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填塞技术操作规范
鼻腔填塞

精选
16
五、自我预防护理
教给病人一些预见性应对的方法。如少量多次 喝冷开水或口含小冰块,以预防或减轻口咽干、 痛;用冷毛巾敷前额部,预防或缓解头痛;不能 入睡时听喜爱的音乐或看电视、读书报等分散注 意力,以减轻鼻腔填塞所致的不适及帮助睡眠。 向病人讲解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及作用, 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并督促练习。
精选
17
六、心理干预
术后可采用视觉分散或听觉分散法 ,如看书报 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 ,以减轻疼痛反应。护士通 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 ,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 ,积 极加以疏导 ,帮助患者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如 术后允许家属陪护,随时倾听患者的主诉,安慰、 体贴患者 ,使其消除紧张情绪 ,安全、平稳地渡 过术后恢复期。
奏。
精选
10
排泪异常
鼻泪管受压导致泪液引流不畅,表现为患 者的泪水间歇性从眼内溢出,严重时眼球 结膜睑结膜充血畏光,
精选
11
呼吸及吞咽困难
因单侧或双侧鼻腔填塞后,阻碍通气功能 或因软腭及舌根下坠,呼吸道变窄,二氧 化碳潴留所致。
精选
12
健康指导
一、呼吸训练
• 缩唇腹式深呼吸训练 • 打呵欠训练 • 人工阻力呼吸训练
精选
13
二、体位护理
术后帮助患者以舒适体位休息 ,最好以半 坐卧位(抬高床头 15°~30°)休息 ,可使 肌肉放松 ,减轻头部充血 ,有利于分泌物 引流 ,减轻术后胀痛。
精选
14
三、疼痛处理
术后疼痛护理最主要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控制疼痛 , 提高其舒适度,24 h 内有效控制鼻腔术后患者的疼 痛 ,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 ,减轻痛苦 ,提高术后康复 质量。
鼻腔填塞病人的健康 指导
鼻腔填塞

吉晓燕
整理版
1
概念
鼻腔填塞是通过填塞物直接压迫鼻腔 出血部位的小血管使血管闭塞而达到止血 目的的治疗方法,是耳鼻喉鼻腔手术后的 常用方法。
整理版
2
鼻腔填塞的方法
前鼻孔填塞法 后鼻孔填塞法
整理版
3
前鼻孔整填理版塞法
4
后鼻孔填塞法
整理版
5
鼻腔填塞材料
传统的鼻腔填塞材料 • 纱条(油纱条、碘仿纱条) 鼻腔填塞材料的改进 • 明胶海绵 • 膨胀海绵 • 止血纱布 • 藻酸钙
奏。
整理版
10
排泪异常
鼻泪管受压导致泪液引流不畅,表现为患 者的泪水间歇性从眼内溢出,严重时眼球 结膜睑结膜充血畏光,
整理版
11
呼吸及吞咽困难
因单侧或双侧鼻腔填塞后,阻碍通气功能 或因软腭及舌根下坠,呼吸道变窄,二氧 化碳潴留所致。
整理版
12
健康指导
一、呼吸训练
• 缩唇腹式深呼吸训练 • 打呵欠训练 • 人工阻力呼吸训练
整理版
17
六、心理干预
术后可采用视觉分散或听觉分散法 ,如看书报 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 ,以减轻疼痛反应。护士通 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 ,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 ,积 极加以疏导 ,帮助患者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如 术后允许家属陪护,随时倾听患者的主诉,安慰、 体贴患者 ,使其消除紧张情绪 ,安全、平稳地渡 过术后恢复期。
整理版干、口渴 • 恶心、呕吐 • 疼痛 • 焦虑、紧张 • 咽部不适 • 排泪异常 • 呼吸及吞咽困难
整理版
7
口干、口渴
鼻腔填塞术后患者鼻腔的呼吸通道改由口呼吸, 而口腔缺少鼻腔的湿度、 温度调节功能, 致使 吸入空气带走患者口腔大量分泌液体。患者害怕 出血,不敢进食,大量出血后致全身血容量减少 ,低热、高代谢等。
鼻腔填塞评分标准

剪去前鼻孔多余纱条;
4
用干棉球填入前鼻孔,并用胶布固定。
3
嘱患者张口检查是否有血流自后鼻孔流入咽部
5
操作后处理
再次检查患者血压和一般情况,提出可能的针对病因的治疗
8
(20)
嘱咐患者保持头高位,适当制动。并告知拔除纱条的时间
7
整体评估
操作熟练程度
5
(10)
人文关怀
5
总分
100
裁判签名
因、消毒棉片。
体位(4) 患者坐于检查靠椅上,操作者佩戴额镜坐于患者对面
4
于无菌碗中分别以 1% 丁卡因和 1% 麻黄素浸湿棉片
2
麻醉(8)
前鼻镜下,以 1% 麻黄素棉片收缩操作侧鼻腔黏膜
3
前鼻镜下,以 1% 丁卡因棉片麻醉下鼻道、下鼻甲、中鼻道、中鼻甲黏膜 2-5 min,共 3
2 次。
出血点(3) 前鼻镜下探查出血部位,排除其他治疗操作
鼻腔填塞评分标准
流程 (分)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分) (分)
核对姓名、床号、年龄
2
体格检查,核对病人适应症和侧别
2
准备
核对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血压结果
1
(10)
交代操作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可能的不适及配合要点
2
物品准备:额镜、前鼻镜、枪状镊、弯盘、棉片、凡士林油纱条;1% 麻黄素、1% 丁卡 3
3
让患者端弯盘接于下颌处
3
检查者戴手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以枪状镊和前鼻镜操作
5
将凡士林纱条一端对折约 10 cm
5
操作过程
前鼻镜下,将折叠端送入患侧鼻腔,嵌于后上部
鼻腔填塞技术操作规范

鼻腔填塞技术操作规范鼻腔填塞是用不同的填塞材料填入鼻腔或后鼻孔,压迫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填塞物种类较多,填塞时间也因填塞物的种类不同及出血血管的性质、粗细、部位及患者的状况而异。
填塞物种类繁多,短期填塞可用油纱条,长期填塞可用碘仿纱条。
填塞用可吸收材料有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止血绫等;不可吸收填塞物有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素材料、水囊、气囊等。
一、前鼻孔填塞【适应证】各种鼻腔岀血,尤其是鼻腔前部岀血。
【禁忌证】明确的鼻咽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岀血部位。
不少患者岀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 %、2%丁卡因+ 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如观察到出血部位,可用不同的止血材料直接压迫出血点及周围组织,填塞材料可用线栓住并固定于面颊部以防脱落和取出困难。
4如岀血创面较大或暂时无法看清岀血部位时,可用油纱条填塞。
填塞油纱条时应按顺序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将鼻腔塞紧,以达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和防止脱落。
【注意事项】1通常于填塞后48'72h取出,碘仿纱条可填塞2周后取出。
2鼻腔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
3如无法彻底止血可加后鼻孔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血管结扎。
二、后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是用油纱球或气囊经鼻咽部填塞后鼻孔、鼻咽部达到鼻腔止血的过程。
【适应证】前鼻孔填塞无效、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
【禁忌证】明确的鼻腔前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岀血部位。
不少患者岀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 %、2%丁卡因+ 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用1%丁卡因喷口咽部2次表面麻醉口咽部黏膜。
4用导尿管经出血侧鼻腔插入,经口咽部拉岀口腔。
5将预置的锥形油纱条上方的固定线栓于经口腔拖岀的导尿管一端。
6将导尿管自鼻前孔拖岀,将锥形油纱条自口咽推入鼻咽部,向鼻腔前部拉出,前方用纱卷固定结扎,防止填塞物下滑。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鼻骨骨折复位术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解决;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佳在受伤后 2~3h 内或 10d 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效或后遗难治畸形。
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
骨折超出 2 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状况较少。
【适应证】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 X 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 2 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解决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办法及程序】1闭合式复位法用 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畅通。
(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复位后行鼻腔填塞。
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替代。
(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办法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 H 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状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鼻出血鼻腔填塞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鼻出血鼻腔填塞术及操作规程鼻腔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叫鼻出血。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有局部的,也有全身的。
局部原因以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为多见,全身原因以急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维生素缺乏及严重肝肾等疾病为常见。
局部原因引起的出血常限于一侧,全身性原因引起的出血多为双侧或交替出血。
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黎物尔区)动脉与克氏静脉丛,儿童患者几乎全部发生在该部位,青年患者也以该部位为多见,少数严重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该处的鼻黏膜与血管易发生退行性变,所以一般老年人出血量大,且常呈阵发性出血。
治疗方法有:指压法(用于鼻腔前部少量出血);烧灼法(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出血部位明确者);填塞法(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广、出血部位不明确或用上述措施止血无效者);后鼻孔填塞术(用于鼻腔后部出血或鼻填塞术失败者)。
【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年龄,了解有无与鼻出血有关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史。
2. 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少量出血时可不出现任何症状。
急性出血时如出血量不超过400mL,一般并不会引起全身症状。
但出血量达500mL以上时,则有头晕、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有出汗、血压下降、脉搏无力等症状,则出血量为500~1000mL。
血压及脉搏测量对估计老年人的出血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在鼻出血的过程中,如血压降低,则应注意患者有无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型,切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3. 了解实验室检查情况,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来估计失血程度。
4. 了解患者及家属是否因出血而精神紧张,甚至恐惧。
【操作步骤】1. 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2. 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嘱患者勿将血液咽下。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量血压、脉搏每小时1次。
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的汗、胸闷、脉细数、血压证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进行紧急处。
(完整版)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第一篇鼻科学4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4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4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6第二章鼻中隔疾病7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7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8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10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10 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11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12第一节鼻腔填塞12第二节血管结扎14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16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16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17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18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19 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19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28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29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0第五节后鼻孔闭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32 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34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34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39第二篇咽科学48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48第一节茎突截短术48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50第一节扁桃体切除术50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51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51 第二节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52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53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54 第一节颈外动脉结扎术54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55第二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56第三篇喉科学57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57 第一节急性喉外伤手术57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60第一节喉腔表面麻醉60第二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61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62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63 第一节喉显微手术63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64第三节喉裂开术65第四篇耳科学66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66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的修复术66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68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69第一节鼓膜穿刺69第二节鼓膜切开70第三节鼓膜修补术71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72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74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74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75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75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77第一节甘油试验77第二节温度试验78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80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81第五节耳石复位法82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83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85 第五篇气管、食管学86第19章气管切开术8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一篇鼻科学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I、额镜的使用法额镜的镜面是一个能聚光的凹面反光镜,焦距约25cm,中央有一小孔,镜体借一转动灵活的双球状关节联结于额带上。
戴额镜和对光是耳鼻喉科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
【目的】将光线准确地反射、聚焦到耳、鼻、咽喉等部位以便于检查。
【操作方法及步骤】1.调节额镜: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
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
2.戴镜: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
3.对光: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射、聚焦到要检查的部位,检查者的视线通过镜孔正好看到反射的焦点光,进行检查。
【注意事项】1.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方能看清楚被照明了的检查部位。
2.养成“单眼视”的习惯(但另眼不闭),即只用带额镜一侧的眼睛进行观察。
“单眼视”不能形成立体像,难于判断深度,须勤加练习使之习惯。
3.在练习中保持姿势端正舒适,不要扭颈、弯腰、转身来迁就光源光线和反射光线,须仔细调整光源光线的投射方向和额镜镜面的反光角度,并前后调整受检者的头位,使反射的最亮点(即焦点光)准确照射到受检部位。
【考核标准】10分1.额镜调节:2分(各关节调节松紧适宜2分;关节调节稍紧或松以致不能灵活转动者1分;过紧或过松以致完全无法根据需要调节者0分)。
2.戴镜:2分(戴镜后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2分;镜孔与瞳孔有偏离者1分;瞳孔完全不能通过镜孔观察者0分)。
3.对光:4分(能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4分;光斑较大但尚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3分;光斑过大以致被检查部位亮度不足者2分;光斑过大而又不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1分;光线完全不能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者0分)。
4.姿势:2分(戴镜对光时姿势端正自然2分;姿势不正者1分;为迁就光线而过分扭曲身体者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腔填塞技术操作规范
鼻腔填塞是用不同的填塞材料填入鼻腔或后鼻孔,压迫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填塞物种类较多,填塞时间也因填塞物的种类不同及出血血管的性质、粗细、部位及患者的状况而异。
填塞物种类繁多,短期填塞可用油纱条,长期填塞可用碘仿纱条。
填塞用可吸收材料有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止血绫等;不可吸收填塞物有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素材料、水囊、气囊等。
一、前鼻孔填塞
【适应证】
各种鼻腔出血,尤其是鼻腔前部出血。
【禁忌证】
明确的鼻咽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
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如观察到出血部位,可用不同的止血材料直接压迫出血点及周围组织,填塞材料可用线栓住并固定于面颊部以防脱落和取出困难。
4如出血创面较大或暂时无法看清出血部位时,可用油纱条填塞。
填塞油纱条时应按顺序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将鼻腔塞紧,以达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和防止脱落。
【注意事项】
1通常于填塞后48~72h取出,碘仿纱条可填塞2周后取出。
2鼻腔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
3如无法彻底止血可加后鼻孔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血管结扎。
二、后鼻孔填塞
后鼻孔填塞是用油纱球或气囊经鼻咽部填塞后鼻孔、鼻咽部
达到鼻腔止血的过程。
【适应证】
前鼻孔填塞无效、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
【禁忌证】
明确的鼻腔前部出血。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
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
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
3用1%丁卡因喷口咽部2次表面麻醉口咽部黏膜。
4用导尿管经出血侧鼻腔插入,经口咽部拉出口腔。
5将预置的锥形油纱条上方的固定线栓于经口腔拖出的导尿管一端。
6将导尿管自鼻前孔拖出,将锥形油纱条自口咽推入鼻咽部,向鼻腔前部拉出,前方用纱卷固定结扎,防止填塞物下滑。
【注意事项】
1锥形油纱条底端应用粗线固定,以便取出时牵拉用。
2通常填塞物于填塞后48~72h取出,如用碘仿纱条可填塞1周。
3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
4后鼻孔填塞易引起软腭、腭垂水肿,需注意防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