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评审表
评审简表、评审表填写说明

《评审简表》填写说明1、《简表》采用“河南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申报版”录入、修改、上报、打印。
“个人申报版”软件、升级程序、更新代码及使用说明可到“河南职称网”下载。
请申报人员仔细阅读软件说明,并通过升级程序和“更新代码”更新软件。
选择评委会时,应选择河南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另,河南省教育厅代码:19018。
2、操作程序:点击河南省职称网—点击软件下载—安装—打开系统—高中级评审简表(或进入其他评价方式——初评、初聘、直接认定)——点击高校教师(或其他)---正高、副高、中级——省直---选择评委会(申报我校具有副教授评审权的10个学科的人员应选择河南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其他申报高级职称人员应选择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评委会、申报中级职称人员应选择河南评委会)——确定---录入全部信息(不得空栏,字体尽量大、排版美观)---保存---返回---上报申报信息---保存(生成“txt文本”)。
由系统生成的和经审核后的纸质《评审简表》内容一致的“txt 文本”(以申报人员姓名命名)发送至szk@。
3、若不能直接打印《评审简表》,可通过PDF虚拟打印机在本机打印保存PDF文件后,到连接A3打印机的电脑打印。
4、《简表》右上方“填表人签名”一栏中不需签名。
5、《简表》中“第一学历”应为第一次参加工作前的学历。
6、《简表》中“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一栏,如果申报人员在上次申报之后,本次申报之前曾经参加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转评,则申报人员务必填写本栏内容,以确保《简表》能体现出本次申报符合相应的任职年限要求。
7、《简表》中“工作学习简历”请按照时间顺序连续填写,不得有间断并确保真实准确。
8、《简表》中“教学完成情况”一栏,填写时按××-××学年填写,为近5年。
9、《简表》中论文、著作、科研等部分内容填写时标明序号“1.2.3…”,论文排序从第一篇送审论文即开始编号为“1”,依次顺延。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及学科代码表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及学科代码表注:带*者具体应用归相应专业。
组别代码学科代码专业组评审范围与学科名称A 农业专业评审组A 21020 作物育种技术A 21022 作物品种与种质资源A 21024 作物新品种A 21030 作物栽培技术与方法A 21032 作物耕作与有机农业A 21034 田间管理技术A 21040 园艺A 21042 果树A 21050 土壤与肥料A 21060 植物保护技术A 21065 农业生物工程A 21070 农业工程A 21080 农业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A 23020 家畜、家禽A 23025 家畜、家禽饲养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A 23030 兽医学B 林业专业评审组B 22020 林木育种技术B 22022 森林培养技术B 22024 防护林工程B 22026 林业生物工程B 22030 森林经营管理技术B 22035 森林保护技术B 22040 经济林作物B 22050 园林B 22060 林业工程B 22070 野生动物B 22080 林业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C 水产渔业专业评审组C 24020 水产品种选育技术C 24022 水产增殖技术C 24024 水产养殖技术C 24026 水产饲料技术C 24030 水产保护技术C 24032 养殖水体生态管理技术C 24034 水产病害防治技术C 24040 捕捞技术C 24042 水产品贮藏与加工C 24050 水产工程C 24060 水产资源C 41520 海洋资源调查与观测C 57050 海洋工程D 医疗卫生一组(含临床基础、预防医学、临床药理)E 医疗卫生二组(含外科、五官科、口腔科、急救)F 医疗卫生三组(含内科、儿科、妇科、护理、医技)32010 诊断学32012 治疗学32014 护理医学32020 内科32025 地方病32030 外科32040 妇产科32050 儿科32055 急诊医学32060 肿瘤医学32065 核医学32070 精神病与神经病32080 皮肤病与性病32090 耳鼻咽喉科32092 眼科32094 口腔科33011 营养学33014 毒理学33017 消毒学33021 流行病学33024 传染病预防33027 媒介生物操纵学33031 环境医学33034 职业病学33037 地方病学33041 社会医学33044 卫生检验学33051 儿少卫生学33054 妇幼卫生学33061 劳动卫生学33064 放射卫生学33067 卫生工程学33071 计划生育学33074 医学统计学33080 保健医学36020 中医临床学36021 中医内科36022 中医外科36024 中医五官科36025 中医急症治疗36026 中医养生康复36030 民族医学36040 中西医结合36050 中医预防与卫生学89010 人类运动学89015 运动解剖学89020 运动生物力学89025 运动生理学89030 运动心理学89035 运动生物化学89040 体育保健学89045 运动营养学89050 运动训练学89055 动作技能学89060 体质测量与评价89070 兴奋剂检测技术G 医药专业评审组G 35010 药物化学G 35012 天然药物化学G 35014 放射性药物G 35020 生物药物G 35022 微生物药物G 35024 基因药物G 35030 药剂学G 35032 药效学G 35040 医药工程G 35050 药物统计学G 35055 药用生物工程G 36060 中药学G 36064 中药炮制G 36066 中药制剂G 36068 中药管理G 37010 生物医学电子技术G 37020 临床工程G 37030 康复工程G 37040 生物医学测量技术G 37060 医疗卫生器械G 37070 制药器械G 37075 制药工业专用设备H 机械专业评审组H 46020 机械设计H 46022 机械零件及传动技术H 46024 机械设备振动、噪声与寿命H 46026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H 46030 刀具技术H 46035 机床技术H 46040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H 46050 通用机械设备制造技术H 46055 通用机械零部件制造技术H 46510 仪器仪表技术H 46520 工业自动化仪表H 46530 电工仪器仪表H 46540 光学仪器H 46560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H 46570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H *46580 专用仪器仪表H 47030 热工工程技术H 47035 动力机械工程H 51560 流体传动与操纵技术H 51565 射流操纵技术H 45050 金属材料加工制造工艺I 电子信息专业评审组I 51030 电子技术I 51032 真空电子技术I 51034 电子元器件与新型电子元件I 51036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I 51040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技术I 51045 电子专用材料技术I 51050 信息处理技术I 51052 通信技术I 51054 邮政工程技术I 51056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I 51060 家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I 51072 无线电导航技术I 51080 电子与通信工业专用设备制造技术I *51520 自动操纵技术I *51530 自动化元件、部件技术I *51540 自动化系统I *51550 自动检测技术I 52020 人工智能技术I 52030 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I 52040 计算机软件技术I 52050 计算机工程I *52060 计算机应用技术J 化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评审组J 53020 化工分离技术J 53022 化工反应技术J 53024 化工过程操纵与优化技术J 53026 化工传动量与传热技术J 53030 无机化工J 53042 石油炼制技术J 53044 天然气化工J 53046 煤化工J 53050 有机化工原料J 53052 合成树脂与塑料J 53054 化学纤维与合成纤维材料J 53056 橡胶技术J 53058 特种有机高分子材料J 53060 精细化学工程J 53062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技术J 53070 电化学工程J 53080 化工工艺专用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J 53082 化工装置防腐与安全技术J 53084 化工专用设备制造技术J 53086 化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J 43060 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J 43076 人工晶体材料制品制造技术J 44560 石油专用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J 46550 分析仪器K 冶矿及金属材料专业评审组K 43050 金属材料技术K 43052 金属基复合材料K 43054 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K 45030 冶金原料与预处理技术K 45035 冶金技术K 45040 钢铁冶炼技术K 45045 有色金属冶炼技术K 45060 冶金工业专用工艺设备制造技术K 45062 冶金过程操纵与自动化技术K 45064 冶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K 45066 冶金铸、轧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K 43078 其他非金属矿物材料制品制造技术K 41530 地质矿产普查K 44020 矿山地质技术K 44030 矿山工程设计K 44032 矿山地面工程K 44034 凿岩爆破工程K 44036 井巷工程K 44040 矿山压力与支护K 44045 采矿工程K 44050 选矿工程K 44060 采矿环境工程K 44065 尾矿综合利用工程K 44070 矿山安全技术K 44085 矿山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L 轻纺专业评审组L 54510 轻工日用品制造技术L 54520 造纸技术L 54530 印刷、复印技术L 54540 毛皮与制革技术L 54550 鞋、帽制做技术L 54560 乐器与舞台设备制造技术L 54570 轻工专用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L 89080 体育器具制造技术L 55010 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L 55020 食品加工技术L 55030 食品包装与储藏技术L 55040 食品加工的副产品加工与利用L 55060 食品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L 54020 纺织材料L 54025 纤维加工技术L 54030 特种纺织纤维加工技术L 54040 纺织技术L 54050 染整技术L 54060 服装技术L 54070 纺织机械与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M 建筑建材专业评审组M 43070 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制品制造技术M 43072 (建筑)陶瓷、玻璃制品制造技术M 43080 无机非金属(建筑)制品专用设备制造技术M 56020 土木建筑工程勘测M 56030 土木工程结构技术M 56035 土木建筑结构M 56040 土木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M 56045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M 56050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M 56055 市政工程M 56060 城市给水工程M 56065 城市排水工程M 56070 民用建筑M 56072 工业建筑M 56076 地下建筑M 56078 建筑艺术与古建筑M 56080 土木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M 61515 工程地震技术M 58035 城市交通运输N 水利评审组N 57020 水利工程勘探与测量技术N 57025 水工材料N 57030 水工结构N 57035 水利工程施工N 57045 河流泥沙工程N 57055 环境水利N 57060 水利工程管理技术N 57065 防洪工程N 57070 水文技术N 57072 工程水文地质N 57074 水资源调查与开发O 电力专业评审组O 47040 电气工程O 47050 发电及电站工程O 47052 输配电工程O 47054 电网及电力系统O 47060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O 47070 可再生能源利用O 47080 电工专用设备制造及自动化技术O 44080 矿山电气工程O 49050 核动力工程技术P 交通运输专业评审组P 58020 公路运输P 58025 公路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P 58030 铁路运输P 58040 水路运输P 58045 港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P 58050 船舶工程P 58052 船舶专用工艺设备P 58060 机场及航空运输P 58070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P 58080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P 58010 交通运输建筑工程Q 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专业评审组Q 61510 地震观测预报与防灾技术Q 61520 火山观测预报Q 61530 大气监测预报Q 61540 应用气象技术R 环境保护专业评审组R 61020 环境学R 61030 环境工程R 61035 环境生态工程R 61040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R 61050 环境保护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R 46550 环境检测仪器S 技术基础专业评审组S 41080 标准化科学技术S 41090 计量科学技术S 78030 科学考古技术S 78070 文物保护技术S 87010 图书馆学与图书管理技术S 87030 科学技术信息学S 87040 档案学与档案管理技术S 42010 大地测量技术S 42020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S 42030 地图制图技术S 42040 工程测量技术S 42050 海洋测绘技术T 基础理论专业评审组1、数学与力学T 11011 数学史T 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T 11017 数论T 11021 代数学T 11024 代数几何学T 11027 几何学T 11031 拓扑学T 11034 数学分析T 11037 非标准分析T 11041 函数论T 11044 常微分方程T 11047 偏微分方程T 11051 动力系统T 11054 积分方程T 11057 泛函分析T 11061 计算数学T 11064 概率论T 11067 数理统计学T 11071 应用统计数学T 11074 运筹学T 11077 组合数学T 11081 离散数学T 11084 模糊数学T 13010 力学史T 13011 基础力学T 13020 振动与波T 13025 流体力学T 13030 流变学T 13035 爆炸力学T 13040 物理力学T 13045 力学与操纵T 13050 计算力学2、物理与天文学T 14010 物理学史T 14015 理论物理学T 14020 声学T 14025 热学T 14030 光学T 14035 电磁学T 14040 无线电物理T 14045 电子物理学T 14050 凝聚态物理学T 14055 等离子体物理学T 14060 原子分子物理学T 14065 原子核物理学T 14070 高能物理学T 14075 计算物理学T 16010 天文学史T 16015 天体力学T 16020 天体物理学T 16030 天体测量学T 16035 射电天文学T 16040 空间天文学T 16045 天体演化学T 16050 星系与宇宙学T 16055 恒星与银河系T 16060 太阳与太阳系T 16065 天体生物学3、化学T 15010 化学史T 15015 无机化学T 15020 有机化学T 15025 分析化学T 15030 物理化学T 15035 化学物理T 15040 高分子物理T 15045 高分子化学T 15050 核化学T 53010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4、地球科学T 17010 地球学史T 17015 大气科学T 17020 固体地球物理学T 17025 空间物理学T 17027 天体化学T 17030 地球化学T 17035 大地测量学T 17040 地图学T 17045 地理学T 17050 地质学T 17053 应用地质学T 17055 水文学T 17060 海洋科学T 61010 环境科学基础学科5、生物学T 18011 生物数学T 18014 生物物理学T 18017 生物化学T 18021 细胞生物学T 18024 生理学T 18027 发育生物学T 18031 遗传学T 18034 放射生物学T 18037 分子生物学T 18041 生物进化论T 18042 基因组学T 18044 生态学T 18047 神经生物学T 18051 植物学T 18054 昆虫学T 18057 动物学T 18061 微生物学T 18064 病毒学T 21010 农业基础科学T 21012 农艺学T 21016 植物保护T 22010 林业基础科学T 23010 家畜禽与兽医科学基础学科T 24010 水产学基础学科6、基础医学T 31011 医学生物化学T 31014 人体解剖学T 31017 医学细胞生物学T 31021 人体生理学T 31024 人体组织胚胎学T 31027 医学遗传学T 31030 医学分子生物学T 31031 放射医学T 31034 医学免疫学T 31037 医学寄生虫学T 31041 医学微生物学T 31044 病理学T 31047 药理学T 31050 医学神经生物学T 31051 医学实验动物学T 31054 医学心理学T 18067 人类学T 36010 中医学7、信息科学T 13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T 12020 系统学T 12030 操纵理论T 12040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T 12050 系统工程方法论T 51010 电子学T 51012 光学与光电子学T 51014 半导体学T 51020 信息学T 51510 自动操纵基础科学T 52010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8、材料科学T 43010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T 43012 材料表面与界面理论T 43014 材料失效与保护学T 43016 材料检测与分析理论T 43018 材料实验学T 43020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学T 43030 金属学T 43032 合金学T 43034 金属材料学T 14053 晶体学T 43040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9、工程技术科学T 41010 工程数学T 41015 工程操纵论T 41020 工程力学T 41025 工程物理学T 41030 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T 41035 防灾工程学T 41040 人体工程学T 41045 工程仿生学T 41050 工程图学T 41055 故障诊断学T 41060 工程勘探学T 41070 矿物资源开采学T 41075 选矿理论T 45010 冶金物理化学T 45015 冶金热能工程学T 45020 钢铁冶金与现代铸轧学T 45025 有色金属冶金与分离工程学T 46010 机械史T 46015 机械学T 47010 工程热物理学T 47015 热工学T 47020 电工学T 56010 建筑史T 56015 土木建筑工程基础学科T 57010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CMMI3认证全套资料-代码评审记录

Num. of Open 0 0 0
实到情况(Y/N) 预评审准备时间(h)
填写 自动
0
0
结论(Y/N)
解决情况(Y/N) 1
评审问题统计表
0
0
0
疑问
0
0
轻微
Total Num. Num. of Open Problems
0
0
严重
Total Num. Num. of Open Problems
问题等级 疑问 轻微 严重
Total Num. 0 0 0
代码评审记 录
记录人:
评审时间
评审日期: 评审开始时间: 评审结束时间: 评审时长(hs):
评审模块
文件/模块名 Module A Module B
0.0
版本 20101010.0 20100908.0
评审人员
应到人
预评审发现问题/疑问收集
参考检查单
检查内容 代码的编写格式是否一致? 定义的程序名是否有意义? 命名中若使用特殊约定或缩写,是否有注释 说明? 代码编译后是否未产生Warning? 数据类型和数据声明是合理正确的吗? 所有定义的子程序都使用了吗? 是否防止引用已经释放的内存空间? 对于退出过程/函数后仍然需要存在的内存, 是否确保该内存使用完毕后及时释放该内 存? 注释是否清晰正确? 是否符合特定语言的代码要求?(见“特定 语言代码要求”页)
(如需增加检查项,在此行前插入)
0 描述说明
评审问题跟踪
问题ID 1
问题描述
问题等级
(如需增加检查项, 在此行前插入)
评审结论及确认
以下签字代表评审人员同意以上文档,对文档内容进行承诺 评审情况分析:(对评审发现问题以及评审问题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谈谈代码评审(codereview)

谈谈代码评审(codereview) 什么是代码评审(code review)?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代码评审是⼀种通过若⼲⼈员检阅源代码⽅式来进⾏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根据软件⼯程的经典理论,代码评审应该是收益很⾼的活动,因其产⽣在Coding阶段(属于开发⽣命周期的早期),在开发⽣命周期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本越低。
⼯程实践也能印证这个结论。
代码评审有以下⽬标:提⾼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可读性,⼀致性)发现代码缺陷知识经验传承发现更好的解决⽅案满⾜QA指导⽅针 本⼈根据针对⽹络上某代码评审最佳实践的公开⽂章谈谈⾃⼰的想法。
原则1:每次只评审⼩于200~400⾏的代码。
--》 我的观点:这个只要是考虑到⼀次评审的代码过多,评审者发现问题的能⼒将⼤量缩⼩。
如果⼀次评审过多代码,会对评审者带来智⼒和⼼理两⽅⾯的挑战。
从智⼒上来说,抛开极少数智⼒超群者不谈,对普通⼈来说,⼀次评审更少量的代码更容易理解代码的意图(同时减少了与代码作者的沟通成本,提⾼效率)。
这也是符合分⽽治之的解决问题⽅法论的。
从⼼理上来说,⼀次评审过多代码会对评审者产⽣倦怠感,评审者主观上通常会降低评审的细致度。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某项软件开发任务代码量⽐较⼤,可将此任务分解为若⼲⼦任务。
⼦任务的划分粒度尽量做到⼀周的代码提交量(提交的代码需要测试通过)。
当然,⼦任务的划分是建⽴在良好的设计⽂档基础上,否则⼦任务划分的随意度⽐较⾼且⼯作量评估容易不准确。
原则2:代码评审速度应⼩于每⼩时300~500⾏。
--》 我的观点:这条主要是考虑评审的细致度,细致度越⾼越能发现更多问题。
换算⼀下,⼀个20⾏的函数,评审时间应不少于2~4分钟。
原则3:检查清单(checklist)可以⼤幅改善评审结果--》 我的观点:检查清单对代码作者和评审者都有作⽤。
对代码作者来说,可以在编码的时候就犯⽌犯类似的错误。
对评审者来说,可以帮助评审得更全⾯,特别是找出遗漏的问题。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容易引起变量使用错误,特别是对于指针或引用变量。 在java中要求变量在使用前必须初始化。
数组下标的范围和类型
是否存在下标越界错误,下表类型是否为整型。
通过指针引用的内存单元是否存在(虚调用)?
如在函数返回局部变量的指针或引用时会产生虚调用错误。
被引用的变量或内存的属性是否与编译器预期的一致?
代码走查和代码检查类似,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代码阅读, 是一系列规程和错误检查技术的集合。二者的过程大致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规程稍微不同 走查会议期间,每个测试用例都在人们脑中推演,即把测 试的数据沿着程序的逻辑结构走一遍,记录程序的状态供 监视,很多错误是在向程序员提问的过程中发现的。
其他与代码检查相同的地方
实施过程
协调人在代码检查前几天分发程序清单和设计规范 编码人员讲述程序的逻辑结构,其他人员提问题并判断是否存
在错误 对照历来常见的编码错误列表分析程序 注意力集中在发现错误而非纠正错误上(非调试) 会议结束后,程序员会得到一份已发现错误的清单
整理课件
8
代码检查的错误列表
1.数据引用错误
参与者所持的态度同样非常关键 代码走查也会带来同样的附带作用
整理课件
19
桌面检查
桌面检查
是人工查找错误的一种古老的方法 桌面检查可视为由单人进行的代码检查或代码走查
由一个人阅读程序,对照错误列表检查程序,对程序推 演的过程。
桌面检查的缺点
桌面检查的效率低 是一个完全没有约束的过程 违反了测试原则:人们一般不能有效测试自己编写的程 序,因此桌面检查最好由其他人而非该程序的编写人员 来完成
const关键字) 全局变量的定义是否一致?
代码评审标准与结果

注释对于理解代码是否有帮助
7
代码中的注释是否充分
8
代码中的注释是否过多
布局/封装缺陷
1
代码布局风格和缩排标准是否前后一致并体现其逻辑结构
2
代码中是否存在已被注释且不再使用的代码
3
复杂程序是否合理地分解成多个子程序
4
每个方法的代码量是否都不超过60行
5
方法或类之间是否具有低耦合性
6
方法或类之间是否具有高内聚性
2
比较运算符是否正确
3
布尔表达式是否通过内部否定操作进行了简化
4
每个布尔表达式是否都正确
5
比较操作是否存在不引人注意的副作用
6
是否存在“&&”替换为“&”或“||”替换为“|”的情况
7
代码中是否避免了对浮点型数值的相等比较操作
流程控制缺陷
1
每个循环是否选用了最佳循环结构
2
所有的循环结束条件是否明显
3
6
注释对于理解代码是否有帮助
7
代码中的注释是否充分
8
代码中的注释是否过多
布局/封装缺陷
1
代码布局风格和缩排标准是否前后一致并体现其逻辑结构
2
代码中是否存在已被注释且不再使用的代码
3
复杂程序是否合理地分解成多个子程序
4
每个方法的代码量是否都不超过60行
5
方法或类之间是否具有低耦合性
6
方法或类之间是否具有高内聚性
7
是否存在重复代码且它的功能可以通过调用其他方法实现
8
方法参数数量是否控制在5个以内
性能/算法缺陷
1
是否存在更好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采用
评审代码表

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代码表的说明
为便于专业技术人员正确选择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专业)。
我们整理编写了广东省(含深圳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使用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申报人选报专业时,应以近几年来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为依据,即申报人必须是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2)申报人选择申报专业的文件依据是广东省职改办颁发的各相应系列(专业)《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申报人应按资格条件的第一条选择申报专业及代码,并按所选专业《资格条件》的有关规定准备申报材料。
(3)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报省直高评委评审,日常工作部门设在深圳的高评委只能评审副高级资格。
(4)深圳市的各个中级评委会应严格按市人事局规定的受理范围接受申报。
(5)选择好专业后,应将所选专业组名称及代码分别写在申报资料袋正面及底部相应栏内;选报未列出专业评审组名称及代码的评委会时,不填写专业组名称及代码,但须在“专业”栏写明评委名称,在“专业代码”栏内写明评委会代码。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
深圳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一览表。
软件设计与开发评审检查表

是否执行输入、输出、接口和结果的错误检查?
是否对所有错误情况都发出故意义的信息?
对特殊情况返回的代码是否和已规定的全局定义的返回代码相匹配?
是否考虑到意外事件?
易测性
是否可以对每个单元进行测试、演示、分析或检查来说明它们是满足需求的?
该套系统是否能用增量型的方法来集成和测试?
可追溯性
是否各部分的设计都能追溯到需求说明书的需求?
是否所有的设计决策都能追溯到本来拟定的权衡因素?
所继承设计的已知风险是否已拟定和分析?
具体设计检查表
Y: 是 TBD: 不拟定 N: 不是 NA:不合用
检查项
Y/TBD/N/NA
清楚性
所有单元或过程的目的是否都已文档化?
一致性
数据元素的命名和使用在整个单元和单元接口之间是否一致?
所有接口的设计是否互相一致并且和更高级别文档一致?
对的性
是否解决所有条件 (大于、等于、小于零、switch/case)? 是否存在解决“case not found”的条件?
是否对的地规定了分支(逻辑没有颠倒)?
数据使用
是否所有声明的数据都被实际使用到?
Y: 是 TBD: 不拟定 N: 不是 NA:不合用
备注
检查项
Y/TBD/N/NA
清楚性
系统的目的是否已定义?
是否对关键术语和缩略语进行定义和描述?
所使用的术语是否和用户/客户使用的一致?
需求的描述是否清楚, 不模糊?
是否有对整套系统进行功能概述?
是否已具体说明了软件环境 (共存的软件) 和硬件环境 (特定的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代码评审表
注:表头检查项目中黑体的项目表示必审项。
使用说明:
1.此表用于检查产品/项目代码的状况,从而从代码上对产品质量进行提高。
2.由产品经理或设计人员确定代码的检查范围,以核心业务处理的代码检查为主;
3.按照确定的检查范围列出需要检查的类清单,并通过检查代码得出评审结论,对于各种类的检查侧重点可以不同;
4.代码检查采用程序员自己检查和至少一个其他程序员进行复查的方式进行;
5.在代码实现的功能基本正确以后才能进行该部分代码的确认,对评审发现问题的代码要复查;
6.类型有以下几种状态:界面(UI)、业务处理(BO)、数据处理(DM)、数据对象(VO);
7.按照检查项目逐项确认,对正确的项填写“Y”,有问题的项填写“N”,不需确认的项填写“-”,未确认的项不填;
8.评审结果可以分几种:A--好、B--合格、C--有问题、D--有严重问题。
对于有问题和有严重问题的需要注明问题的内容(可以附加问题说明),对
于这种情况需要再重新进行代码修改并重新进行确认;
9.在代码提交时要求同时提交本确认表,提交时要保证所有检查的类的评审结果为A或B;
10.确认的项目除列出的项目外,产品组可以补充项目。
项目说明:
●易读性:代码结构清晰;
●注释清晰:对功能的注释及代码的作者;
●命名规范:变量、类、方法、属性的命名符合公司开发规范;
●逻辑正确性:业务逻辑处理的正确性;
●事务一致性:TRANSACTION是否一致;
●Sql语句清晰:SQL语句结构是否清晰;
●计算精度:如计算精度有问题时是否使用了UFDouble;
●用标准控件:对于可以使用标准控件的是否使用标准控件;
●调用中间件:不存在反复调用中间件的情况;
●BS与UI交叉:没有BS类与UI类的交叉调用情况;
通过检查以上项目,根据情况得出评审的结论,必审项目要求必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