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读后感
《青蛇》观后感

《青蛇》观后感《青蛇》观后感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婚姻是世俗家庭的模范,郎才女貌,夫妻恩爱。
而青蛇,只是白娘子的陪衬。
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的电影《青蛇》由徐克导演,张曼玉、吴兴国、赵文卓、王祖贤主演,电影剧情与传统讲述方式不同,是从青蛇的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许仙及法海之间的情感纠葛,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
青蛇的人间探索,孩童的成人之路影片开始,修炼千年的白蛇带着五百年道行的青蛇化为人形,相互缠绵着在大雨之夜“降临”人间。
这时候的青蛇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眼前的一切——淫歌漫舞的妓院,舞动肢体挑逗众人的印度舞女——感到好奇,并随即开始模仿印度舞女的举动去挑逗她。
她“降生”人间后第一眼看到是一个充满情欲的世界,她认为人的世界就是这样,所以后来她会去勾引许仙和法海,这是她认为修成人的首要课题。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就是“性”的发展过程。
所有的人不分男女,出生后第一个性能量投注的对象都是母体——婴儿出生之后第一个见到的是母亲,最早接触到的是乳房,这时他已经有了原始的性需求,他通过用嘴吸吮乳房这个动作获取食物和性的满足。
而后来小青在勾引许仙时脑海里的“性幻想”却是最初和印度舞女调情的画面,这反映了人最初的性能量没有男女性别的区分,投注的对象都是母体(女性)。
所以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女性是天生的同性恋者,这也是为人的潜意识所接受的,比如公共场合两个女孩可以拉手、拥抱,但两个男孩子这么做就不太被接纳。
接着,在与许仙相遇前,白蛇开始教导青蛇怎么做人:怎么学人走路、说谎、学习人的七情六欲。
这时,青蛇将白蛇当作母亲、导师、恋人。
这好比在婴儿早期,人的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是二元的,第一是母亲,第二是自己,这时父亲是不存在的。
这样的二元关系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会表现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模仿和崇拜。
影片后来青蛇诱法海的动机可以理解为她在下意识地模仿白蛇引诱许仙。
读李碧华《青蛇》有感(3)

读李碧华《青蛇》有感(3)三、对爱情的反思和向往——《青蛇》与《白蛇传》的主题比较。
“爱情”无疑是这两部作品共同的主题,只是它们一个“爱”得完美,一个“爱”得惨烈。
《白蛇传》的爱情故事浪漫而完美。
白素贞虽是为报恩而来,却是真真实实爱上了许仙,以她千年修行、聪明,并同智慧,和着真心一并付出,全心全意的爱着许仙。
她不光温情的爱着许仙,更以一颗善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她是才貌双全。
而许仙呢,虽然作为一个书生,显得柔弱,但他为人善良、品质高洁,更可贵的是他对白素贞的一片真情,他俩人的结合,正所谓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完美得不能再完美。
更让世人羡慕的是,和一对情侣无论贫病危难,两颗靠在一起的心从未分开。
以前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说“难能可贵的爱情,就是在危难来临之际,你还在我身边”。
虽然白素贞犯了错,水漫金山引发洪水造成了天灾,但似乎人们对此情节都是支持,甚至是叫好的态度,觉得此举大快人心,面对法海的蓄意破坏、咄咄逼人的气势,白素贞此举只是顺应了民心,更见证了她对许仙的情比金坚。
人们没有责怪她更是同情她、赞美他,足见这个故事是多么的完美。
《白蛇传》里白素贞和许仙的的爱情就像是一粒钻石,经过了时间、磨难的考验、打磨之后,更加的熠熠生辉。
而《青蛇》所描绘的爱情,却是充满了勾心斗角,甚至是刀光剑影。
白素贞依旧美丽、善良、大方;依旧对许仙爱得至纯至善;依旧为爱搭上自己的一切,只为许仙能留在自己身边。
但她同时不得不提防自己的妹妹小青,因为小青也以同样的方式爱着这个“老实人”,两个在一起生活了数百年的姐妹此刻为各自的爱反目,甚至大打出手,她俩却万万没有想到,她们争夺的这个男人却冷笑着看着她俩的斗争,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财色兼收,更可悲的是这个“老实”的男人竟是个没有责任心和羞耻心的懦夫,他不记得自己曾经的誓言,面对危难,只顾保全自己,不惜将深爱自己、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妻子出卖。
哪怕没有盲目、自大的法海来“破坏”,这段爱就已是满目疮痍,只可惜了青白二蛇的一片真心。
青蛇话剧观后感

青蛇话剧观后感引言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话剧演出——《青蛇》。
该剧是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的情节为基础,通过现代话剧的形式进行诠释和演绎。
在观赏这部剧作后,我深感震撼和思考,以下是我对《青蛇》话剧的观后感和个人感受。
内容概述《青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自由的故事。
故事主要由女主角白青蛇、白娘子和法海三位角色构成。
白青蛇因追求爱情而与白娘子展开一段跨越千年的纠缠,法海则扮演着阻碍两人爱情的角色。
整个剧作中,爱情、自由和命运成为主题,并通过人物之间的角逐和抉择进行呈现。
演员表演精彩演员的精湛演技使得《青蛇》话剧更加感人和真实。
其中,我特别要提及饰演白青蛇的女主演,她以出色的表演技巧和细腻的情感演绎,将白青蛇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情感起伏和性格特点,使得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白青蛇的内心世界。
另外,白娘子和法海角色的演员也同样表现出色,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生动有力。
舞台设计独特在舞台设计方面,《青蛇》话剧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将剧情背景与特效相结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灯光的运用和道具的布置,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所表达的意境。
尤其是在白娘子化身青蛇的场景中,整个舞台上的紫色灯光和流动的舞台布景,给人一种神秘而不可捉摸的感觉,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对爱与自由的思考《青蛇》话剧给我留下了对爱情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白青蛇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并为之付出多少。
而白青蛇与白娘子之间的纠葛也让我想到了爱情和道德之间的矛盾。
在面对命运的纠缠时,她们是否可以选择自由,抵御外界的束缚,成为了我思考的重点。
展望通过观看《青蛇》话剧,我对话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欣赏。
该剧以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演技,给观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体验。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优秀话剧作品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展示,让更多观众受益于话剧艺术的魅力。
总结《青蛇》话剧是一场感人的演出,通过对爱与自由的讨论,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青蛇观后感1500字

青蛇观后感1500字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也是一段传奇。
我先看了一半白蛇传,里面有许仙与许娇容,还有青蛇与许仙,我只是从表面去欣赏它,当时觉得青蛇太过可怜,白蛇太过善良,所以青蛇也就成了恶人了。
后来又看了些影评,了解到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感情。
看了以后又觉得青蛇对许仙的那种深厚情谊也很让人感动。
我觉得如果白素贞没有为了报恩而不能跟许仙在一起,或者被法海逼回峨眉山,或许她与许仙还会生活得很幸福。
虽然他们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但是白素贞也算是圆满了。
可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的或者呢?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一些差错,这样才使美好的爱情成了一场悲剧。
青蛇,并不是真正的青蛇,而是白蛇幻化而成。
因此,当她遇到书生许仙的时候,已经完全丧失了记忆。
但是无奈的是,白蛇太爱许仙,无论他犯下什么罪,白蛇都原谅了他。
可后来看到的白素贞,已经失去了对许仙所有的记忆。
她似乎在和另一个男人谈情说爱,她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救许仙于水火之中,而是怀疑许仙对她的忠诚。
她虽然把许仙打回了原形,却不知道这样做对许仙造成了多大的伤害,甚至还告诉许仙“你不用管我,我自有办法”。
许仙是可怜的,一直保护着他的小青,变得越来越沉默,终日在佛祖前念诵着经文。
青儿,终究还是输给了爱情。
再往下看,发现许仙根本不是一个好男人,贪恋权贵,抛弃了他们的爱情。
一切,都结束了。
青儿有点伤心,难过。
她的内心,开始放下了执着。
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落泪,默默祈祷:白姐姐,许仙哥哥,希望你们的来世,仍能相遇!说不上悲剧还是喜剧,我认为这两个版本的《青蛇》各有特色,《白蛇传》是老式的白娘子报恩,《青蛇》则是一个新的主题———“一个情字了得,一段孽缘却是毁了一生”,所谓一个情字,不过是“善良”的代名词罢了。
现实生活中,像小青这样不懂人情世故的女孩比比皆是,这样的人,如果爱上了坏男人,那将是一场悲剧。
只是,像青蛇这样不顾世俗偏见的女孩更值得同情。
对白素贞的爱,没有错,只是方式太过极端。
电影青蛇观后感

电影青蛇观后感电影《青蛇》观后感电影《青蛇》是由台湾导演徐克执导,梁朝伟、张曼玉、张国荣等主演的一部经典的武侠电影。
这部影片自上映以来就备受争议和赞誉,成为当时的一大热点话题。
在观看了《青蛇》后,我深受震撼,对这部电影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影片的艺术表现令人赞叹。
徐克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效技术和精美的画面构图,使得整个电影充满了奇幻与唯美的视觉效果。
特别是那些关于蛇妖的特效场景,如仙境般的蛇山和蛇精转化为美丽女子的过程,无不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神秘与惊艳的感受。
同时,电影中许多细节的处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梁朝伟饰演的法海大师与蛇妖白娘子在桥上对峙的场景,桥上霓虹闪烁的灯光与纷飞的柳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异常压抑的感觉。
这些巧妙的构思和处理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沉浸其中,同时引发对武侠电影的审美和情感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梁朝伟饰演的法海大师和张曼玉饰演的白娘子,都将角色诠释得十分到位。
法海大师内心的复杂和矛盾,以及对白娘子的爱恨情仇都通过梁朝伟精湛的演技得以展现。
而张曼玉则将白娘子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形象注入了现代气息,给观众带来了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
他们的精彩表演使整个电影更具有可信度和观赏性。
此外,电影还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与思考。
影片中法海大师对白娘子的爱恨情仇以及最终的救赎,彰显了人类的情感和善恶的斗争。
通过人性的较量和对悲欢离合的描绘,观众看到的是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并产生对自身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思考。
此外,在电影结尾处,法海大师为了拯救众人而牺牲自己,表达了对大爱的赞美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这些哲理和情感的深度处理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满足。
总之,电影《青蛇》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精彩的角色塑造和深邃的思考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样的观影体验。
这部电影在武侠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当代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观看《青蛇》,我不仅仅欣赏了其视觉上的美感,更对其中蕴含的人性、情感和善恶之间的较量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青蛇》观后感

《青蛇》观后感电影《青蛇》是一部由台湾导演徐克执导,李连杰、张曼玉等主演的武侠片。
这部电影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白蛇故事为基础,通过对爱情、人性和命运的探讨,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武侠世界。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其启发,对其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电影通过对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的描绘,探讨了爱情的力量和复杂性。
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探索。
白蛇为了救许仙,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神力。
而许仙则在得知白蛇真实身份后,依然选择了爱她。
这种无私的爱情让我深受触动,它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爱情。
其次,电影中对人性的探讨也让我深感震撼。
白蛇和许仙的故事中,人性的复杂性得以展现。
白蛇为了爱情不惜放弃自己的神力,但她也因此陷入了痛苦的境地。
而许仙则在得知白蛇真实身份后,内心产生了矛盾和挣扎。
他爱着白蛇,但又无法接受她的真实身份。
这种对人性的描绘让我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矛盾,但如何在面对这些矛盾时找到平衡,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此外,电影中的武侠元素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诗意。
徐克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拍摄手法,将武侠的世界呈现得如诗如画。
尤其是在白蛇和许仙的战斗场景中,徐克导演运用了慢动作和特效等技巧,使整个场景更加华丽而又梦幻。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让我感受到了电影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青蛇》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电影。
通过对爱情、人性和命运的探讨,电影让我思考了许多人生的问题。
爱情的力量、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武侠世界的美学价值,都让我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克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成功地将白蛇故事演绎得如诗如画。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片,更是一部富有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作品。
通过观看《青蛇》,我对爱情、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徐克导演的才华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
读后感《青蛇》

<<青蛇>>作者李碧华用周星驰式的无厘头语言作为开篇,将读者引到缠绵悱恻的故事中。
白蛇与青蛇因误吃了七情六欲丸,开始懂得了人类的感情,相继爱上了美少年许仙。
其实这本书是写了两种人在路口的徘徊与抉择,许仙是平凡男人群体的缩影。
小青被成功地塑造为觉醒的女子典范。
书中描写白蛇的语气是冷的,象她又凉又滑的蛇皮,恰似金庸笔下的小龙女。
当她遇到了爱情,义无返顾地舍弃了千年道行时,她如一只自焚的凤凰。
在仙人分界的路口,她被迷离的春雨蒙昏了头。
为一个平凡的男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她以为平凡的爱和关心,嘘寒问暖,眉目传情,会使这个男人永远的感动,结果多情反被无情误,她成了雷峰塔底的囚徒,千年与孤独为伴。
她永远迷失在感情的十字路口,不知哪儿是正确的方向。
在白蛇与许仙结为夫妻后,青蛇对姐姐又妒又恨。
一度充当第三者的角色。
她面对许仙眼中永远流泻不出的迷茫和永远不知投放在哪儿的眷顾,意乱情迷了。
但还好,她比白蛇多了层冷静。
也许是心头的愧疚吧!在最后,她终于迷途知返,走出了死巷,也彻底认清了许仙的面目。
然而许仙,这个忧郁,儒弱的美男子,他对自己人生的分岔路口几度退缩,并且负情负义。
他既贪恋白蛇的美貌,同时又希望拥有小青。
在人类自以为是的聪明下,他不断起誓,又不断地违背自己的誓言。
最后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
生死攸关的时候,他选择了保全自己,遗弃了对他情深一片的素贞。
法海带着一种几近变态的刚毅和执着,去追寻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他的人生路途上没有所谓的路口,所以他永远不会迷失。
他能让人产生与爱等量的憎恨,又让人一筹莫展,但他的内心也有柔软不可触摸的一部分,所以最后无法面对小青落荒而逃。
相信看过原著的人都会爱上青蛇,真正有情有义的生物。
而法海有“欲”,他不能“欲”,白蛇无“爱”,却想拥有“爱”,每个人都在勉强自己,都没有青蛇来得豁达和随性。
白蛇是被人同情的,但是也仅剩同情而已,法海是可悲的,夹在空戒、情欲之间。
李碧华小说青蛇读后感

李碧华小说青蛇读后感《青蛇》是李碧华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对青蛇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的描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让我深受触动。
白素贞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对许仙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
她不顾一切地为许仙付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许仙则是一个普通的书生,他对白素贞的爱也是真挚的、执着的。
两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相爱,却又因为社会的压力和道德的束缚而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通过这段爱情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纯粹,也意识到了社会对爱情的限制和束缚。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让我深有感触。
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遭到了社会的排斥和谴责,他们被迫与世隔绝,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伤害。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因为社会的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甚至不得不背弃自己的良知和人性。
小说通过对人性的描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最后,小说中对社会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悟。
在这个故事中,社会对于异性恋和同性恋的歧视和排斥是非常明显的。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对于爱情的束缚和限制,也让我意识到了社会对于个体的伤害和伤害。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因为社会的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甚至不得不背弃自己的良知和人性。
小说通过对社会的描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对《青蛇》的阅读,我对爱情、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剖析。
它让我感动,也让我思考,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也能够勇敢地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蛇》读后感
张爱玲说过,每个男人都希望拥有两朵玫瑰,白玫瑰与黑玫瑰。
而于李碧华,演绎出了另一种说法——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
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了他荒芜的命运。
——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
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
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位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
——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硬朗。
万一法海肯臣眼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
得不到的方叫人恨得牙痒痒,心戚戚。
也许正是因着这段话,有人评价李碧华是张爱玲的后继者,尤其是这《青蛇》,仿着白玫瑰和红玫瑰的故事。
但是,我觉得她只是对张爱玲的文字有所感触,对中国民间这美好的传说有所感悟,才写下了这故事,惊天动地。
在李碧华营造的惊心动魄的故事里,谁都没有成为赢家。
白蛇拼尽一生爱了一个最终彻彻底底背叛了自己的男人,换来的只是塔底几百年的岁月,谁知依旧念念不忘,断桥边,
她的心又飞去;青蛇则用了与爱等量的恨去憎恶一个曾经轻视她拒绝她叫她一筹莫展的男人,成功勾引许仙后,内心却开始后悔,看到许仙的背叛,白蛇的牺牲,红颜一怒下,抽刀相向。
而法海在小青的影响下,不知不觉间,那颗被强大的武装外表包裹的柔弱的心脏开始有了情,任凭修为再高,也再逃脱不了情的劫难了。
至于许仙,对于我而言,是反差比较大但是却又很能接受的,我甚至相信,若真有这样的事情,许仙也必定是李碧华笔下这样的,贪生怕死,尤其是看到最后一幕是他带路给法海来捉白蛇时,直想扇他两巴掌。
看李碧华的语录“人一穷,连最细致的感情都粗糙”、“男人——负情是你的名字”、“每个男人最终目的都是“不走”,只看他支撑到什么地步。
每个女人最终目的都是男人“不走”,只看她矜持到什么地步”……便知,她必定不肯中规中矩写百娘子的故事。
她看透七情六欲、看淡世态炎凉,男人在她笔下,大多太薄情、自私、虚伪、胆怯;而女人多妖娆、多情、自欺欺人。
人都自私着,只是男人更加凉薄罢了。
换个角度看,小青,白蛇,法海,许仙,不就是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情感与情欲,另一面便是理智与思想(多想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呵)。
在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孽缘中,人性的两面,兴许就是那自相矛盾、无数烦恼的根源吧。
殷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