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或氨基酸很
氨基酸和核苷酸

C H
+
NH3
-氨基
甘氨酸 丙氨酸 L-氨基酸的通式
二、氨基酸的侧链结构决定其功能
(一)氨基酸的差异在于侧链结构-R基团
(1) 侧链含烃链的氨基酸属于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
包括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
此类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
含脂肪烃侧链的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Glycine Alanine Valine Leucine Isoleucine Gly Ala Val Leu Ile G A V L I
(一)氨基酸具有两性离子特征
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所有氨基酸都含有可解离的-氨基和-羧基,因此,氨基酸 溶解在水中是一种偶极离子 (dipolar ion),又称两性离子 (zwitterion)。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程度取决于所处 溶液的酸碱度。
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 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 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H3N+—CH—COOH ︳ 阳离子 R
+H+ H2N—CH—COOH ︳ R +OH-
pH<pI
H3N+—CH—COOpH=pI ︳ R 兼性离子 +H+ +OH-
pH>pI H2N—CH—COO︳ 阴离子 R
第一章
氨基酸和核苷酸
Amino Acids and Nucleotides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陈园园 yuanyuanch@
主要 内 容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构型 氨基酸的 氨基酸的侧链结构决定其功能
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脂质的分布和功能特点

在化学结构上,生物分子可以分为四类: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质。
它们分别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特点。
通过对它们的分布和功能特点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分子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 小分子糖类小分子糖类是构成生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壁中,并且扮演着维持细胞结构稳定和供能的重要作用。
小分子糖类还参与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
在生物体内,葡萄糖、果糖等小分子糖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分布广泛且影响深远。
2.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
氨基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并且参与蛋白质合成、细胞新陈代谢等重要生物过程。
它们还可作为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氨基酸代谢产生能量,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平衡。
在细胞中,氨基酸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核苷酸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核苷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并且扮演着存储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等重要作用。
在细胞内,核苷酸的分布和功能特点决定了细胞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发育过程。
4. 脂质脂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体内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携带者。
脂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并且参与细胞膜形成、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物过程。
它们还具有能量储备和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作用,对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总结回顾:通过对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质的分布和功能特点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分子在细胞内扮演的重要作用。
它们分别参与细胞结构维持、能量代谢、遗传信息传递和细胞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物过程,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特点。
在细胞内,这些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和生物体内部的正常功能发挥。
氨基酸代谢与核苷酸代谢的关系

氨基酸代谢与核苷酸代谢的关系以氨基酸代谢与核苷酸代谢的关系为题,我们将探讨这两个生物化学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是生物体内的两个重要代谢途径,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代谢物。
氨基酸代谢主要包括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两个过程。
氨基酸的合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核苷酸的降解产生的。
核苷酸降解可以释放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以用于新的蛋白质合成。
此外,一些非必需氨基酸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合成,如糖代谢途径和脂肪酸代谢途径。
另一方面,氨基酸代谢也可以影响核苷酸代谢。
氨基酸降解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可以参与核苷酸的合成途径。
例如,谷氨酸是氨基酸降解途径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核苷酸的合成前体。
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还通过共享一些共同的辅酶和酶参与相互联系。
例如,甲基四氢叶酸是一种重要的辅酶,它参与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多个步骤。
甲基四氢叶酸可以提供甲基基团,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如谷氨酸的转化。
同时,甲基四氢叶酸也可以提供一碳单位,参与核苷酸的合成。
在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平衡是由多个因素调控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酶的活性。
酶是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它可以加速代谢反应的进行。
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中的许多关键酶都受到调控,以维持它们之间的平衡。
例如,当氨基酸过剩时,某些关键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以减少氨基酸的合成。
相反,当氨基酸不足时,这些酶的活性会被激活,以增加氨基酸的合成。
激素也可以影响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平衡。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合成和氨基酸的降解。
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增加氨基酸的供应,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核苷酸的合成。
总的来说,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是紧密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
它们通过共享代谢途径、共同的辅酶和酶以及受到调控的因素相互影响和调节。
氨基酸 核苷酸 平均分子量

氨基酸核苷酸平均分子量
氨基酸和核苷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它们在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方面进行探讨。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生命体内重要的代谢物质。
它们由氨基基团、羧基和一个侧链组成。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可以通过计算各种氨基酸的分子量并取平均得出。
根据已知的数据,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约为110 Da。
这个数值可以作为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参考。
而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苷酸两种形式。
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核苷酸则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部分。
核苷酸的结构由一个糖分子、一个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可以通过计算各种碱基、糖分子和磷酸基团的分子量并取平均得出。
根据已知的数据,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约为330 Da。
这个数值可以用于研究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在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了解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氨基酸和核苷酸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它们的平均分子量是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
通过了解它们的平均分子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
氨基酸与核苷酸的区别

氨基酸与核苷酸的区别
⼀、组成单元不同
氨基酸:氨基酸由含羧基和氨基的碳链组成的化合物。
核苷酸:核苷酸是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所含元素不同
氨基酸:氨基酸不⼀定含有磷元素。
核苷酸:核苷酸由于组成中包含磷酸,所以含有磷元素。
三、形成的⼤分⼦不同
氨基酸:以氨基酸为单体形成的⼤分⼦是蛋⽩质。
核苷酸:以核苷酸为单体形成的⼤分⼦是核酸。
四、⽤途不同
氨基酸:氨基酸⽤于合成组织蛋⽩质,转变为碳⽔化合物和脂肪。
核苷酸:核苷酸参与⽣物的遗传、发育、⽣长等基本⽣命活动。
⼀个是蛋⽩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个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如果⾮要找⼆者之间的联系,那就是氨基酸脱⽔缩合形成蛋⽩质,⽽核酸能控制蛋⽩质的合成。
核苷酸氨基酸杂合变异

核苷酸氨基酸杂合变异
核苷酸氨基酸杂合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在DNA序列中,由于核苷酸的碱基对的替换或者插入,使得一个氨基酸的编码由原来的另一个氨基酸编码所组成的变异。
这种变异对于生物进化的意义有着重要的阐述,它为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适应性优势,同时也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氨基酸的编码由原来的另一个氨基酸编码所组成的变异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这种变异的原因是由于DNA复制和基因转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导致了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不匹配。
然而,这种变异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影响。
事实上,在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这种变异有时候会带来正面的效应,帮助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生物在适应寒冷环境的过程中,一些氨基酸的编码由原来的另一个氨基酸编码所组成的变异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变异使得生物对于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更好地在寒冷
环境中生存。
类似地,对于某些生物在适应高温环境的过程中的变异,也经常能够带来正面的效应。
此外,核苷酸氨基酸杂合变异还能够为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对于这种变异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密码子的组成和作用。
此外,这种变异还能够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物质的构成和传递。
因此,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来说,核苷酸氨基酸杂合变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它为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适应性优势,同时也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核苷酸 氨基酸序列转换

核苷酸氨基酸序列转换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转换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任务。
核苷酸序列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组成的,而氨基酸序列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
在生物学研究中,了解核酸和蛋白质的序列信息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将核苷酸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我们可以从一个角度更深入地研究生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核苷酸是DNA和RNA的基本构建单元。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苷酸序列是由不同碱基的排列组合而成,可以根据碱基的顺序确定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然而,核苷酸序列本身并不能直接揭示生物体的功能和特征,因此需要将其转化为氨基酸序列。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建单元。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功能最为丰富的分子,它们在细胞内担任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催化反应、结构支持和信号传导等。
氨基酸序列的不同排列组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将核苷酸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在进行核苷酸到氨基酸序列的转换时,需要参考遗传密码表。
遗传密码表是核苷酸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它规定了特定核苷酸序列所对应的氨基酸。
通过查找遗传密码表,可以将核苷酸序列中的碱基转换为相应的氨基酸。
这个过程被称为翻译,是生物体中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步骤之一。
翻译过程在生物体中由核糖体和tRNA共同完成。
核糖体是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机器,它能够识别核苷酸序列中的起始密码子,并将相应的氨基酸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氨基酸序列。
tRNA是一种小分子RNA,可以将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进行配对。
tRNA中的特定序列可以与核苷酸序列中的特定序列进行互补配对,从而将正确的氨基酸带到核糖体上。
通过核苷酸到氨基酸序列的转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这对于基因工程、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蛋白质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内部机制,并为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标准

本文由rockyshmily0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核苷酸和/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表电子文件标准(2001 年 11 月 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 15 号公布)1 总则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 18 条第 4 款的规定,包含一个或多个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应当包括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规定的序列表,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规定提交含有该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副本。
为了使提交的纸件形式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及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含有该序列表的电子文件规范化,以利于申请人提交;也为了使序列表电子文件可以快捷地输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计算机数据库,并与其它的序列检索数据库交换数据,以利于公众检索;同时也利于专利局审查员加快审查,更好地为申请人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交的包含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的发明专利申请,具体地说,适用于该申请提交的纸件形式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以及含有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序列表电子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在本标准中,采用下面术语和定义: (1)序列表:是指以纸件形式提交的专利申请说明书的一部分,它公开了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的详细内容和其它有用信息。
序列表中的序列是不少于 10 个核苷酸的非支链核苷酸序列,或者是不少于 4 个氨基酸的非支链氨基酸序列。
所述的序列不包括支链序列;不包括具有少于 4 个特别定义的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序列;也不包括含有列于附录 1 之表 1—4 以外的核苷酸或氨基酸的序列。
(2)序列表电子文件:是指包含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纯文本文件。
(3)核苷酸:只包括附录 1 之表 1 中列出的符号所表示的核苷酸。
附录 1 之表 2 中列出的符号用于表述核苷酸的修饰形式,例如甲基化碱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ln(1-p),即泊松距离。
P-距离 vs. 泊松距离
Г距离
1. p-距离和泊松距离:氨基酸替代率在所有位点是
相同的; 2. 实际情况:功能次要的位点比功能重要的位点替 代率更高; 3.氨基酸替代率的实际观测与Г分布近似符合。 Г距离是: a需要估算,一般在0.2-3.5之间。一般来说,p>0.2 并且a<0.65的时候,用Г分布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
1. 祖先序列未知:不知道当前的序列从何演化而来。
2. 解决方案:对两条已经有 t 年分化的序列,一条序 e rt ,两条序列则为: q (ert )2 e2rt 列无替代的概率为:
3. 则发生突变的概率为p=1-q;
4. 泊松校正距离d=2rt 5. 因此,
q (e rt ) 2 e 2 rt 1 p e d d ln(1 p ) d ln(1 p )
4.2 DNA的演化距离
1. 基因组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DNA区域,例
如蛋白质编码区,非编码区,内含子,侧翼 区,重复片断以及插入序列等;
2. 考虑编码区的DNA序列的进化演变模型; 3. Jukes-Cantor法与Kimura两参数法
1. 对于两条长度为n的DNA序列,不同的碱基对为nd;
最大简约法利用的是信息位点,所谓信息位点就 是指能由位点产生的突变数目把一棵树与其它树区分
开来的位点。
信息位点必须是至少存在2种不同碱基且每种碱 基至少出现两次的位点。
根据信息位点可构建不同的拓扑进化树,对所有
可能的拓扑结构进行最小核苷酸替换数总和的计算,
算出所需替代数最小的那个拓扑结构,作为最优树。
P距离
nd p n
所有的插入/缺 失都要删除!
不同物种的血红蛋白α链中不同氨基酸的数目及比例。长度:140aa
泊松校正
1. 序列差异的百分比( p )与分歧时间 t 的关系:t 较
短的时候,回复突变较少,两者大致成线性关系; 当 t 较大时,回复突变增多,二者成非线性关系; 2. 令 r 为某一位点每年的氨基酸替代率,并假设所 有位点的 r 都相同:基本假设; 3. 在时间 t 年之后,每个位点替代的平均数为:rt; 给定一个位点,氨基酸替代数 k (k=0,1,2,3,…)的可 能性遵循泊松分布,即 e rt (rt ) k P(k ; t ) k! rt 4. 因此,某一位点氨基酸不变的概率为 P(0; t ) e
2. 核苷酸的改变p:转换P、颠换Q,则:p=P+Q
3. 当p较小时,如果核苷酸替代是随机发生的,通常
转换比颠换出现频率高; Jukes-Cantor法得到的两条DNA序列的距离:
(1)位点不存在回复突变、平行突变; (2)被分析的序列较长,核苷酸或氨基酸数目很大;
(3)序列的相似度较高;
(4)核苷酸或氨基酸替代速率较稳定。
优点: 不需要在处理核苷酸或者氨基酸替代的时 候引入假设(替代模型)。 此外,最大简约法对于分析某些特殊的分 子数据如插入、缺失等序列有用。 缺点:
在分析序列上存在较多的回复突变或平行 突变,而被检验的序列位点数又比较少的时候, 最大简约法可能会给出一个不合理的甚至错误 的进化树推导结果。
3.3 最大似然法(ML)
利用ML构建进化树的步骤: 1. 选取一个特定的替代模型来分析给定的一组序列 数据; 2. 使得获得的每一个拓扑结构的似然率都为最大值 ; 3. 然后再挑出其中似然率最大的拓扑结构作为最优 树。 缺点:巨大的计算量 优点:具有很好的统计学理论基础,在当样本量很 大的时候,似然法可以获得参数统计的最小方差。 只要使用了一个合理的、正确的替代模型,最大 似然法可以推导出一个很好的进化树结果。
最大似然法(ML)的创始人 ————杨子恒 200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大陆旅 英学者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现 为伦敦大学学院统计遗传学教授。 出生在甘肃定西地区的通渭县, 1980年他考进甘肃农业大学,学 的是畜牧专业,“误入”生物领 域。后来在北京农业大学读研究 生时,选择了与数学关系密切的 统计遗传学。
1. Position 5, 7, 9为信息位点; 2. 基于position 5的三个MP树: Tree 1长度是1,Tree 2和Tree 3的长度是2; 3. Tree 1更为简约:总长:4; Tree 2长5;Tree 3长6;
4. 计算结果:MP tree的最优结果为Tree 1.
MP法适用的问题
序列分析(四)
一一分子进化 (系统发生分析2)
3.2 最大简约法(MP)
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最 早源于形态性状研究,现在已经推广到分子 序列的进化分析中。最大简约法的理论基础 是奥卡姆(Ockham)哲学原则,这个原则认 为:解释一个过程的最好理论是所需假设数 目最少的那一个。
进化树的可靠性分析:
自展法(Bootstrap Method)
1. 从排列的多序列中随机有放回的抽取某一序列,
构成新的排列序列;
2. 重复上面的过程,得到多组新的序列; 3. 对这些新的序列进行建树,再观察这些树与原始
树是否有差异,以此评价建树的可靠性。
4. 氨基酸与DNA的进化 距离
4.1 氨基酸的演化距离
1. 分子进化的分析: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早于DNA序列。 2. 优势:Fra bibliotek基酸序列更为保守,对年代跨度 大的进化分析有帮助;数学模型较DNA更为 简单; 3. p距离:p-distance; 4. 泊松校正,d距离; 5. Г距离;
P-distance
令两条蛋白质序列之间的氨基酸差异数为nd, 所有序列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为n,则
3.4 构建进化树的一般原则
一般采用两种以 上方法构建进化 树,无显著区别 可接受。
选择外群(Outgroup)
1. 选择一个或多个已知与分析序列关系较远
的序列作为外群;
2.外群可以辅助定位树根; 3.外群序列必须与剩余序列关系较近,但外
群序列与其他序列间的差异必须比其他序列 之间的差异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