气

B .太阳能

C .地热能

D .潮汐能

4.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可燃物

B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 .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5.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

A.Q 点

B. N 点

C.P 点

D. M 点 6.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 隔绝空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油着火||,用水浇灭

B .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 .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 .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8.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今年3月《苏州日报》报导:“太仓奥特斯维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后||,我市光伏电池产能将突破7000兆瓦||。”下列有关“光伏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 .风能转化为电能

10.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

N · Q M P · · · O 温度O 2的含t

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 隔绝了氧气

B. 可以燃烧

C. 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的是()

11.(2019.南充市)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

..

A.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B.都是可再生能源

C. 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12.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

⑤跳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3. “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

14. “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15.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16.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

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二、填空题

1.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

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原理灭

火||。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包括事例(2) (填序号)||。

3.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能||。

4.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

⑴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

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索是____________||。

⑵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9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

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

有________________||。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 严禁吸烟||,杜绝货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5.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DA 6-10 DBCCA 11-16 BAACCD

二、填空题

1. 不可再生移走可燃物

2. (1)隔绝氧气(或空气)(2)②③④(或(1)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②⑤或(1)移走可燃物||,(2)①⑥)

3. (1)汽油;(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甲烷、内或热

4. (1)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2)BC

5. (1)有机物(2)C2H5OH(或C2H6O)(3)CH4+2O2CO2+ 2H2O

6. 【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 减少污染(环保)||,擦干

(2) 氧气(空气)【综合应用】放热||,2K + 2H2O== 2KOH+ H2↑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第七单元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一.单词 License safety smoke part-time pierce earring flash tiny cry field hug lift badly talk back awful teen regret poem community keep…away from chance make one’s own decision educate manage society get in the way of support enter choice We should allow teenagers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Teenager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Why 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二.1.driver’s license 驾照=driving license have/do part-time jobs=have/do part-time work做兼职 2.get/have/make sth done 表被动 eg: have/get/make my ears pierced have/get/make my hair cut 3.give sb. a hug = hug sb. 拥抱某人 4.succeed v. 成功(过去式succeeded)success n. 成功(一般为不可数,说到具体的某一次成功时为可数) successful adj. 成功的 5.against 介词,反对,反义词是for 另;对抗 6.manage v.管理,努力完成manager n.经理manage to do 设法做成某事区分 try to do sth 7.important adj.重要的,important=of importance n.重要性 8.regre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1

老凹坝中学2007年秋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火眼金睛 1.石油为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原油使其汽化,再分别冷却,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别得到汽油、柴油、沥青等。据此判断原油为() A.混合物 B.化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 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迷信人把荒野中出现的忽明忽暗的亮光称为“鬼火”,这种现象实际是() A.燃烧 B.爆炸 C.缓慢氧化 D.自燃 4.下列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的是()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普通灭火器 5.燃放鞭炮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6.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A. O 2—CH 4 电池 B.O 2 —C 2 H 5 OH电池 C.O 2 —H 2 电池 D.O 2 —CO电池 上述电池中所涉及的能量变化是() A. 从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B.从动能转化为电能 C.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从生物能转化为电能 7.最早发现并使用石油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目前,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其化学式为()

A.O 2 B.H 2 C.CO D.CH 4 9、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 10.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燃料 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 11.海湾战争引起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报导,有些地区降黑雨,你分析形成黑雨的主要污染成分是 ( ) A.炭黑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碳 12.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增多 D.气候变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3.灭火时常采取A 、B 、C 措施,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括号内: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燃着的可燃物 ( ) (3)将沙土铺在燃着的化学药品上 ( ) 画龙点睛 1.煤气的主要成分 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生产煤气需燃烧大量的煤,燃烧含硫的煤所产生的气体 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已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汽油中填加少量酒精,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 、 、 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4.用H 、C 、O 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来回答下列问题:(写化学式)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doc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4题) 1.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 4.下列有关H2 、CH4、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B.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C.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 5.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评卷人得分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6.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A.只有CO B.只有SO2C.CO和CO2D.SO2和CO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7.下列措施符合“生态天津”理念的是()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 8.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9.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__________________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11.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 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什么反应也不属于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讲述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通过工业革命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知识提纲: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开始国家和部门:英国、棉纺织业 3、主要发明: 序幕: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革命开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4、蒸汽机: (1)改进: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蒸汽机。(2)使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3)影响: ①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②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远离河流,规模越来越大。 5、结果: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三、火车与铁路 6、火车的发明: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7、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热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8、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9、扩展:其他西方国家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美、德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四、工业革命的意义 10、历史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化时代到来)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城市化加速发展) 11、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2)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 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 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 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 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 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 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中考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燃烧和灭火 l.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 ;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个条件 。【要点提示】①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它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固有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的大小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雨改变。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可能不同。着火点一般不可变;温度是一个变量。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②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H 2在Cl 2中能够燃烧。 3.灭火的原理 (1)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常用灭火器及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 、 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于粉灭火器除可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于扑灭 、 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③CO2灭火器可用于扑灭 、 等处的失火。 考点二 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 2.常见的一些安全标志(如图所示) 考点三 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它们都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2.煤的主要成分是 ;石油主要含有 、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3.三大化石燃料直接燃烧对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有: 。 【归纳】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燃料申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SO 2,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 。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热的, 如物质的燃烧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这称为吸热现象。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燃料的利用、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要点提示】化学变化中只要是物质燃烧都属于放热的反应,但是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不都属于 吸热的反应。 5.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 (或氧气)。②燃料和空气(氧气)要有足够大的 (2)燃烧不充分的缺点: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CO 等物质,污染空气。 6.新能源 (1)乙醇:俗名 ,化学式 ,有特殊气味且易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燃, 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属于 再生能源。 (2)氢气: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是水,是最清洁的燃料。氢气作为能源具有以下优 点: 、 热值高。 (3)其他能源: 、 、 地热能、潮汐能等。 二、类型题 类型一 燃烧和灭火 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2.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 ,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 .MgCO 3比CaCO 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类型二 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 B .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 D .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 4.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木炭燃烧 B .食物腐败 C .蜡烛燃烧 D .汽油燃烧 类型三 燃料和能量 5.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的是 。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是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 应:SO 2+NO 2一SO 3+x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 + 3O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⑵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自我综合评价(七) [测试范围: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氢气D.天然气 2.为了使天空变得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大量使用煤作燃料B.开发太阳能和风能 C.加强空气监测D.积极植树造林 3.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 4.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倒在实验桌上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燃气泄漏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5.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1)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一、必记单词 ①名词:________ 证,证件________安全,安全性________田野,场地________诗,韵文________社区,社团________机会,可能性________社会________选择,挑选 ②动词:________教育,训导_______完成(困难的事);应付(困难局面)_______进来,进去 ③动词&名词:________吸烟,冒烟;烟________哭,叫喊________拥抱,搂抱________举起,太高;电梯________感到遗憾;懊悔,后悔________支持 ④形容词:________极小的,微小的________很坏的,讨厌的 ⑤副词:________严重地;差;非常; 二、短语 ________________ 做兼职工作________________扎耳洞 ________________回嘴,顶嘴________________避免接近,远离 ________________自己做决定________________挡...的路;妨碍 ________________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认真对待 三、小语法讲解: 1.No way!不行! No way意为“不行”,这是英语口语中一个直接拒绝对方的表达用语,强调不能按照他人的要求去做某事或不允许别人做某事。 Can I borrow your bike? No way! 2.I don’t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①宾语从句跟在think,believe,suppose,expect等动词后,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且主句的主语是第一人称(I,We)时,变否定句时,要否定主句,而不是从句,我们称之为“否定前移”;变反意疑问句时,附加问句要与从句一致。 I think you are right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I don’t think he is clever,is he? 注意:如果主句的主语是第二,第三人称,变否定句时,要在从句否定;变反意疑问句时,附加句要与主句一致。 They think you are right They think you are not right They think you are right,don’t they? 【拓展】think(认为)、suppose(猜想)、believe(相信)、expect(期待) 练习:I don’t think she will agree with us,_______? A.will she B.won’t she C.don’t you D.do you ②sixteen-year-old是形容词,意为“十六岁的”,在形容词后加s,表示某一类人的意思,这样的

2015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优品)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Array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 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 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四、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④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⑤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及部分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及部分答案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入() A“蒸汽时代”B“电力时代”C信息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 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领先的国家是() 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④英国⑤法国 A ③④ B ⑤③ C ①② D ④⑤ 3.被誉为“发明大王”是() A爱迪生 B法拉第C西门子 D卡尔·本茨 4.汽车的发明者是() A爱迪生 B法拉第C西门子 D卡尔·本茨 5.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 A电灯泡 B汽车C飞艇 D火车 6.飞机的发明者是() A莱特兄弟 B法拉第C西门子 D卡尔·本茨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 A原始社会 B帝国主义阶段C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8.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D德国 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七七事变C苏格兰人民起义 D莱克星顿枪声 10.原为同盟国,后加如到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D意大利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重新瓜分世界 B争夺殖民地 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D萨拉热窝事件 1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是() A重新瓜分世界 B争夺殖民地 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D萨拉热窝事件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 A5年多B6年多C3年多D4年多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 正义战争B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C社会主义战争 D民族解放战争 15.中国加入作战的一方是() A协约国 B同盟国C三国同盟 D三国协约 二、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一: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如下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情景导入 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探究实验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 装置

课堂讨论 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归纳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 .燃烧的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 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 (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单元练习卷: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 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4.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5.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6.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清楚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8.2019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以下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A.提倡使用私家车B.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 C.绿化先行,富美漳州D.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 9.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0.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2.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A B.B C.C D.D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4.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蓄电池放电B.水力发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Unit 7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Ⅰ.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 )1.—I drank some wine just now. Could you drive me home,Jack? —Oh,sorry. I don't have ________ driver's license. A. a B. an C. the D./ ( )2.Only then ________ have a chance to do it. A. I will B. will I C. I can D. I should ( )3.The people who are more confident have more ________ to make themselves successful. A. education B. chances C. pride D. excuses ( )4.—How was your vacation there? —Great! Although the weather was ________,I had a good time there. A. fine B. awful C. sunny D. warm ( )5.I can't help smiling when I ________ my childhood. A. think back to B. fall over C. take care of D. give up ( )6.Miss Chen has a ________ daughter. She is very lovely. A. six-years-old B. six-year-old C. six year old D. six years old ( )7.—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Andy? —My hair is too long. I want to get my hair ________. A. cut B. to cut C. cuts D. cutting ( )8.—It's difficult to get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I think a bridge ________ over the river. A. should be built B. should build C. will build D. has built ( )9.Fewer and fewer stars ________ at night because of air pollution. A. see B. can see C. have seen D. can be seen ( )10.We won't allow ________ in the cinema. But you are allowed ________ in the rest room. A. smoking;smoking B. smoke;to smoke C. smoking;to smoke D. smoke;smoking ( )11.Ann is so careful that she always goes over her exercises to ________ there are no mistakes. A. look for B. make sure C. find out D. pick up ( )12.The girl regret ________ back,not ________ Mom now. A. talking;listen to B. talk;listening to C. talking;listening to D. talk;listen to ( )13.—Why are you so upset? — I ________.My teacher was very angry with me. A. took the math test B. passed the math test C. failed the math test D. worried about the math test ( )14.—Are your parents strict ________ you,Sam? —Yes. For example,they are serious ________ my grades.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 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点燃酒精灯 [设问]:这是什么现象? [设问]: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放热。 引出燃烧的定义: 一、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投影) [设问]:是不是只要发光发热的变化就是燃烧呢?比如电灯发光、发热是不是燃烧? [展示]:一片木板 [设问]:木板能燃烧吗? [演示]: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板 [设疑]:木板为什么点不燃呢?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二、燃烧的条件:(投影)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1]:在两个蒸发皿中分别倒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 [交流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结论]: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 [设问1]:小烧杯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 [解说]:原来物质要燃烧,它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就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投影) [投影]: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设问]:小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交流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结论]: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 [设疑]:如果水中的白磷接触到氧气那又会怎样? [实验3]:让水中白磷接触氧气。 [设问]:这个实验再一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解说]:这个实验说明只要具备了燃烧的所有条件,即使在水中燃烧也可以发生。 [设问]: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投影)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投影]:“火三角”图片。 [设问]:这个图说明什么意思? [过渡]:其实燃烧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炒菜、煮饭等等,但燃烧失控会引起火灾,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投影]:火灾图片。 [设问]:那么一旦发生火灾,如何灭火?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三、灭火原理和方法(投影) [解说]: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要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4]:分别让学生上讲台演示一种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了什么原理来灭火的? [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与可燃物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具备一个即可)(投影)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练习]:见投影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