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
中圈 分 类 号
¥ 1 ; 125 5 3 S 6 .3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期是 玉 米 一生 中 要 求较 高 温度 的时 期 。 温度 高 于 3~ 5 但 2 3
℃或低于 1 8℃, 都不利 于开花 。 在玉米籽 粒灌 浆成 熟过程 中
.
适 宜温度 为 2 - 4o 且 温 度 日较 差 大 有利 于 养 分 积 累 . 2 2 C, 气温 高于 2 5℃或低 于 1 6℃都 会影 响淀 粉 酶 的 活动 而 不利
,
.
潮
于物 质运输 和积 累 。
22 . 日照 时数
以 历年 日照时数 为 x轴 , 以对 应年份 的夏 玉米 产量 为 y
轴 , 到 曲线 如 图 3 由 图 3可 知 , 着 臼照 时数 的增加 夏 得 。 随 玉米 产量 呈 明显 的下降 趋势 。 米起 源 于低纬 度地 区 是 短 玉
一
此 , 橙在果实膨大 期的 7 脐 —8月受干旱影 响机 率很高[ 4 1 。
3 种 植 建 议
( ) 大种 植面 积 。 1扩 目前 , 犹县脐 橙 种植规 模 较小 , 上 产
量 少 , 县 仅 种植 1 8 .7 m 为充 分 利 用 当地 有 利 的气 全 66 。 0 h 候 资源 , 做大 做 强脐 橙 产业 , 议在 适 宜 区扩 种 6 66 ~ 应 建 6 .7
。 ,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降水、温度、日照和风速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
降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适宜的降水量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如果降水过量,可能会造成土壤过湿,导致玉米根系受损甚至烂根,进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相反,如果降水不足,土壤干旱会限制玉米的水分吸收能力,导致玉米的生长受阻。
适宜的降水量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关键之一。
温度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玉米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在这个范围内,玉米的生长速度较快,光合作用活跃,产量较高。
如果温度过低,玉米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弱,产量下降。
相反,如果温度过高,会抑制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水分和养分的丢失,影响玉米的产量。
日照时间也对玉米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日照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其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充足的日照时间可以提供足够的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合成和积累,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长期阴雨天气或大量云层覆盖会导致日照不足,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了养分的吸收和转运,从而降低了玉米的产量。
风速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适度的风可以促进玉米的通风换气,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如果风速过大,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摧毁植株的叶片,减少光合作用的面积,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的产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适宜的降水量、温度、日照时间和风速等气象条件能够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在玉米生产中,应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合理调整种植技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对气象条件的研究也有助于制定科学的玉米种植管理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为探讨气象因子对潍坊市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利用潍坊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0年共20年的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找出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影响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条件之一是降水量。
积温和日照时数虽然对夏玉米产量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夏玉米;产量;气象条件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夏玉米是潍坊市主要的秋收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
夏玉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 9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95d 左右,夏玉米为喜温、短日照作物,夏玉米全生育期一般需要∑t ≥0℃的积温为 2000~2500℃。
潍坊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北临渤海湾,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气候特征明显。
潍坊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夏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山东省占有很大比重。
降水量、温度、日照等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产有很大的影响[1-2]。
在夏玉米生育期内,近20a(1991~2010年)平均降水量399mm,近20a平均日照时数723h,年平均积温为2662℃。
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夏玉米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目前,关于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对近20a(1991~2010年)潍坊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对气象因子对夏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潍坊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指导夏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夏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夏玉米生育期间气象资料来自潍坊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0年共20a的资料,产量资料来源于潍坊市统计局。
气象资料与产量资料应用excel统计软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变化与产量的线性倾向率,分析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2.1 夏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以近20a各度为x轴,以夏玉米历年平均产量为y轴,得到潍坊市近20a夏玉米产量变化趋势图。
气象条件对夏玉米高产栽培的影响及对策

气象条件对夏玉米高产栽培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通过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段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滨海县气候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育的需要,只是年度间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而影响其产量,提出了栽培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以确保滨海地区夏玉米主产。
关键词夏玉米;气象条件;高产栽培;措施夏玉米是江苏滨海地区的传统栽培作物,种植历史悠久。
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9月底前后收获,全生育期95~105d,产量近7 500kg/hm2。
从多年种植情况看,滨海县的气候条件可满足夏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但不同年份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夏玉米的生育和产量。
笔者根据滨海县多年的气象条件对夏玉米栽培的主要影响时段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以便生产上趋利避害,获得稳产高产。
1气象条件影响的主要生育时段1.1播种出苗期的降水6月上中旬是滨海县夏玉米适宜播种期。
大麦茬和油菜茬6月上旬播种,小麦茬在6月中旬播种。
6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2.3℃和23.2℃,降水量分别为36.2mm和35.9mm,温度和水分条件均能满足夏玉米播种出苗,但是年度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有些年份不能正常播种和出苗。
例如2006年6月上中旬没有降水,土壤干旱;2008年6月上中旬连续阴雨,田间无法作业(见表1),因此这2年播种都延迟至6月下旬。
1.2抽穗开花期的温度与降水抽穗开花期,即雄穗抽穗开花到雌穗受精完成。
这一时期时间较短,10d左右。
但它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和水分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此期最适温度为25~28℃,田间持水量70%~80%。
温度高于33℃、大气相对湿度低于30%时,花粉因失水失去活力,花柱易枯萎,难于授粉、受精。
若遇暴雨,则会出现大雨冲雄,受精率低。
滨海县抽穗开花期一般在8月上中旬,这个时期常年日平均温度在27.0℃,降水量107.4mm,正常年份可以满足夏玉米抽穗开花的需要,但由于不同年份温度和降水分布不同,若抽穗开花与大于33℃的高温或暴雨相遇,则影响授粉、受精。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作物之一。
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对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正因如此,许多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实践和实验,对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降雨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降雨量不足,玉米的生长将受到限制,导致玉米的产量减少。
不同的研究表明,降雨量与玉米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降雨量越多,玉米产量就越高。
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项研究表明,当降雨量比正常值高50%时,玉米产量能够增加35%以上。
另外,研究还表明,降雨分布的均匀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也很大。
如果降雨分布不均匀,将导致田地部分地方玉米干旱,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其次,温度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也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生长延迟或减缓,产量下降。
通常,玉米的生长温度范围在25°C到30°C之间是最适宜的。
当温度低于20°C或高于35°C时,玉米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温度对玉米的自交不亲和性也会有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夜间较低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玉米自交不亲和性,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日照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得到提高。
通常情况下,玉米需要每天至少6个小时的光照,以获得最优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太阳光的强度、照射时间和光谱成分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
高强度的太阳光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和糖的合成,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研究还表明,红光和蓝光可以提高玉米籽粒的产量,而黄光则会对玉米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土壤的肥力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关键的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pH值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谷类作物之一,是人们主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因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气象条件的角度分析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 温度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气象因素,它对玉米的生长速度、生长节律、光合作用等环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玉米的生长速度集中在20°C到30°C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玉米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比较活跃,增长速度较快,产量也会比较高。
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成蛋率都会下降,这会导致产量的降低。
2. 降雨量
降雨量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玉米的生长需要水分,干旱会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如果长期干旱,玉米的干物质积累率会下降,产量也会随之减少。
而过多的降雨则会导致水分过剩,容易引起玉米茎部烂根,根系呼吸受阻,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3. 日照时间
4. 风力
风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气象因素。
适度的风能促进通风,加强玉米生长的抗风能力,有助于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但是,过强的风力会将玉米叶片吹落或折断,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综上所述,气象条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温度、降雨量、日照时间和风力都对玉米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和管理,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013年濉溪县夏玉米生育情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2013年濉溪县夏玉米生育情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摘要对2013年濉溪县夏玉米的生长情况与常年进行比较,并分析了该年濉溪县夏玉米生育期的气象要素及其影响,以期为促进该县夏玉米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生长情况;气象要素;安徽濉溪;2013年濉溪县2008年以后玉米种植面积呈逐年上趋势,由约2.7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7.5万hm2,已成为该县第二大粮食作物。
濉溪县夏玉米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8月上旬进入抽雄吐丝期,9月下旬收获。
2013年8月上中旬持续高温少雨恰逢玉米高温的敏感期和需水关键期,对玉米生产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个别田块以至绝收。
全县6.9万hm2玉米平均有效穗数62 475穗/hm2,穗粒数443.36粒,百粒重32.0 g,平均产量7 534 kg/hm2,与2012年持平。
1 2013年濉溪县夏玉米生长情况与常年比较1.1 生育期提前笔者以2009—2013年濉溪县玉米苗情监测数据为依据,2009—2012年平均数为常年参照值,比较夏玉米各生育期如下:播种期6月10—13日,较常年提前4~6 d,较上年提前10 d左右;出苗期较常年提前6~9 d,较上年提前13~16 d;拔节期较常年提前1~4 d,较上年提前3~11 d;大喇叭口期较常年提前4~6 d,较上年提前9~14 d;抽雄期较常年提前4~6 d,较上年提前9~13 d;吐丝期较常年提前2~4 d,较上年提前7~12 d;成熟期期较常年提前3~4 d,较上年提前16~21 d(2012年夏玉米生育后期温度偏低而迟熟)。
1.2 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主要生育指标偏高,吐丝期略低2013年夏玉米拔节期可见叶片数比常年多3.69叶,比上年增加4.50叶;叶面积指数比常年增加0.60,比上年增加0.90。
大喇叭口期可见叶片数比常年多2.73叶,比上年增加3.68叶;叶面积指数比常年增加0.38,比上年增加1.97。
吐丝期可见叶片数比常年略减,减少0.25叶,比上年减少0.17叶;叶面积指数比常年减少0.11,比上年增加1.76。
2017年滨州市夏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2)8 月上旬局地出现短时大风和暴雨洪涝,造成阳信、 滨 城、 邹 平 部 分 玉 米 田 因 田 间 积 水 和 大 风 而 出 现 倒 伏 甚 至 断秆。
1.3 籽 粒 灌 浆 成 熟 玉 米 灌 浆、 乳 熟 期 适 宜 日 平 均 温 度 为 22.0 ~ 24.0 ℃,如果遇到日平均气温下降至 15.0 ℃以下, 籽粒灌浆就会被迫停止;高于 25.0 ℃又遇到干旱时,会出现 叶片过早枯黄,灌浆速度明显减慢,灌浆时间缩短,籽粒脱 水过快等高温逼熟现象。9 月降水量 3.9 mm,较常年同期偏 少 40.5 mm;平均气温 23.2 ℃,较常年同期偏高 2.3 ℃; 日照时间 238.1 h,较常年同期偏多 20.7 h。9 月昼夜温差大, 日照偏多,利于玉米后期灌浆,使得千粒质量增加。 2 玉米全生育期不利气象因素分析
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
NONGYEQIXIANG
2017 年滨州市夏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蔡永 马焕香
(山东省滨州市气象局,山东滨州 256600)
摘 要 2017 年,山东省滨州市玉米收获面积 29.042 万 hm2,比 2016 年减少 0.173 万 hm2,减幅 0.59%;667 m2 产量 517.11 kg,比 2016 年增加 0.70 kg,增幅 0.13%;总产 225.27 万 t,比 2016 年减少 1.04 万 t,减幅 0.46%;667 m2 穗数 4 317.24 株,比 2016 年增加 16.04 株;穗粒数 438.38 粒,比 2016 年减少 5.06 粒;千粒质量 321.45 g,比 2016 年增加 2.91 g。鉴于此,本文对 2017 年滨州市夏玉 米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总结,分析利弊气象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玉米增产措施。 关键词 玉米;气象条件;增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陈楠(1987-) ,女,理学学士,助理工程师,曾在濮阳市气象局从事农业气象服务与研究工作。
3
夏玉米全生育期气候概况
2011 年度濮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间(6 月上旬~9 月中旬)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匀但总体偏少,日照时数偏少,气温正常。 热量条件:夏玉米全生育期的积温为 2595℃,比常年同期偏高 43℃。按中、早熟品种 对积温的需求量 2500~2700℃计算, 6 月 10 日以前播种的玉米全生育期积温均在 2500℃以 上,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对热量的需求。 降水条件:自 6 月 6 日夏玉米播种至 9 月 18 日夏玉米成熟,濮阳市各县总的降水量为 325.5~408mm,比常年同期偏少 16%至偏多 2%。各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 8 月份和 9 月上中旬。6 月上旬—7 月下旬,除清丰县降水量为 137mm 外,其余 4 县总降水量 不足 80mm,较历年 220mm 偏少六到七成。8 月份和 9 月上中旬全市降水偏多,与夏玉米需水 高峰期同步性较好,有利于夏玉米生长。 光照条件: 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 651.5 小时, 比常年同期偏少 120.8 小时 (即偏少 15.8%) , 但基本满足了夏玉米生长需要。
4
夏玉米各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4.1 播种期(6 月上、中旬) 2011 年度濮阳市的秋作物多在 6 月上旬在麦垄中套种,有一部分于 6 月中旬小麦收获 后播种,6 月上、中旬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自然降水不能满足秋作物播种、出苗需要。多 为人工灌溉后足墒下种,秋作物出苗较为整齐。 4.2 苗期(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为夏玉米苗期, 各县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1~2℃; 降水普遍偏 少, 地块墒情较差, 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间的气候条件对夏玉米苗期蹲苗有利, 易于形成壮苗。为玉米丰收打下较好的苗情基础。 4.3 拔节抽雄期(7 月中、下旬) 7月中、下旬,夏玉米陆续进入拔节抽雄期,此间各县降水偏少,对夏玉米拔节、抽雄 不能完全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主要靠人工灌溉。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1~2℃,日 照时数偏多,对夏玉米生长利弊参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夏玉米的播种期—苗期—拔节抽穗期间, 濮阳市除清丰县降水 量 137mm 外,其余 4 县总降水量不足 80mm,较历年 220mm 偏少 60-70%,从而导致出现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干旱对夏玉米的产量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得影响, 4.4 抽雄吐丝期(8 月上旬) 8 月上旬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与常年相比,日照正常,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对夏 玉米抽雄、吐丝及开花受粉,及其它秋作物籽粒形成略有不利影响。 4.5 灌浆成熟期(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 夏玉米在灌浆到成熟期的适宜气温为 22~24℃ ,前期需要的温度偏高, 灌浆后期温度 可略低。2011 年 8 月下旬平均气温为 23.5℃。9 月上中旬的气温为 18.2~19.1℃,比常年 同期偏低 3℃左右。 自 8 月中旬玉米进入灌浆成熟期, 此期濮阳市出现了持续的连阴雨天气, 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日照时数异常偏少,造成夏玉米灌浆强度降低,不能满足夏玉米灌浆 的需求,夏玉米粒重有所降低,影响产量。但是此期降水偏多,充分满足了夏玉米生育后期 水分的需求。9 月下旬以后天气持续晴好,光照充足,无阴雨天气,对夏玉米#43; 4.0511x + 8.5301 R2 = 0.9299
单产/公斤
400 300 200 100 0 1949 1953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2005 2009
年代/年
图1 濮阳市夏玉米单产时间序列趋势图
油脂烟点仪:/
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楠
(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 山东菏泽 274000)
摘
要
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了夏玉米各生育期(播种期、苗期、拔节抽雄期、抽雄吐 丝期、灌浆成熟期)气象条件影响的利弊程度,通过对 2011 年河南省濮阳市夏玉米产量要素的农业气象条 件进行分析表明:2011 年夏玉米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43℃,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但总体偏少, 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偏少 120.8 小时。总体看来:2011 年濮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气象灾害对其产量的影响 有限。最后又提出了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对策,以便趋利避害,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字:夏玉米 全生育期 农业气象条件 产量
6
结论
(1)2011 年濮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气温接近常年,适宜夏玉米生长发 育;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但总体偏少;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尤其是夏玉米生育后期出现了 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较大不利影响。总体看来:2011 年濮阳市夏玉米 全生育期气象灾害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病虫害属于轻度发生,气候年景为平年。 (2)采取一些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措施,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夏玉米是濮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且播种面积大, 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高低受多种因 素的制约和影响, 其中农业气象条件是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夏玉米生育期间有 干旱、连阴雨、风灾、雹灾、洪涝、渍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本文利用气候学的原理与方法, 对夏玉米的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定, 以便指导农业生产, 提高夏玉米 产量。
对产量的影响部分) :即: Yw Y Yt , Yw 为气象产量, Y 为实际产量, Yt 为由非气象因子 决定的趋势产量(即由社会生产力形成的产量部分) 。通过以上方法把濮阳市历年夏玉米的 实际产量分离出来,可以更好的分析评价农业气象条件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600 500
夏玉米产量 夏玉米趋势产量
公斤/亩减少 5.01 公斤/亩,单产减产 1.15%。总产量为 65.572 万吨比 2010 年的 64.647 增 加 0.925 万吨。 5.2 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对策 通过对 2011 年濮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可以看出, 夏玉米生育期间 出现干旱、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一定得影响,导致夏玉米 单产减产。因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夏玉米产量: (1)应当根据濮阳市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当遇到干 旱时应当推广节灌技术,增加水浇地面积,合理耕作,蓄水保墒,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 率。做到干旱可浇,涝灾可排,提高夏玉米产量。 (2)合理选择夏玉米的品种。由于不同的品种间受环境影响有差异,为了规避不利气候 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夏玉米种植面积大的农民,可种植 2-3 个品种,以增强抵御风险 的能力。另外通过改良夏玉米品种,培育和选用抗逆新品种,可以提高夏玉米抗御气象灾害 的能力。 (3)2011 年度夏玉米生长后期遭遇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出现时间为 2011 年 9 月 3~19 日,此间濮阳市各县的平均气温为 18.2-19.1℃,比常年同期偏低 3℃左右。降水量为 82.6 —139.4mm,是历年同期的 3 倍左右。各县的日照时数是 6~13 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 以上。此次连阴雨天气是导致夏玉米千粒重下降,单产降低的主要因素。出现连阴雨天气时 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以免影响夏玉米收获; 土壤偏湿地块应及时开沟理墒, 防止出现渍害, 增加夏玉米根区土壤通气性;应加强夏玉米后期田间管理,改善田间通透条件,防止夏玉米 贪青晚熟。注意及时收晒成熟的玉米,避免霉变或发芽,以便提高夏玉米产量。 (4)适时收获。濮阳市的夏玉米收获时间普遍偏早,影响夏玉米产量。合理的收获时期 应在苞叶发黄后 7—10 天,即籽粒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一般可增产 8—10%左右。
1
资料来源
夏玉米的发育期资料为 1971—2011 年濮阳农业气象基本站的作物观测地段资料,2011 年观测的夏玉米品种为浚单 26,中熟性。气候资料为濮阳市 5 个地面观测站的气温、降水 和日照资料。夏玉米产量资料来源于濮阳市统计局。
2
夏玉米产量的分解
用多项式模型从夏玉米原始序列分离出受气象因子影响的气象产量项 (即气象条件变化
[1]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59. [2]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夏玉米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M].郑州:河南省气象局,2011:2-19. [3]王运行,贾金明,王树文,等.粮食生产与气象保障[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142-153. [4]崔读昌,中国农业气候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张志红,杨光仙 ,马青荣,等。郑州地区近 30 年气象条件变化及与作物产量的关系[A].河南省气象年 会 2006 年年会论文集[C].郑州:河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2006.166-169. [6]赵巧梅, 苏丰敏, 方彦召, 等. 干旱对许昌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对策[A].河南省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66-569.
5
濮阳市 2011 年夏玉米产量及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对策
5.1 濮阳市 2011 年夏玉米产量 据濮阳市统计局对夏玉米实产的统计, 2011 年夏玉米种植面积为 152.8 万亩, 比 2010 年的 148.905 万亩增加 3.895 万亩。 全市小麦平均单产为 429.14 公斤/亩, 比 2010 年 4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