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热 知识点归纳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单元划重点思维导图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材料体积重物放置方式设计工程设计步骤材料浮的沉的人力风力蒸汽机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蒸汽船轮船核潜艇木条竹竿钢铁底部宽,稳定性好重心高,稳定性差重心低,稳定性好底部窄,稳定性差发展载重量稳定性底部重心制作设计与制作画设计图计算成本讨论合理性和可能性动力续航船舵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内燃机核动力帆船动力知识要点一、造船技术的发展1、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3、生产生活需要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4、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船的发展。

5、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们逐步探索出让船行驶的新方法——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

二、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理和稳定性。

2、船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船在水面上漂浮时,受到浮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大小。

3、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船型1 船型2 船型3 示意图最大载重量20个垫圈15个垫圈12个垫圈稳定性十分重要船的重心越低,底部越宽,船的稳定性越好。

5、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底部较宽,稳定性好。

6、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7、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8、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做成船型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9、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

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三、设计和制作小船1、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的概念、热传递的原理以及热对物体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热的理解。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对实验现象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的概念,知道热是一种能量,能够传递。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知道热是如何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

3.让学生了解热对物体的影响,包括物体的温度变化、物态变化等。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的概念、热传递的原理、热对物体的影响。

2.教学难点:热传递的原理、热对物体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水沸腾,引起学生对热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热的概念,热传递的原理,热对物体的影响。

3.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的现象,验证热传递的原理。

4.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热传递的原理。

5.巩固: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拓展:介绍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热能转换、热力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 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当两 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 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 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 互相(摩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 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 带来(热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时,除了 搓手,还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们的 身体热起来?
晒太阳
冬 季 烤 火 取 暖
吃 食 物
我们爱运动
泡 温 泉
还可以 ……
这些方法怎么使我们的身体 热起来呢?
晒太阳、泡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1、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 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 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
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早上醒来 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 一直是热的。 3、冬天里,我们常用
温馨提示: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不能将手盖于毛巾上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0
20
20
20
20
温度计的温度没有变化,这说明了 毛巾、衣服等物品不能产生热。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衣服不 能给我们身体提供热量!
思考: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 热起来了? 我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衣服不能产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 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空气 进入。

2022年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22年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22年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有土壤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无土壤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说明土壤不是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4.在实验中,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泥土的关系的尝试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泥土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项目常温组高温组种子总数1818已发芽数161未发芽数217(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高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尝试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高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1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项目有光组无光组种子总数2424已发芽数2424未发芽数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泥土、空气等。

(3)实验记录工程阳光下的绿豆苗黑暗处的绿豆苗高度短而直茎、叶的颜色茎是暗红色、叶是翠绿色茎是白色,叶是黄色茎的粗细粗壮长而弯很细(4)尝试结论:绿豆种子发芽能够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发展需要阳光。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热》单元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热》单元整理

《热》单元整理【教材简析】本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课),探究温度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认识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的变化,以及物质形态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3~5课),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热传递现象,认识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也可以在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第三部分(第6~7课)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并根据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设计制作保温杯。

【学情分析】儿童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日常生活中会感受到冷热,接触过很多关于热的现象,但是这只是停留在主观意识上,对于热现象的本质认识还是欠缺的,对热学基本概念的关注也是相对较少。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热单元的学习关键还是实验探究,让学生探究“热”,主要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热现象,让他们在科学规范的实验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

2.温度变化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3.温度变化形成了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

4.气温变化形成了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

5.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6.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发现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7.热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

8.不同物体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9.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科学思维:1.能运用箭头、图画、符号等来记录热传递的方向。

2.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解释热传递现象的本质。

3.通过类比推理分析雾、雨、雪、露、霜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4.能获取多个证据支持研究的观点,尝试利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5.能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探究实践: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各种热现象中的温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知
识点归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
第一课、热起来了
1、
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运动能加快能量转换。

觉得手冷时,用力搓手会感觉热起来,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
3、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衣服只有保温的作用,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

第二课、给冷水加热
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口上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

2、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

3
4
5
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1、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2
3
4
第四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1、我们用一个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
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了。

3
4
热胀冷缩变化的更快、更明显。

5、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1、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说明大多数金属都会热胀冷缩。

锑、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3
3、气体会热胀冷缩,大多数固体和液体会热胀冷缩,但是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0℃—4℃之间)的水是冷胀热缩。

4、为什么水泥路面、铁轨、建筑物的各部分之间等都留有一小段缝隙?
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空间。

5、为什么架设电线时候不能太紧?
答: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

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

6、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水表、饮料瓶里的饮料)会冻裂?
答:因为水在4摄氏度以下会热缩冷胀。

冬天气温低,自来水管(水表)里的水(饮料瓶里的饮料)会结冰体积膨胀,所以就冻裂了。

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
1、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2
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3
此,热量绝不会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4、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
5
第七课、传热比赛
1、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3
导体吸热快、散热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4
然保持着4 0C ,鱼虾便在那里过冬。

第八课、设计一个保温杯
1、制作保温杯方法:①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

②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

2、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

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3、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资料库:
1、各种物质热胀冷缩的本领是不同的。

液体遇热会膨胀,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2、水结冰时的反常膨胀现象是很常见的,冬天里自来水管或水表冻裂,就是管子里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