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一、填空题(10分)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
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统计学考试必备 重点整理

统计学原理考试题型:选择10*2=20 填空20*1=20 计算6*10=60 (❤计算要写公式哟❤概念清楚)❤t=2,F(t)=0.9545 t=1.96,F(t)=0.9500基本概念:❤统计的分类: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要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统计的产生:中国——描述统计;德国——推断统计即数理统计。
❤资本主义前—统计实践史(四五千年);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已有人口(1355万)和土地(2438万公顷)的数字记载;公元前300年,已经有大规模的人口调查登记制度。
❤三大学派:①政治算术学派英国约翰格朗特和威廉配第《政治算术》②国势学派(记述学派)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国势学③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凯特勒《社会物理学》❤近现代应用物理统计学:国势学、政治算术、概率论❤统计:①统计工作——收集数据的活动。
②统计数据(资料)——对现象计量的结果。
③统计学——分析数据的方法与技巧❤统计学:即一门数据收(搜)集、整理、展示和分析的方法科学。
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在一定统计任务和目的的条件下,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
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分类:①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②静态总体和动态总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
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研究目的改变;标志和指标可以相互转化;原来的统计总体变成统计单位后,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了数量标志;变异性特点决定对其分组】❤标志:总体各单位所共用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分类:①性质:品质标志(性别、民族、工种)和数量标志(学号、产量、产值)②变异情况: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包括各种统计指标。
分类:①值的连续性:连续变量、离散变量(不连续变量)和虚拟变量②性质: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③自变量和依变量【连续变量——测量或计算,整数或小数,近似结果,如粮食产量、身高、体重】【离散变量——逐个计数,整数,如汽车产量、机器台数、职工人数、企业数】变量的具体表现成为变量值,亦即标志值或标志表现❤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六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核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具体数值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分类:①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②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③事物指标和价值指标④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数量指标——绝对数,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耕地面积、工业总产值、商品流转数】【质量指标——相对数和平均数,现象总体内部的数量关系,如一级品率、劳动生产率、粮食平均亩产量、单位成本指标】【总量指标——一定时空下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统计综合指标】分类:①反映内容:总体单位总量(总体中单位的总数,如职工总数、学校总数)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如销售额、工资总额)②反应时间状态:时点指标(不具可加性,如商品库存量、人口数、存款余额等)和时期指标(可连续计量,如初生人数、大学生毕业人数、折旧额、GDP)③计量单位:实物指标、价值指标(有不变和现价之分)、劳动量指标【相对指标——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反映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统计平均数)——同类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空下所达到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总体在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说明变量数列中变量值的集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标志变动值)——反映总体分布、变量值的离中趋势,变量分布离散趋势】❤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计算题复习(学生版)

统计学计算题复习(学生版)统计学复习提纲一、期末考卷题型1. 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3. 简答题4. 计算题二、知识点复习1. 统计学分类、指标、变量、参数、统计量等概念,以及各种统计图形;2.统计数据的相关内容,以及测量数据分布的测度的描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
3. 调查的各种方式; 4. 组距数列的相关概念。
5. 置信区间的相关概念,以及单个总体均值、比例、方差的区间估计;6. 估计单个总体均值、比例时的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7. 单个总体均值、比例、方差的假设检验;8. 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相关知识;9. 一元、二元回归模型的EXCEL操作结果的解释以及模型的建立和检验;10. 时间序列的各种分类;平均速度等指标、移动平均法的概念等;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和季节指数的计算; 11.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制作综合指数要点和原则,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计算。
1统计学计算题复习一.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三者之间的关系1.算术平均数。
也叫均值,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
主要适用于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但不适用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
2.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Mo表示。
主要用于测度定类数据的集中趋势。
组距式数列确定众数,是先根据出现次数确定众数所在组,然后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众数的近似值:M?L?0f?f?1?i (f?f?1)?(f?f?1) 3.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用Me表示。
主要用于测度定序数据的集中趋势。
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先根据公式N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2N?Sm?1中位数的近似值: M?L?2?i efm4.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x?Me?Mo,数据是对称分布; x<Me<Mo,数据是左偏分布; x>Me>Mo,数据是右偏分布。
例题1:某地区有下列资料:人均月收入400以下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合计要求计算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统计知识点及常见题型

统计知识点及常见题型2.1.1简单随机抽样1.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
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
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
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统计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统计总体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三个特征。
2、标志是反映特征的,而指标是反映特征的。
3、专门调查主要有普查、重点调查、和四种形式。
4、调查表按登记调查单位的多少,有和两种形式。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下限是指的变量值,上限是指的变量值,各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
6、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和;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和。
7、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价格政策中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
8、众数和中位数都是平均数。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4、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5、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6、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7、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8、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9、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A、1个月B、1年C、1年零1个月D、2个月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B、在某方面作出成绩的单位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D、典型单位1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
统计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复习

统计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复习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了解考试题型以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统计学常见的考试题型,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统计学考试题型1、选择题选择题通常是对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和原理的考查。
题目会给出几个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以下哪个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A 方差 B 标准差 C 均值 D 极差”。
做选择题时,需要对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能够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对错。
2、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对具体数值、公式中的参数或者关键概念的准确记忆。
比如:“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
”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式和重要概念的细节有扎实的掌握。
3、简答题简答题往往要求考生对某个统计学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
例如:“请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回答此类问题,要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突出重点。
4、计算题计算题是统计学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通常涉及数据的处理、统计量的计算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
比如:“给定一组数据:12,15,18,20,22,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
”在做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并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解答。
5、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通常会给出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需要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比如:“某工厂生产了一批零件,随机抽取 100 个进行检测,发现其中有 5 个不合格。
请根据此数据估计该批零件的不合格率,并给出置信区间。
”二、知识点复习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来源: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等,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数据的整理:包括分组、制表、绘图等,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
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1)集中趋势的度量:均值、中位数、众数,要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和特点,以及在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下的适用性。
(2)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标准差、极差、四分位差,明白如何计算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数据特征。
统计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学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答案:C2. 在统计分析中,下列哪个指标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A. 极差B. 标准差C. 变异系数D. 平均数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统计图的类型?A. 条形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流程图答案:D4.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在于:A.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样本统计量是变化的B. 总体参数是变化的,样本统计量是固定的C.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固定的D.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变化的答案:A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0之间D. 0到正无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类型?A. 算术平均数B. 加权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A, B, C2. 统计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数据的离散程度?A. 数据的极值B. 数据的分布范围C. 数据的个数D. 数据的平均值答案:A, B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A. 频数分布表B. 箱线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A, B, D4. 统计学中,哪些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标准差D. 方差答案:A, B5. 在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是假设检验的步骤?A. 建立假设B. 选择显著性水平C. 计算检验统计量D. 做出决策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学中的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
(对)2.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集中程度越高。
(错)3.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对)4. 统计图中的条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错)5. 统计学中的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集中趋势的描述 1.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 (未分组 数据的会计算) 2.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 均数 (分组和未分组的都要会计算) 3.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第四节离散程度的描述 离散程度测度值: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极差、 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分组和未 分组的都要会计算)
统计学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复习
2013~2014 年第2学期
统计学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20 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共1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共2小题,共10分 )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小题,共50分)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分组种类
2.分类型数据的整理
3.顺序型数据的整理
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
(1)组距分组方法 (2)等距分组步骤
(3)向上累计频数和向下累计频数的计算 (4)组中值的
计算
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显示 统计图 直方图 折线图 茎叶图
第四章统计描述
第一节 总体规模的描述 总量指标的分类: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和时间 状况不同分类情况 第二节对比关系的描述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学研究对象及研究对象的特点 1.统计学定义 2.统计学研究对象及特点 3.会判断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统计学基本概念 1.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样本 2.统计指标的分类:按照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和按照表现形式 不同的分类情况 3.变量及变量类型的判断 4.参数和统计量的判断
第五节 分布形态的描述 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的性质
第五章 统计抽样
第二节抽样分布 1.抽样及抽样分布含义 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下的抽样分布平均误差 第三节正态分布 1. 关于抽样分布的定理(中心极限定理) 2.几个与抽样有关的概率分布 3.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4.样本成数(比例)的抽样分布
第八章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第一节 相关分析 1.相关分析可从哪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2.相关系数的特点 第二节 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两种公式 都要会算)、经济意义检验 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应用(点预测)
第九章 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分类
1.统计指数的概念 2.统计指数的分类,对每类能够判断或举例说明。
第六章 统计推断
第一节 统计推断及其特点 1.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 2.统计推断的误差通常分为哪两类 第二节参数估计 1.参数估计方法有哪两种? 2.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标准 3.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总体均值的区 间估计和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会计算)
4.样本容量的确定(重复抽样下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三节 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基本概念、原理与步骤 2.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3.假设检验中的双侧检验、单侧检验(原假设、备 择假设及拒绝域) 4.总体平均数检验和总体成数检验(一节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数据的分类及每种数据类型的判断 2.统计数据搜集的种类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普查 统计报表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并要会判断每种调查方法。 4.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方式 概率抽样方式的种类及每种方式的判断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节 综合指数 1.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两因素分析)
第十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 时间序列概述 1.时间数列概念 2.时间数列种类,并会判断或举例 绝对数(总量指标)数列: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相对数数列 平均数数列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发展水平、增长水平、平均增长水平(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分定基和环比) 2.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水平法计算) 3.利用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预测未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