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合集下载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以致近代中国无力抵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近代科技的落后,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②起因: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③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核心。
④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
⑤影响:简化了行政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①背景: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②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后,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皇帝政务负担繁重。
(2)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太祖仍亲自主持政务。
②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后来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权力。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b.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 到顶峰
c.特点:简、速、密
人员简单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梳理篇 小结: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 秦
皇帝 制、 三公 九卿、 郡县 制

内 外 朝 制
隋唐
三 省 六 部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中 书 省
明清
明:废丞相;设 内阁 清:军机处(雍 正)
(明清)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 保守、停滞、落后 开放、进步、扩张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
感悟篇
案例分析二 一个官职的变化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感悟篇
设计思路:一个官职的变化
探索从秦到明(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 人数多少、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产生途 径及废除来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并进一 步探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深远影响 ④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17-18世纪)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康雍乾盛世)
设军机处、文字狱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专制时代晚期(衰亡)
西方
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 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 展
“主宰”、“辅助” 宰相就是辅助皇帝,统领百官, 是文武百官的总头目
讨论:宰相权力的演变 (1)秦朝丞相地位高 (2)从公孙贺、卫青地位等看汉武帝时期 决策机构的变化。 (3)从魏征的进谏看唐代宰相的实权 (4)从《杨家将》看宋代决策方式的变化
(5) 从胡惟庸案看宰相制度的必然结果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
(2)目的: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 (3)设置
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务。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其 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 而设置的刑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 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名贡生清一色地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 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 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 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 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 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 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 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 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问题]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3.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 皇权的神秘感,同时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 的作用。 4.文字狱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20/3/10
探究: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横擅权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创新设计》第13页探 究一第一个问题。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根本原因:丞相权力过重,威胁皇权。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措施:废丞相,亲自管理六部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皇帝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大家来找茬:你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吗?
后现代“舞台剧”
故事梗概:
明太祖:丞相没有了,我忙啊!来个殿阁大学士帮我忙吧,让他一起来帮我决策决 策,这样我就不用烦了…… 明成祖: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我也要,就是太远了不方便,让他到住到宫里来吧。 就住到乾清宫吧! 明宣宗:唉,这么多奏章,太麻烦了,你们阁臣要发挥作用啊!你们帮我直接回复
消极影响: 政治: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思想上:禁锢人民的思想 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历 史发展潮流。
同时期东西方的对比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进步 落后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 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内阁的出现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 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 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
等,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C项
是最佳选项; 因为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 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 所以总揽全国军政要务 的机构,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
同于丞相。(5分)
【考点】(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的出现
【解析】(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的“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可以
归纳为劝谏皇帝, 匡正过失, 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 根据“⋯⋯皆起草进画” 和“⋯⋯ 审署申覆 (意即审查签收, 上报或发回) 而修画焉” 可以归纳为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 章,根据“⋯⋯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可归纳为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 审查后报告皇帝;第二小问结合阁臣与宰相的实质来作答,即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 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并不能统领六部等。
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4·上海单科·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考点】 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 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
【答案】B
3.(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

概括明朝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概括明朝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概括明朝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朝代,它们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措施。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明成祖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地方宗族“宋制”,将权力集中掌握在中央。

他把国家统一分为六部,采取一种标准化的税制来实施中央统治,他还把公文归入六部,实行“黄门机关”,把每个州的官员都列入六部,这是实行中央集权的典型措施。

此外,明朝在宗法制度方面还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以朱允的《元朔正统》为代表。

《元朔正统》的宗教制度从祖先崇拜转移到尊崇皇帝,把皇帝的君主地位贯彻到宗教当中,也就是所谓的“藩属”,也就是庙宇中供奉皇帝的偶像,这样,皇帝的权威既受到保护,又得到宗教上的支持。

清朝接棒了明朝,也继承了明朝的中央集权和宗法制度,但清朝又在这两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首先,清朝在统治政策上,重新设立官吏制度,规定封建贵族不得拥有太多的权力,大大减少了官中实权,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君主手中。

其次,清朝时期建立了“封建势力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大大限制了封建贵族的权力,把外来文化的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以便保护本土文化,坚持宗法制度,维护皇权。

由此可见,明朝与清朝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皇权,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同时也实行了宗
法制度,封建势力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君主专制得以维护,持续了很长时间,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皇权得到加强
内阁 三足议鼎政立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皇权达到顶峰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1、设立原因
① 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②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跪着,记下
嗻…
2、职能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殿


军机处与养心殿相距只有50米
执行、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侍从顾问
不能制约,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习题演练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 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 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 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内景
军机处外景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3、特点
除军机大臣和军机 章京外,没有可供 差遣的办事吏员。
(1)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3、特点
皇帝
假如皇帝有份文件 要传到东莞知县的 手中,没有军机处 之前是怎样传达的?
3、雍正设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图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雍正设军机处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 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 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从材料中可 以看出军机 处的职能是 什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废除丞相
(1)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李善长、徐
达、汪广洋、胡惟庸),其中胡惟庸主政时间最长、 权最重。任相七年,权倾朝野,骄恣擅权,并毒害 刘基(即刘伯温)。刘伯温很不看好胡惟庸,评价 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且不浅了 当 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胡惟庸任丞相是否合适时,刘 伯温连连摇头道:“不可不可 。” (《明史》)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他在1328年10月21日 生于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他的幼年非 常困苦,放过牛,要过饭。16岁时,他被送入一个 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他的脸面有皱纹而痘点斑 斑,颚部突出,这副奇异的样子使人望而生畏。25 岁,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 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 郭子兴,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 分给大家。后来成为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 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 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 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⑴原因: 行中书省权力过大
三司 互不统辖
⑵职能:
中央
各司其职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提刑按察司
民政和财政
军政
监察和司法
⑶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例题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评
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7.[2019北京文综,15,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19.[2018北京文综,14,4分]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