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合集下载

《历史的观念》读书笔记

《历史的观念》读书笔记

《历史的观念》读书笔记本学期的西方史学史课程,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了《历史的观念》一书,此书被誉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

这本书有理有据地梳理了西方人的历史观念的演变,从古希腊到现代,各阶段的特征一目了然。

但是由于我学识浅薄,所以对于书中所传达的各种思想理论等也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能够做到充分理解和领会。

《历史的观念》一书的作者为柯林武德,是极受学界关注的英国20世纪哲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早年的学术研究主要在纯哲学方面,后转入历史哲学,他的思想对20世纪西方的历史理论以及艺术理论有较大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他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语言,将深刻的哲学思想用平白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兼有历史学和哲学两方面的思维特点,所论问题切中历史学的核心,却又通俗易懂。

柯林伍德反对19世纪以来历史朝自然科学看齐的倾向,主张历史就是思想史。

历史的对象就是思想他指出,历史并不是”死掉的过去”,而是”活着的过去”历史知识就是对被囊括于现今思想之中的过去思想的重演,否则,便成为“伪历史观念”。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对于这句话我早有耳闻,但是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句话的出处正是《历史的观念》这本书。

正如诸多名人名言总是容易被人误读一样,柯林伍德这句话同样被许多人误认为历史研究只是局限在狭义的思想领域,最初的我也是这样认为。

但是当我读到柯林伍德在书中的首次完整论述“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家所要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时,我才意识到历史研究好像并不能仅仅狭隘的局限于思想领悟。

我认为作者想表达的应当是历史学家研究的不仅是狭义的思想史,而是一切历史行为内在的思想,这个范围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宗教史、艺术史等,而历史学家需要关注的正是这些历史行为内部的历史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构成历史行为。

柯林伍德在导论的第一节就阐述了“历史哲学”一词内涵的流变过程。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历史的观念》是德国历史学家克劳斯·爱森豪威尔的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历史的本质和意义,对于历史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历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也对历史学的研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爱森豪威尔在书中提出了“历史的观念”这一概念,他认为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件和事实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和认识世界。

历史的观念是一种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方式,它超越了简单的史实,更关注历史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以及历史对于当代社会和未来的启示。

在书中,爱森豪威尔还对历史学的发展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提出了“历史的结构”、“历史的过程”和“历史的事件”这三个概念,强调了历史学研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历史的结构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框架和规律,历史的过程是指历史的演变和变迁,历史的事件则是历史发展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历史,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读完《历史的观念》,我对历史学的研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历史是如此丰富多彩,它不仅仅是过去的事实和事件的记录,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反映。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和认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前进。

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人生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关注历史学的研究和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深入了解历史的内涵和意义,也积极参与历史学的研究和实践,为推动历史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是如此重要和宝贵,我们应该珍惜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也为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历史学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繁荣和兴盛,也愿人类社会在历史的指引下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的观念柯林伍德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柯林伍德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柯林伍德读后感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想着这会不会是那种枯燥得能把人看睡着的学术大作。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柯林伍德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智慧老人,只不过他讲的故事不是那种哄小孩的童话,而是关于历史这个超级宏大又神秘的话题。

柯林伍德强调历史是一种思想的探索,这一点可太有趣了。

以前我总觉得历史就是一堆过去发生的事儿,什么年代谁打了谁,哪个皇帝在位时发生了啥灾难之类的。

但他让我明白,历史可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都有着当时人们的思想在起作用。

就好比一场战争,它不只是两支军队拿着武器互相砍杀,而是双方不同的政治理念、战略思想在战场上的碰撞。

这就像是在历史的舞台背后找到了操控那些木偶(人物和事件)的线,原来那些线就是思想呀。

他还谈到历史的证据和研究方法。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说历史学家不能像个只知道搜集小玩意儿的收藏家一样,把各种各样的历史资料一股脑儿堆在一起就完事儿了。

而是要像侦探一样,从那些看似零散的证据里找出背后的真相,找出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

这就好比福尔摩斯在调查一个案子,他看到的每一个小细节,可能是地上的一根毛发,或者墙上的一个痕迹,在历史学家眼里就像是一份古老的文献、一件出土的文物,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柯林伍德有时候讲得特别深入,那些哲学性的论述就像一道道复杂的谜题。

我常常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掉进了一团乱麻里,得停下来好好捋一捋。

但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它就像一个知识的宝库,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宝藏,虽然有些宝藏被藏得很深,需要我费点劲儿去挖掘,但当我挖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历史的观念》是英国哲学家罗宾·乔治·柯林武德的杰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历史哲学的窗口,还引导我们思考历史学的本质和目的。

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观念发展的梳理,更是对历史哲学深入的探讨。

柯林武德在书中明确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观点,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

我们过去可能认为,历史仅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和人物的记录,但现在我们明白,历史实际上是关于思想的记录。

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社会变革,背后都有其思想驱动。

而历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记录这些事件,更是要深入挖掘背后的思想。

此外,柯林武德对传统史学提出了批判。

他认为,传统的史学方法过于简单化,仅仅是剪刀加浆糊的组合。

历史学家们从各种文献中摘录、拼凑,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这种方式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历史往往被简化为单一的叙事。

而真正的史学研究,应该从问题出发,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剪切和粘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背景,而这些背景又如何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柯林武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那就是深入挖掘背后的思想。

同时,我也对历史学的目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历史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记录,更是关于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通过了解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预测未来。

而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思想。

《历史的观念》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哲学的机会,还引导我们思考历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对于每一位热爱历史、关心人类命运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必读的经典之作。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历史的观念——精选推荐

历史的观念——精选推荐

作业标题:读《历史的观念》有感课程名称:西方史学史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专业及班级:历史学09级A班姓名:杨永谊学号:*********读《历史的观念》有感我选读的《历史的观念》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从书”之一,1997年9月第一版。

书中译本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现经过重行校正和修订,改由商务印书馆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为修订本排印再版。

一、本书作者简介柯林武德(1889—1943)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

生于英国兰开郡的科尼斯顿,1943年 1月 9日卒于该地。

主要著作有《精神镜像》、《哲学方法论》、《艺术原理》、《自传》、《论形而上学》、《新利维坦》、《自然的观念》,以及由后人整理出版的《历史的观念》,1946)。

在哲学思想上,柯林伍德提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实在既包括被认识的事实,又包括对这个事实的认识。

他认为,要了解一个命题的意义,就必须了解所提的问题是什么,命题乃是对问题的答案,哲学就是哲学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他认为,一个命题之为真为假,有意义或无意义,取决于它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而命题本身无所谓真或假、有意义或无意义。

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观点受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G.B.维科和新黑格尔主义者B.克罗齐的影响。

他反对19世纪以来史学朝着自然科学看齐的“史学的自然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基于由观察和实验所认知的自然事实,史学基于由反思所肯定的心灵事实;自然的事实是单纯的现象,而心灵的事实则不是现象而是思想。

因此在他看来,“历史就是思想史”,历史学的对象就是思想,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古人的思想,历史学的证据不是证词(遗文、遗物),而是古人的思想方式,它们同时也是今天的思想方式的组成部分。

他还指出,历史并不是“死掉的过去”,而是“活着的过去”;历史知识就是对被囊括于现今思想之中的过去思想的重演,否则,便成为“伪历史观念”。

他夸大了心灵事实和自然事实之间的区别,既不承认社会历史是自然史的继续,更无视历史的物质基础。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篇一《历史的观念》读后感读了《历史的观念》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来了一场奇幻漂流。

也许你会问,一本讲历史观念的书能有啥特别的?嘿,还真别小瞧它!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书挺枯燥的,就像那些无聊的历史课,一堆人名、地名、时间,让人头大。

可慢慢读下去,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书就像是一个隐藏着无数宝藏的神秘洞穴,越往里走,惊喜越多。

书中提到的那些关于历史的看法,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罗列,而是一种对过去的解读和理解。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平常了解的历史,是不是只是冰山一角呢?也许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

我觉得吧,历史有时候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跟我们玩捉迷藏。

我们努力去寻找真相,可它却总是躲在阴影里,偷笑我们的笨拙。

但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啊,不是吗?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会儿兴奋得像发现了新大陆,一会儿又迷茫得像走进了迷雾森林。

我不断地问自己:“我真的理解历史了吗?”可能我还只是在历史的大门外徘徊,但至少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这扇门的一条缝,让我看到了里面的精彩。

你们说,我们从历史中到底能学到啥?是古人的智慧,还是人类不断重复的愚蠢?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但不管怎样,读了《历史的观念》,我觉得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不再那么肤浅了,这一路的阅读,真好!篇二《历史的观念》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历史的观念》这本书,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里想着:“能有多厉害,不就是讲历史的嘛!”可谁知道,这一读就像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越陷越深。

书里说,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去的事儿堆积,而是有着各种观念和解释在里头。

这让我想起了咱小时候听的那些故事,大人讲的一个样,老师讲的又一个样,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迷人之处,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不断变化的观念。

我就琢磨着,历史是不是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辩论赛?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观点和证据,争得面红耳赤。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

历史的观念读后感《历史的观念》是一本由德国历史学家约汉·胡斯克所著的历史学著作,以其独特的历史观念和深刻的历史分析而广受赞誉。

在这本书中,胡斯克提出了许多关于历史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通过阅读《历史的观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也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胡斯克在书中提出了“历史是一门科学”的观点,强调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更是一门探究真相的科学。

历史学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历史,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以求得真实的历史面貌。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让我更加珍视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其次,胡斯克还在书中提出了“历史是一种解释”的观点,强调了历史的解释性和多样性。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此,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观点和解释,避免一刀切的观点和唯一解释的偏见。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更加珍视历史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最后,胡斯克在书中提出了“历史是一种反思”的观点,强调了历史的反思性和启示性。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研究,更是对现在和未来的反思。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启示性和指导性,也让我更加珍视历史的反思和启示。

通过阅读《历史的观念》,我对历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珍视历史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加珍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加珍视历史的反思和启示,以求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历史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不忘过去,更好地面向未来。

历史的观念读书札记

历史的观念读书札记

《历史的观念》读书札记开始这本书之前,我对历史的认识,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

此外,我想要从历史中知道的问题是——对于生命,对于信仰应该怎样思考,我的性格中,认为从过去的思想中给我指导是对的。

这一点可以确定,不会改变,因为过去的伟大人物坚强的在他们的思想之上完成了一生,而这本书提供的是以前的各种学习历史的观念,从中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历史的观念。

在书的开篇,作者简要回顾了一下自18世纪伏尔泰提出“历史哲学”这个概念后,“历史哲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对伏尔泰,哲学意味着独立的批判的思想;对黑格尔,哲学意味着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在19世纪的实证主义,哲学意味着发现统一的规律。

”(P27)然而,在柯林武德眼中,这三种有关“历史哲学”的看法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历史哲学”,具有各自的缺点。

伏尔泰和黑格尔的观点实际上是属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并未能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而19世纪实证主义者的观点更是一种“经验哲学”,划入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路数之中。

因而,把以上三者称之为“历史哲学”,是不妥当的。

那么,何为“历史哲学”呢?柯林武德并未从正面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哲学的概念谈起。

他指出:“哲学是反思的。

”(P53)“反思”即意味着指向过去,指向思考的对象本身。

“进行哲学思考的头脑,决不是简单地思考一个对象而已;当它思考任何一个对象时,他同时总是思考着它自身对那个对象的思想。

因此哲学也可以叫做第二级的思想,即对于思想的思想。

”(P54)也就是说,哲学探讨的深度要比其他学科更进一步,更接近内核性的层次,它要问为什么我们要这样研究某个问题,我们采用某种方法解决某个问题的原因何在?这似乎已涉及到人类的思维规律方面。

虽然哲学探讨人类的思维,但又不能同心理学划等号。

因为哲学是第二级的思想,所以它“从来不涉及思想本身;它涉及的总是它与它对象的关系。

”(P66)厘清了哲学与心理学的界限之后(哲学关心的是“关系”,而心理学是“思想本身”),柯林武德笔锋一转,开始讨论“历史哲学”的有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主要与大家交流通过阅读《历史的观念》以及课堂讨论给我的一些启发。

第一,对历史学的认识。

以前上历史课,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把一张卷子写好。

把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给填好。

觉得历史,就是这样,只要记住一个一个名词解释。

即使是论述题,也只要将背景、内容、原因填上去就可以了。

可是,这样的教与学,很有可能培养出失去思考能力,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人。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思考,怎样去组织。

曾经背过的名词解释,看过的书,在考完试以后,也就从大脑了消失了。

想要写作论文,却不知如何思考,如何下笔;想要当一名历史老师,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讲解历史。

学了那么久的历史学,最终却不知道收获了什么。

我身边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感受。

通过课堂的讨论学习以及自己的阅读。

我对历史学有了些新的认识。

历史学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历史本身,即过去人类生活的实在过程。

一是指历史认识,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

在我的理解,历史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史料、史实的研究;一方面,则是对历史的认识。

前者比较注重客观性,史料的考证,准确等方面。

后者,比较注重主观性,历史学家对历史史实的思考,对历史的发展的见解。

柯林伍德是一个哲学家,他的书充满哲学色彩。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探究人的自我认识及其人性的现实的展开的科学。

历史观念在历史上表现为古代人文的历史观念、近代理性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的”历史观念等三种基本形式。

历史哲学就是要借助历史思维去认识历史、思想、理性和人性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籍以获得对人性的真正理解。

柯林伍德,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提出历史重演论,一切历史皆是思想史等,表明他注重历史学家自身的能动作用,注重对历史认识的研究。

历史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探讨人性。

寻求人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自我理解。

古希腊哲学就会影响着古希腊的历史编撰学。

基督教哲学思想、理性主义、浪漫主义、自然科学等都哲学思想会对历史学产生很大影响,促使历史学的发展。

同样的,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历史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辩证的思想。

思考问题要多角度,更加全面。

二,对历史的两种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的方法。

看书的方法上有所改进。

以前看书、看论文,就是直接去看。

但是,效果很差,为了看完而看。

而现在,我首先要看看作者,标题,然后我去思考,作者将会写哪几个方面,运用什么样的史料,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等。

思考过后,再去阅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可能与书中经常提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有关系。

也许这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历史认识。

论文写作方面。

首先是要积累大量的史实,然后是思想理论,框架结构。

历史学更多的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影响。

高老师说,学习历史,要学进去,走出来。

怎么学进去,那就是你能够把一个人物、事件等的源流讲清楚。

走出来,就是能够从一段历史中,学到些什么,联系到一些事情。

要通透。

汪老师,也曾说过,如果,我们学习了三年的历史,仍然不懂得如何思考,那我们的水平与本科一样。

三年后,我们更是很有可能与社会脱轨。

柯林伍德也是在总结西方社会历史编撰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历史哲学思想。

学习历史,首先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至于,写作,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我们应当首先仿照优秀的论文,写几篇。

这样效果会很明显。

通过自己的仿写,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的建构,起承转合,语言组织,史料运用,史学思想等写作一篇论文需要注意到的地方。

如果我们还没有驾驭一篇论文的能力,我觉得仿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自己有一个宏观的框架。

然后是,是将自己能够写出的部分,理解的部分,有想法的部分写下来。

最后是进行整合、讨论、修改。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写出一篇好文章。

但是,也许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好的片段。

而这一片段,也许就是我们某篇文章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