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

合集下载

全科医生 岗位胜任力 要求

全科医生 岗位胜任力 要求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1. 引言1.1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概述全科医生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岗位,他们承担着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职责,对患者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胜任全科医生这一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胜任力要求。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概述包括医学基础知识要求、临床技能要求、人际沟通能力要求、团队合作能力要求以及持续学习能力要求。

医学基础知识要求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础,包括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

临床技能要求是全科医生具备的重要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准确地进行临床检查和实施治疗措施。

全科医生需要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

人际沟通能力要求是全科医生与患者、家属和同事沟通交流的重要能力。

全科医生需要善于倾听和表达,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团队合作能力要求是全科医生在医疗团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能力,需要与其他医生、护士、药师等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持续学习能力要求是全科医生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需要持续关注医学进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的综合评价将考量以上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确保全科医生能够胜任各种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医学基础知识要求医学基础知识是全科医生岗位胜任的基础,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储备。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基础。

全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包括常见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全科医生还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学案例设计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学案例设计

以岗位胜任 力为导 向的全 科医学教 学案例 设 计
赵付英, 姜岳 , 于骋 , 刘玉 江
北 京 市朝 阳区 高碑 店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北京
1 0 0 0 2 4
【 摘 要】 该文 从 目前 国 内的研究 现 状 出发 , 对文 中涉及 到 的以 岗位 胜 任力 为 导向 的全 科 医学 教学 案例 设 计 的基本 概念 做 了界定 , 进 而指 出运用 欧 洲 全科 医师 岗位胜 任 力模 型 , 在教 学 中强 化全 科医学理 念 , 提高 社 区全科 医 师 的临床 思维 和诊疗 水平 的能力 的重要 性 , 接 着介 绍 欧洲 岗位胜 任力 模 型 , 通过 在 教学 案例讨论 , 从 生物 、 心理 、 社 会 医学 模式 的角 度 分析 和 解决 患者 的 健康 问题 , 使 欧洲 胜任力 模 型 的应 用 的逐 步 展示 和应用 , 最 后论 述 全科 医 生进 行 欧 洲 岗位胜 任 力 为模 型 的培训 的重 要性 和 迫切 性 , 并 在此 基 础上 给予 培训 建议 。 通过 该 文研究得 到 以下 主要 结论 : 通 过运 用欧 洲全 科 医师 岗位 胜任 力模 型 , 训 练 全 科 医师 的全 科 医学 思维 , 提升全 科 医师 的诊疗 能力 , 为今 后开 展 岗位 胜任 力 为导 向的 全科 医师 培训 模 式提供 借鉴 。
M E 。 工 c 工 N E A N 。 H E A L T H E 。 u c A T 工 。 N 医 药 卫 生 教 育 l
工 N A U E A L 7- H 工N口U目 T口 Y
D O I : 1 0 . 1 6 6 5 9 0 . c n k i .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6 . 2 2 . 1 1 3

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

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
35
9.积极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0. 建立与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11. 主动了解社区和人群健康需求和健康状况 12. 开展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心理咨询与治疗) 13. 组织指导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14. 组织指导社区护理工作 15. 组织开展家庭卫生服务(访视、咨询、换药等) 16. 了解卫生财政政策 17.保护社区重点人群(老人、妇女和儿童) 18.做好社区服务各项登记统计分析总结 19. 了解社区人口动态
2015年最终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临床医生岗位胜 任力 通用模型,并最终出版《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 型构建与应用》 一书。
15
16
医疗服务能力
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
人际沟通 能力
团队合作 能力
疾病预防与 健康促进
学术能力
核心价值观 医生职业素质
信息与管理
终身学习
能力
能力
好医生做事
17
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
仔细分析一下这段话,其中有一处是不可信的,你发现了吗?
20
❖ A 上午要开会 ❖ B 下午1点钟要去参加一个学生的婚礼 ❖ C 接着4点钟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孩子的葬礼 ❖ D 随后是我的叔叔的七十寿辰宴会
21
测试结果
A 抱歉,你的敏感程度跟福尔摩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B 抱歉,你的敏感程度跟福尔摩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C 恭喜你,这道题其实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拥有侦探般的洞察力往往
❖ (2)可塑性:胜任力素质特征可以通过工作实践和培训学习 来学习或是提高 。
❖ (3)可识别性:个人深层次的素质特征可以通过工作行为、 方式和绩效等体现。
12
二、胜任力模型相关理论
(一)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综合了某职位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能力的

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价的研究

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价的研究

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价的研究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价的研究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医学学科,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各种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评价全科住培医师的胜任力素质,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1. 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原则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构建,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2)适用性原则: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适用于全科住培医师的实际工作需求,能够有效地评价其胜任力素质。

(3)可操作性原则: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为全科住培医师提供具体的培训和发展建议。

2. 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成要素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包括以下构成要素:(1)专业知识:全科住培医师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2)临床技能:全科住培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3)沟通能力:全科住培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团队合作精神:全科住培医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医护人员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5)自我学习能力:全科住培医师需要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3. 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评价方法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全科住培医师在各个方面的胜任力素质表现情况。

(2)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全科住培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胜任力素质。

(3)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价全科住培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

二、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效果评价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效果评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评价指标的选择全科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效果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知识水平:评价全科住培医师在各个医学领域的知识水平。

医学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

医学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

医学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医学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是对医疗人员在工作中表现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价的标准。

医学岗位胜任力是指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所需要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1.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2.能够全面评价医务工作者的各方面能力。

3.具有强烈的现实操作性,能够客观地反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况。

4.评价结果能够针对性强,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

5.评价工具的使用应简单易行,方便实施。

1.专业能力。

医务工作者所需的专业能力可以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其中,从岗位职责方面评价的指标包括:熟悉诊疗流程、掌握临床实验室技能、了解诊疗方针、能够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等;从工作内容方面评价的指标包括:能够准确诊断、处理疑难复杂疾病、熟练操作手术等。

2.沟通技能。

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能,能够与患者、家属、同事和医院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沟通技能的评价指标中,可以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倾听能力、身体语言和非言语表达能力等。

3.组织协调能力。

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医疗团队成员,完成医疗任务。

在组织协调能力的评价指标中,可以包括协调能力、落实能力、统筹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责任心与敬业精神。

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权益。

在责任心与敬业精神评价指标中,可以包括工作热情、积极主动、身体力行、遵守规章制度等。

5.学习能力。

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

在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中,可以包括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开放心态、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等。

6.安全管理能力。

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保证医院的安全和病人的安全。

在安全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中,可以包括规章制度遵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全科医生门诊教学探讨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全科医生门诊教学探讨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全科医生门诊教学探讨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全科医生门诊教学是全科医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门诊教学是全科医生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以让学生在门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具有高水平岗位胜任力的全科医生。

首先,门诊教学应该符合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基本要求。

全科医生应该具备全面、协调、连续的医疗服务能力,而这与门诊教学的目标相符合。

在门诊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全程的医疗服务过程,包括初诊、复查、随访等各个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以及师傅的引导,学生能够全面、协调地完成门诊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观感受到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

其次,门诊教学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全科医生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标准,而这与门诊教学的要求相符合。

在门诊教学中,师傅应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示范全科医生应具备的高尚职业道德和优良医德,鼓励学生在门诊实践中积极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职业素养。

再次,门诊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需要门诊教学注重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门诊实践中,师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别病情性质和确定病因诊断,引导学生细致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患者的病史、询问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判断和解决问题。

最后,门诊教学应该注重整体教育。

全科医生的工作需要具备协作、沟通、管理等综合素质,而这与门诊教学注重的整体教育相符合。

在门诊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了解医疗团队的工作流程、协作沟通方式等基本要素,这对全科医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门诊教学应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注重全面、协调、连续的医疗服务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注重整体教育。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全科医学主要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包含了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服务,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于一体,它的服务方式更强调人性化、连续性及综合性,作为一个承载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医学学科,因此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全科医生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及急救技能的合格临床医师”【1】,也就是说,经过培训的住院医师应具备独立行医的岗位胜任力。

因此,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包括专业技能和人文精神,加强全科加强全科医师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内全科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2】。

1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1.1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立足于社区,以家庭为单位,以促进健康为目的,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卫生需求为导向,综合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集预防、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于一体的、以人为中心、经济方便、连续性强的综合性卫生服务【3】。

WHO( 世界卫生组织) 和WONCA(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 认为,全科医疗是实现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最佳基层医疗模式。

而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主动性、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个体性、人性化的健康医疗服务,因其服务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层的不同阶段,因此全科医患关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全科医生即是健康的教育者,也是医疗的决策者、心理的交流者,不仅需要具备慢病的健康管理能力、综合的诊疗能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广博的人文知识和厚德仁心的人文精神【4】。

丰富的人文情感也能让全科医生具备细腻的感受、深厚的同情心、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使服务对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慰藉【5】。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研究及在培训中应用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研究及在培训中应用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研究及在培训中应用作者:汪紫妍赵亚利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21期[摘要]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发展,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职责的全科医生已成为当务之急。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为全科医生的教育与培养提供了科学性指导。

本文简述了国外全科医学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以及国内全科医学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体现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回顾了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及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和期待。

[关键词]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培训;应用[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7(c)-0181-04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1]指出,“通过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名全科医生应服务2000名居民[2],全科医生数应占医生总数的一半或更多[3]。

学历方面,发达国家的执业医师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完成3年以上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全科医生109794人,占医师总数的5.1%[4];每万人口全科医生0.81人。

社区执业医生(全科医生为主)学历以大学本科(39.3%)和大专(37.7%)为主,职称以中级(41.1%)和初级(42.8%)为主[5]。

我国全科医生现状不容乐观,与政策目标及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提高全科医生的质量和数量、完善落实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制度尤显重要。

本文将从胜任力角度对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概念1.1 胜任力1973年,McClelland首先提出“胜任力”概念:能将高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区分开来的、通过可信的方式度量出来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知识、可识别的行为技能和个人特质[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相关概念
胜任力 美国学者McClelland(1973年):员工在特定的
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具备的所有 能够被客观衡量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即为胜 任力。 Spencer 夫妇 (1993年) :指能将某一工作(或 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 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任何 能够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 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
讨论
全科医师的岗位胜任 力包括那些方面呢?
全科医师胜任力模型--WONCA Tree
全科医师胜任力模型--WONCA Tree
核心能力
1 Primary care management 2 Community orientation 3 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将决策过程与社区中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率 相结合;
将从体检与调查中选择和收集相关信息,运用 到与患者联合制定的适当的健康管理计划中;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在需要的时候延长工作 时间,并容忍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在必要时采用紧急的干预措施; 管理社区内疾病早期症状不明确的病症; 有效、高效的诊断并开展治疗。
相关概念
全科医师是患者的私人医生,不论患者的年龄 、性别和所患疾病,都要负责为患者提供和寻 求综合的、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他们注重患 者的家庭背景、社区情况和文化背景,并尊重 患者的自主权。
健康计划 全人
身体
心理
社会
文化
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和 社区“守门人”,应具备较高的胜任力,且其 胜任力要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密切相 关。
4 Comprehensive approach
5
Person-centred care
6
Holistic approach
Primary care management
做好对患者的首诊服务,应对所有问题(各年龄 、性别及其它特征的社区居民处理各种健康问题 );
知识面要覆盖到卫生领域的所有相关专业; 与初级卫生领域的其他专业人员和专科医疗人员
5
Person-centred care
6
Holistic approach
Person-centred care
用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去帮助患者解决具体的 健康问题;
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利用问诊建立和发 展良好的持续性的医患关系;
与患者多沟通,共同对治疗方法进行筛选、制 定和实施;
基于患者需求提供全方位、连续的医疗服务及 健康管理。
核心能力
1 Primary care management 2 Community orientation 3 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4 Comprehensive approach
5
Person-centred care
6
Holistic approach
4 Comprehensive approach
5
Person-centred care
6
Holistic approach
Community orientation
使个体患者与其所属社区的卫生需求和谐一致 ,让居民在社区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中得到服 务。或者说,在平衡资源的可及性的情况下满 足个体和社区的健康需要的能力。
环境方面
(了解工作背景、环境和条件,及相关文化、财 务和政策法规)
了解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地理和文化等方面 因素,对工作场所和患者医疗卫生所产生的影 响;
了解人力和物力所能带来的影响,将工作时间 恰当的分配给每一位患者;
理解各自卫生体系中关于卫生服务的财政规定 和法律条文;
Person-centred care
…is more than just a way of acting; it iபைடு நூலகம் a way of thinking
核心能力
1 Primary care management 2 Community orientation 3 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核心能力
1 Primary care management 2 Community orientation 3 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4 Comprehensive approach
5
Person-centred care
6
Holistic approach
全方位-立体性
服务对象:所有的人 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 服务层面:生物-心理-社会 服务单位:个人-家庭-社区
核心能力
1 Primary care management 2 Community orientation 3 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4 Comprehensive approach
配合工作; 提供有效、恰当的医疗卫生服务,发挥其作用; 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系统中最恰当的服
务; 是患者权益的“维护者”。
核心能力
1 Primary care management 2 Community orientation 3 Specific problem solving skills
4 Comprehensive approach
5
Person-centred care
6
Holistic approach
Holistic approach
生物
心理
社会
躯体 社会 心理 社会
Holistic approach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but physical, emotional, spiritual and social well-being
Comprehensive approach
同时管理好同一患者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等多种 病症;
管理疾病早期不明未能鉴别但可能需要紧急干 预的患者;
恰当使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手段,提高人 们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管理并协调健康促进、预防、治疗、保健和康 复、临终关怀。
Comprehensive approa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