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题
硫和氮的氧化物

6、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D
A.N2和O2 B.H2和Cl2 C.H2和O2 D.NO和O2 7、下列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的是( AB )
A.SO2 B.CO2 C.NO2 D.Cl2 8、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应采取的措 施(C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Ba(OH)2,再通过石灰水
1、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污染物的来源:
(1)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如煤与石油) 的燃烧、金属的冶炼以及制造硫酸、磷肥等产 生的废气。 (2)NO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含有哪些成分?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含铅 化合物、颗粒物等。
酸雨的形成:
雨水. 霜. 雹. 露 等
4 NO2 + 2H2O + O2 = 4HNO3
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工业生产硝酸,将尾气(NO)吸收通入 适量的氧气后再溶解于水,经过多次循环氧化、 溶解,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NO的排放,保 护环境。 4 NO + 2H2O + 3O2 = 4HNO3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阅读:85页资料卡片:预防硫化氢中毒 (三)SO2的用途 (1)制硫酸:S —> SO2—> SO3—> H2SO4 (2)做漂白剂:漂白纸浆、毛、丝、草帽。 (3)杀菌消毒
三、三氧化硫
1、 SO3的物理性质 SO3是无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为16.8℃, 沸点为44.8℃。
2、 SO3的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SO3+H2O=H2SO4(放出大量热) SO3+CaO=CaSO4 SO3+Ca(OH)2=CaSO4+H2O
高中真题训练(8)硫和氮的氧化物

高中真题训练(8)硫和氮的氧化物天津市宁河县任凤高中: 刘淑亮一、选择题:1. (08·广东)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2.(08·上海)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 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3.(07·海南)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4.(07·全国理综I)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5.(07·江苏)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
其反应原理为:C3N3(OH)3△3HNCO;8HNCO+6NO2△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C.1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6.(05·上海)含8.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Na2S B.NaHS C.Na2S和NaHS D.NaOH和NaHS7.(05·上海)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 8.(04·广东)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酸雨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酸雨一、单选题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B.C、N、S的氧化物会使雨水的pH<7,因此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C.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D.为了减少煤燃烧废气中SO2的含量,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C.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二氧化碳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D.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04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胃肠道疾病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泼性有很大的关系,银和汞可以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B.某雨水的pH小于5.6,说明雨水中一定溶解了SO2C.某八宝粥商标中注明没加蔗糖,所以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D.将镁片和铝片分别投入浓NaOH溶液,只有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铝比镁活泼5.研究表明,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O3作催化剂B.反应III的方程式为O2+O===O3C.光化学烟雾中含甲醛、乙醛等刺激性物质D.反应I、反应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6.生活、科技、社会活动中,不正确的说法有A.石墨可用作原子核反应堆的电极材料和慢化剂等B.雨水的pH值一般小于7C.Cl2、O3、ClO2、皆可用作饮用水的消毒剂D.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7.化学与生成、生活等密切相关。
硫和氮的氧化物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硫㈠物理性质:淡黄色晶体,俗名硫磺,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氧化碳。
㈡化学性质:既可表现氧化性,有可表现还原性。
S的氧化性较弱,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低价金属硫化物。
而Cl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可由此证明Cl2的氧化性比硫强。
㈢存在与用途存在:火山口附近—游离态;硫化物(FeS2矿石)——化合态;硫酸盐(石膏CaSO4·2H2O)——化合态二、二氧化硫㈠SO2与CO2性质比较①氧化型:漂白剂本身是强氧化剂,通过氧化作用,破坏有色物质,这种漂白是不可逆的。
这类漂白剂常见的有:HClO、Na2O2、H2O2、HNO3等。
②加合型:漂白剂与有色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受热时,漂白剂与原有色物质又分开,恢复成原来的有色物质,这种漂白是“可逆”的。
例SO2漂白品红溶液。
③吸附性: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可以吸附一些有色物质,这是一种物理过程。
例:活性炭、胶体等。
㈢SO 2的制法原理:Na 2SO 3+H 2SO 4=== Na 2SO 4+SO 2↑ + H 2O ★注意:①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 2和SO 2。
②CO 2和SO 2通入BaCl 2溶液中均无沉淀产生。
③除去CO 2中的SO 2可选用酸性KMnO 4溶液、溴水、饱和NaHCO 3试剂。
例:检验SO 2气体中是否混有CO 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NaOH 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 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㈣SO 2的污染1、 二氧化硫的来源① 化石燃料(煤、石油)的燃烧(主要来源) ② 含硫矿石的冶炼③ 硫酸厂、造纸厂等产生的废气 2、 SO 2的危害① 引起人体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中毒死亡。
② 形成酸雨:SO 2、O 2、 H 2O 酸雾(H 2SO 4、H 2SO 3).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随与水降下,形成酸雨。
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

第一课时硫和二氧化硫一、硫元素1、硫元素的存在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游离态的硫存在于或,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硫的化合物,如硫化氢(H2S)、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化合态的硫主要是以和形式存在,如硫铁矿()、黄铜矿()、石膏()和芒硝()。
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他,这也是化石燃料中含有硫的原因。
2、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们的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表现为较强的非金属性。
二、硫单质(S)1、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俗称、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色晶体,质、易研成粉末;不溶于、微溶于、易溶于。
2、化学性质①由于硫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反应中易获得个电子,形成带个电荷的,表现出弱性,可以和容易给出电子的金属、H2等发生反应。
如:与Na、Fe、Cu的反应方程式:、、与H2的反应方程式:②S也能被较强的氧化剂如O2、浓硫酸、浓硝酸反应,S被、作剂。
S与O2反应的现象为,方程式为。
③S还可以与热的强碱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亚硫酸盐、硫化物和水。
S与热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三、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SO2是色、有气味的有气体,密度比空气的、溶于水、降温时液化。
2、化学性质上述现象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该反应的连接符号为,表示的含义是象这样的反应称为反应,这类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填“可以”、“不可以”)共存于同一体系中。
H2、O2和水之间的反应关系(填“属于”、“不属于”)这类反应?原因是。
前面学过的CO2与水、Cl2与水的反应属于这类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②漂白性。
SO2可使溶液或某些有色物质褪色,具有性。
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其褪色原理,。
这种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故用SO2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又变成黄色。
但(“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第3章 硫、氮及其循环》试卷及答案_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_沪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3章硫、氮及其循环》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硫元素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B、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位于周期表的第16族。
C、硫元素的单质在自然界中通常以S8分子形式存在,而非S2。
D、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通常表现为氧化剂。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氮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是:A、硫酸(H₂SO₄)B、硝酸钾(KNO₃)C、一氧化二氮(NO₂)D、硝石(KNO₃)3、下列关于氮的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气(N2)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但大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
B、固氮作用是指某些微生物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化合物。
C、氨(NH3)和铵盐(如NH4Cl)是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它们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硝酸盐(NO3-)和硝酸盐(NO2-)是土壤中氮的另一种主要存在形式,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4、下列关于氮的固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在常温常压下就能直接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B、自然界中,只有蓝细菌能够通过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C、人工固氮是指在工业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过程D、雷雨天气下,闪电可以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直接反应生成氮氧化物5、以下关于氮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氮气在自然界中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B、氮气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被转化为氨C、硝酸盐细菌可以将氨转化为硝酸盐D、硝化细菌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再转化为硝酸盐6、下列关于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氮气(N2)在自然界中不能被直接利用,需要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氨(NH3)才能被生物利用B. 硝酸(HNO3)在土壤中形成硝酸盐,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C. 霉菌和细菌在氮循环中起着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作用D. 氮气(N2)的固定是由植物根系中的固氮酶完成的7、下列物质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金考卷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十单元硫和氮的氧化物 A卷

辽 宁 省 本 溪 高 中 期 末 考 试
)某
种
由
Na9s、 N饧 s03、 Na9s⒐
组
成
的
6%,则 氧的质量分数为 固体混合物中 ,已 知 s的 质量分数为 筠。
(
)
A,51.2% C.37.6%
B。
36.8%
D.无 法计算
卷 (非 选择题 第Ⅱ
二、 非选择题 (本 题包括 5小 题 ,共 笼 分 )
D.先 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 NaHco3溶 液的洗气瓶 (2),再 通过
盛有浓 H2so4的 洗气瓶 (1)
15∶
(⒛ 14・ 四川省 绵 阳 中学月考 )已 知 X为 一种 常见酸的浓溶液 ,能 使
A与 Ⅹ反应的 蔗糖粉末变黑。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 中 反应条件及
・ 化 营 町
(12-3)
部分产物均 已略去 ,则 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 的是
其他 三个反应不 同的是
A。
( )
B.Na D.c12
∷
No2 Na202
C。
6.(⒛ 14・ 襄 阳五 中月考 )洗 涤 附着在试 管 内壁上 的硫 黄 ,可 选用 的方
法是
A.用 Cs2洗
涤
(
D.用 水洗涤
)
B.用 澄清石灰水 洗涤
C.用 饱 和食盐水洗涤
7.(⒛ 14・ 厦门双十中学月考 )将 充满干燥 的某种气体的试管倒置 于水 中 ,轻 轻振荡 ,水 可以充满试管。则该气体不可能是
共曳 分
)
∶
Co、 S02与 17,(6分 ×⒛ 14・ 河南师大附 中月考 )汽 车尾气 (含 有烃类 、
No等 物质 )是 城市空气的污染源 ,治 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 硫和氮的氧化物

带孔橡胶塞 锥形瓶 集气瓶 分液漏斗 导管
液体
固体
② 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
(2)将 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 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 溴水溶液,现象是_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
变成无色,溶液变成蓝色,水槽中液面下降,大烧杯中液面上升
(3)体系封闭,气体无法逸出,不污染空气; (4)NO;轻轻掀起大烧杯,让少量空气进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为 NO. 解析:考察实验现象的判断. 例 7. 将红热的固体单质甲投入显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和气体 A,A 在常温 下不与空气接触,有以下变化:
试推导:(1)甲为
,乙为
,丙为
;
(2)混合气体 A 的主要成分为
;
(3)气体 B 为
,蓝色溶液 C 为
(4)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5)若将气体 A 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 Ba(OH)2溶液,发现气体经过石灰水颜色消 失,但无白色沉淀,气体通过 Ba(OH)2时,产生白色沉淀,盛石灰水的洗气瓶中发生反
(1) SO2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与石油)的燃烧,含硫金属的冶炼以及制造硫酸,磷肥等产 生的废气. (2) NO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 2.酸雨的形成: (1)石油 、煤 、金属矿物燃 烧产生 CO2、 SO2 、NOx 与空气中的雨水. 霜. 雹. 露等 反应.
SO3 +H2O= H2SO4
3NO2+H2O == 2HNO3+NO 正常雨水(含雨,霜,露,雹,雾等)由于存在 CO2 原因其 pH 值约为 5.6 .在水中当 pH 值小于 5.5 时, 可知其主要是含有硫酸和硝酸. (2)酸雨的危害主要有: 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首先是它的刺激性,其次是它会形成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其毒性比 SO2 大,能浸入人的肺部,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生长.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 5).渗入地下,可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后的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等对人体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 会偏高.. (3).如何控制酸雨 1)改善燃料种类,积极开发新能源; 2)对煤(其中含硫为 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对排 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 SO2. 3)种植能够吸收 SO2 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和氮的氧化物》练习题一、选择题(可能有1-2个答案)1•工业上制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冷却剂中冷却而制得的,下列物质:① 空气;②CQ;③Ar :④比:⑤⑥H2O中,可做冷却剂的的是A、①② B 、③④ C 、③⑥ D 、③⑤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A、闪电B、光化学烟雾C、酸雨D、臭氧层空洞3•除去混入NO中的少量NO应将气体通过下列试剂中的A NaCO (aq) B、NaHCQ( aq) C、H2O D、浓H2SQ4•氮的某种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2,则这种氮的氧化物是A、N2O B 、NO C 、NO D 、N2Q5.O.lmol某金属与足量的硫反应时,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1.6g , 则此金属可能是A.Na B.Cu C.FeD.Al6.30mL0.1mol • L-1的NaSO溶液恰好将2X 10_3molXQ_还原,则在还原产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是 A. + 1 B. + 2 C. + 3 D. + 4 7 .对酸雨的pH描述中最准确是A.小于7 B.小于5.6 C.在5.6〜7之间D. 等于5.68.下列反应中,表现了二氧化硫氧化性的是A.与水反应B.与溴水反应C.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与硫化氢反应9.下列几种物质均能使品红褪色,其中有一种物质使品红褪色的原理与其他几种不同,该物质是A.过氧化钠 B.臭氧C.二氧化硫 D.过氧化氢10.将SO和SO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b溶液,其结果是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沉淀生成B.只有BaSO沉淀,SO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C.生成BaSO和BaSO两种沉淀D. 只生成BaSO沉淀,SO从溶液中逸出11.欲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SO气体,不可以使用的试剂是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溴水D.饱和碳酸钠溶液12.实验室里为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好选择的下列装置中的13.下列溶液中通入SO后,最终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A.HCl和Ba(NO)2的混合溶液B.BaCl 2溶液C.NaOH溶液D.Ca(OH) 2溶液14•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CI 2、Q 、SO 、NO 、NO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 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 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肯定有SO 和NO B . 肯定没有CI 2、Q 和NOC. 可能有CI 2和Q 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方案一:万案二:(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 NO 实验时首先向下图试 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块状固体,再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待反应产生的气体充满试管 后,再将铜丝插入稀硝酸溶液中。
你认为试管中的块状固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 用是 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呈绿色是 CiT 与NO 的两种颜色“混合”的结 果,你认为要证明上述结论,可采取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 现象是 __________ 。
17.有A 、B 、C 、D 四种化合物,分别由 K +> B 『、SO 2: CO^、SO 2「、OH 中的 两种组成。
它们具有下列性质:①A 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B 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 18 •在下图装置中,装置A 的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 的直玻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的U 形管中有无色晶体生成,此晶体的化学式是 作用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由于SQ 转化为SO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从装肯定只有NO简答题 15.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鉴别溴蒸汽和二氧化氮气体写出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体③ C 的水溶液呈碱性,与HSO 反应生成④ D 可溶于水,与HSQ 作用时放出的气体 (1) 推断A 〜E 的化学式:A. (2)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B 与盐酸反应 应③D 与硫酸反应 应;B-A E 可使溴水褪色。
试回答以下问题 ;C. ; D. :②C 与硫酸反 :④E 与溴水反;E . ,在装置 ,装置E 中NaOH 勺 16I —-J铜丝NaOH 溶液置E中排出的气体还应当含有(填化学式)。
事实上,B装置还可以用来控制进入C 装置直玻管的反应物的用量,你认为控制的原理19•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 C 02(SQ),化学方程式。
(2) S O 2(SQ ,假设SO 为气体),化学方程式。
(3) N O(NQ),化学方程式 。
20. 有一无色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是由 HCI 、NO NO 、CO 、NH 、H 、Q 、CI 2 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根据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 HSQ 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小。
② 再通入过量碱石灰时,体积又明显减小;③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 色,可得:混和气体中一定存在 _________________ 一定不存在 _______________ ,可 能存在 _________ 。
三、计算题21. 将20mL 充满NO 和NO 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变为10mL 求原混合气体中NO 和NO 的体积各占多少?22. 有一瓶储存时间较长的N Q SO 试剂,部分被氧化为N Q SO,试样中还含有质 量分数为5.3%的NaCO 。
取此试样20g ,加入4mol • L -1的盐酸溶液300mL 产 生的气体经干燥后,测得其体积为 2464mL (标准状况)。
求此试样中NaSO 所占 的质量分数。
23. 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 体 产物,填写下列空白:(1) 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 是 ______ ;不能检出的物质是 _______ 。
(2) 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 ________ ;不能检出 的物质 ______ 。
(3) 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 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 ______ ;不能检出 的物 ______ 。
A 卷 1.B 2 . A 3 .C 4 .B 5 .AB 6 .D 7 .B 8 .D 9 .C 10 .B 11 .D 是 012. D13. A 14 . AB 15 . (1)加水振荡,气体颜色褪去,溶液呈无色的为NO气体,溶液呈红棕色的为溴蒸汽。
(2)加入AgNO溶液振荡,生成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汽,溶液仍为无色的是NO。
16. (1)碳酸钙、赶走试管中的空气,检验NO观察到红棕色气体(2)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呈蓝色。
17. (1) A. Ba SO 4 B BaCO a C Ba(O H) 2 D K 2SO ESO 2(1)BaCO3+2f==BsT+H2O+CO2(2)Ba2++2OF+2H+ SQ2--== BaSO+2HO( 3) SQ2--+2H==HO+SO(4)2H20+SO+B「2==4H+2 Br +SO?218. NciS(3+H2S(O==Nc3S^+h l O+SO,2SO+Q===2SO ; SO ,吸收尾气,SQ+2OH==SO^-+2HO; O 2;与圆底烧杯相接导管的气泡速度与直玻管中气泡速度之比为2: 119. (1)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CO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SO+ 2NaHCG 2COT + NaSO+ HO(2)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SO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SO+ 2NaHC3> 2SOT + NaSO+ ”0(3)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水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3NO+ "8 N3 2HNO20、NH、CQ NO HCl、CI2、NQ Q,H2 。
21. V (NO =5mL V(NQ) =15mL 22. 63%军析:要正确解答本题务必清楚题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作用及排列顺序不可变更的原因.装置①为检验产物HO,只能放在装置②③之前,因为若放在装置②③之后或装置②③之间,则气流通过装置②或③一定要带出水蒸气,则无法验证使CuSO变蓝的水蒸气是否是反应生成物.装置③和装置②位置也不得变更,因为SO、CO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验证CO前一定要排除SO的干扰。
答案:(1) SQ CO "O (2) SO CO (3) SO、CO HO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1.CI2和SO都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I2和SO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溶液很快褪色;② 溶液不褪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 A .①② E.①③C.②③D.②④2.浓H 2SO在下列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 Cu + 2HSO(浓)=CuSO+ SO + 2H2OB. C + 2HSQ(浓)=CO + 2SO+2HOC. 2FeO+ 4H2SQ(浓)=Fe2(SO4)3 + SO + 4H2OD. F Q Q + 3HSQ(浓)=Fe2(SO4)3 + 3H2O3.关于SO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E.与水作用生成硫酸C.能使溴水褪色D.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和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4.将二氧化硫通到显红色的酚酞试液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原因是SO有A .漂白性 E.还原性 C.氧化性 D.溶于水显酸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迅速褪色E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硫D.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浓的氯化钙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6•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搞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 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 E.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7.能证明SO有漂白性的是A.酸性KMn4溶液通入SCO后紫色消失B.显红色的酚酞溶液通入SO后红色消失C.品红溶液通入SQ气体后红色消失D.溴水通入SO气体后橙色消失8.下列实验中: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使品红褪色④通入足量的NaQH溶液中,再滴加BaCb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且滴加Ba(NQ)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其中能证明有SQ存在的是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③④⑤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9.向FeCl a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Q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A.BaSQB.FeSC. BaSQD.S10.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量下列物质,能使溶液pH减小的是①Q .②Ch. ③SQ. ④CuCbA.①②B.②③④C.②④ D.②11.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Q和CQ气体的是①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Q容液④溴水⑤酸化的Ba(NQ)2溶液⑥ 品红溶液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只有① D.①③12.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B. 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D.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3.除去试管壁上的附着的硫,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入氢气后加热E.伸入灼热的铁丝C.用水洗涤D.用二硫化碳洗涤后再用水洗14.关于单质硫的叙述中,①通常状况下为黄色粉末,②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CS,③氧化性比氯弱,④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⑤医药上用来做硫磺软膏治疗某些皮肤病,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⑤ E.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⑤15.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反应是A .CuCl 2 + H2S = CuS + 2HCl B.Cl 2 + H 2S =2HCI+ SC.3C12 +6FeSQ = 2Fe 2 (SC4) 3 + 2FeCI 3D.H 2SQ(浓)+ NaCI(固)=NaHSQ + HCI16.下列反应中,SQ2-表现出还原性的是()A.SQ2- + 2H + = SQ2 + 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