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0〜6月龄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养分素的须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
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汲取实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实力仍较低。
母乳既可供应优质、全面、足够和结构相宜的养分素,满意其生长发育的须要,又能完备地适应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实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
此外,0~6月龄婴儿须要完成从宫内依靠母体养分到宫外依靠食物养分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
纯母乳喂养能满意6月龄内婴儿全部液体、能量和养分素的须要,母乳中的养分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供应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爱护后,仍能顺当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其次个阶段,养分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母乳中相宜数量的养分既能供应婴儿足够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开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因此,对0~6月龄的婴儿应赐予纯母乳喂养。
针对我国0~6月龄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0)、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l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提要】初乳富含养分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供应免疫爱护。
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起先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
婴儿诞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胜利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婴儿诞生时,体内具有肯定的能量储备,可满意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忧新生儿饥饿,可亲密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诞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0-6月龄婴儿喂养6条准则

04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无需补钙
●新生儿出生后数日,也就是生后2周内,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IU,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自出生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改为400IU。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只要母婴不分开,就不用奶瓶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在婴儿满6月龄前添加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的,应咨询医生。
●家庭成员应支持母乳喂养。
02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
初乳
●生后1小时内即开始母婴肌肤接触,可明显提高1-4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
●新生儿出生后10-30分钟后即具备觅食和吸吮能力,生后30分钟至1小时吸吮有利于建立早期母乳喂养。
06定期检测婴儿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 6月龄内婴儿每月测量一次体重和头围,病后恢追求参考值上限。
●母乳中的钙可以满足婴儿钙的需要量,无需额外补充钙,如奶量摄入不足,则须在专科医生评估后确定是否补钙。
05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它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
●母亲不要放弃纯母乳喂养,除非医生针对母婴任何一方原因明确提出不宜母乳喂养的建议。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初乳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和免疫物质,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和肠道功能发展和成熟,尤为重要。
03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回应式喂养就是要及时对婴儿发出的进食需求,迅速做出喂养反应,喂养的时长和频次由婴儿的进食意愿和需求决定,也就是按需喂养。
who 婴幼儿喂养指南原文

WHO婴幼儿喂养指南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应尽早开始,并持续至2岁或以上。
母乳喂养可为婴儿提供全面的营养,并有助于降低婴儿感染、过敏、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子情感交流,有助于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母乳喂养的优点营养丰富:母乳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易于消化: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比较容易消化吸收,适合婴儿的消化系统。
免疫保护:母乳中的抗体可帮助婴儿抵御感染。
情感交流: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子情感交流,有助于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在最初的6个月内应尽可能只喂养母乳,不添加任何其他食物或饮料。
母乳喂养时应注意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损伤。
母乳喂养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在6-24月龄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并添加辅食。
辅食应从单一食物开始添加,逐渐增加种类和数量。
辅食应以谷类、蔬菜、水果、蛋类、肉类、豆类为主。
婴幼儿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规律进餐、咀嚼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辅食添加的原则从单一食物开始添加,逐渐增加种类和数量。
应从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开始,如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
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反应。
应根据婴幼儿的需要和喜好调整辅食的种类和数量。
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辅食应充分煮熟,避免食物残渣或异物。
辅食应新鲜制作,避免存放过久。
辅食应添加到母乳或配方奶中,避免婴幼儿直接食用。
婴幼儿饮食的注意事项婴幼儿应养成规律进餐的习惯,每日应安排4-6次进餐。
婴幼儿应学会咀嚼食物,避免囫囵吞枣。
婴幼儿应避免挑食、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婴幼儿饮食的误区●过早添加辅食: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幼儿消化系统的负担,并增加过敏的风险。
●添加过多辅食:添加过多辅食会导致婴幼儿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增加肥胖的风险。
(完整word版)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1、纯母乳喂养提要:母乳是6月龄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理,含有其他动物乳类不可替代的免疫活性物质,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
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可更好地细心护理婴儿,并可促进母体的复原。
同时,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遍布,不易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应首选纯母乳喂养婴儿.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应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6—8次以上.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满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同时应继续坚持纯母乳喂养,最好到2岁。
在4-6月龄时,如果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全社会应该鼓励母乳喂养,支持母乳喂养,保护母乳喂养。
提示:推荐坐着喂奶。
两侧乳房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
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除起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溢奶。
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按需喂奶即可获得理想的体重增长.判断母乳量是否充足的方法请参见附录3;-判断婴儿体重是否正常,请参见附录7。
2、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提要:在分娩后7天内,乳母分泌的乳汁呈淡黄色,质地黏稠,称为初乳。
初乳对婴儿十分珍贵,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
因此,应尽早开奶,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尽早开奶可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提示:分娩后,若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则应让婴儿尽快吸吮母亲的乳头,以获得初乳。
并且婴儿吸吮母亲乳头具有刺激泌乳的作用。
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在开奶前,应尽量避免糖水和奶粉喂养,以利于成功进行母乳喂养,并降低过敏风险.3、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可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这种补充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为了帮助父母正确地关注和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在这份指南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详细规定了每天的饮食方案和健康要求。
以下将为您介绍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1. 婴儿阶段(0-6个月)1.1 母乳喂养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强调在前6个月内,母乳应是主要的喂养选择。
母乳中包含了适合婴儿成长的营养元素,能够提供免疫保护,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
在这个阶段,建议婴儿完全依赖母乳喂养,并尽量延长纯母乳喂养的时间。
1.2 婴儿配方奶粉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喂养,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建议使用婴儿适宜配方奶粉。
选择时,应根据婴儿年龄和健康状况选用合适的配方奶粉,并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正确配制和喂养。
2. 初期婴儿阶段(6-12个月)2.1 添加辅食在婴儿6个月时,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建议逐渐添加辅食。
首次添加的食物可以选择稀糊状的米粉或糊状的米糊,逐渐引入蔬菜泥、水果泥和肉类泥等。
为了避免过敏,应逐一引入新的食物,每次持续几天观察婴儿对食物过敏的反应。
2.2 多样化食物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强调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给婴儿,以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在食材的选择上,可以包括杂粮、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食物。
适量添加各类食物可以带来丰富的口味和营养,有助于婴儿口腔的正常发育和全面的营养摄取。
3. 幼儿阶段(1-3岁)3.1 幼儿食物均衡搭配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强调幼儿阶段的食物摄入要均衡,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和奶制品等。
每餐应包含适量的主食、蛋白质来源、蔬菜和水果,而且应注意食物的种类和质量,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3.2 调整食用方式在幼儿阶段,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建议逐渐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例如,适当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培养幼儿喜欢吃蔬菜和水果的习惯,适量增加鱼类和豆制品的摄入,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以增加幼儿的食欲。
4. 学龄前儿童阶段(3-6岁)4.1 控制零食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学龄前儿童的零食摄入。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婴幼儿喂养一直是新手父母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每个家庭都希望为自己的宝宝提供最好的营养和健康发展。
为了帮助新手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婴幼儿喂养,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喂养指南。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的核心内容和实施建议。
首先,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推荐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对婴儿的身体和免疫系统发育非常重要。
指南鼓励新妈妈们在宝宝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且在宝宝的前六个月内全面母乳喂养。
如果因某种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指南推荐使用婴儿配方奶粉。
除了母乳或奶粉,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建议在宝宝六个月大之后适时引入辅食。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宝宝的肠胃已经发育完善,能够逐渐接受不同的食物。
在引入辅食时,指南强调要逐步增加辅食的种类和质量,并避免添加盐、糖或香料等调味品。
此外,父母应该切碎食物,确保宝宝能够轻松咀嚼和吞咽。
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还强调每天的饮食安排。
宝宝在6-8个月期间,每天需要吃3次辅食,并且配合适量的奶粉或母乳。
9-11个月的宝宝则需要增加到4次辅食,加上奶粉或母乳。
1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逐渐过渡到和成人相似的饮食,但仍需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
此外,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新手父母解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对于经常吐奶的宝宝,指南建议父母在喂食时要避免过多喂食或过快喂食,同时要保持宝宝竖直姿势,帮助消化。
对于拒食的宝宝,指南建议父母尝试不同的食物种类和口味,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
总的来说,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在母乳喂养、引入辅食以及饮食安排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这些指南的目的是确保宝宝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且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遵循这些指南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喂养计划,为宝宝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时,父母们还应该关注宝宝的个体差异。
每个宝宝的发育过程都是不同的,所以父母需要根据宝宝的需求和适应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中国0-3岁婴幼儿平衡膳食指南,附:详细说明!

中国0-3岁婴幼儿平衡膳食指南,附:详细说明!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妇女分会制定完毕并正式发布《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0-3岁婴幼儿各生长阶段的平衡膳食宝塔作为理论也同步推出。
中国0~6月龄婴儿膳食指南中国0~6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一、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1. 纯母乳喂养2. 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3. 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4. 给新生儿和1~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5. 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6.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二、母乳喂养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于生后0~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
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
中国6~12月龄婴儿膳食指南中国6~12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一、6~12月龄婴儿喂养指南1. 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2.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3. 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4.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5.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6. 注意饮食卫生二、6~12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食物建议量说明:第一层:继续母乳喂养第二层:母乳不足时,可补充婴儿配方食品(母乳、婴儿配方食品600~800ml)第三层:逐渐添加辅助食品,至12月龄时,可达到如下种类和数量:谷类40~110g;蔬菜和水果各25~50g;蛋黄1个或鸡蛋1个;鱼/禽/畜肉25~40g;烹调油5~10g。
中国1~3岁幼儿膳食指南中国1~3岁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一、1~3岁幼儿喂养指南1、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2.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3.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4. 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5. 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与肥胖6. 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7.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8. 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二、1~3岁幼儿平衡膳食宝塔的食物建议量说明:第一层: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每日应供应不少于相当600ml 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或稀释的鲜牛奶,即350ml鲜牛奶或幼儿配方奶粉80~100g或相当量的乳制品。
国家卫健委儿童喂养指南

国家卫健委儿童喂养指南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其中包含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喂养指南。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简要介绍:
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1)纯母乳喂养:0-6个月婴儿应纯母乳喂养,无需添加水和其他食物。
(2)按需哺乳:母亲应按需哺乳,确保婴儿摄入足够乳汁。
(3)识别婴儿进食信号:了解和识别婴儿咂嘴、吐舌、寻觅等进食信号,及时哺喂。
6-24个月婴幼儿喂养指南:
(1)继续母乳喂养:6个月内的健康婴儿仍应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
(2)辅食多样化:辅食应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肉类、豆类等。
(3)少糖少盐:辅食应少糖少盐,避免添加调味品和添加剂。
2-3岁幼儿喂养指南:
(1)饮食多样均衡:幼儿饮食应多样均衡,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幼儿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3)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和感染疾病。
以上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喂养指南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0~6月龄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
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
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
此外,0~6月龄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因此,对0~6月龄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
针对我国0~6月龄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
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
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提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
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
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
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3. 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要】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
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
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
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
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
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
(400 IU)。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
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
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
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
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既是健康的生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