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梅陇中学年初三语文摸底考试教学内容
2023年上海市各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课内基础部分汇编

2023年上海市各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课内基础部分汇编一、课内基础部分概述本文档汇编了2023年上海市各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课内基础部分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理解:包括理解短文、文章主旨归纳、细节理解等内容。
- 写作技巧:包括作文写作、意见表达、文辞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 语法知识:包括词类辨析、句法分析、语法规则等知识点。
- 单选题: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察。
二、内容概要下面是一些例子,介绍了一模试卷中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1. 阅读理解- 阅读一篇短文,回答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阅读一篇文章,总结文章的主旨,考察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 阅读一篇短文,回答细节问题,考察学生细节把握的能力。
2. 写作技巧-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进行作文写作,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 意见表达: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文辞运用: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语法知识- 词类辨析:要求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考察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句法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考察学生的句法分析能力。
- 语法规则: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语法规则的用法和句子的语法修饰。
4. 单选题- 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三、总结本文档是对2023年上海市各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课内基础部分的汇编,涵盖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语法知识和单选题等内容。
这些内容将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岛依山傍海,风景宜人,花团锦簇.(cù)的中山公园、幽静如画的八大关、古色古香的劈柴院……秀丽的景色真是让人目不遐接....。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恪守..时间。
C.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yīng),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辨..过人。
D.闻一多从唐诗下手,目不窥.(kuī)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为词牌名。
C.“江阴”位于长江南岸,“洛阳”位于洛水的北面。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忠”是他的谥号。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语病的一项是()A.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学校生活、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导致许多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的重要方式。
B.像“小辣条”这样的垃圾食品不断涌入乡镇市场,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又对正规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C.在纪念我国第40个植树节时,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D.这个神奇的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磨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的要求。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西汉时司马迁所著。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C.《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D.《画山绣水》的作者是杨朔,是现代散文家,文章将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上海梅陇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上海梅陇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唐)张籍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唐)杜荀鹤①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唐代诗人。
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1)这两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景物时都注重“着色”,请从“染”和“匀”两个字中任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2)两首诗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
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
(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甲】诗“长江春水绿堪染”意思是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以“堪染”表现江水碧绿色彩之浓重。
【乙】诗“雨匀紫菊丛丛色”意思是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
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甲】诗写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以此含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乙】诗是诗人闽中思乡之作,因离乡在外,正值秋时,触景伤怀,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情绪。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
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⑵《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B.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韩愈)C.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D.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惩.(chěng)罚星宿.(xiù)因地制.( zhì)宜忍俊不禁.(jīn)B.栈.(zhàn)桥附和.(hè) 根深蒂.(dì) 固谈笑风生.(shēng)C.诀.(jué)别木讷.(nè) 脍.(kuài)炙人口妇儒.(rú)皆知D.庇.(bì)护遒劲.(jìn )叱咤.(zhà)风云引经剧.(jù)典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懿夺取街亭后又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用“空城计”巧退魏军。
B.圣地亚哥用尽全力猎杀了庞大凶猛的大马林鱼,他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让人赞叹。
C.被领养的细马感觉自己被排挤,在广播操比赛时把帽子甩向天空,导致学校错失了第一名。
D.简•爱因失手打碎了石板而被惩罚站在凳子上,是海伦•彭斯的微笑给了她力量。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的一项()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上海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

上海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一〕默写〔15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书愤»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3. 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票遥有此寄»4.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5.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也。
«醉翁亭记»〔二〕基础知识〔10分〕6.〔2分〕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红色是热情的色采,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B.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语音的时候,它反倒迟疑不绝了。
C.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示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7.(2分)加点字注意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鉴〔jiàn〕定真伪B.醋〔hān〕然入梦C.河流干涸〔hé〕D.头晕目眩〔xiàn〕8.〔2分〕依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美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周密的_____。
②学校正积极________运动会,各项工作了明确的分工。
③如果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就可能被伪科学所_________。
A.布置准备戏弄B.部署准备愚弄C.部署筹备愚弄D.布置筹备戏弄9.下面两段歌词有细微区别,较好的是〔2分〕___________。
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A.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白杨树下住着我心爱的姑娘,当我和她分别后,好像那冬不拉,闲挂在墙上。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特朗普大笔一挥就把戈兰高地划给了以色列,无异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用他的兰花指把西方民主的脸痛戳了一顿。
C.经过连续两周的刻苦练习,在驾驶员科目二的考试中,她准确判断,沉着操作,侧方位停车停得真是恰如其分....。
D.挂满红灯笼的春晚一号演播大厅里,演员们身着富丽堂皇....的服装,把雍容华贵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澄.澈(chéng)哂.笑(shěn)戛.然而止(gā)B.诘.责(jié) 愧作.(zuò) 龙吟凤哕.(huì)C.取缔.(dì) 气氛.(fēn) 栩.栩如生(xǔ)D.威摄.(shè) 琐屑.(xiè) 如坐针毡.(zhān)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B.能不能在今年6月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看努力。
C.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甚至可以带给你许多教益。
D.深圳博物馆正在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栈.桥(zhàn)迟疑不决魁梧.(wu) 余音绕梁B.恐吓.(hè)郑重其事惊骇.(hài) 荒谬绝伦C.揣.摩(chuǎi)莫名其妙煞.白(shā) 鸭雀无声D.桑梓.(zǐ)叱咤风云瞥.见(piē) 不可名状5.下列句子表达无语病的一项是()A.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学校生活、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导致许多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的重要方式。
B.像“小辣条”这样的垃圾食品不断涌入乡镇市场,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又对正规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上海市普陀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生活不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在草原上蔓延..的野花。
B.白云山千峰突兀..,沟壑纵横,有奇险之美。
从远处遥望,白云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更富幽美的神秘气息。
C.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倩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
D.治理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文明因而多彩,文明因而丰富。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告诉世界,正是、海纳百川的漫长进程,积淀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A.交流欣赏互惠互利生生不息B.对话互鉴互惠互利开拓创新C.交流互鉴兼容并蓄生生不息D.交往鉴赏兼容并蓄日新月异4.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看到松树那美丽的倩影..,总会产生许多联想。
2022年上海市普陀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教师版)

【答案】8. D 9.把点滴时间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能让时间更加充实。
10.这个事例写李云鹤60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敦煌文物修复工作,论证了“真正的勤勉就是实现生命意义的必由之路”。
11.第②段写了勤勉是把点滴时间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能让时间更加充实;第③段写了真正的勤勉,是时时、事事、处处都在创造新生活;第③段指出“真正的勤勉”的内涵,是对第②段的补充论证;与第④段首句“勤勉不仅是一种时间管理的艺术,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形成呼应。
③然而,勤勉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让自己忙碌起来”。李大钊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就是创造新生活。”只顾着把时间填满,却“只见动作,不见前进”,那只是瞎忙、空忙、白忙;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碌,而是时时、事事、处处都在创造新生活。前者只有勤勉之名,却往往无尺寸之功;后者才是名副其实,在不弃微末中收获成长。
【注】①策:孙策,三国时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权之兄。②卒:突然。③陈:同“阵”,军队作战时的战斗队列。
2. 两文所述事件都发生在_______时期:【甲】文节选自《_______》一书。
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解释【乙】文中加点词。
(1)数出驱驰:
(2)从骑绝不能及从: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燕、侧、畔、忧”这几个字的写法。
(二)(2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口口口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摸底考试170519(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2. ,雪尽马蹄轻。
(《观猎》)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黄鹤楼》)4.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5.__________,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第一首词中“识尽”的意思是;第二首词中“沙场”的意思是。
(2分)7.对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词的作者相同,但是词风不同。
B.两首词所写内容都与作者经历有关。
C.作者的情绪都集中表现在词的结尾。
D.两首词中都有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出师表(节选)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 选文中的“臣”指的是(人名),“先帝”指的是(人名),成语出自这段选文。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0.下列对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抒发了“臣”作为布衣的精神追求。
B.第②句写出了“臣”答应追随先帝的原因。
C.第③句交代了“臣”连年奔波的残酷现实。
D.本段内容主要是回顾往事并借此表达忠心。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赵襄主学御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②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③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⑤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
②易:改换。
③安:安稳。
④调:协调。
⑤诱道:引导。
此处之“道”,同“导”。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对.曰()(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13.王子期认为“此君之所以后也”的原因主要是心在于“臣”却不在于“”(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原因:从注释①我们知道,从“俄而”一词我们推测。
(3分)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
(2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保护方言,使用胜于收藏谈界玄①日前,通行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广东省东莞市宣布,将用三年时间建立东莞方言档案,保护“行走在消逝中”的乡音。
对于以人为载体的语言来说,存入档案馆就可使之安然无恙了吗?②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不便书记..的方言更不例外。
况且,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某些方言更具只可意会的微妙,只有那一方水土的那一方人才明了。
因此,将方言存档的保护举措显然不足以保全方言。
③方言生于民间,它的格局自然也在民间。
因此,想要保全方言,就要让方言从民间来、回民间去。
只有口耳相传的方式,能让方言回响在山沟里、流淌在小镇上,再活千百年。
④或许在电子设备中,方言在万年后都能在世上“发声”,但那时候,若没有方言的传承者在,还会有人想去听、听得懂、有共鸣吗?失去环境与主体的“空话”,又怎能得到回响?⑤这是保护方言最坏的时代。
普通话作为社交“通行证”的力量在壮大,网络用语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甚至,“火星文”都“登陆地球”了。
而舞台的另一端,乡音渐远,一些方言呈现出“退场”姿态。
⑥但这也是保护方言最好的时代。
广播、电视里播放着方言节目,学者们研究方言并赋予它文化遗产的身份,一些地方办起了方言少儿班,甚至热爱汉语的美国人为中国人制作了“乡音苑”网站和“中国方言地图”……⑦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言不是一个死物,它与人的腔调和情感共生并存。
在方言里,一个俏皮的词,一句生动的话,只有真人说出来,才能带来那份人间烟火气息。
⑧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保护地方方言,可以让更多人不忘记家乡的声音,不丢掉与生俱来的地域标签,不失去一方水土的文化。
⑨使用方言,胜于收藏。
念念不忘,才有回响。
只有让缕缕乡音活在民间,以方言为载体的种种地方文化才能薪火相传。
15. 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书记”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16. 文中画线句回答了第①段中提出的问题(3分)17. 第④段不能删去的理由是(4分)18. 本文开头作者提出问题之后,第③段——第⑥⑦段——第⑧段,阐述“保护方言,使用胜于收藏”的;第段。
(6分)19. 第⑤、⑥两段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那个蠢女孩是我张爱玲○1常有个人在记忆深处躲躲闪闪,待我细想时,那个身影已走远。
有一天月光格外皎洁,月光下我终于记起那个曾经很蠢很蠢的女孩儿,那个蠢女孩儿是我。
○2起初我并不蠢。
记得七岁上学时教室很大,希希落落....地坐着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
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领着同学们在课前唱歌的文艺委员。
后来,老师惠眼识珠....,发现我嗓门儿挺大人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3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理由极简单:学生少,操心事少;女生少,操心事更少。
所有的班主任也都说我们班女生最友好,总是合合气气....的。
她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
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
○4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反正我开始嫉妒琴,正像琴一直嫉妒我——我们的成绩太相近了,每次读完考试分数,老师如果表扬女生,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中的一位。
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有了敌意的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地说笑,放学亲亲热热地打闹。
当我形单影只地待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我恨琴恨得咬牙切齿。
○5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子。
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了。
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玻璃刚好坏了一块儿,于是我拨开门闩就跳了进去。
○6拿了书包正要出来,我忽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干的,那天她值日。
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呢。
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
一回身看见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
少年时代起的绰号往往并无道理,想了半天胡乱起了一个。
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写在琴的书桌里。
写完了就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事丢在脑后了。
○7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在骂人,看见我音量提高了一倍。
我才知道我的报复手段不仅偷偷摸摸不那么光明正大,而且惹了麻烦。
最麻烦的不是在学校,琴知道老师要来了便早早住口;最麻烦的是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英雄。
○8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
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
○9五年级时新来了两位女生,其中就有我的表姐,为了考入市重点特地从林区转来重读。
加入了新成员,“半边天”不但没多云转晴,反而阴云密布了。
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
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没有战争也虎视眈眈。
10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贬低对方,以示敌弱我强。
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丝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常形容坏人的“横丝肉”替我出了许多怨气。
11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聪明,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
12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
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13妈妈说:“嗯。
琴你有工夫到我家里玩儿吧。
”○14“哎。
”○15我那时混沌未开,等琴走远就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16妈妈瞪我一眼:“这孩子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
”○17“我才不和她和好呢。
”○18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恶骂,几次碰到她探询的目光都以冷眼拒绝了。
○19多年以后我才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
我们太习惯于把○对手列为敌人,太习惯于嫉妒甚至诽谤,可是,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
20.第○2、○3段加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希希落落 B.惠眼识珠 C.合合气气 D.格格不入21.第○1段的作用是(5分)22.从文中看,导致“我”的愚蠢行为“变本加厉”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其一是“”,其二是“”。
(4分)23.概括文中表现“我”愚蠢的主要事件:(6分)(1)第○5段——第○7段12段——第○18段(2)第○24.联系全文内容,对末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的聪明表现在其智商高,成绩优秀。
B.一个人的聪明取决于其情商高,尊重对手。
C.一个人的聪明表现在其明事理,懂得欣赏对手。
D.一个人的聪明反映在其心理素质好,无视诽谤。
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5——26题【材料一】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毫无疑问是《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的出版历史已有50多年,字典上未曾注明编撰者姓名。
它初版于1953年,迄今12次修订,百余次重印,发行量累积已经高达4亿册,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的众多之最。
她的主编,是已故27年之久的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语文教育家魏建功先生。
——摘自《中华读书周报》【材料二】《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中国第一部通用字典。
最早的名字叫《伍记小字典》,但未能编纂完成。
自1953年,开始重编,其凡例完全采用《伍记小字典》。
从1953年开始出版,经过反复修订,但是以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作为第一版。
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1956年并入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新华字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