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

合集下载

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在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李克镜

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在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李克镜

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在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李克镜发布时间:2023-06-07T08:20:12.67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作者:李克镜[导读] 胜任力导向是当今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作为国家第二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全科医生为目标,通过分层次培养、强化中医门诊教学、加强人文沟通能力培养、鼓励学位衔接等培训模式,促使其向着复合型医学人才方向发展,从而推进基地高质量内涵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摘要:胜任力导向是当今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作为国家第二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全科医生为目标,通过分层次培养、强化中医门诊教学、加强人文沟通能力培养、鼓励学位衔接等培训模式,促使其向着复合型医学人才方向发展,从而推进基地高质量内涵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全科医师是医疗卫生体系中基层医疗服务的主体,承担着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及转诊等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工作。

其岗位胜任力对于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保证、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提出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包括6个维度[1],分别为:患者照顾、医学知识、专业素养、以系统为基础的实践、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和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2002年临床医生的胜任力首次被明确定义:“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或群体受益。

”2018年中国住培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发布了“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六大中国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2]。

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

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
1. 注意倾听,收集与综合和患者问题有关的信息 2. 理解,信任,尊重患者及其家属,并保护患者隐私 3. 维护患者知情权,有技巧地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4. 妥善应对在医护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 5. 安抚患者的愤怒和误解情绪 6. 积极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 7. 有技巧地向患者传达负面消息 8. 与患者和家属共同作出决策 9. 有效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能力
30
(三)科学研究能力基本要求 1. 在职业活动中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 2. 理解医疗活动中应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概率 3. 用批判性的思维处理各种来源信息,恰当地作出医疗决策 4. 能综述学术文献,传播和应用知识 5. 能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积极参加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活动 7. 积极撰写并发表科研文章
❖ 可以总结优秀人才的个人能力特征为他人所借鉴、学习。 ❖ 可以分析某一职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从事该职业的人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 ❖ 可以为制定人才招聘培养和绩效考核等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 可以提供岗位后备人才的储备方法。
13
(二)岗位胜任力特征
1
2
3
4
岗位特性
完成工作 岗位职责 所必需
14
导向性
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处理错综复杂的临床问题。
41
对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条件较好的医院,常有一个病例做多项辅助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不一致,甚至
互相矛盾,怎么办?
临床医生应该以患者临床表现为基础,对所存在的疑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争取 做出较切合实际的诊断。即使所有辅助检查结论一致,临床医生也应该考虑检查结 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契合。
8
能力特质
9
思想观念

全科医生 岗位胜任力 要求

全科医生 岗位胜任力 要求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1. 引言1.1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概述全科医生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岗位,他们承担着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职责,对患者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胜任全科医生这一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胜任力要求。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概述包括医学基础知识要求、临床技能要求、人际沟通能力要求、团队合作能力要求以及持续学习能力要求。

医学基础知识要求是全科医生必备的基础,包括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

临床技能要求是全科医生具备的重要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准确地进行临床检查和实施治疗措施。

全科医生需要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

人际沟通能力要求是全科医生与患者、家属和同事沟通交流的重要能力。

全科医生需要善于倾听和表达,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团队合作能力要求是全科医生在医疗团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能力,需要与其他医生、护士、药师等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持续学习能力要求是全科医生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需要持续关注医学进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要求的综合评价将考量以上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确保全科医生能够胜任各种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医学基础知识要求医学基础知识是全科医生岗位胜任的基础,对于全科医生来说,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储备。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基础。

全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包括常见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全科医生还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组成。

本文分析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现状,进一步探讨原因,构建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岗位胜任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康需求的增加,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特别是在临床实践教学培养环节中出现的重临床轻科研、组织管理松散、轮转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医学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预期目标,就必须把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放在首要。

一、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现状分析(一)制度建设不健全承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的单位缺乏系统健全的管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等同于一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未设立专门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等。

导致学生对自己在读研究生和规培生的双重身份混淆不清,身份存在感、归宿感不强,培训积极性不高,培养效果差强人意。

(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轮转科室未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规范、严格的考核体系。

一些考核流于形式,僅限于出科理论成绩的考核,临床操作技能的考核较少或未纳入考核体系。

考核科目、形式单一,对轮转期间的职业素养、医德医风、思想政治纪律等缺乏考核,影响考核的系统性、公平性和完整性。

(三)重临床轻科研教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由于大多数时间在临床上,医院日常事务性多,临床压力大,对科研教学投入的精力相对少。

许多研究生临近毕业仍未有相关的科研成果,科研、临床带教、理论教学等水平与其他社会住培生并未有太多区别,根本无法体现研究生的学历优势和相应的层次水平。

我国临床医师胜任力研究概况

我国临床医师胜任力研究概况

我国临床医师胜任力研究概况作者:吴浩周亮王菁佩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07期摘要:胜任力是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个人潜在特征。

国内针对医师胜任力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住院医师、全科医师,研究内容主要为模型的构建,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研究、专家咨询、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方式。

本文对国内临床医师胜任力研究简要概述,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供今后研究参考。

关键词:胜任力医师国内概况一、概念胜任力概念最早由Robert White提出,McClelland教授1973年发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为胜任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内对医师胜任力定义尚不清,笔者认为是与有效或出色的临床工作绩效相关的临床医师自身潜在的特征,包括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临床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要素。

胜任力主要有冰山模型与洋葱模型两种,两个模型十分形象地描述了胜任力开发的难易程度。

二、研究现状我国对胜任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进入医疗领域。

2004年卫生部“卫生机构管理者岗位胜任力研究”课题,建立《卫生机构管理者胜任特征词典库》。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全科医生、外科医生、妇科医生、麻醉、急诊、重症医学、眼科、口腔、儿科、中医等专业临床医师。

主要有住院医师、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几个层次。

如辛秀红对外科医生的胜任力的优异绩效相关联的个体的关键特征。

余中光提炼急诊专科医师不同成长阶段评价指标。

陈香梅构建了领4个维度,16个特征的主任医师胜任模型。

金丽娇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

2.研究内容2011年之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胜任特征的提取以及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少数开展了胜任力测量框架,岗位胜任力,医师专业胜任力界定等研究。

之后主流方向仍是模型构建,但也开始出现少量实证和评价,量表的研应用,机构间的比较,模型构建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作者:王小燕袁野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年第12期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理解和掌握老年医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拥有老年医学相关岗位胜任力,已逐步成为医学生适应未来临床医学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发挥自身教学优势,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深入挖掘临床教学资源,规范临床教学行为,构建模块化的老年医学临床教学平台,为努力促进老年医学临床教学的条理化、规范化,维持稳定高效的临床教学质量,构建契合临床的老年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临床教学;老年医学;实践教学;实习生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2-0114-040 引言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务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达2.6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人口结构趋向于“倒金字塔”形,老龄化社会不可逆转[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快速增长。

老年医学作为门一针对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学科,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沿学科。

我国老年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如何提高老年医学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具备老年医学相关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老年医学教学有其特殊性和自身规律,老年人所患疾病复杂、多样,多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常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老年医学临床教学内容涉及预防、医疗、康复的全程,教学广度涉及生物、社会和心理各个方面,在临床诊疗思维上由“一元论”转向“多元论”。

在多种医疗问题重叠、相互影响的复杂局势下,要善于从中找出最主要的问题,打断恶性循环,通过多学科整合团队工作模式,全方位干预,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

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和评价研究

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和评价研究

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和评价研究发布时间:2023-01-06T08:05:41.79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郑茂[导读] 目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提升各行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郑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提升各行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为此教育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也是喊出来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口号”,旨在培养出一批医德高尚、业务能力突出、适应我国卫生经济发展需要的覆盖所有疾病类型的优秀医生,既是我国的长期发展规划,也是近期迫切要处理的短期任务。

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到2030年)》十年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大规模医学教育改革计划。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不断提升医生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就需要构建临床医师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尤其是针对于刚出医学院大门的毕业生——这些年轻的临床医师是我国医疗行业的未来,这个模型的构建不仅会对在校本科医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规范意义,更是为现如今从事医学服务行业的医师们提供从业意见。

【关键词】临床医师;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构建;评价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民众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细化,对于医疗服务的治疗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要把不断提升医师们的业务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作为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来做。

临床医师更是上述医疗人力资源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评价一家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医生们的胜任能力为导向,不断地提升医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操作能力,构建一个对医师能力进行相应评价的模型,并将该模型作为一个标准对医师们进行业务和能力评价。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通过查阅和临床医师的胜任能力有关联的文献,中国医师规范,本科临床医学教育标准,医师职业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改革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20年)》等等。

临床专业继续教育学生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及建议

临床专业继续教育学生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及建议

临床专业继续教育学生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及建议摘要] 围绕国家医疗改革要求和公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本文以XX医学院临床专业继续教育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调查,较客观的展示了临床专业继续教育学生岗位胜任情况和群众评价现状,发现了现有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模式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临床专业继续教育学生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建议随着国家医疗改革不断推进,要求:“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其中最重要环节是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服务能力。

经调查,某地6530名基层医生中,大专学历3136名,占48.02%;中专学历1732名,占26.52%。

通过成人函授教育取得学历的基层医生3625名,占55.51%,可见,基层医生学历总体偏低,取得学历的途径大多为医学继续教育。

因此对临床专业继续教育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调查具有代表意义。

1调查基本情况和特点我们对XX市在医学院参加继续教育的120多名基层医生和他们所服务的300余名医疗服务对象进行调查问卷。

了解并掌握基层医生岗位胜任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看法。

对回收420份有效的问卷进行统计。

此次调查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数据真实有效、富有针对性。

一是基本涵盖了所有参加XX医学院继续教育的基层医生和他们所服务的对象。

二是调查对象有代表性,大部分受调查的基层医生职务年龄适中、工作时间长。

83.2%处于30-39岁之间,有85.4%的人从事基层医生时间5-19年。

大专学历占75.9%。

初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占90.5%。

因此大部分受调查者具有一定的阅历和能力,意见、看法相对深刻,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填写问卷的服务对象大多是中老年人,大多在40-60岁之间及60岁以上,占78%。

这也说明基层医疗机构接纳的大多是中老人。

三是数据真实可靠,所有答卷均由受调查者匿名填写,数据均源于并忠于答卷,由工作人员反复核对、录入电脑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
南华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
精选ppt
1
基于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 完善医师资格考试设计
2017年2月13日,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在北京召开科研工作相关会议 ,审议“基于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医师资格考试设计研究” 课题的研
究 结果,讨论课题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将科研工作与临床类别医师资格 考试改革任务有机衔接起来。
8
能力特质
9
思想观念
胜任力冰山模型
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宾斯夫妇和麦克•利兰提出——
外 的显
潜 的在
是区分表现 优异与平平 的关键因素
10
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技能
社会角色
为谁服务?
动机
为什么做?
自我形象 能做什么? 特质
感染力和影响力
胜任力洋葱素质模型
11
(二)胜任力的特征
❖ (1)动态性: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需要的胜任力特征 不同。
仔细分析一下这段话,其中有一处是不可信的,你发现了吗?
20
❖ A 上午要开会 ❖ B 下午1点钟要去参加一个学生的婚礼 ❖ C 接着4点钟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孩子的葬礼 ❖ D 随后是我的叔叔的七十寿辰宴会
21
测试结果
A 抱歉,你的敏感程度跟福尔摩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B 抱歉,你的敏感程度跟福尔摩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C 恭喜你,这道题其实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拥有侦探般的洞察力往往
❖ 可以总结优秀人才的个人能力特征为他人所借鉴、学习。 ❖ 可以分析某一职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从事该职业的人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 ❖ 可以为制定人才招聘培养和绩效考核等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 可以提供岗位后备人才的储备方法。
13
(二)岗位胜任力特征
1
2
3
4
岗位特性
完成工作 岗位职责 所必需
14
导向性
第二节 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通用标准
八大核心要素包括76个基本要素,每个基本要素分3个行为等级,分别 为1级-需要改进、2级-合格、3级-发展目标 。
发展目标 合格 需要改进
18
3级 2级 1级
一、“好医生做事”标准要求(合格)
(一)核心价值观与医生职业素养基本要求
1.在职业生涯中坚持一切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2.培养核心价值观,包括利他主义,追求卓越,淡泊名利 3.真诚守信,责任心强,热爱自己的职业 4.具有同情心,患者至上,维护患者权利、隐私和利益 5.能够行业自律、廉洁公正 6.具备严谨、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 7.具备耐心和耐力,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和抗压能力 8.认识和杜绝任何与营利性利益相关的行为 9.公平而合理地运用各种医疗服务资源 10.具备正确的职业防护的意识 11.保持自我保健能力
胜任力研究的开端 1973年,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 学家麦克•利兰(Mc- Cleland ) 教授提出:胜任力是与工作、生活 中其它重要成果相似或相联系的知 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这标 志着现代胜任力研究的开端。
David McClelland
7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天下无贼
这一概念使得人才观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单纯以智力高低为标准转 变为以个人综合素质为标准,将人员的素质特征与实际岗位特点直接联 系起来,突出了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拥有高智商的个体不 能胜任某些实际工作)。
2
岗位适应——学习、积累——岗位胜任
3
Contents
1 了解岗位胜任的有关理论 2 知晓我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的基本要求 3 沿正确轨道指导职业发展
4
第一节 岗位胜任概述
1 认识胜任力的概念、特征
2
了解中国临床医生胜任力模 型相关理论
3
学习岗位胜任力通用模型基 本内涵
5
一、胜任力概念与特征
(一)胜任力概念
能抓住最敏感的信息——谁会把葬礼安排在2周后呢? D 抱歉,你的敏感程度跟福尔摩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22
临床无小事 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一个潮湿闷热的夏天,120送来一个重病人,家属情绪很激动,急 诊科医生赶紧查看患者,患者是一位80多岁的男性,神志尚清楚,反应 稍迟钝,其面部,双上肢,甚至脚都是紫绀——这是医学上是严重的缺 氧症状,往往意味着病人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赶紧给病人吸氧,在仔细 查看病人,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尚可,询问家属后得知,患者因发热咳嗽 ,不想吃饭,到当地卫生院看病输液,治疗一天后发现病人全身发紫, 原因不明紧急转院,家属认定是当地卫生院用错药所致。家属着急催 促医生用药,但发紫原因不明该用什么药呢?
可衡量和 测评
表现优秀的 员工身上所 提炼的
工作绩效
能力和素质 的综合体现
与本岗位相关 的能力和素质 的综合体现
(三)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2012年卫生计生委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与教育部高教司 联合立项由中国医科大学孙宝志教授领衔研究中国医 生岗位胜任力通用模型。
2013年初建了中国临床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19
具备严谨、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
考考你的洞察力
一天宋先生正在家里休息时,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预约电话。对方很想在 下下个星期的周五去他家拜访他。但是宋先生并不想见这个陌生人,于是他连忙说: 下下个礼拜五我非常忙,上午要开会,下午1点钟要去参加一个学生的婚礼,接着4 点钟要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孩子的葬礼,随后是我的叔叔的七十寿辰宴会,所以那天 我实在是没有时间来接待您的来访了。
胜任力理论的发展
胜任力雏形
1911年,由“管理学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
首先提出的。他发现优秀工人与较差工人在完成同
样的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管理者用“时间
—动作分析法”去分析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受 什么因素影响,并选择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挑选工
人,进行系统的培训,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
产利润。
6
❖ (2)可塑性:胜任力素质特征可以通过工作实践和培训学习 来学习或是提高 。
❖ (3)可识别性:个人深层次的素质特征可以通过工作行为、 方式和绩效等体现。
12
二、胜任力模型相关理论
(一)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综合了某职位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能力的
结构框架。 胜任力模型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分析评价方法
2015年最终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临床医生岗位胜 任力 通用模型,并最终出版《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 型构建与应用》 一书。
15
16
医疗服务能力
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
人际沟通 能力
团队合作 能力
疾病预防与 健康促进
学术能力
核心价值观 医生职业素质
信息与管理
终身学习
能力
能力
好医生做事
17
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