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期末复习试卷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卷(附答)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卷(附答)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卷(附答)
苏教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在答题中,能写出一笔好字,不仅为评卷者所欣赏,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你的风采。

本卷书写分5分。

 基础知识与运用(16分)
 1、按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kuì()不成军雅俗共shǎng()摩肩接踵()
 深恶()痛疾方兴未艾()qìng()竹难书
 2、默写填空。

(6分)
 ①请你选择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并写明出处或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雪》中毛泽东对几代帝王评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代有很多的送别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考试时刻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积存与运用(30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用楷书或行楷写在横线上,相信你一定能写得准确、工整、美观。

(此题依照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4分) 拥有财宝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一辈子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能够锤炼,的意志。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孪生(1uán) 称职(chèng) 滑稽(jī) 随声附和(hé)B.匿笑(nì) 宁静(mì) 栖息(qī) 猝然长逝(cǜ)C.湛蓝(zhàn) 禅心(chàn) 贮蓄(zhǜ) 忍俊不禁(jìn)D.进溅(bīng) 薄云(bó) 凝望(níng) 仙露琼浆(qióng)3.下列四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订正于方框中。

(2分)神通宽敞山岛悚峙德高望重海枯石烂突如奇来(2分)例句:自然是一个奇异的课堂,壮美的山川令人心胸开阔,灵秀的花鸟使我性情愉。

语文是,,5.古诗文填空(10分)①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炯,使之冲炯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为之。

(沈复《童趣》)②,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句子是:,,④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表现哲理性摸索的句子是: ?⑤请写出古诗文能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名句(写出连续两句):、6.文学常识填空(4分)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请用一句话对该名著加以点评:。

②对冰心创作《繁星》《春水》阻碍最大的是印度诗人写的《》。

7.综合性学习。

(6分)班委会决定举行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假如这次擂台赛交给你来组织,你能完成下面的任务吗?①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此活动撰写一则开场白。

初一语文苏教版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苏教版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畅游(chàng yóu)蜿蜒(wān yán)毅力(yì lì)B. 气概(qì gài)纤夫(qiàn fū)搬运(bān yùn)C. 精神(jīng shén)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跌跌撞撞(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D. 神秘(shén mì)拼搏(pīn bó)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小明的勤奋好学。

B. 由于他学习刻苦,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这得益于他的努力和老师的教导。

D. 通过这次旅行,他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锻炼了意志。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哀(bēi ái)赋予(fù yǔ)招摇(zhāo yáo)B. 淹没(yān mò)舒展(shū zhǎn)搏斗(bó dòu)C. 挣扎(zhēng zhá)呼啸(hū xiào)挥霍(huī huò)D. 草稿(cǎo gǎo)磨难(mó nàn)恬静(tián jìng)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夜幕降临,星星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地望着我们。

B.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D. 她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动听。

5.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持之以恒B. 一举两得C. 画龙点睛D. 水滴石穿6. 下列词语中,书写规范、正确的一项是()A. 遵守、召集、催促B. 欢乐、参观、辅导C. 倔强、练习、劳动D. 慷慨、成绩、提倡7.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括号内(4分)无论是小溪的潺潺流动,还是大江的()(zòng)情奔流;无论是瀑布的潇洒飘()(yì),还是大海的汪洋恣肆,它们总是在运动中得到永生。

这正如人的生命:是劳动,推动了人类进步;是思索,升华了人类智慧。

江河如果停止了流()(tǎng),那么终将干()(hé);人生如果停止了运动,那么终将失去生命。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1)《扬州晚报》在征文中明确规定,投稿日期6月28日截止。

(2)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他终于了,取消了先前的看法。

(3)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总是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

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

(4)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

A.启事醒悟可是活灵活现B.启示省悟然而惟妙惟肖C.启事省悟可是栩栩如生C.启示醒悟然而活灵活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清代曾设书局于天宁寺内,并刊刻过头巾卷帙浩繁的《全唐诗》。

B.何园中的东北两面修筑假山石景,前有水流往绕萦回,山巅处,尚有一六角小亭,亭亭玉立其间。

C.我们应该充分明确“八荣八耻”基本精神,为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D.李小颖操作计算机、设置网页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雪》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B.《观刈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场景,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生活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及其代表寿镜吾先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 ( 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qīn( 钦 )佩②ó( 卓 )著③惊心动pò( 魄 ) ④中西合bì(壁)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训,给人以幽雅、活泼的感受。

②为了筹建长城站,他讴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历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1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③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④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鹧鸪》)⑤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⑦征蓬出汉塞,归雁洛阳边。

(王维《使至塞上》)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4.名著阅读。

(5分)如果说“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了孙悟空的勇敢,则“三调芭蕉扇”则更多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

请你结合《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相关情节作具体说明。

【答】孙悟空在几借芭蕉扇没成功后,便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出现在铁扇公主家里,机智的骗到了真的芭蕉扇。

5.2007年北京大学新年联欢会上,校长许智宏深情演唱了歌曲《隐形的翅膀》,以此作为送给全体北大学子的新年礼物。

你知道许校长的歌声中寄予了怎样的期望吗?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3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那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让梦很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七年级语文知识,你将圆梦!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运用:(共30分)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juān dì shùn hài刻根深固间人听闻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2分)A.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B.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非但身体不强健,并且是有病的。

C. 课文《社戏》节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D.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为了让邪魔鬼祟不敢登门骚扰,便在家里影壁后面竖起的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这一感人故事令很多人历历在目。

B. 湖北荆州的十余名大学生在两名小孩落水的紧要关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采用结人梯的方式救人,不过令人痛心的意外还是夺走了其中三人年轻的生命。

C. 初一(13)班文明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视同仁地劝阻购买零食者,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

D. 校园金秋合唱节的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保证了活动的成功圆满。

4.根据提示补全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6每题1分,第7题2分)(1)安不忘危,。

(2) ,登高必自卑。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至于夏水襄陵,。

(6)“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四季景色各有所爱,请任意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将不同时节景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完整的诗句:,。

5.情境口语交际。

(3分)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场景,会对那一对路人说些什么?6.名著阅读、专题与实践活动。

(11分)初一(1)班最近开展了以“亲近图书,热爱文学”为主题的“读书周”活动。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南麓.lù解.数xiè膝.盖xī自怨自艾.àiB、遴.选lín 牌坊.fāng 粗犷.guǎng 面面相觑.qùC、剔.透tī遗骸.hài 翩跹.xiān 人才济济.jǐD、发绺.liǔ分娩.miǎn 殷.红yān 叱咤.风云chà2、找出下列词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问鼎苍穹中西合碧永往直前轩然大波轻装淡抹悬崖绝壁富丽堂煌熔于一炉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B、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非常好,它对防止青少年犯罪起了重要的作用。

C、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可以发挥得更好。

D、又到期末考试时,这几天,我们班六十多位莘莘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复习,迎接考试。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童年的朋友》《一面》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童年的朋友》还描写了外祖母的眼神,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面》三次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突出了人物瘦且精神很好的特征。

B、在鲁迅的笔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百草园有优美的景色,童年的趣事;三味书屋则有严厉的老师,繁重的学习。

两种环境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对三味书屋的厌弃。

C、《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高度概括了莲花的品质,点明了文章的题旨。

D、科普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学生,所以一般采用生动说明的方式,而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只要扣住建筑物的特征,按空间方位顺序作平实说明,不须作生动说明。

5、名句默写( 8分)(1),金石能开。

语文期末试卷苏教版七年级

语文期末试卷苏教版七年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沉默(mò)B. 沉着(zhù)C. 沉重(zhòng)D. 沉香(xiā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这与他的努力分不开。

B. 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学校规定学生不得擅自离开学校。

C. 由于今天下雨,所以同学们没有按时到校。

D. 我们在课余时间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浩浩荡荡”形容气势雄壮。

B. “波涛汹涌”形容水势很大。

C.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

D. “繁花似锦”形容花朵美丽。

4.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撒在夜空里的钻石。

B. 雨中的小路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C.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仿佛在为春天忙碌。

D.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像一杯清茶。

5. 下列句子中,句式转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早晨都去图书馆。

转换后:每天早晨他都去图书馆。

B. 原句: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

转换后:我已经看过了这本书。

C. 原句:她认真地听了老师的讲解。

转换后:老师的讲解她认真地听了。

D. 原句:这道题很难,我一时解答不出来。

转换后:这道题很难,一时我解答不出来。

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B. 欣欣向荣(xīn)C. 豁然开朗(huò)D. 惊涛骇浪(hài)7.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真是包罗万象。

B. 他一看到这个问题就皱起了眉头,显然已经江郎才尽。

C.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班的骄傲。

D. 这位老教师已经退休了,但仍然保持着诲人不倦的精神。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说。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C.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一个美丽的小镇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一语文第一部分( 2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qīn( )佩②zhuó( )著③惊心动pò( ) ④中西合bì()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训,给人以幽雅、活泼的感受。

②为了筹建长城站,他讴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历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吴楚东南坼,。

(杜甫《》)②,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③惟有绿荷红菡萏,。

(李商隐《赠荷花》)④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鹧鸪》)⑤,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⑥,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⑦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4.名著阅读。

(5分)如果说“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了孙悟空的勇敢,那么“三调芭蕉扇”则更多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

请你结合《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相关情节作具体说明。

【答】5.2007年北京大学新年联欢会上,校长许智宏深情演唱了歌曲《隐形的翅膀》,以此作为送给全体北大学子的新年礼物。

你知道许校长的歌声中寄予了怎样的期望吗?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3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那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让梦很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答】第二部分(44分)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6-10题。

(12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4分)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至则.无可用跪而拾之以.归(《赵普》)则.门钥不得出(《于园》)C. 益习其.声D. 尽其肉,乃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七子之歌》)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E. 荡倚.冲冒上倚.河汉(《黄鹤楼》)【答】和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A.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

B. 至则无可用,(驴)放之山下。

C. (虎)以为(驴)且噬己也,甚恐。

D. 然(虎)往来视之,觉(驴)无异能者。

【答】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9.“稍出近之”、“稍近益狎”两句中的“稍”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对表现“老虎”有什么作用?(2分)【答】10.选文所述寓言故事已经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

请你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拔苗助长”的释义,解释它的意思。

(不超过100字)(2分)【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自己帮助苗长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阅读《沁园春雪》,完成11-13题(6分)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阅读诗词要通过想象去感受诗词所创造出的具体生动的形象。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答】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分)【答】13.作者在诗中列举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有什么用意?(2分)【答】阅读《一面》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6题。

(6分)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象得到了保证似地,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一个结实而矮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定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象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Conductor!X X”蓝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后脑勺上,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也不说买,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这时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综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14.第一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它有什么作用?(2分)【答】15.联系节选的语段,说一说“西装同胞的嘴脸”是怎样一副嘴脸。

(2分)【答】16.选段最后画线的句子:“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结合上下文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2分)【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9题。

(6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就是人是文化的主人,不像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存放。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一半在中国,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有,民间手工技艺唐三彩即其中标本之一。

②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基本釉色。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班驳陆离、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③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

它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

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

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

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④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

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瞬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什么是“唐三彩”。

(2 分)【答】18.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2分)【答】19.西方一位学者说,唐三彩是“需要跪下来欣赏的艺术”,联系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分)【答】读《我和橘皮的往事》一文,完成20-24题。

(14分)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其实,校办工厂并非是今天的新事物。

当年我的小学母校就有校办工厂。

不过规模很小罢了。

专从民间收集橘皮,烘干了,碾成粉,送到药厂去。

所得加工费,用以补充学校的教学经费。

有一天,轮到我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去那小厂房里义务劳动。

一名同学问指派我们干活的师傅,橘皮究竟可以治哪几种病?师傅就告诉我们,可以治什么病,尤其对平喘和减缓支气管炎有良效。

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

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困扰,经常喘做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

可是家里穷,母亲舍不得花钱买药,就那么一冬季又一冬季地忍受着,一冬季比一冬季气喘得厉害。

看着母亲喘做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的痛苦样子,我和弟弟妹妹每每心里难受得想哭。

我暗想,一麻袋又一麻袋,这么多这么多橘皮,我何不替母亲带回家一点儿呢?当天,我往兜里偷偷揣了几片干橘皮。

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偷偷揣几片干橘皮。

母亲喝了一阵子干橘皮泡的水,剧烈喘息的时候,分明地减少了,起码我觉着是那样。

我内心里的高兴,真是没法儿形容。

母亲自然问过我——从哪儿弄的干橘皮?我撒谎,骗母亲,说是校办工厂的师傅送给的。

母亲就抚摸我的头,用微笑表达她对她的一个儿子的孝心所感受到的那一份儿欣慰。

那乃是穷孩子们的母亲们普遍的最由衷的也是最大的欣慰啊!……不料想,由于一名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先是在全班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校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那是特殊的年代。

哪怕小到一块橡皮,半截铅笔,只要一旦和“偷”字连起来,也足以构成一个孩子从此无法洗刷掉的耻辱,也足以使一个孩子从此永无自尊可言。

每每的,在大人们互相攻讦之时,你会听到这样的话——“你自小就是贼!”——那贼的罪名,却往往仅由于一块橡皮,半截铅笔。

那贼的罪名,甚至足以使一个人背负终生。

即使往后别人忘了,不再提起了,在他或她的内心里,也是铭刻下了。

这一种刻痕,往往扭曲了一个人的一生。

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毁灭了一个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

当众,便是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啊!于是我在班级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

于是我在学校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地是一个贼,一个小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