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碳源在污水处理场中的应用研究
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

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而碳源投加则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投加适量的碳源,可以提高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促进有机物的降解,降低氨氮和总氮的排放浓度,提高出水水质。
因此,本文将就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选择合适的碳源是实施碳源投加方案的关键。
常见的碳源包括甲醇、乙醇、乙二醇等有机物,以及乳清、酒糟等生物质废弃物。
在选择碳源时,需要考虑碳源的稳定性、易溶性、成本以及投加后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最适合的碳源进行投加。
其次,确定合理的投加量是实施碳源投加方案的重要环节。
投加量过低会无法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而投加量过高则会造成浪费和环境负担。
因此,在确定投加量时,需要结合污水的水质特点、处理工艺和设备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试验和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投加量。
另外,投加方式和时间也是影响碳源投加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投加方式包括间歇投加和连续投加两种,而投加时间则需要根据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碳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最后,实施碳源投加方案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
通过对投加前后水质的监测和对处理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碳源投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还需要关注碳源投加对处理系统的影响,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碳源投加实施方案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碳源、确定合理的投加量、合理安排投加方式和时间,并进行监测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为保护环境和改善水质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碳源投加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某污水处理厂投加碳源控制出水总氮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院X703
文献标识码院B
文章编号院1672-9064(2019)05原080原02
总氮袁简称为 TN袁其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 的总量袁包括 NO3-尧NO2-和 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尧氨基酸和 有机胺等有机氮袁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遥 城市污水中的氮 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尧食物残渣尧化肥等咱1暂遥
该污水处理厂因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袁因 此被要求于 2018 年将原来执行的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 标准曳一级 B 标准调整为一级 A 标准遥 该厂在 2017 年实施了 提标改造工程袁2017 年年底顺利投入使用遥 然而该污水处理厂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袁因污水管网接入了部分工业废水袁导致进 水水质可生化性较差遥 图 1 是该污水处理厂近 1 年的进水水 质遥
3 投加方案
渊1冤投加点位遥 细格栅后遥 渊2冤投加量遥 结合其他污水厂的经验袁投加该液体碳源补 充 40耀50mg/L袁 预计投加量约 2.5t/d遥 实际应根据每日进水 COD尧总氮及出水总氮袁及时修正投加量遥 渊3冤投加方式遥 现场有 2 个 20m3 储装罐遥 投加时袁通过计 量泵袁持续尧均匀尧稳定投加遥 现场试验期间袁计量泵控制在 25%的开度袁每天加量约在 2.5t 左右遥
ISSN1672-9064 CN35-1272/TK
图 2 碳源投加前后出水总氮对比
图 3 为投加碳源前后去除率对比图遥 从图 3 可以看出袁投加 碳源后去除率较投加前明显升高袁投加碳源前后 18 天袁总氮去 除率平均值分别为 63.6%和 72.0%袁2 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遥
图 3 投加碳源前后去除率对比
通过对投加碳源与未投加碳源前后水质尧 总氮去除率的 差异性分析渊见表 2冤袁可以看出袁在投加碳源后初期的前 10 天袁与未投加碳源的出水总氮无明显差异袁但在投加碳源第 10 天后袁出水总氮与未投加碳源相比显著降低遥
污水处理厂碳源添加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污水处理厂碳源添加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添加记录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之一,包括以下关键信息:一、污水浓度不足时的碳源添加当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不足时,需要添加碳源以增加污泥的生长和代谢。
碳源可以是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有机物质,也可以是工业废水等。
此时,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二、去除有机物时的碳源添加在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过程中,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促进有机物的去除。
此时,碳源可以来自甲醇、乙酸、乙醇等有机物质。
通过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和吸收,提高污水处理的品质。
三、脱氮除磷时的碳源添加在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过程中,需要添加碳源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此时,碳源可以来自甲醇、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通过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
四、回调SS时的碳源添加在污水处理厂的回调SS过程中,需要添加碳源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进而提高SS的去除率。
此时,碳源可以来自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通过添加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SS的去除效果。
五、碳源添加记录的内容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添加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添加日期:记录碳源添加的具体日期。
2.添加时间:记录碳源添加的具体时间点。
3.添加量:记录每次添加的碳源数量或体积。
4.碳源类型:记录所使用的碳源的类型,例如甲醇、乙醇、葡萄糖等。
5.添加原因:记录为什么要添加碳源,例如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或调整污水中的碳氮比等。
6.添加地点:记录碳源添加的具体位置,例如污水处理厂的某个反应池或沉淀池等。
7.添加人员:记录进行碳源添加的工作人员姓名或工号等。
8.其他说明:根据需要添加的其他信息,例如碳源购买渠道、使用效果等。
六、记录管理和注意事项在记录碳源添加情况时,建议使用表格或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整理和存储,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污染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难题。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生物脱氮作为SBR工艺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
同时,外加碳源作为一种强化生物脱氮的手段,也被广泛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的效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SBR工艺生物脱氮原理及研究现状SBR工艺是一种按间歇方式运行的处理工艺,通过周期性改变反应条件,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
生物脱氮是SBR工艺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实现。
硝化作用由自养型好氧菌完成,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反硝化作用由异养型厌氧菌完成,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两者结合,实现生物脱氮的目的。
近年来,SBR工艺生物脱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脱氮效率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进水氮负荷、水温、pH值等因素的影响,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
因此,有必要研究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的影响。
三、外加碳源对SBR工艺生物脱氮的影响外加碳源是指向污水处理系统中投加有机碳源,以提高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浓度,从而促进反硝化速率。
常见的外加碳源包括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
研究表明,外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
一方面,外加碳源为异养型厌氧菌提供了充足的电子供体,加速了反硝化速率;另一方面,外加碳源可以改善污泥的活性,提高污泥对氮的去除能力。
此外,外加碳源还可以调节系统的pH值,有利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SBR工艺,分别设置外加碳源组(甲醇)和对照组(无外加碳源),在相同条件下运行一定周期。
通过监测进出水的氨氮、硝酸盐氮等指标,分析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及外加碳源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加碳源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加碳源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污水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保工作。
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关键设施,而加入适量的碳源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碳源是一种有机物质,通常是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添加到污水中的。
它是微生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能够促进细菌的繁殖,从而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负责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废物,而碳源的加入可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碳源,使其更有效地进行生化反应,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去除过程。
其次,碳源的加入能够提高处理效率。
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如生物膜反应器(MBR)、生物接触氧化法(BCO)等,这些工艺依赖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而在有机物浓度较低或有机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可能无法满足处理需求,导致处理效率下降。
通过加入适量的碳源,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增加微生物数量,从而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保证处理质量。
此外,碳源的加入还有助于净化水质。
污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应当符合排放标准,以避免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碳源的添加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去除,减少有机物残留和水质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使处理后的水质更清洁、更安全。
总的来说,污水处理厂加入适量的碳源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净化水质、保护环境都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碳源的投加量,可以实现经济高效地处理污水,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地的污水处理厂能够认真对待碳源的添加,不断优化处理工艺,提高治污效率,共同建设更清洁、更美好的环境。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范文

《SBR工艺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氮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灵活、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脱氮领域。
本文以SBR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脱氮及外加碳源的效果进行研究。
二、SBR工艺概述SBR工艺是一种周期性运行、分批操作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周期性的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达到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目的。
其特点在于灵活的操作方式,使得该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调整运行策略,从而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
三、SBR工艺生物脱氮效果研究1. 生物脱氮原理SBR工艺中的生物脱氮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过程实现。
在曝气阶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在沉淀和排水阶段,通过厌氧环境下的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2. 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S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调整曝气时间、沉淀时间等参数,研究生物脱氮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SBR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
四、外加碳源对SBR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1. 外加碳源的作用外加碳源可以提高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浓度,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此外,适当的碳源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繁殖。
2. 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通过向SBR反应器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碳源(如甲醇、乙酸等),研究外加碳源对SBR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外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SBR工艺的脱氮效率。
其中,甲醇作为碳源时,脱氮效果最为显著。
此外,外加碳源还可以提高污泥的活性,有利于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SBR工艺的生物脱氮效果及外加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SBR工艺具有较好的生物脱氮能力,外加碳源可以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
一种新型高能碳源的污水处理效能研究

加实验 该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 1 000 m3/d袁 采用 A/O 工艺袁出水水质要求达到 GB 18918要2002 的一 级 A 排放标准袁目标出水 TN 12 mg/L遥 BWD+碳源投 加方式为人工手动投加袁根据 COD/TN=5颐1袁在生化 池前端进水处进行碳源补充袁 按照 500 m3/d 的出水 量添加碳源袁二沉池出水 TN 45 mg/L袁每日碳源投加 量初定为 100 kg袁并根据出水情况及时调整遥实验于 冬季进行渊12 月 18 日至 12 月 26 日冤袁共 9 d遥
除了各种复配碳源袁 近些年来利用工农业生产 的废弃物作为污水处理碳源的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 注遥 Wenhao Liu 等也6页研究了以柠檬酸生产产生的废 水作为高性价比碳源的可行性袁结果表明袁这种废水 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生化过程的替代碳源袁 其整体表 现与乙酸钠相近袁性价比较高遥 A. Mielcarek 等也7页对 比研究了柠檬酸尧 乙酸和啤酒废液作为碳源对污水 中 COD 和 TN 的去除效率袁结果显示袁这 3 种碳源 的应用均可以使处理后污水中的 COD 和 TN 满足 相关的排放要求袁 并且柠檬酸作为碳源能够形成更 薄的生物膜袁 也能够更好地避免反应器堵塞遥 Chunbo Yuan 等也8页以木屑为持久释放的碳源袁用于以 低 C/N 污水为水源的潜流湿地的构建遥 结果表明袁 添加此种碳源后袁 污水中的 NH4+-N尧NO3--N尧TN 和 TP 均能够被有效去除遥 随着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袁 产生了较大量以甘油为主要成分的副产物袁 而将该 副产物作为碳源应用于污水处理袁 获得越来越多的 关注也9页遥 胡明明等也10页以甘油作为碳源进行了地下水 中硝酸盐的去除试验袁结果表明袁在投加碳源的地下 水中加入反硝化菌种袁能够快速启动反硝化反应袁硝 酸盐去除率可达到 97.7%以上遥 夏雪等也11页研究了甘 油作为反硝化除磷碳源的效能袁 他们发现甘油可以
污水处理碳源是干什么的?

污水处理碳源是干什么的?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碳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对于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成本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碳源的作用和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污水处理碳源?碳源是指能够提供有机碳物质的物质,也就是有机废水的分解产物。
在污水处理中,碳源主要用于微生物样本的生长和代谢,从而促进污水的降解和净化。
污水处理碳源的作用促进微生物样本的生长和代谢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
该方法主要依赖于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污染物的分解和去除。
在污水中添加合适的碳源,可以促进微生物样本的生长和代谢,提高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从而加速污水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维持微生物样本的生态平衡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样本的种类和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适量添加碳源可以维持微生物样本的生态平衡,保持微生物样本的多样性和活性,从而提高对污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降低处理成本适量添加碳源还可以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在污水中添加碳源后,微生物样本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会增强,从而减少了其他处理工艺的能耗和运行成本,如好氧池、厌氧池等处理设备的投资和维护成本。
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质量适量添加碳源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质量。
碳源的添加可以适当提高污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和代谢活性,加大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能力,从而达到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好的处理质量。
污水处理碳源的应用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碳源包括有机物、简单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复杂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和有机酸(如柠檬酸、丙酸等)等。
这些碳源既可以是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也可以是市政污水中添加的外源性有机物。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场景选择合适的碳源。
对于活性污泥法,可以选择具有较高生物降解能力的碳源,如简单糖类和乳酸等。
对于MBBR 工艺,由于微生物样本对碳源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碳源。
总结污水处理碳源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碳源在污水处理场中的应用研究
很多污水处理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碳源缺乏。
生化污泥因内源呼吸,即自身氧化分解而维持生存。
造成污泥解絮,絮体密度偏低,污泥沉降性能较差,出水悬浮物较高,出水COD偏高。
投加有机碳源可以提高B/C比值,提高生化系统可生化性。
1 投加碳源的必要性
A/O生化单元是污水处理场的核心处理单元,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在此单元去除。
由于采用生物法,所以A/O生化单元微生物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装置污染物去除效率。
该单元易受营养缺乏、毒性物质和水量冲击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出水水质变差。
由于我公司炼油污水中BOD含量较低,导致A/O生化单元入水B/C比低于0.3。
因碳源缺乏,生化污泥因内源呼吸,即分解自身而维持生存。
造成污泥解絮,絮体密度偏低,污泥沉降性能较差,二沉池出水跑泥,出水悬浮物较高,出水COD偏高。
A/O生化单元COD去除率低于88%。
在投加有机碳源(本公司选择的是乙酸钠)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提升至91%左右。
2 实验过程
污水场使用乙酸钠液体(质量浓度20%),利用药剂储罐和计量泵进行了乙酸钠生产实验,实验目的为:
1、改善A/O生化污泥絮体密度和沉降性能;
2、提高A/O生化污泥浓度至6000mgL;
3、将A/O生化出水悬浮降低至17mg/L以下;
4、提高A/O生化抗COD冲击能力;
5、提高A/O生化总氮去除率。
实验过程分阶段调整乙酸钠投加量,每阶段控制时间为4~6天,每阶段乙酸钠每天投加量保持恒定。
同时监控生化磷,溶解氧含量,确保磷,氧气供应充足。
维持消化液回流比200%,污泥回流量500吨/小时。
3 乙酸钠投加效果分析
投加乙酸钠对A/O生化的影响如下:
1、促进污泥生长,增加系统污泥浓度,系统污泥总量明显增加。
排除装置受水质水量冲击等因素等影响,乙酸钠投加量与A/O生化污泥总量基本成正比,即投加乙酸钠越大,污泥生长速度越快,如上表所示。
①乙酸钠投加比例低于235ppm(日消耗量3.4吨)时,污泥量增幅较小,当A/O生化正常排泥时,生化污泥浓度基本维持在5100~5200mg/L,与只投加大豆水的增泥效果相近。
②当乙酸钠投加比例为235~296.5ppm(日消耗量3.8~5.3吨)时,A/O生化正常排泥时,生化污泥浓度基本维持在5500~5581 mg/L,污泥增长速度加快,增泥效果好于投加大豆水。
③当乙酸钠投加比例达到345.8ppm(日消耗量5.8吨)时,A/O生化正常排泥时,生化污泥浓度达到6243.8mg/L,污泥增长D速度加快,实现了实验预期。
2、明显增加污泥絮体密度,改善污泥沉降性。
当投加乙酸钠比例达到345ppm时,污泥絮体明显变大,变厚实,絮体紧密不易破碎。
污泥半测试中,污泥下降速度很快,泥水界面清晰,上清液清澈透亮,说明生化污泥性状明显改善。
3、增加A/O生化抗COD冲击能力。
3、A/O生化系统总氮去除率增加,出生總氮有所降低。
通过检测实验期间A/O生化入水和污水场出水总氮,可以发现投加乙酸钠可以将装置总氮去除率明显提升,未投加乙酸钠时总氮去除率为28%,投加乙酸钠后总氮除率高于58%,最高提升至84%,当控制A/O生化入水总氮小于40mg/L 时,投加乙酸钠可以保证装置出水总氮达标。
4 总结
1、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投加液体乙酸钠,使A/O生化COD去除率,总氮去除率均明显提高,辅助控制入水COD、总氮含量和污水处理量,可以实现总排COD、总氮稳定达标。
2、A/O生化日常乙酸钠投加量应不低于5吨/天,否则无法满足生化B/C比,系统正常排泥的情况下,生化污泥浓度维持在5500mg/L/左右,稳定出水水质。
3、投加乙酸钠后污泥生长需要及时补充磷,否则也会因磷缺乏而出现污泥解体,影响增泥效果和水质。
参考文献:
[1] 纪轩.污水处理工必读[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于莹,女,200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环境学院,现任锦西石化公司污水车间工艺员,负责污水场生产运行和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