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
论述神经生物学研究-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神经生物学研究,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神经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神经生物学病理方面内容的一个分支。
神经科学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的构造、功能、发育、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的一门科学。
对行为及学习的研究都是神经科学的分支。
对人脑研究是个跨领域的范畴,当中涉及分子层面、细胞层面、神经小组、大型神经系统,如视觉神经系统、脑干、脑皮层。
神经科学致力于科学地研究神经系统。
尽管神经科学学会成立于1969年,但是对于大脑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场。
其研究范围包括对神经系统的构造,功能,进化史,发育,遗传,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神经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
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神经生物学是比拟特殊的。
首先,它的研究离不开生命科学的一些根本研究材料与方法。
神经生物学的材料与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一样,是动物,从低等的果蝇到高等的小鼠、人。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同样离不开核酸的分析与蛋白质的分析,分子生物学的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经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但除此之外,神经生物学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是神经科学所要重点研究器官——脑是高等生物最复杂的,同时神经元几乎是最难培养的细胞,所以神经生物学研究更需要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说到神经生物学研究,大家都会想到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彗星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
说到尼氏染色,不得不想起曾经在实验室里染出来的精巧图片:科普一下:尼氏染色方法是德国病理学家Nissl于1892年创立,其主要根据是神经元胞体内含有大量嗜碱性的尼氏小体。
当组织与某些碱性染料(甲粉紫、硫茧、焦油紫等)作用时,细胞中的尼氏体能够选择性与其结合而着色。
Lin-droos对尼氏染色方法进展了改进,并应用于颅脑组织切片的病理研究。
改进后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且胞内细胞核,尼氏体均能清晰可见。
尼氏染色的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染色的范围比拟广泛,无法标记特定的神经元蛋白,因此今天,小编要带大家深入Abbkine的神经元蛋白抗体的世界,用抗体来深入研究蛋白。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电生理记录部位神经元的化学性质——离体脑片法研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电生理记录部位神经元的化学性质——离体脑片法研究韩中胜;段晓勤;鞠躬【期刊名称】《神经解剖学杂志》【年(卷),期】1990(6)2【摘要】500μm厚的冠状脑片取自新鲜大鼠下丘脑前部。
在人工孵育条件下进行电生理观察,看到前连合核和第三脑室前部室周区部分神经元的电活动可被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所兴奋,被提高人工脑脊液中的Ca^(++)浓度所抑制。
这些电生理反应与大细胞内分泌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一致。
记录结束时,记录部位用记录电极中的染料标记,脑片浸泡固定4—8h,恒冷箱切片,用抗催产素和抗加压素抗体孵育,ABC反应。
结果在记录电极尖端所在部位看到数量不等的催产素或加压素免疫阳性神经元。
上述电生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研记录到的部分神经元可能含催产素或加压素免疫反应物质。
本文报告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离体电生理标本,特别是记录部位神经元的免疫化学特性的实验结果。
【总页数】4页(P238-241)【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脑片【作者】韩中胜;段晓勤;鞠躬【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相关文献】1.可视法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的电生理特性 [J], 张宇;孔维佳;刘邦华;郭长凯;孙大为;夏交;朱云;张建2.神经甾体激素PGN对大鼠脑片SCN神经元电生理学的影响 [J], 袁海波;黄民;张昌明;丛延丽;赵华;华树成3.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J], 雷革胜;万业宏;王玉英;朱俊玲;胡三觉4.胞内记录猫体感皮层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J], 陈京红;滕国玺5.大鼠前连合核神经元对渗透压和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神经性反应——脑片电生理研究 [J], 韩中胜;段晓勤;鞠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化整体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基因在幼鼠大脑中的表达

优化整体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基因在幼鼠大脑中的表达刘安军;麻献华;杨瑞;章卫平;谢志芳【摘要】目的优化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用于检测基因在幼鼠大脑中的时空表达分布.方法通过摸索最佳蛋白酶K的消化时间,改良杂交缓冲液成分,并延长杂交时间和漂洗时间,对整体原位杂交方法进行优化,并用优化的方法检测了Cdh6、Bhlhb5和Lmo4 mRNA在出生后7天的小鼠大脑中的整体表达分布.结果采用优化的整体原位杂交方法成功地检测了3种mRNA在幼鼠全脑的区域性表达特征,特异性杂交信号强,非特异性背景低.结论成功优化了幼鼠全脑原位杂交方法,为开展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整体原位杂交;小鼠;大脑;基因表达【作者】刘安军;麻献华;杨瑞;章卫平;谢志芳【作者单位】200433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2500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200433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200433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200433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200433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整体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运用cRNA或寡核苷酸等探针检测完整组织中mRNA表达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方法的最大优势是在保留器官甚至整个个体结构基本完整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观察mRNA表达的时空分布特征[1]。
而在组织切片上进行的原位杂交虽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但只能观察某个特定切面上的分子表达,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整体原位杂交特别适用于研究小动物胚胎发育早期的整体分子表达特征,这是由于胚胎发育早期组织结构相对松散,而且个体和器官体积较小,有利于探针和抗体的渗透 [3, 4]。
大鼠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基因转染研究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1)1221425203论著大鼠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基因转染研究李 巍,蔡文琴,姚忠祥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提 要:目的 建立基因工程化神经干细胞以便为生物医学应用提供材料。
方法 ①分离、培养胚鼠端脑神经干细胞,并用巢素(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用神经丝2200(NF2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 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分化细胞。
②用含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并用原位杂交检测。
结果 ①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②约80%~90%神经干细胞能被腺病毒感染,且经传代培养12代后仍具干细胞特性。
结论 从胚鼠端脑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潜能分化能力,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经基因工程化及传代后,仍具干细胞特性,可作为基础研究及神经移植供体,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基因工程;细胞培养 中图法分类号:R322.8;R2332 文献标识码:AIsolation,culture and transfec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from fetal rat telencephalonLI Wei,C AI Wen2qin,Y AO Zhong2xiang(Department of H istology and Embry ology,Third M i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establish th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neural stem cells(NSCs)for furthe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Methods ①A f2 ter is olated from fetal rat telencephalon and identified with nestin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NSC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with neurofinament(NF2200)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 FAP)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②Recombi2 nant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2adenovirus was used to in fect the obtained cells and the results were identified with in situ hybridiza2 tion.Re sults ①Nest2like clusters of neural stem cells were obtained in the suspension and the cell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and astro2 cytes.②About80%-90%of NSCs were in fected by recombinant BDNF2adenovirus,which retain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NSCs after12 passages of culture.Conclusion The cells from fetal rat telencephalon possess multipotency and self2renew ability and is believed to be BSCs of the central nerv ous system.S ince they retain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after passage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they can be applied widely in basic research and as grafts in neural transplantation. K ey w ords:neural stem cells;genetic engineering;cell culture 自从90年代初科学家们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以来,人们相继从各种动物及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1,2],因其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细胞不能再生的观念,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某些疾病的治疗带了新的希望。
脑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脑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实验步骤一、脑片免疫荧光实验步骤1. 选择适当的脑片: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脑组织样本,并将其切片,厚度通常为20-50微米。
2. 取样品:将脑片放置在玻璃载玻片上,用磨刀机或刮片仪取出样品。
将脑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确保其平整。
3. 抗体处理:用适当的抗体针对感兴趣的分子进行标记。
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异性抗体来检测不同的分子。
4. 渗透:将抗体溶液加入载玻片上的脑片样品上,并确保完全渗透。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行不同时间的渗透,通常为1-2小时。
5. 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样品,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洗涤次数和时间根据实验需求而定,通常进行3-5次洗涤,每次洗涤5-10分钟。
6. 荧光染色:加入适当的荧光染料,与抗体结合的目标分子将发出荧光信号。
根据荧光染料的性质和实验需求,可以选择单一染色或多重染色。
7. 透明化:使用适当的透明化剂,如甘油或聚乙烯醇,使样品透明,以利于观察和成像。
8. 成像和分析:将样品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成像。
可以使用适当的成像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所需的数据。
二、脑片免疫组化实验步骤1. 取样品:选择适当的脑组织样本,并将其切片,厚度通常为20-50微米。
将脑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2. 固定:用适当的固定剂固定脑片样本,以便后续的处理。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醇、甲醛等。
3. 脱脂和脱水:将脑片样本依次浸入不同浓度的醇溶液中,使其逐渐脱脂和脱水。
常用的醇溶液包括乙醇和丙酮。
4. 抗体处理:用适当的抗体针对感兴趣的分子进行标记。
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异性抗体来检测不同的分子。
5. 渗透和洗涤:将抗体溶液加入载玻片上的脑片样品上,并确保完全渗透。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行不同时间的渗透,通常为1-2小时。
然后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样品,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染色: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DAB(二氨基联苯胺)或HRP(辣根过氧化物酶),与抗体结合的目标分子将呈现棕黑色或其他颜色。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脑组织Bcl-2 Fas基因表达相关性的进展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脑组织Bcl-2 Fas基因表达相关性的进展全脑缺血在临床上多发生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休克等造成的脑部血液灌流量低,缺血范围广。
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与临床上脑缺血虽不完全相同,但全脑缺血后Bcl-2、Fas蛋白表达情况的研究对于临床上在脑缺血后的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同时研究Bcl-2和Fas蛋白在缺血损伤细胞中的表达,并发现二者在表达上存在的内在相互关系,目前在国内还是首例,如果能将研究结果运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在损伤细胞中促进Bcl-2蛋白表达,阻止Fas蛋白在损伤细胞中的表达,那么就能够挽救“半暗带”中的细胞生命,使缺血损伤细胞数量减少在最小范围内,这正是本实验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所在。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 280~340g。
1.1.2主要试剂麻醉剂、光镜灌注液及固定液、染色剂、免疫组化试剂:兔抗大鼠Bcl-2抗体、兔抗大鼠Fas抗体、SABC试剂盒。
1.2实验方法1.2.1分组将77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单次缺血8min组,分别于缺血后2h、6h、14h、24h、2天、3天、5天、7天、14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每组7只,总共分组11组。
1.2.2手术称重、麻醉、暴露并分离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电凝椎动脉、夹闭缺血:24h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4血管闭塞全脑缺血,缺血8min。
处死:在缝合后2h、6h、14h、24h、2天、3天、5天、7天、14天,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进行48h外固定。
正常组7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
假手术组7只,手术操作程序与实验组相同,电凝椎动脉后,不做颈总动脉夹闭,亦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
1.3免疫组化标本制备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粘块、切片、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Bcl-2单克隆抗体,Fas单克隆抗体,Ⅰ抗和Ⅱ抗工作液均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
1.4光镜下观测2结果2.1免疫组化结果Bcl-2和Fas蛋白表达,在放大4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位的皮层、海马的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阳性细胞情况,表示结果的方法是:(-)表示:几乎没有Bcl-2和Fas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10%;(+)表示:少量Bcl-2和Fas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在10%~40%之间;(++)表示:中等度、较多Bcl-2和Fas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在40%~70%之间;(+++)表示:最强烈Bcl-2和Fas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在70%~100%之间。
大鼠中脑切片的酪氨酸羟化酶和谷氨酸双重免疫荧光染色

大鼠中脑切片的酪氨酸羟化酶和谷氨酸双重免疫荧光染色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鼠中脑切片的酪氨酸羟化酶和谷氨酸双重免疫荧光染色1. 引言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对于研究神经元标记物的定位和表达分析。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特性的学科,其中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工具。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来检测细胞内或组织内的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性,通过特异性结合实现对蛋白质的检测和定位。
1. 原理免疫组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取材、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抗体标记、显色和观察。
首先,将需要检测的组织固定并制作切片。
然后,对切片进行抗原恢复处理,以破坏固定过程中引起的抗原和抗体的交联反应。
接下来,进行阻断步骤,防止非特异性抗体的结合。
随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目标蛋白质。
最后,通过显色反应观察标记的抗体的位置和数量。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多种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从而研究细胞内各种生物分子的分布。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用于诊断疾病,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能够评估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
二、原位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是通过标记的探针与靶RNA或DNA结合,从而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检测靶分子的方法。
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提供靶RNA和DNA的空间分布和细胞定位信息。
1. 原理原位杂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探针、固定组织、加氢解固、杂交反应、洗涤和检测。
首先,制备标记的探针,通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
然后,将组织固定,以防止RNA或DNA降解。
接着,进行加氢解固步骤,以使靶分子的结构恢复。
随后,进行杂交反应,将探针与靶RNA或DNA结合。
最后,通过洗涤和检测步骤,确定探针的结合位置和数量。
2.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的调控机制,例如通过检测特定RNA的存在来研究基因的转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8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30卷公司。
主要自配溶液pH7.3:①解剖缓冲液:64%DMEM.32%HBSS,6.5geL的D一葡萄糖,2.98mg/LHEPES,100U/mL青霉素,100斗g/mL链霉素,2.5“∥mI,两性霉素;②完全培养液:50%DMEM,25%HBSS,25%马血清,6.5g/l。
的D一葡萄糖,2.98mg/LHEPES,100U/mL青霉素,100斗g/mL链霉素,2.5¨∥mI。
两性霉素。
1.2方法1)全脑脑片的制备:按照AdamchikY等|8o的方法,取出生后3d的SD大鼠12只,用75%乙醇浸泡消毒后,断头取脑,迅速置于顶冷的解剖缓冲液中,冷却15min之后在解剖显微镜下剥除脑膜。
在铺有滤纸的活组织切片机上切取全脑腩片,厚度为450“m。
将6孔培养板各孔内加1mL的完全培养液,然后放入插入式培养皿,取完好的脑片分放在各孑L内的滤膜上,置于培养箱内培养,温度37℃,95%的O:+5%CO:及饱和湿度,每周更换培养液2次一’,每次进行半换液。
2)脑片形态学观察:在倒置显微镜下每周2次观察脑片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了解腑片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及边缘是否清晰、结构是否明显。
3)冰冻切片以及HE染色步骤:将培养后的脑片用10%的甲醛固定6h,人30%蔗糖过夜,以20斗m的厚度进行冰冻切片。
HE染色主要步骤:用10%Harrisa苏木精液染色3min,0.5%盐酸乙醇分化数秒,饱和碳酸锂水溶液返蓝,蒸馏水漂洗后0.5%伊红染色1min,水洗之后乙醇梯度脱水,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
4)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步骤:将准备好的冰冻切片首先进行原位杂交:3%H:O:室温10min,蛋白酶K消化6~8min,洗去蛋白酶K;乙酸酐/三乙醇胺浸片10rain,PBS洗片5min;滴加预杂交液,湿盒内放置至少10min;滴加杂交液,58℃一60℃杂交过夜;洗片:2×SSC室温5min,2×SSC60oC5min,0.2XSSC60℃15min,0.1×SSC60℃5min,0.01mol/LPBSpH7.2冲洗3次。
进入免疫组化检测;5%山羊血清/3%BSA封闭,室温20min;加入anti—Dig—AP以及稀释后的一抗Olig-14oC过液;0.01mol/LPBS冲洗3次。
加入二抗,37cC20min,0.01mol/LPBS冲洗3次;加入三抗SABC,37℃20rain,0.01mol/LPBS冲洗4次;DAB显色,镜下观察结果,待显色适当之后,终止反应,0.01molJLPBS冲洗3次;转入原位杂交,BufferI-Tween洗2次,各10rain,BufferI5min,Bufferm平衡;NBT/BCIP显色,镜下观察结果,待显色适当之后终止反应;梯度乙醇脱水,透明、封片;显色结果:原位杂交阳性结果:组织细胞内出现蓝紫色颗粒;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果:细胞内出现棕黄色颗粒。
2结果2.1脑片培养大体观肉眼观察脑片生长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脑片逐渐呈现半透明化,脑片组织生长良好,未出现污染现象。
2.2培养体系中全脑脑片生长状况全腑脑片生长良好,随着培养时间推移,在倒置显微镜F可见脑片明显变薄,l周后脑片厚度由原来的450斗m渐减为150“m左右,并维持这一厚度约30d。
脑片结构逐渐清楚(图1)。
图1镜下观脑片培养的结果Fig.1TheresultsofbrainslicecultureobservedundermicroscopeArrowshowstheslrueturPoflateralventricle(100×)2.3HE染色结果直接取大鼠乳鼠的脑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取脑片培养之后进行冰冻切片并行H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脑片培养组的细胞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完整(图2)。
2.4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结果对培养的脑片经过冰冻切片之后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双染分析,原位杂交以出现高于背景色的深蓝色颗粒为阳性结果,免疫组化以出现高于背景色的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结果。
结果表明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阳性信号均出现于脑组织细胞核中,但并第6期杨丽君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819不完全重叠,原位杂交阳性信号相对弥散,而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信号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图3)。
图2冰冻切片HE染色效果Fig.2ResultsofHEstainingoffrozensectionA:Thecontrolgroup(1000×);B:Thebrainsliceculturegroup,thecellsofbrainslicegrewwellcomparedtocontrol(1000×)图3联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进行少突胶质细胞系基因1的检测Fig.3Theresultsofdetectionofoligodendrocytelineagegene-1(Olig-1)usinginsituhybridization(B,1000×)combinationwithimmunohistochemistry(A,400×)a:Positivesignalofimmunohistochemistry:b:Positivesignalofinsituhybridization.3讨论早产儿脑损伤多发生在侧脑室周围¨0|,一方面,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有效的全脑脑片的培养成为必需;另一方面,由于培养的脑片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日益变薄,如何利用培养后的脑片顺利切片进行核酸和蛋白的检测也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双标记技术因其节省切片标本以及减少样本误差的特点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可以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核酸和蛋白,与传统的单一检测方法相比,双标记技术具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即可以克服由于切片间多种差异而引起的时空误差。
以往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见于检测人体组织中的病毒¨H21以及人体特定基因的表达¨到等方面,用于检测培养中脑片的尚未有相关的报道。
本研究中,作者首先成功地建立了全脑脑片培养技术,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断定培养的脑片组织细胞存活性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的研究。
基于以往研究者的经验,推荐先进行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化标记¨4。
15。
本文作者通过图3结果观察到,双染技术可以较清晰地显示核酸和蛋白的不同表达模式以及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作者:杨丽君, 韩伟娟, 崔红, 黄德庄, YANG Li-jun, HAN Wei-juan, CUI Hong, HUANG De-zhuang作者单位:杨丽君,韩伟娟,崔红,YANG Li-jun,HAN Wei-juan,CUI Hong(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 黄德庄,HUANG De-zhuang(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炎研究所)刊名: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9,30(6)被引用次数:2次1.Hall A A;Leonardo C C;Collier L A Delayed treatments for stroke influence neuronal death in rat organotypic slice cultures subjected to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期刊论文]-Neuroscience 20092.Tanvig M;Blaabjerg M;Andersen R K A brain slice culture model for studies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precursor cell migration in the rostral migratory stream[期刊论文]-Brain Research 20093.Birgbauer E;Rao T S;Webb M Lysolecithin induces demyelination in vitro in a cerebellar slice culture system[期刊论文]-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44.Krassioukov A V;Ackery A;Schwartz G An in vitro model of neurotrauma in organotypic spinal cord cultures from adult mice[期刊论文]-Brain Research Brain Research Protocols 20025.Newell D W;Barth A;Papermaster V Glutamate and non-glutamate receptor mediated toxicity caused by 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in organotypic hippocampal cultures[期刊论文]-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9956.Rytter A;Cronberg T;Asztely F Mouse hippocampal organotypic tissue cultures exposed to in vitro "ischemia" show selective and delayed CA1 damage that is aggravated by glucose[期刊论文]-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20037.Isabelle P;Benoit B;Nicolas Vallières A Novel Method for Multiple Labeling Combin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Immunofluorescence[期刊论文]-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 20068.Adamchik Y;Frantseva M V;Weisspapir M Methods to induc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raumatic damage in organotypic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s[期刊论文]-Brain Research Brain Research Protocols 20009.Noraberg J;Kristensen B W;Zimmer J Markers for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organotypic slice cultures [期刊论文]-Brain Research Brain Research Protocols 199910.Deng W;Pleasure J;Pleasure D Progress in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期刊论文]-Archives of Neurology 200811.De Brito T;Menezes L F;Lima D M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studies of the liver and kidney in human leptospirosis[期刊论文]-VIRCHOWS ARCHIV-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200612.Lu D Y;Qian J;Easley K A Automated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cytomegalovirus detection i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期刊论文]-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 200913.Herías M V;Hogenkamp A;van Asten A J Expression sites of the collectin SP-D suggest itsimportance in first line host defence:power of combining in situ hybridisation,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期刊论文]-Molecular Immunology 200714.许良中实用肿瘤病理方法学[期刊论文]-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15.王伯纭;李玉松;黄高升病理学技术[期刊论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杨丽君.崔红.杨爱君.黄德庄.崔雁.魏田力.YANG Li-jun.CUI Hong.YANG Ai-jun.HUANG De-zhuang.CUI Yan. WEI Tian-li大鼠全脑脑片培养及缺氧缺糖模型的建立[期刊论文]-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9,29(5)1.滕孝静.王卫东.谢建兰.周小鸽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双染法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14)2.王兴波.王静.冯冬青.万晓书.王东梅体腔积液薄层液基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3(28)引用本文格式:杨丽君.韩伟娟.崔红.黄德庄.YANG Li-jun.HAN Wei-juan.CUI Hong.HUANG De-zhuang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