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应

合集下载

数学“高原现象”

数学“高原现象”

浅谈数学“高原现象”一、引言很多考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出现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

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

事实上,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

“高原现象”也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

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同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各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自己一时难以找到突破口。

随着高考复习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高原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

只是各个考生经历“高原反应”的时间长短不一,轻重程度不同。

但高原现象一般都会给考生带来心理上的紧张、莫名的烦躁恐惧,郁郁寡欢。

这些痛苦的心理感受让很多学生感到失望、忧伤,甚至绝望。

而且,在“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之间严重失衡时,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认知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敏捷、丢三落四等现象。

很多同学对此苦不堪言。

“高原现象”容易影响人的情绪,降低自信心,使人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急躁、焦虑心理。

因此,克服“高原现象”是高三学习中的一道难关,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原现象”无法逾越。

二、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每个人都知道备战高考是个艰苦的历程,那么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战胜“高原现象”这只“拦路虎”。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缺乏学习的氧气,而是缺少克服和摆脱的勇气与方法。

我们一旦了解了“高原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当然,每个考生由于各自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复习心态的不同,进而产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1.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某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信心百倍而且求胜心切,如果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没有奏效或感觉不到明显的效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闯过“高考”的独木桥。

2023年高考时间倒计时-高考倒计时112天

2023年高考时间倒计时-高考倒计时112天

2023年高考时间倒计时-高考倒计时112天2023年高考时间倒计时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12天,2023年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

截至2023年2月14日星期二为止,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112天。

高考备考建议高考备考进入后期,很多考生进入复习“高原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并伴随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由于很多考生不了解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入学习“高原期”时,感到束手无策,情绪波动大,产生紧张不安甚至对学习和考试恐惧等消极情绪,影响复习状态。

实际上,高三复习过程中,出现“高原反应"很正常。

第一,高考备考生理和心理疲劳。

经过较长时间的紧张复习,考生身心疲惫,学习热情和意志力也有所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力变弱,效率变低。

第二,高考备考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复习后期,各学科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

考生也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方法,容易出现定向思维。

加上知识难度加大,或前期复习中的薄弱环节逐渐暴露,用陈旧的学习方法已难以适应当前学习,难以找到学习突破口,身心反应易变得迟钝,学习上的进步也越发不明显。

由此可见,考生出现高原反应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若能及时诊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身学习方法与状态,就能顺利度过高考备考“高原期”。

怎么缓解高考前焦虑情绪1、从根本上解决焦虑问题。

首先是提高自信心,那就要从平时的复习抓起,砸实每一个知识点,除自己增强自信外,同时他人也要多鼓励、多给予中肯的评价。

其次是多休息、多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与锻炼,多与他人交流、沟通,这样能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排解出去。

2、就是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准备考试,不用有任何的顾虑,减少焦虑。

如果焦虑症严重的话,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请一个心理医生。

3、考前焦虑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只不过有的早有的晚,有的长有点短,每个人克服考前焦虑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人选择淡化它,有的人却久久不能释怀。

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应

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应
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 应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高原反应的定义和表现 • 高原反应对高三复习的影响 • 如何应对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应 • 克服高原反应的案例分享 • 总结和建议
01 高原反应的定义和表现
定义
• 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应是指在复习过程中,学习成绩达到一定 水平后,出现的学习效果停滞不前、甚至暂时下降的现象。
05 总结和建议
重视高原反应对高三复习的影响
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高三复习中,由于学习 压力大、任务重,学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表现为学习动力 不足、情绪低落、焦虑等。
高原反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态,甚至可能导致成绩 下滑和心理问题。因此,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重视高原反 应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学习方法单一
心理压力过大
长期使用同一种学习方法,可能导致 学习效果下降,需要尝试其他方法。
高三复习阶段是学生心理压力最大的 时期之一,过大的压力可能影响学习 效果。
学习内容难度过高或过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内容难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 学习效果不佳,需要调整学习内容。
02 高原反应对高三复习的影 响
学习效率下降
原因分析
这可能是由于学生长时间处于紧 张的学习状态,导致身心疲劳, 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建议措施
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学习状态,保 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采用 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 率。
心理压力增大
原因分析
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学生对于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家长 和社会的期望也会给学生带来压力。
家校合作,共同应对高原反应

跨越高原反应开启高三化学高效复习

跨越高原反应开启高三化学高效复习

跨越“高原反应”,开启高三化学高效复习余杭中学张凤琴 311121摘要:笔者把学生在学习中最需要具备的而学生又恰恰缺乏的能力和思想归纳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高原反应”。

本文分析了“高原反应”存在的原因,并结合建构学习理论提出“建构教学模式”。

最后用实例说明了在教学中如何跨越学生学习化学“高原反应”。

关键词:建构理论化学“高原反应”模式一、化学“高原反应”及成因分析(一)、化学“高原反应”的自定义“高原反应”,指学生学习化学到一定程度遇到易生阻碍的关键环节,从而表现出化学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凡事跨越了“高原反应”,就会使“高原反应”前后二者畅通起来,灵动起来,开阔起来。

学习化学,绝大多数学生觉得知识点多,零散难记。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化学,许多化学教师作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和尝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

我结合教学实际,觉得学生正是缺乏了化学能力和思想,才导致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的。

案例1.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关于有机化学推断内容的《信息的采集、加工与整合的有效化处理》,其中有一环节是要求学生读题,采集题中给于的条件性信息,并给出加工、分析后的结论 : (浙江理综·29)[14分]苄佐卡因是一种医用麻醉药品,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它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制得:采集的信息加工、分析后的结论点不知所措;第二次磨课我用了字体颜色差异的提醒,但是学生的反应还是很不强烈;第三次和第四次磨课中,我利用举例示范的方法,才使这个环节稍微流畅了一些。

个中缘由我认为学生缺乏了分析能力、提炼能力、迁移能力以及差量思想方法。

这也导致学生只能懵懂地就题论题,解决一个算一个,但不能由此披荆斩棘,解决一片类似的题目。

我把学生在学习中最需要具备的而学生又恰恰缺乏的能力和思想归纳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高原反应”。

公开课后,我倾听了评委老师的点评,自己再反思:我的举例达成的效果,虽然使课堂的流畅性很成功,但是在本环节的教学效果上,却打了很大的折扣,学生只能依样画葫芦,作顺势反应。

如何看待高三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如何看待高三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部分高三学生的具体表现
焦虑表现一
阴焦影缠虑绕表现现象 二
对结果成败的过份关 注,结果却让人失望。 无论是平时的小考还 是大考,过度的关注 成绩,如果考不好了 自信心受挫,长期走 不出失败的阴影,这 种现象暂且称之为 “阴影缠绕现象”。
焦 虑 表 现 三
心理学家认为,人 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 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 现的考试成绩暂时停止 不前,在成绩曲线上出 现近于平缓甚至下降的 现象,称之为“高原现 象”。
性格因素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别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 生,很少有人“随波逐流”,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足 的一面,当一些事情把你不足暴露在面前的时候,有人 不愿意承认,也有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等到最后证明 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存在错误的时候,往往都晚了。因此 优秀生也要全面的认识自己,理性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常有学生 拿着作文和老师讨论,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很好,可是 老师没有给高分,自己很不服气,当遇到这样情况的时 候,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把道理说通了, 交流好就行。但是改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是性格 的因素,现实中一些学生如果是性格因素导致的“高原 反应”,要想逾越它难度会大一些。
120 100
80 60 40 20 0
期初 地理
一模
二模 4月2日 4月9日 南通卷
吴毓敏 王雪岩 李耀庭 高子仪
100
80
60 40刘亦林20源自陈旻0节家豪
地理期初 一模 二模
4月2日 4月9日 南通卷
曹佳
如何看待高三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现在部分高三学生的苦恼
我们在进入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和进 步之后,尤其是在马上就要面临考试之 际,忽然感觉成绩停滞不前。感到学习 和复习效率低下,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 糊不清。就是像进入高原地带,有种缺 氧,感到自己不行的感觉。

学习中“高原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学习中“高原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其应对策略一、什么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登山中常见的衍生品:刚开始登山时,人们的速度总是很快;随着高度不断增加、体力不断消耗,速度也会随之减缓;攀登到5000米以上的高度时,由于体力不支、高原缺氧等原因,想要再上新的高度则十分困难,甚至有上不去、马上就想躺下等念头,这就是登山运动中的高原现象。

引申到心理学领域,我们通常会用高原现象来形容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停滞不前、迷茫无助等状态。

尤其是在学习活动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末尾,成功在即之时,很多人都容易忽然感觉前行艰难,无法再将成绩有所提升。

不惟是高中生备战高考容易遭遇高原现象,学武术、玩复杂的电游、习字绘画、练习游泳等复杂性技能时都会不时受到高原现象的侵扰。

在高三备考方面,表现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明明也很努力的学习,成绩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其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开始学习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劲,提高较慢。

2、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成绩明显提高。

学习者因此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

3、学习高原期:学习者这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点、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比较缓慢,尽管学习者很用心学习,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会下降,水平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之中。

4、克服高原阶段: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探索、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掌握了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能力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般来说,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要经历以上四个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迟早都要面临的,当进入高原阶段,如能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跃上另一个台阶,取得新的成绩,反之则徘徊不进,难以突破旧有局限。

高三学生如何克服学习中高原现象?

高三学生如何克服学习中高原现象?

高三学生如何克服学习中高原现象?一、什么是学习的“高原现象”?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和和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

由于学习者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出现学习“高原现象”的表现:(1)判断能力下降,作业错误率明显提高。

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总是时常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错误,难度稍大的题目他们就思考不出结果,难度小的题目,他们又会觉得不可能这么容易而怀疑自己的答案。

作业失去了严密性,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

给老师造成的印象是:学生越学越糊涂。

(2)烦躁不安,做事理不出头绪。

在这一时期学生常常觉得自己问题很多,但又无从下手,做作业时翻翻这个,看看那个,明知自己不会,又不想下功夫。

上课学不进,下课玩不痛快,对于老师的批语和说教感到多余和厌烦。

(3)考试成绩明显下降,悲观失望情绪上升。

处于“高原期”的考生,成绩会出现显著的甚至是惊人的下降。

一些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学生进入“高原期”考试成绩可能会下降到中等甚至中等以下水平。

由于判断能力减退,作业倒退,特别是考试成绩的下降,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脑子笨,学习已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提高成绩已经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自己完了。

于是产生严重的悲观、消极情绪,甚至于厌学、厌世。

三、学生在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高原现象”呢?1、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同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身心均感到疲惫,学习热情有所下降。

2、其次是各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自己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3、个体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

考前的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形式单调、枯燥是难免的。

这时就很容易减弱学习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4、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导致身体状况下降。

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克服方法

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克服方法

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克服方法“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

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

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造成许多同学本来成绩不错而考试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高原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知识上存在盲点。

在现代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和其它方面条件的限制,老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整个教学只能按照“机会均等”的方式进行。

有些同学自身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于完成作业。

这就使得本来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强化,从而最终导致总成绩的徘徊不前。

二是心理上压力过大。

学生面对着诸多的功课、家庭的厚望以及自身对未来美好前途的强烈憧憬,学习压力因而不同程度地产生。

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往往结伴而行。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尽管不能说“一考定终身”,但考试对学生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或重要意义,所以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

耶基斯——多得林定律表明,高焦虑和紧张又会使学习效率降低,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得不到最好发挥。

三、身体疲劳。

由于长时间的苦读熬夜,又缺乏体育锻炼,使人的身体机能减弱。

有的孩子睡眠不足,出现了情绪倦怠、食欲不旺,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等现象,学习的效率明显下降,必然会产生“今不如昔”的停止感和倒退感,这是原因之三。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寻求突破:一、走出认识误区,强化目标意识,消灭知识上的盲点和弱点目前,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现象通常出现在高三中期
你的复习有高反吗?
1、试卷越做越多,收获越来越小
2、学习非常努力,成绩提升不快
3、原本成绩不错,最近开始下滑 4、整天头昏脑胀,做事看书没劲
5、情绪消极烦闷,容易急躁发火 6、缺乏学习兴趣,甚至自暴自弃 7、复习效率低下,失去备考信心
8、心中仍有梦想,信念逐渐减弱
面对复习中的高原现象,很多同学感觉
心理疲劳——心累:LZ累死累活,成绩却不尽人
意;同学、父母、学校有意无意传递的压力;打击
太多,对每天的付出表示怀疑、感觉在做无用功;
学习兴趣大减,成天疲于ຫໍສະໝຸດ 动应对;有时心理还会冒出莫名的“怒气、怨气”。
二、学习方法缺乏“升级换代”
质变期 扫盲期 攻艰期
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是高原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习得性无助,缺乏成功体验
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应
(高三复习中的“极限”)
高原反应
浑身提不起劲、头昏脑涨、疲倦、失眠、
食欲不振、精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
这和某些时候的学习状态何其相似
高原现象:是随着复习时间的迁移,在学习 过程中出现的进步缓慢、停滞不前、甚至倒 退、并且伴有明显的生理心理不适的现象。 是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四、缺乏切实可行的目标引领
五、对学习不感兴趣 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导
七、无意志力战胜困境
如何应对高原现象
一、调整作息、加强身体的锻炼
调整作息时间,使身心得到彻底的休息,加强身
体的锻炼。任何加班加点的消耗战,过多的去做练
习,缺乏有效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对学习都是不
利的,取得的效果甚微,更加剧负面的情绪。
这个杯子的蓄水能力,看似已经达 到了瓶颈和极限,却仍然还有巨大
的潜力和可能。
处于高原期,学会坚持、忍耐和等待。
度过高原期,需要这样积极信念 1、任何事情的改变,都是因为我先改变 2、没有失败,只有反馈
3、灵活性使你能够掌控自如
请问:只需向这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再加多
少颗回形针,杯子里的水就会溢出来。
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 有没有预料到,这个装满水的杯子居然还 有这么大的容纳空间?
已经到了极限,非常焦虑和恐慌,难以忍受,
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就此放弃。
高原现象并不可怕
了解成因
寻求解决
平稳度过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
生理疲劳:无需多说,说多了都是“累”。起早
贪黑、熬更守夜、睡不醒困困困、周末单休、节假
日大缩水、缺乏体育锻炼、每天超负荷运作 ——身累。
一个行为之所以能够持续下去,一定是受到了强
化。而强化,要么是获得了好处(尝到了甜头),要
么是避免惩罚。 学习中缺乏成功体验,没有尝到过成功的甜头,就 容易高原反应,甚至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消极
此时狗不但不逃甚至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呻吟和颤
抖,经过之前多次的失败后,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
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尼 克 胡 哲
尼克胡哲的身体条件,看似已经达到
了生存的极限,却仍然有巨大的潜力
和可能,活出无限精彩的人生。
反而,作为普通人,还常感觉学习、工作、 生活已经到达了自己能力的极限,并由此 深深体会到一种心力耗竭感。
在高三的复习中,也有某些阶段。看似我们 已经尽了全力,到达了一个很难再进步再提 升的极限,却仍然有很多的可能性。
二、调整学习方法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复习侧重点不一样,方法也不
同。越往后,越重视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越需要
综合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
避免死学加苦学。
三、减少认识上的恐慌和担心,反而应该感到庆幸。 是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说明你进入了 比较高的学习层次,即将发生质的飞跃。高原现象 并不是极限,过后还会有学习和效率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