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东北典型黑土区农田景观多尺度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研究进展

东北典型黑土区农田景观多尺度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研究进展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51卷第7期51(7):86~962020年7月July 2020东北典型黑土区农田景观多尺度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研究进展张少良1,张海军1,肖梓良1,曲凤娟1,王雪珊1,霍纪平1,张兴义2,刘晓冰2(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摘要: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黑土区土壤养分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主要驱动机制是区域土壤养分管理重要依据。

文章系统总结不同尺度下典型黑土土壤养分时空分布格局主要特征和驱动机制:典型黑土区尺度,有机质(SOM )、全氮(TN )、全磷(TP )、碱解氮(AN )、速效钾(AK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呈纬度地带性规律。

区域尺度,以哈尔滨市辖区为例,受纬度地带性和海陆分布影响,SOM 和全量养分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同时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均表现明显“城市效应”,即越靠近城市土壤SOM 和土壤养分含量越高。

村域尺度和小流域尺度,SOM 和全量土壤养分分布与水文过程密切相关,尤其受到侵蚀和沉积影响;速效养分主要受坡向、坡度和坡位,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且不同土壤速效养分与其各自理化性质和土壤本底值密切相关。

坡面尺度,土壤速效养分受坡位、侵蚀、沉积、水热、施肥和作物生长过程影响,土壤AN 含量峰值在作物生长期从坡顶向坡底逐渐迁移,AP 变化不明显。

受土地利用、地形、耕作方式、融雪侵蚀、沉积、水文过程等影响,冻融过程不同程度改变流域尺度和坡面尺度土壤N 和P 时空分布格局。

不同尺度典型黑土养分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驱动机制不同,因此无法直接通过尺度推绎方法预测土壤养分时空分布规律;黑土区土壤养分调查方法、采样方法和插值方法逐渐改进,但需进一步探索更简单、高效、精准插值方法。

研究旨在为黑土区土壤养分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1.3尺度问题
尺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人们认为尺度代表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1]。从本质上来说,尺度是自然界所固有的特征,然而,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兴趣,生态学家对尺度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如尺度还可以是用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时间或空间单位,或者是由时间或空间范围决定的一种格局变化等[21-22]。
专家系统分类也属于人工智能分支,由用户界面、推理器和知识库组成。专家分析方法和经验被事先输入到知识库中,据此对待分类影像地物的多种属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最终确定地物类型。有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建立起遥感专家分类决策模型库,实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自动分类提取[13]。专家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利用推理机制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专家系统的推理判断能力,数据翔实的专家知识库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建立专家分类系统的难点。
1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1.1景观分类
景观组分和要素在景观中是不均匀分布的,从而构成不同的景观生态类型[8],具有异质性;同时,景观在自然界中不同尺度上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容,具有等级性。正是由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等级性,使建立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及其动态过程研究的基础,景观异质性则是景观分类的基础。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每一个景观类型是相对均质的,其内部组成和结构具有相对一致性。在景观分类过程中通常将具有显著异质性的部分确定为不同的景观或景观要素类型,而将相对均质的部分确定为相同的景观或景观要素。如在区域尺度上,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通常可以划分为森林、灌丛、草地、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以及水域这几种主要类型。土地利用分类对景观格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对同一景观采取不同分类方案能够产生不同景观格局,但其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清楚[9],这也是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尺度效应指的是空间尺度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不同尺度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景观变化的不同特征和规律。

在景观组分方面,尺度效应表现为尺度的不同会影响观测到的景观要素的数量和类型。

较小的尺度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细节特征,例如小型建筑物、小溪流等;而较大的尺度能够更全面地观测到景观的总体特征,例如大型建筑群、湖泊等。

在景观结构方面,尺度效应表现为不同尺度下景观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的变化。

较小的尺度下,景观的结构通常会表现为零散的、离散的特征,例如分散的建筑物或点状的植被;而较大的尺度下,景观的结构则更可能呈现出连续的、集聚的特征,例如聚集的建筑区域或块状的林地。

在景观功能方面,尺度效应表现为不同尺度下景观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

较小的尺度下,景观功能通常体现为局部的、点源性的功能,例如局部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而较大的尺度下,景观功能则更可能体现为整体的、面源性的功能,例如水资源调节和空气净化等。

总之,尺度效应在研究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时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尺度的研究可以提供全面的理解和管理景观的依据。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多尺度响应研究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多尺度响应研究
A a s ) T ersl h w d t t h oa e e vle o r n in ae nrae i pc l g b .2 , nl i . h eut so e a te ttl i na fod ao x sice d w t u sa n y9 6 6 ys s h g u i t s h i
d i1 . 6 8i n1 0 - 3 52 1 .20 3 o: 03 9 .s. 5 3 9 . 20 .1 9 s 0 0
M u t— c l fe tb t e n s a e Pa t r n v r n e t lFa t r lis a e Ef c e we n La d c p te n a d En i o m n a c o s
Absr c :Ba e t c no o y.r lto s i a d mu is ae fe t b t e e v r me t l a t r a d ta t s d on 3S e h l g e ai n hps n t— c l e f cs ewe n n ion n a f c o s n
F zo 5 0 1 C ia3 C l g fA oo , n nvri S i c dTc n l y L oag4 1 0 , hn) uh u3 0 0 , hn ; . ol eo g nmy Hea U iest o ce ea ehoo , u yn 7 0 3 C ia e r n yf n n g
7 8 4 57 8 40 9 33 6 ad2 3 0 i i sa s(0 m ×3 、 0 m 0m 、1 0 m ×1 0 m、 1 × .l , .0 , .1 , .8 .1 n s cl 3 n x e 0m 9 x 9 5 5 2 0 m

景观生态学尺度效应的原理

景观生态学尺度效应的原理

景观生态学尺度效应的原理嘿,朋友!咱今儿来聊聊景观生态学里那个有点神秘又挺重要的尺度效应原理。

您想想啊,这世界就像一幅巨大无比的拼图,每个小碎片就是一个小小的景观单元。

而景观生态学呢,就是研究这些碎片怎么拼在一起,又怎么相互影响的一门学问。

尺度效应,就好比您看一幅画。

离得特别近,您可能就只能看到那一点点的颜料笔触;稍微远一点,就能看清画的是一朵花;再远些,您能看到整束花组成的漂亮图案;要是站得更远,说不定就能看出这画在整个房间装饰里的作用啦。

在景观生态学里,尺度小的时候,您可能关注的是一棵小草的生长,一只小虫子在草叶上爬来爬去。

这时候,您看到的是微观的、细致的小世界。

可要是把尺度放大,您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大片草原,成群的牛羊在吃草,这就是宏观的大场面啦。

好比您在公园里散步,只盯着脚下的石板路,那您看到的就是一块块石板的纹理和缝隙。

可要是您抬起头,放眼整个公园,看到的就是湖水、假山、树林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感受能一样吗?再比如说,研究一片森林。

在小尺度下,您关心的也许是某棵树的年轮,它今年长了多少,是不是生了病虫害。

可一旦把尺度放大,您就得考虑这片森林对周边气候的调节,对水土保持的作用,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怎样的影响。

这尺度效应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同一个景观就能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就像您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魔方,看到的图案都不一样。

小尺度下的观察,就像是拿着放大镜看细节,一丝一毫都不放过。

大尺度下呢,就像是站在山顶俯瞰大地,看的是整体的格局和趋势。

您说,要是不了解这尺度效应的原理,能行吗?那肯定不行啊!不了解它,就好比闭着眼睛在黑夜里走路,容易摔跟头。

了解了尺度效应,咱就能更科学地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让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家园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总之,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效应原理可是个宝,咱们得好好琢磨,好好利用,才能让咱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化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

园林景观的品质评价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的定义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是指对园林景观的美学品质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常包括景观的视觉效果、空间组织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评估对象,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感受和视觉效果进行描述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评价和实地考察等。

这种评价方式适用于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品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

但是定性评价的结果往往缺乏量化指标,难以进行直观的比较和分析。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客观的测量数据对园林景观的美学品质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景观指数法、景观模拟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这种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比性,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定量评价也存在着数据获取和处理的难度较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1. 景观指数法景观指数法是通过对景观空间的形式、结构和功能进行测量和分析,以获得景观品质的综合评价。

它将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量化为一个或多个指标,通过建立景观指数模型,对园林景观的美学品质进行评价。

常用的景观指数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连通性指数和景观稳定性指数等。

通过对这些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揭示园林景观的特征和价值,为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景观模拟景观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对园林景观的美学品质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地形模型,可以对园林景观进行三维模拟和可视化展示,以直观地呈现其景观特征和视觉效果。

《景观空间尺度》课件

《景观空间尺度》课件

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结词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满足人的需 求和情感体验,是景观空间尺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
详细描述
人性化设计关注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人群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人们行 为习惯的景观空间。同时,注重营造舒适、宜人的环 境氛围,提高人们的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
遗产,如建筑、城市、历史遗址等。
04
根据尺度关注的对象,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尺度和人文 景观尺度。
02
景观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对景观空间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生长、水体变化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例如,在寒冷地区,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防风保暖的需求,空间尺度相对较小; 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考虑遮阳和通风的需求,空间尺度相对较大。
《景观空间尺度》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景观空间尺度概述 • 景观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 • 景观空间尺度在设计中的应用 • 景观空间尺度的实践案例 • 景观空间尺度的未来发展
01
景观空间尺度概述
景观空间尺度的定义
01
景观空间尺度是指景观要素在空 间中的相对大小、距离和位置,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观空间尺度的基础,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例如 ,山地景观的空间尺度会受到地形的限制,而平原地区的景观空间则更加开阔。
人文社会因素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空间尺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西 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景观空间尺度相对较大;而东 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景观空间尺度相对较小。
总结词
大型公共活动区
VS
详细描述

关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研究

关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研究

关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景观设计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设计涉及到空间的布局和尺度的掌控,尤其是空间尺度,是决定园林景观设计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尺度问题对于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和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尺度是指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空间大小、高度、比例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空间尺度的掌控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效果和空间功能的实现。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尺度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空间尺度的掌控可以促进景观美感的塑造。

不同大小、比例、高度的景观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美感是不同的。

假如空间的尺度关系处理得不到位,景观元素之间会产生冲突,失去艺术效果。

例如,在公园中的小广场和繁忙街道的街角,中间的空间需要根据不同的尺度来处理,以构造出舒适的尺度感,使景观元素之间融合自然,具备良好的可识别性和可感性。

其次,空间尺度的掌控可以实现景观的功能性。

例如,休闲广场、步道、草坪等需要依据空间尺度的不同进行规划,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利用率。

在公园中,根据不同的游客休闲需求,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休闲空间,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

如果空间尺度的不同得不到合理调配,那么就会影响园林景观的使用和功能性。

最后,空间尺度的掌控还可以加强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

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需要在不同的空间中处理不同的景观元素。

合理的空间尺度处理,可以实现各个景观元素之间较好的联系,使景观整体更加完整和协调。

在日本的庭院设计中,常常会采用稻荷式、洗山式等景观手法,通过空间的布局和尺度关系产生联结,使得不同的景观元素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园林景观整体协调的效果。

1. 繁华街角空间尺度处理在城市的繁华街角,要注意在空间尺度上的处理,以提高公共空间的亲和力和活力。

对于既有的繁华街角,在空间的尺度布局上应该把建筑高度、体量和设计语言的统一都考虑进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尺度效应研究进展摘要: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在概括景观尺度效应概念的基础上,对于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做了总结,认为景观尺度效应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景观指数随幅度变化的规律;景观指数随幅度变化的规律和适宜景观格局分析尺度的确定。

在未来的研究中,尚需要加强面向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演变与尺度效应研究和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的方法与技术研究等工作。

关键词: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空间粒度空间幅度Abstract: The scal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oncept of the scal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this paper summarize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search method. The main contents of research are: landscape index with spatial extent change law; landscape index with spatial grain change rules and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analysis scal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future study, we still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process for 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and scale effect and scale effect and scale convers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etc.Key words: Landscape pattern; Scale effect; spatial grain; spatial extent1.引言许多生态学问题的界定都与分析时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尺度(scale)有关。

在生态学中,尺度通常是指空间或时间幅度(extent)或粒度(grain)[1]。

空间粒度指空间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如样方、像元);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或取样的)频率或时间间隔[2,3]。

2.景观尺度效应的概念尺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尺度的解释因研究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尺度问题没有明确清晰的论述和充分量化[4]。

通常意义上的尺度是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度量,即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5],尺度还可以指研究对象或过程的时间或空间维、用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时间或空间单位[6]、由时间或空间范围决定的一种格局变化[7]等。

尺度具有多维性、层次复杂性、变异性等特征,尺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适宜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来揭示和把握复杂的生态学规律[4]。

地球表层系统不仅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地域分异规律,同时也是一个多层等级系统,尺度的存在就是根源于地球表层自然界的等级组织和复杂性。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都依赖于一定的研究尺度,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Jelinski D和邬建国于1996年首先提出景观尺度效应,他们认为:景观尺度效应是空间数据因聚合而改变其粒度或栅格像元大小时,分析结果也随之改变的现象[8,9]。

之后的研究也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概念,申卫军认为:景观的尺度效应是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因尺度而异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因而从不同尺度上观测或分析空间异质性时结果是不同的[10]。

傅伯杰和赵文武认为景观尺度效应表现在“尺度—结构—过程”的相互作用方面,这是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核心理念,结构影响过程,过程改变结构,尺度不同,结构与过程的关系也将有很大的差异[11]。

3.景观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3.1景观尺度效应的研究方法目前研究尺度效应对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粒度的大小;改变幅度的大小或同时改变粒度和幅度的大小三种途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空间统计学和景观格局指数两种方法[9]。

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采用改变粒度的大小,计算不同粒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而分析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化的规律。

上述方法需要通过“3S”技术和地统计学原理来实现。

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提出的一个重要专题便是利用RS和GIS技术进行景观尺度效应的研究。

RS技术为获取地表景观格局现状提供了有效的空间信息源;GIS 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能够快速、精确和综合地对复杂的湿地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12]。

地统计学的引人则为定量分析湿地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这都极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促进了景观生态学和地理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3.2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规律空间粒度指空间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如样方、像元)。

为了描述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规律,通常采用如下手段来进行表达:把景观指数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尺度效应曲线;以横轴代表尺度、纵轴表示景观指数值的图称之为尺度图;景观指数随尺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则称之为尺度效应关系[13]。

随着空间粒度的增加,不同景观指数对尺度的响应特征(即尺度效应)不同,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

曾辉等利用珠江三角洲东部一块324km2区域的6个时段的景观遥感类型图,进行机助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区分了分辨率强弱敏感指数[14];布仁仓等采用优势规则和随机规则为基础的两种尺度分析方法,对分类的TM数据进行了尺度变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增加,优势规则处理法使景观中优势类型的面积增加,非优势类型的面积减少,随机规则处理法使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上保持不变[15];马胜男等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为案例区,运用7个生态多样性模型对景观元多样性进行了模拟,比较分析不同模型对空间尺度变化的响应,得到了随着空间分辨率的粗化,景观元均匀性方面的多样性变化幅度大于丰富性等结论,为开展多尺度生态多样性模拟和评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6];周兴东等以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选择徐州地区一块441Km2的研究区,选取10个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在16个不同粒度的景观类型图下,分析了不同粒度对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30m到480m的逐渐增加,除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17];曹银贵等对三峡库区3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进行了研究,很好地反映了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粒度上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不同的景观指数随粒度也表现出不同的敏感程度,较敏感的是斑块密度、有效网格大小、正归化形状指数、聚合指数等结论[18];赵磊从不同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角度进行空间粒度放大试验,探讨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19];赵文武等以延河流域的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20];岳文泽、徐丽华等以上海市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幅度和粒度两方面对景观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21];朱明、濮励杰等从分辨率和粒度两个方面,基于2000年和2002年分别由ETM+和IRS-PAN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图,从景观和类型两个层次分析了不同粒度下上海市一城市化样带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城市景观有明显的尺度效应,空间分辨率和粒度变化都会影响城市景观格局,而道路等线性廊道对尺度变化的敏感则是造成这一影响的主要原因[22]。

对以上研究中的景观指数随着粒度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

其中,部分指数会随着空间粒度的增大单调减小,具有比较明确的尺度效应关系(幂函数下降),如斑块结合度等,部分指数也会随着空间粒度的增大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但并不是单调下降的,可表现为幂函数下降、直线下降或阶梯形下降等不同特征,如斑块密度等;此外,也有一些指数随着空间粒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景观碎裂化指数等。

在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化的分析研究中,空间粒度变化方法对最终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特征有显著影响,如采用优势规则和随机规则为基础的两种尺度分析方法会导致景观指数变化规律的差异。

相应地不同学者在分析景观格局指数随着粒度增加时的变化趋势并不尽一致。

此外,由于同类景观格局指数有不同的计算模型与方法,如景观多样性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也会表现出同类景观格局指数随空间粒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和模拟效果却并不相同[23]。

3.3景观指数随幅度变化的规律空间幅度通常是指研究所涉及的空间范围(长度或面积),时间幅度是指研究持续的时间长短[24]。

空间幅度变化的尺度效应是指随着研究空间范围的增加或减少,景观格局特征的变化情况[25]。

由于景观指数具有幅度效应,在某一幅度下景观指数间的相关性并不一定能推广到其他的幅度[26]。

随着空间幅度从中心向四周或者在不同方向上(如东北到西南,东南到西北等)变化时,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不仅具有幅度变化的依赖性,而且具有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

朱明等从2002年上海市土地利用图出发,利用梯度分析方法,探讨了空间幅度变化对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27];申卫军等以2种真实景观和27种模拟景观为分析对象,考查了16种常用的景观水平格局指数随空间幅度变化行为[26];张景华等运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变样带宽度与研究步长,对城乡样带景观梯度分析的幅度效应进行了研究[28];唐玲等利用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沈阳城市绿地分布图,结合梯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了其幅度效应[29];王艳芳等以TM 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选取景观水平上4种类型的32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幅度对景观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影响[30]。

对以上研究中的景观指数随着幅度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

关于空间幅度变化的尺度效应研究通常选择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的过渡地带为研究对象,划分不同梯度,分析景观指数沿样带的变化。

如在城市景观格局随幅度变化过程中,多样性从市中心向外呈现高低起伏的环状模式扩展,随着幅度增加,多样性指数的高值区离景观类型变化最剧烈的城乡过渡地带转移。

景观指数因幅度变化行为的可预测性则可以分为两类:随幅度变化可预测性强,指数与幅度之间的关系可用简单的函数关系来表达;随幅度变化的可预测性较差,指数随幅度的变化存在多种可能(不同形式的增加、减小或保持不变),难以用一种或多种简单的函数关系来描述所有的情况[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