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doc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不少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每遇到作文便眉头紧皱,抓耳挠腮。

按理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那写作时,他们的童心、童趣哪里去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学生以童真来认识现实生活,他们充满幻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则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性的认识用充满理性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在地面与大树之间搭好一把登高的梯子。

搭“梯子”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梯子”搭好了,学生自然能爬上大树,习作之果自然唾手可得。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搭好学生作文的“梯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住课文插图,搭起学生通向习作的“梯子”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形象,是对课文的二度创作。

教者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插图进行想象、描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如学习了课文《菩萨兵》后,我将挂图悬挂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性写话练习。

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藏胞们看到红军把他们的田都种好了,把土地整治得平平整整的时候,都留下了感激的泪水,一下子拥上去。

一位老奶奶说:“谢谢,你们真是一个个活菩萨!”一位老爷爷说:“对不起,我们错怪你们了,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躲进了森林,差点丢了命。

啊,太险了!有幸还能碰到你们这些‘活菩萨’,请你们今天在我们这里住一夜吧,我以茶代酒干一杯吧!”“不用了,我们还得赶路呢,”朱总司令说,“我们不是菩萨,帮老百姓种田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只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百姓等于帮助我们自己,我们是一家人啊!”朱总司令喝了一杯茶就走了,走之前还说:“告辞了,有缘再见,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这段话,不但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描写,而且能透过不同身份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表现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迁移课文写法,搭起学生通向习作的“梯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将课文的结构方式、写法特点等向学生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巧妙地进行迁移、运用。

如何将习作指导渗透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如何将习作指导渗透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j ox ex n・ 学 额 提 ■ i u i t a na 教
阅 教 0 将 习作 掐 导 渗 透 于低 年 级 读 学 中 何
江苏省吴江市青 云中心小 学 沈 爱芳
如何指导学 生写好作文 , 一直是语 文教学 中的一 个重要课题 。 我们 的写作教学 , 往往走 人一个误 区 , 就 是许 多老师认为写作 文是小学高年 级 的事情 , 忽视 了 在低 年级 阶段 写作教 学 的主 战场—— 阅读教 学 中渗 透写作教学 。 其实正如盖楼一样 , 基是基础 , 地 一个能 在小学 高年级写 出优 秀作 文 的学生 , 往往离不开低 年 级时 的 日积 月累。 如何将写作指导渗 透到低 年级的 阅 读教学 中呢?下面笔者结 合多年 的教学 实践 , 谈谈 自 己的观点 。 积 累是 写作的前 提 古人云 : 读书破 万卷 , “ 下笔如有 神 。” 一语道 破 了 阅读 是写作 的基础 。郭 沫若也说 : 胸藏万 汇凭 吞 “ 吐, 笔有千钧任翕 张。” 这就告诉我们 , 累是 写作的 积

心 理状 态 , 恰似于无声处 昕 晾雷 。 《 色的鱼 钩 》 如 金 一 文, 鱼钩 已生锈 , 为什么称是 “ 金色 ”的 , 抓住 “ 生锈 ” 与 “ 色” 金 两个词 语巧设悬念 , 布下空 白 , 发学生 主 激 动研 究课 文 。 2突破难 点留 “ 白”。 . 空 文章反 映客观事物具有典 型 性 , 以艺术 的省略是不 可少 的 。教师必须根 据语 所 言 的 “ 离效应 ” 偏 功能 , 在课文 的难点关键处 , 激活学 生 想象力 , 进行 补 白和艺术再 创造 , 文章 在更 高意 使 义 上充实 、 升华 。如 《 董存瑞 舍身炸 暗堡 》 一文 , 在牺 牲 的刹那 间 , 只写董存 瑞 “ 抬头 望远 方 ”, 不作 铺 垫 。 当时董存 瑞看到了什么?想 到 了什么?如果董存瑞不 “ 身” 炸掉 暗堡吗? 舍 能 此处必须 留下 空 白, 让学 生填 补 , 能更 好地理解课文 。 才 3 比迁移 留 “ 白” 有 比较 才有鉴别。教材无 . 对 空 。 非是 个例子 , 向学生 提供 了练 习语言 的情境 。 《 它 我 的战友邱少 云 》 文两处用 到 了 “ ”, 一 才 一个 形容慢 , 个形容 快 , 这一慢一快 的 “ 白”, 师如能加 以引 空 教 导 比较 , 才” 的艺术 空 白 自然得到悟解 了。 “ 字 4 . 利用结尾 留 “ 白”。 空 一篇好文章 , 常会使人觉 得言虽尽 , 而意不 尽。 的写人记事 的课文不 写结 局 , 有 留下 艺术空 白 , 让读 者去 思考 , 富有感 人 的艺 术魅 更 力。 《 如 凡卡 》 一文 , 结尾只写 了凡卡做 了一个甜 蜜的 美梦 , 留下 了一 串省 略号 。 我们可引导学生延伸开 去 , 以 《 卡投信 以后 》 《 凡 或 凡卡 的美 梦 》 为题进 行续写 , 让学生体悟作者 留下 的空 白, 出合 乎情理的文章 。 写 导思过程 的 “ 留白”, 要在教 者完全吃透教 材 , 对 教材 的重点 、 难点有 较好 的把握 , 才能 艺术 地驾 驭课 堂, 促进学生 主体 的能动与互动 。还需要教者在 导思 过 程 中适 当设 置空 白: 到重 点 、 讲 难点处 留下 “ 白” 空 给 学生思 考 , 到新 旧知识 连接处 要适 当停顿 , 堂 讲 课 出现 “ 骚动 ”可戛然 而止 ……通过 导思 的 留白 , 学 让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三、 变换 角度 对 课 文进 行 改 写 训 练
败俱伤 。 ”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 和写作 之间 的紧密关系 。把 阅读 教学和作 文教 学巧妙结合起来 , 在阅读教学 中渗透写作 训练 ,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 感悟 , 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掌握写作
语 言 风 格 于一 体 的 佳 作 ,是 学 生 学 习 写
二、 利用课 文 的“ 空 白点 ” 进 行 续 写
训 练
还 可以让蒲松龄的《 狼》 开 口说话 , 讲讲它 对付屠户的计策 , 狼 的贪婪狡诈便 一 目了 然; 或把《 桃花源记 》 改成新 闻稿 , 将课堂 变成 《 东方 时空》 或《 焦点访 谈》 的节 目现 场, 以新 闻记 者参观桃 花源 、 采访 村 民的 形式再现课文 内容 , 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
写训 练
事, 或者 以孑 L 乙己自述的形式讲故事 。教 学《 老王》 后, 可让学生试 以老王为第一人 称, 改写课文 中老 王给 “ 我” 送 香油 、 鸡蛋 这一情节。在《 罗布泊 , } 肖 逝的仙 湖》 一课 的教学 中, 以作者去采访 一位见证 了罗布 泊百年沧桑的世纪老人 的形式 , 用世纪老 人 的 口吻 向人 们述 说 罗 布泊 消逝 的 故

语 文教材 中的许多课文 , 故事情节曲
折生动 , 人物描写 栩栩如生 , 文 字 内 蕴 丰
富深 刻 , 一些情 节 、 语言 、 心 理等 方 面的 “ 空 白” , 给人无 限遐想 , 教师在教 学中可
抓 住 这些 空 白点 对 学 生 进 行 多 角 度 、 多 层
次的续 写训练 。如教学《 皇帝的新装》 时, 可让学 生展 开想象 , 写写骗子做新装时装 模 作样的滑稽 动作或游行 大典结束 皇帝 回到皇宫后 的轩 然大波 ; 教学 《 赫尔 墨斯 和雕像者》 时, 想 象赫尔 墨斯 听 了雕像 者 的话 以后 的神态 、 语言 和动作等 。又如教 学《 孔乙己》 后, 请学生设想孔乙 己用手爬 着“ 走” 出咸亨酒 店 以后 的情 况 , 以“ 走 出 咸 亨酒店 的孔 乙己” 为题续写小说 。教学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

体会 、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叶圣 陶
÷.
先生说过 : “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一反 ,练
合 ,相得 益彰
阅读 教学 中渗透习作训 练
庄 亚 兰
成阅读和写作 的熟练技能 。”小学生 善 于模仿 ,模仿是他们 的年龄特征 ,是学 习过程 中的合理需要 。朱熹也 曾说过 : “ 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
只要 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 自己脑力劳动
累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 “ 意无 言 则 不 行 ,言 不 畅则 意 不 达” ,作 为一名教师 ,我将 继续努力探 索更 好的教学理念 ,用更好 的方式来 提 高学 生的写作水平 ,让 学生在作文 时能 够得 心应 手 ,作 出更好 的锦 绣文章。
盖 学 文 既 久 , 自然 纯 熟 。 ” 因此 可 以 从
这个角度 ,考虑 引导他们 的阅读取向 。 首先是能在选材立 意 、布局谋 篇 、语 言
运用 、 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 。 摘 要 :在 阅读教 学 中,挖掘 文本的 习作资 源,积极渗透仿 写、续写、改写 、 无疑教材就是 这样 的范 例。通过对一篇 篇精 美范文的观察 、研习 、化用 ( 能动 模仿 ),可以使 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 的
作者简 介:庄亚兰 ( 1 9 6 5 一 ),女 , 福建龙海人 ,大专 ,福建省龙海市实验小学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 向:小学教育 。
0 6 2 勒
的阅读积累 ,能帮助学生建立丰 富的语 言素材库。语文课本 中的课文 ,就是让 学生仿照 “ 例子”练 习的好材料 ,教 师 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 “ 点 ”,
精心选择具有 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 的精

浅谈如何将写作指导渗透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浅谈如何将写作指导渗透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
生 年龄小 , 很难把握 课文 中的重 点 , 以选 取课文 中重点 的 所
作, 但读者却感受到 了元元 的心理 , 以我们写作 文的时候 , 所 有时候不用直接写某某 高兴 了, 悲伤 了, 是通过 他的 动 或 而
作来让读者体会到他 的心情 。就这样 , 一个小 小的写作技巧 就在讲读课文 的时候渗透给学生了 。 除了阅读积 累, 还要 在 日常 生活 中养成观 察 、 积累 的好 习惯 , 日常生活 中美 的人 和事储存 起来 。《 把 小学 语文教学 大纲》 出: 作文教学 的内容就是要 让学生 把 自己看 到的 、 指 “ 听到的 、 想到 的有意义 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要让学生丰 ”
意的话 , 就会发现有些看似平淡 的文章 中往往 蕴藏着一两段 优美的句子 , 这些 句子正是应该值得 我们 重视的好材料 。我 们应该引导学生将这些 背诵 素材通过 背诵的记 忆方式 储存
美 词佳句是背诵 的重点 内容 。在教学中我发现 , 仅仅让学 生
积 累好的词语是一个误区 , 因为许多孩子虽然 能够流利地背 诵大量的成语美词 , 可一写起作文来却 如茶壶煮饺子——倒 不出来。究其 原因 , 不外乎 是违背 了学习语 言的一个 原则 , 那就 是词 语必 须在句 子 中才 能运用 自如。小孩子 学说话 的 时候是从 简单 的词语 开始的, 但是真正说 词语的时间是 十分
出有 用 的写 作 素 材 。 二 、 写是 写 作 的 开端 仿
岁的孩子来说 , 意让他们 背诵 简单 罗列 的词语 , 刻 莫不 如背

些好 的句子更 有效。而课文 是最好 的背诵 材料。每册 语
文书 , 都规定了必须会背诵的篇章, 了这些 , 除 老师们如果 留
茅盾先生说过 ,模仿 可以说 是创造 的第一 步。 ‘ “ 模仿 ’ 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 学习习作方 ” 在 面正是扶床学 步 , 牙牙学 语阶段 。因此 , 低年 级阅读 教学 在

品“鱼”之真味得“渔”之妙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的尝试

品“鱼”之真味得“渔”之妙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的尝试

个更传神 ,从而进一步体会 到用词 生动准确对于文 章表 达 有着多么重要 的作用 。紧接着 ,我创设 了一个 打蚊 子的情
境, 让学生们 学着用简 练的语言 , 准确 的动词 来描述 一下 。
t o i mp r o v e s t u d e n t s ’ wr i t i n g a b i l i t y i s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h i s p a , 把 阅读教 学和写作课有机 结合起来 ,
修建大厦所必须 的砖 、 石、 沙、 灰等基本材料 , 是写作 的原材 料。对于小学生而言 , 教材是采撷习作材料最直接最快速的
场地 。因此 , 在阅读教学 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 累课文 中的
对提高 学生 的写作能力有积极 的作用 。课 堂上 , 教师如何将 阅读和 写作 有机地结合起来 , 充 分挖掘教材 的示范性 , 提 高 学生写作能力,这便是小 学 中高年 级语文教 学 中思考 的 问
看似平淡 , 燕子轻快飞行的姿态却跃 然纸上 。而学生在平 时 的习作 中, 最难做 到的就是将动作描写生动准确 。为了引领 学生 体会作 者用词精当 , 我抓住 “ 斜” “ 掠” “ 沾 , 让学生尝试 用其他 相近的词去更换 , 学生们 纷纷开动脑筋 , 用很 多相 近
的词去替代这些词 , 然后 , 我又 引导学生去 比较这些词语 哪
孩子们争先恐 后地表述着 , 把整个过程说得具体 、 生动 。 像这样 的训练还有很多 , 通过 “ 咬文嚼字 ” 的练 习 , 为学 生提供 了模仿和创造性运用 的 “ 例子” ,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积 累语言材料 , 提高 了表达能力。
提起作文 , 不管是学生还是 教师都觉得是一 件苦差事 , 为 了写好作文 , 师生都付 出了许多努 力 , 却常 常收效甚 微 。 作文课 上 , 学生愁容满 面 , 搜肠刮肚地凑 字数 ; 办公室里 , 教

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018-2019年第8期(总第156期)GUANGJIAO课堂广角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苏民锋摘 要: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两者的分离,导致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对此,教师应积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第五中学,广西 百色 533000)中图分类号:G633.3一、引言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新理念,“读写结合”,主要是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实际上,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加强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写作,同样能引导学生不断阅读。

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1.阅读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深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人生哲学。

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学生能够根据作者对故乡的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进而引发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此时,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真情实感之下,能够很大程度保障学生作文的优美,避免学生毫无头绪,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1]。

并且,即使没有教师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8-0018-023.培养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能力阅读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应让学生学会多做学习笔记和写阅读日记。

良好的学习笔记不只简单地写出对于文章肤浅的理解,更应该深入文章,对于文章所表现的思想、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以及文章情节走向,有着良好的预见性与理解。

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2 0 1 3 年第 1 1 期
R e a d i n g a n d w i r t i n g
蹈团豳
课, { . 语文
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吕银 忠
( 内蒙古托 克托 县 第二 中 学 ,内蒙古 托 克托 0 1 0 2 0 0 )
【 摘 要 】 语 文教 学 中应 充 分联 系阅读教 学与 写作教 学 ,阅读教 学 与 写作教 学是 相 辅相 成 、互 为表 里 的 ,在 语 文教 学 活动 中 ,应 充分 认 识到 二 者之 间的 密切联 系 ,把 阅读教 学与写作 教 学结 合起 来 ,使 之 和谐 统 一 ,达 到语 文教 学 中的 双赢 。 【 关 键词 】阅读教 学 ;写作 教 学 ;结合
二 指导学生 通过 阅读 完善 凝 练 自己的写作语言
在 阅读 教学 中,忽视 词 汇阅读 就会 被架 空 , 从 而直 接 影响 到写作 时 的语 言表 达 。 在 阅读 中充 分积 累语 言 ,作 文 的面貌 则 会焕 然一 新 。一 首清 新优 美 的古 词 、一段 典 雅浪 漫 的句 子其 连贯 的 笔法 用于 文 中 ,学生 的文 章 定 会生 动 吸引 人 。历年 来 ,高 考满 分作 文 ,因词汇 丰 富 、语 言 优 美 文 笔好 而取 胜 的为 数 不少 。如 一篇 作 文开 头 “ 曾 经热血 沸 腾地 仰 视 你 ,爱 你 的一 切 。 中华— — 我 的文 化 ,那 是 《 诗 经》 中的 一注 清 水, 在 水 一方 的伊 人 ,那 是华 美 的楚 辞 ,闪 闪发 光 ;那是 孔孟 思想 , 百 家争 鸣 ,那 是 大唐 华章 ,仙 乐 飘飘 t那 是高 山 流水 ,那 是古 长 城 的 细 细青苔 ,那是 岳 麓 山庄 的依 依夕 阳 …… 漫步在 中华 的文 化里 , 多 少人 醉得 不 知 归路 ,多 少人 沉醉 于 那泛 黄 的书 页 ,将精 华 与糟 粕 统 统 吸收 ” ,作者 生动 优 美细 腻 的语 言 ,没有 丰 富 的词汇 语言 积 累 是 写不 出来 的 。 这样 , 教师 在 阅读教 学 中指 导学 生刻 意地 积累 词汇 、 语 言 ,然后 灵 活运 用 到写 作 中 ,久 而久 之 ,学 生 写作水 平 一定 会有 所提 高 ,文 章也 会达 到 “ 腹有 诗 书气 自华 ” 的境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内容摘要:现在,一线语文老师往往陷入这样的写作教学困境:一边是我们精心备课,想尽办法从技法上给学生以引导;一边是学生似懂非懂,会意了却难以在作文中实现言传。

因此,在学生课业负担沉重,阅读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担,就落在了一周五节的语文课堂±o这几年的语文教学我一直尝试把写作教学渗透到平时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指导
现在,一线语文老师往往陷入这样的写作教学困境:一边是我们精心备课,想尽办法从技法上给学生以引导;一边是学生似懂非懂,会意了却难以在作文中实现言传。

因此,在学生课业负担沉重,阅读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重担,就落在了一周五节的语文课堂上。

这几年的语文教学我一直尝试把写作教学渗透到平时的课文阅读教学中。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中,有以下几个重点: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要实现这几个目标,就必须要有具备这几个条件的范文作为我们指导写作的支撑,我们的教材是体现这些写作要求的最佳范文一一要知道,入选教材的文章几乎篇篇文质兼美。

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些课文,把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1.选好经典范文,求精,不贪多
我选择的是实用文中的记叙文,而且是记实性的记叙文。

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莫怀戚的《散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杨绛的《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等。

选择这些文章的理由是,它们叙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而且语言比较平实、亲切、自然,真情流露。

从写作规律看,这些作品正适合初一初二学生进行学习模仿。

%1.精心研读文本,寻找每篇文章的写作教学切入点
所选文本可分为两类:一是叙写为主,情渗其中。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背影》、《老王》和《我的母亲》归于此类;二是叙写为由,展现生活哲理。

《生命生命》、《第一次真好》和《散步》属此类。

如教读《阿长与〈山海经〉》,我注重如下写作切入点: (一)拟一个与文章内容贴切的题目。

比如此文题不能换为
《阿长买〈山海经〉》或《〈山海经〉与阿长》等。

此文前部分叙写阿长一些经典事例,后部分写为我买《山海经》,一个“与”
字,用得恰到好处。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在确定主题后拟定一个切合文章内容的题目,题目可以不出彩,但一定要再合适不过。

(二)忠实于生活,珍视内心的真实感情, 不忌讳写“心中伟人”的缺点。

阿长是一个让鲁迅终身不忘的人,但是鲁迅的笔下,阿长有诸多缺点,但这并不影响她在鲁迅和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因为这些缺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未经加工、真实可爱的阿长。

我们的作文抒写的是生活,那么就让生活中的人物按照他本来的面目跃然笔下,岂不更好?(三)文章立意可以含而不露。

鲁迅先生的文章, 极少直白地显露自己的喜好,但总能让读者阅后“心有戚戚焉"。

《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如此。

乍一看,好像这无非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向我们介绍阿长其人,甚至文章字里行间还透着对阿长一些陋习的不满,但是,细细品味,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却是如此地深刻,不止念着她的好一一为
“我"买《山海经》,连她对“我”的“不好” “我”也是记忆深刻,成年后回忆,就连那些“不好”也变得温馨无比。

文章只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作者的怀想一一文章的立意主旨,渗了出来。

多么含蓄的表达,又是多么具有韵味!我们的文章,也不一定非得时时处处把自己的主旨立意“喊"出来。

心中有立意,就有了方向,笔下,自然就能流露这些情感。

又如教授《生命生命》一文,我从如下角度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写作:(一)珍视自己稍纵即逝的感慨,及时把自己对生活的
看法写下来。

我们总把名人名言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殊不知,这些名人也是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领悟到这些深刻的道理的。

当我们看飞花,叹落叶的时候,一样也曾有过感慨,只是,我们把它们忽略了。

《生命生命》一文,作者就是在写作间隙目睹“飞蛾求生”,进而联想到了“瓜苗生长”,引起对生命的思考,继而拿起听诊器“静听心跳",由此,得出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这种感悟来得多么偶然又多么必然,偶然发生的事情,偶然产生的感悟,但是因为及时地记载下来,再加以修润,又成就了必然的深刻。

(二)细小的题材也能化出重大的主题。

当同学们总在感叹生活两点一线,因而写作素材贫乏的时候。

杏林子用《生命生命》一文告诉我们,即使你每天12个小时端坐书桌,每一刻都是新鲜的,都是可以抒写的。

“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多么平凡普通的事例,作者把它写了出来,还赋予了它们深刻的内涵,这不是很值得我们终日在教室、在书房度过的学生以写作启示吗?当你披着晨曦上学,踏着夜雾归家的时候,只要你能,多看两眼你身边的人、物,你的写作素材将纷至沓来!(三)深刻的主题需丰富的素材。

当老师们赋予学生习作以“空洞”二字时,我们的学生开始茫然了,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情感稳稳地、高高地支撑起来?《生命生命》告诉我们:三角关系稳固而有力量。

作者精选的三个素材,每则不足200字,却把如何对待生命才不辜负生命这一主题诠释地淋漓尽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精选三个素材成就一篇美文,真的是一个常用常新常有效的妙法。

鲁迅的
《藤野先生》一文,修改讲义一匿名信事件一看电影事件,这三个精妙素材,不是也很好地成就了“怀念藤野先生,表露爱国情怀”之主题吗?《背影》一文, 何尝不是如此一一望父买橘、目送父亲、父亲来信,这三个素材也被作者一线贯之,从而发挥了巨大能量,展现了一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慈父形象。

%1.合理安排课堂,有的放矢讲读文本
当我授予一篇文章以特殊的写作教学要求时,我就会在备课时,特别地为写作教学添加、强调一些阅读要求。

比如,我会在讲授《我的母亲》之前,让学生先特别关注、感受自己的母亲或父亲,多角度地积累有关父亲母亲的生活素材。

于是,在授课中,我会让学生特别关注一点:如何把每天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们的事例实在太多)写好,写精。

胡适写自己的母亲,只写了两方面内容一一对我, 对人处事。

写对“我”,只写了两个字一一严、爱,对人对事,也只写了两方面一一既柔且刚。

明确了胡适写自己如此伟大的母亲也只是选择了写角度时,我停下课文讲授,开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类筛选。

确定自己在600 字篇幅中,要表现怎样的立意中心、从几个角度来写自己的母亲/父亲,最终决定选用什么素材。

由此,我把自己明确的写作目标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在鲜活的经典作品范例下,指导学生抒写自己的生活,既从技法上引导了学生,也从素材、主旨等角度指导了学生。

%1.把写作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的进程中
平时,学生的练笔主要体现在周记随笔中,正规的写作计划则是贯穿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

每教授一篇选定的阅读写作双结合文章,都会伴随一篇三改的习作,在学生的自评、互改、互评和老师的点评面批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最终成就学生自我感觉最良好的一篇文章。

%1.选定篇目常用常新
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每篇都适合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因此,要最大限度地用好、用精有限的范文。

我在平时的写作指导课上,一般都是把这些选定的课文作为写作指导的范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赏析、模仿,从而常用常新。

比如, 在涉及到如何选材这一写作指导时,可以把《生命生命》、《背影》、《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作品的选材方式进行比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对这些经典作品了然于胸,对这些作品的写作技法也有了更深体悟,不知不觉就能把这些作品中的某些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总之,在整个的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完全可以把我们的写作理念透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渗透给学生。

在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品读发现写作的规律、技巧,并在模仿中创造,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实现读写结合的最高境界!
彭丽冬,广东珠海南屏中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