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Georg Lukacs
(1885-1971)
《历史和阶级意识》
依据黑格尔哲学观点解释 马克思主义,试图把马克思主 义黑格尔化。
卡尔〃柯尔施 Karl Korsch (1886-1961)
安东尼奥〃葛兰西 Antonio Gramsci (1891-1937)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狱中札记》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企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学,来解释和补充马 克思主义,并把社会主义革 命纳入性本能的压抑和解放 的渠道中去。
威尔海姆〃赖希
Wilhelm Reich (1897-1957)
赫伯特〃马尔库塞
Herbert Marcuse (1898-1979)
爱利希〃弗罗姆
Erich Fromm (1900-1980)
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19181990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杰拉德艾伦柯亨geraldallanjerrycohen19412009乔恩埃尔斯特jonelster1940按照分析哲学的清晰性和确定性的原则试图以当代逻辑数学模式作为研究工具重新阐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以澄清种种曲解与混乱回归真正的马克思本意
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面临“危机”的同 时,英、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著却蓬勃兴起。90年代初以 来其主题从哲学、文化的沉思回到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结 构的研究,研究重心从对资本主义批判转向研究市场社会主义。 此外,唯物主义文化研究也著述甚多,硕果累累。
G.A. Jerry Cohen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昂利〃列斐伏尔 梅洛〃庞蒂
Henri Lefebvre
(1901-1991)
Maurece Merleau-Ponty

第十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基本理论

第十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基本理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生态运 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 主要代表人物有高兹、莱 易斯和阿格尔等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它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 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用马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十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基本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特征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一)黑格尔主义的马克 思主义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是最早产生的西方马克思主 义流派,它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的匈牙利和德国。主 要代表人物有卢卡奇、柯尔 施、葛兰西以及法兰克福学 派的早期代表人物。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把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分 析补充到马克思主义中去,在某种程度上开拓了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空间,他们对资本主义对人的心理操纵和精 神压抑的批判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材 料。但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社会 的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方面去理解社 会的发展,而是从人的心理、性格等方面解释社会现象,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严格说来,法兰克福学 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学术 研究机构,而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它不像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 流派那样有一致的理论倾向, 其理论体系各不相同,其代 表人物的观点也缺乏彻底性 和一贯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PPT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PPT课件
21
b,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不仅 成为整个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一个组成部 分,同时还履行着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的职能。对消费者来说,大众文化妨碍了 人们自主作出评判和与意识地决策的个体 的发展。如电视节目的主题几乎一律是反 极权主义的,这种表面的、公开的信息系 统使观众相信这个制度的自由性,而在同 时却用来指导受众接受隐藏的极权主义的 寓意,接受这个制度的客观性、合法化。
入理智之年。 (2)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 • 双重幻灭”的境遇促使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 • 一重幻灭:对资本主义本身的幻灭。两次世界大
战的恶果带来了思考 • 二重幻灭:对苏联的幻灭。
6
• 西马发展的三个阶段 •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20世纪
20-3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共产党内产生了一些与前苏联和 共产国际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很 大思想分歧的观点、理论和思潮。西方马 克思主义趋于形成。卢卡契、葛兰西、布 莱希特等是其代表人物。
24
马尔库塞对艺术的认识
• 艺术的特质 • 他认为艺术这个词不能用单纯的语言技巧来说
明,也不能用单纯的意识形态来说明,而应当 用永恒的审美品质来说明(也就是用美学的标 准)。他认为美学的标准就是审美形式的标准 (例如红楼梦之所以是艺术就是作者将现实的 社会内容转化成了审美形式。而这个审美形式 不仅指语言更重要的是指整个艺术作品。这样 整部艺术作品是以现实为基础,又是这个现实 的“对立物”。
28
• 他承认大众文化使文化享受退化为了文化 消费;大众文化的“商品偶像的风格”表 明了文化为集权服务的性质。但是他进一 步强调大众文化的价值评价主要取决于大 众传媒作为交往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而不仅仅是市场规律。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ppt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ppt

• 异化表现: • 1、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在所有权上发生分离。 • 2、随着分工的发展,劳动者只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 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他发 现这个机械系统是现成 的、完全不依赖于他而运行,他不管愿意与否必须服从它 的规律。 • 3、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即商品与商 品之间的关系。
• 伊格尔顿把文学艺术看成商品。 •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艺术之所以为商品,首先因为它是人 工产品;作家是创作者,同时也是出版公司的雇佣劳动者。 • 文学艺术也是社会生产。(是与经济基础关系最为简介的 社会生产) • 作者 —— 作品 —— 读者 • 生产 —— 商品 —— 消费者 • (改变艺术形式、艺术家和欣赏者的关系、艺术家之间关 系) • 洞察力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学艺术作品的商品化特征。
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理论
• 布洛赫(1885—1977), 德国,犹太人,主要著作: 《乌托邦精神》、《希望 的原理》 • 1、以“希望”范畴为核心的 乌托邦哲学 • 2、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 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以“希望”范畴为核心的乌托邦哲学
• 《乌托邦精神》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当时,他深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和文化市侩气与伪善性, 严重地压抑着人和人性,人们封闭于“此刻”的黑暗中,失 去了与世界抗争的力量。 • 他认为,资本主义从美学和人类学观点看已经丧失 存在 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的原理》
该书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 中期。
• 1、“希望”是人的最本质的内容 与形式,从人类的大量的“希望” 的表现中发现人类走向完善的 趋势。
• 2、“希望”这种激情是最富有人 性的,仅为人所独有,使人面 向未来尚未产生或尚未被意识 到的东西,面向自由的王国, • 3、人的本质结构是“希望”,人 是正在走向某种超越自己的人, 是开放的、尚未完成的,这种 开放性植根于“希望”,是人的 内在需要。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诸流派 之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诸流派 之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
• 它的主要工作是把哲学作为分析批判的工 具,对社会现实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并试图开出根治当代发达社会弊端的灵丹 妙药。
法兰克福学派为什么要批判启蒙精 神?
• 何为启蒙? • 康德《何为启蒙》(见康德:《历史理性
批判文集》)在于要求人们勇敢地运用自 己的理性 。
• 通俗理解:启发人们反封建传统思想和宗 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等。
交往理性
• 哈贝马斯认为,合理的理性必须是一种交 往的理性,这种理性通过合理的交往行为 (Kommunikativen Handelns)表现出来。 他强调,交往行为和工具行为不同,它是 人类最基本的行为,人的行为目的,不是 仅仅为了满足主体的自身利益,它还应当 考虑处于交往中的别的行为者的利益,也 就是要兼顾参与交往的行为各方的共同利 益。(商谈政治,对话)
欧洲中心主义的色彩
•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稍加研究就可以看出, 它的地域特征相当明显,与德法思想传统 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 者(如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身上透露出欧洲中 心论和欧洲优越感,亚洲、非洲难于进入 他们的视野,甚至美国也不在话下。他们 把现代性当成西欧这棵枯树上熟得开始腐 烂的果子,他们的论调是否全部适用于现 代化刚刚起步并且步履维艰的中国,值得 认真思量。
• 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 卢卡奇(Georg Lukács, 1885-1971)匈牙利哲 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以 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 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 柯尔施(Korsch, Karl 1886-1961)代表作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与卢卡奇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一起被称为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

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

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

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

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教学前言基本内容:述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思想家、基本思想、主要特点和社会意义等教学安排:首先总体上分析,以便有一宏观了解;继此,从历史阶段、重要性等角度选择部分思想流派和思想家进行具体深入的研讨。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观看录像、原著阅读、课程论文写作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出勤、讨论、作业),期末占60%学习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有利条件:西哲、马哲的学习基础及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困难:文化传统不同:与西方哲学(现代西哲)密切所处时代上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差异(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知识面有限: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科社、社会学、宗教、历史等众多学科和领域概论背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发展线索社会背景:理论背景:近代西方哲学等思想的困境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整个近代哲学等思想有鲜明的特征:将主客二分法,主体性原则,理性主义,思辨性和抽象性(往将现实历史的实践关系颠倒为形而上学的理论关系,企图以纯粹理论路子来解决思想的客观性和真理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思潮是盟友,共同进行了终结和消解近代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理论内容、形态和特征上共同点他们认为二者有原则性区别,马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更坚决和彻底,所以也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等思想。

现代西哲学都打着“拒斥形而上学“的旗帜,拒绝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主义、理性主义,它们不再纠缠于形而上学的思辨,而企以各种形式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都如此,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但现代西哲并没实现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没有超越形而上学,只是以被肢解了形而上学残片反映现实生活世界,在这种已破碎的形而上学视域中,古典时代的理性蜕化为赤裸的非理性,主体性原则从人的思想和理论层次置换到人的生命和体验层次。

它们将人的生命体验,或先验化和存在论化,或将理性精神知性化和抽象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主体性原则和理性精神,而在于如何真正恢复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10
第一章
第一节 卢卡奇
思想发展的历程
1、前马克思主义时期(1885—1918年)
简而言之,这个阶段是卢卡奇从文艺美学的研究走向 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1910年,《现代戏剧发展史》;
1910年,完成《心灵与形式》,1911年德文版出版;
1916年,完成《小说理论》的写作;
1918年11月下旬,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卢卡奇在12月就加 入了匈牙利共产党。从此以后,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了他必 生的追求。
3、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 义》中进一步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这 一概念的所指范围。
2
导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
和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
1、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革命的主观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理 论本身的反思;
2、1932年,德文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式发表,带来了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潮;
三部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的是后者,而且他们还从哲学的角度 来理解和阐释前两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不再认为它是概括、 总结了自然社会和精神领域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是明确地提 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而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是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在于它的一个个理论上的总结,或是完 备的理论体系,而在于其辩证法。
3、20-30年代,法西斯主义的兴盛迫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去追问法西 斯主义的根源,促成了弗罗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渗透;
4、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召开,引起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的潮流; 5、现代科技的发展引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启蒙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反思; 6、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长足发展,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门提出了关于发
问题:卢卡奇为何会从对文艺理论的研究走向哲学, 并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