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
论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区别

论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区别在电阻、电容、电感串联电路中,出现电源、电压、电流同相位现象、叫做串联谐振,其特点是:电路呈纯电阻性,电源、电压和电流同相位,电抗X等于O,抗阻Z等于电阻R。
此时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在电感和电容上可能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的高电压,因此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
谐振电压与原电压叠加,并联谐振:在电阻、电容、电感并联电路中,出现电路端电压和总电流同相位的现象,叫做并联谐振,其特点是:并联谐振时一种完全的补偿,电源无需提供无功功率,只提供电阻所需要的有功功率,谐振时,电路的总电流最小,而支路电流往往大于电路中的总电流,因此,并联谐振也叫电流谐振。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一1. 从负载谐振方式划分,可以为并联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两大类型,下面列出串联逆变器和并联逆变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比较:串联逆变器和并联逆变器的差别,源于它们所用的振荡电路不同,前者是用L、R和C串联,后者是L、R和C并联。
(1)串联逆变器的负载电路对电源呈现低阻抗,要求由电压源供电。
因此,经整流和滤波的直流电源末端,必须并接大的滤波电容器。
当逆变失败时,浪涌电流大,保护困难。
并联逆变器的负载电路对电源呈现高阻抗,要求由电流源供电,需在直流电源末端串接大电抗器。
但在逆变失败时,由于电流受大电抗限制,冲击不大,较易保护。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二(2)串联逆变器的输入电压恒定,输出电压为矩形波,输出电流近似正弦波,换流是在晶闸管上电流过零以后进行,因而电流总是超前电压一φ角。
并联逆变器的输入电流恒定,输出电压近似正弦波,输出电流为矩形波,换流是在谐振电容器上电压过零以前进行,负载电流也总是越前于电压一φ角。
这就是说,两者都是工作在容性负载状态。
(3)串联逆变器是恒压源供电,为避免逆变器的上、下桥臂晶闸管同时导通,造成电源短路,换流时,必须保证先关断,后开通。
即应有一段时间(t )使所有晶闸管(其它电力电子器件)都处于关断状态。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华天电力为大家介绍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RLC并联谐振电路:
在低频率下,电感器将具有较低的阻抗和将主导C和R.这意味着大多数的较高阻抗电流经过电感器。
随着频率增加,L的阻抗增加,电流减小。
在高频率下,电容器将具有较低的阻抗和将主导L的更高的阻抗和R.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电流通过所述电容器。
随着频率增加,C的阻抗减小,电流增加。
在共振时,L的阻抗等于C的阻抗,除非它们彼此异相180度,然后取消以创建无限阻抗,而您将R保留为阻抗。
这意味着所有电流都流经电阻。
这是针对并联RLC谐振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图。
RLC系列串联谐振电路:
在低频率下,电容器将具有更高的阻抗和将主导下将L的阻抗和R.这意味着电容器确定的电流流过电路的量。
随着频率增加,C的阻抗减小,电流增加。
在高频率下,电感器将具有更高的阻抗和将主导下的C和R的阻抗这意味着,电感器确定的电流流过电路的量。
随着频率增加,L的阻抗增加,电流减小。
在共振时,L的阻抗等于C的阻抗,只有它们彼此异相180度,然后抵消以创建零阻抗,并且剩下R作为阻抗。
这是串联谐振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图(忽略高频处的怪异扭结)。
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异同点

1. 序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是电工电子领域常见的两种谐振电路。
它们在电路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实现信号调理、滤波、放大等功能。
本文将就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异同点展开讨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两种电路。
2.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串联谐振电路是指电感、电容以及电阻按一定方式相串联连接的谐振电路。
它的特点在于在谐振频率下有较大的阻抗,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和频率的选择性放大。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通过电感和电容的能量存储和释放实现对特定频率的选择性增强,即对特定频率的输入信号放大。
3.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联谐振电路是指电感、电容以及电阻按一定方式相并联连接的谐振电路。
它的特点在于在谐振频率下有较小的阻抗,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衰减和频率的选择性衰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通过电感和电容的能量存储和释放实现对特定频率的选择性衰减,即对特定频率的输入信号衰减。
4. 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异同点4.1 谐振频率特性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特性上有明显不同。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由电感和电容的参数来决定,而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也由电感和电容的参数来决定。
不同之处在于,串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下有较大的阻抗,而并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下有较小的阻抗。
4.2 阻抗特性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在阻抗特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串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下有较大的阻抗,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和频率的选择性放大;而并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下有较小的阻抗,能够实现对输入信号的衰减和频率的选择性衰减。
4.3 应用特点由于其不同的谐振频率特性和阻抗特性,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在应用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串联谐振电路常用于在特定频率下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选择性放大的应用,如滤波器、频率选择性放大等;而并联谐振电路常用于在特定频率下对输入信号进行衰减和选择性衰减的应用,如滤波器、频率选择性衰减等。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特征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特征
振动中的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是振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
串联谐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振动系统串联起来的过程,形成一个新的协同振动系统,新系统的振动特性与原系统的振动特性不同。
而并联谐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振动系统并联起来的过程,形成一个新的协同振动系统,新系统的振动特性也与原系统的振动特性不同。
串联谐振的特征是,由于原振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新的振动系统的驱动力增大,其振幅增大,频率可能会降低,或者不变。
当振动力线性独立存在时,新的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原系统的振动特性一样,但是振幅却有可能会增大或减小。
并联谐振的特征是,由于原振动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新的振动系统的驱动力减小,其振幅减小,频率可能会升高,或者不变。
当振动力线性独立存在时,新的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原系统的振动特性一样,但是振幅却有可能会增大或减小。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都是有用的,它们可以改变振动系统的特性,以匹配特定应用要求,提供更好的性能。
例如,在悬臂梁系统中,可以通过串联谐振技术来改变梁的振动特性,使得振动力变得更强,更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并联谐振技术来改变振动特性,以减弱振动力,减少振动的影响。
总之,不同的振动系统可以通过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技术来调整并优化它们的振动特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是怎么回事?怎么计算(图文介绍)

变压器、GIS系统、SF6开关、CT/PT、绝缘子、母线、电缆、套管等容性设备是变电站中最常见的一次电气设备。
根据220V以及以下变电站一次电气设备耐压的试验规程要求,相应的交/直流耐试验设备既要满足高电压、小电流的试验条件,又要满足低电压,大电流的试验条件,要求兼顾较宽的适用范围,采用串联谐振的原理,由变频电源控制箱(控制台)、激励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分压器组成了主设备,在电容分压器上,接入整流硅堆及微安表,即可完成直流耐压试验。
由于系统谐振后具有很好的滤波特性,因此其生产的直流电压优于普通试验变压器整流出来的直流电压。
是地、市、县级高压试验部门及电力承装、修试工程单位理想的耐压设备。
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适用于10KV、35KV、110KV、220KV、500KV聚己烯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
适用于60KV、220KV,500KVGIS交流耐压试验。
适用于大型变压器,发电机组工频耐压试验;电力变压器感应耐压试验;。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

一、 串联谐振
–
–
+
–
+
–
+
– jXC
R
jXL
1. 谐振条件
I
•
U
•
UR
•
UL
•
Uc
•
即:
电压与电流同相,电路 中发生串联谐振。
谐振角频率
谐振频率
(3)电流的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6. 电路的选择特性
突出 O 及其附近频率所对应的电流而抑制远离 O 的频率所对应的电流的性能称为电路的选频特性。
0
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稍有偏离谐振频率的信号就大大减弱。
令:
整理得:
相对抑制比
0
通频带
应用举例:无线电接收设备的输入调谐电路如图。
第五章 谐振与互感电路
第一节 谐振电路
在含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流一般是不同相的,若调节电路参数或电源频率使电流与电 源电压同相,电路呈电阻性,称这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为谐振。
谐振现象
谐振
串联谐振:在串联电路中发生的谐振。
并联谐振:在并联电路中发生的谐振。
(1)电压一定时,谐振时电流最小;
(3)电路呈电阻性,支路电流可能会大于总电流。
(2)总阻抗最大;
通过对电路谐振的分析,掌握谐振电路的特点,在生产实践中,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作业:5-4、5-6
高电压可能会损坏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应避免发生串联谐振。而串联谐振在无线电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频率特性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有什么区别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由什么区别?从字面上分析两者便不同,都是谐振现象,只是并联、串联之分。
简而言之,在电阻、电容、电感串联电路中,出现电源、电压、电流同相位现象,叫做串联谐振。
谐振电压与原电压叠加,是并联谐振。
具体区别有以下几点:
1.逆变器供电不同。
串联谐振逆变器是恒压源供电,并联谐振则是恒流源供电。
2.逆变器的工作频率要求不同。
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必须低于负载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而并联谐振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必须高于负载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
3.功率调节方式不一样。
并联谐振逆变器的功率调节方式只有改变直流电源电压Ud 一种,而串联谐振则多一种改变晶闸管的触发频率的方式。
4.逆变器在换流时,晶闸管关断时间和方式不同。
串联谐振逆变器在换流时,晶闸管是自然关断的,关断时间短。
而并联谐振逆变器在换流时,晶闸管是被强迫关断的,关断时间长。
5.串联谐振逆变器可以自激工作,也可以他激工作。
而并联谐振逆变器一般只能工作在自激状态。
6.逆变器启动难易程度不一样。
串联谐振逆变器起动容易,适用于频繁起动工作的场合;而并联谐振逆变器需附加起动电路,起动较为困难。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

谐振现象是正玄交流电路的一种特定现象, 谐振现象是正玄交流电路的一种特定现象,它在 电子和通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电力系统中, 电子和通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电力系统中, 发生谐振有可能破坏系统的正常工作。 发生谐振有可能破坏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5章 谐振与互感电路
一、 串联谐振
1. 谐振条件 UL = UC 即: X L = XC
C L1 L2
信号
信号
可调 电容
各电台信号 频率不同) (频率不同)
第5章 谐振与互感电路
二、 并联谐振
+ I &
& U
& I1
C (a)
& Ic
R
& IR
+ I &
& U
R L
& I1
& Ic
C
L
–
– (b)
1. 谐振条件
1 由ωL = ωC
谐振频率
1 1 (a) Y = + j(ωC − ) R ωL
作业: 、 作业:5-4、5-6
& Ic & & I = IR
U
•
1 可得: 可得:ωo = LC
& I1
1 f0 = 2π LC
第5章 谐振与互感电路
(b) I1 sinϕ1 = IC
U U I1 = = 2 R2 + X L R 2 + (ω L) 2
& I
+
& U
R L
& I1
& Ic
C
ωLU = ωCU 可得 2 2 R + (ω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1
1.从负载谐振方式划分,可以为并联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两大类型,下面列出串联逆变器和并联逆变器的主要技术特
点及其比较:
串联逆变器和并联逆变器的差别,源于它们所用的振荡电路不同,前者是用L、R和C串联,后者是L、R和C并联。
(1)串联逆变器的负载电路对电源呈现低阻抗,要求由电压源供电。
因此,经整流和滤波的直流电源末端,必须并接大的滤波电容器。
当逆变失败时,浪涌电流大,保护困难。
并联逆变器的负载电路对电源呈现高阻抗,要求由电流源供电,需在直流电源末端串接大电抗器。
但在逆变失败时,由于电流受大电抗限制,冲击不大,较易保护。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2
(2)串联逆变器的输入电压恒定,输出电压为矩形波,输出电流近似正弦波,换流是在晶闸管上电流过零以后进行,因而电流总是超前电压一φ角。
并联逆变器的输入电流恒定,输出电压近似正弦波,输出电流为矩形波,换流是在谐振电容器上电压过零以前进行,负载电流也总是越前于电压一φ角。
这就是说,两者都是工作在容性负载状态。
(3)串联逆变器是恒压源供电,为避免逆变器的上、下桥臂晶闸管同时导通,造成电源短路,换流时,必须保证先关断,后开通。
即应有一段时间(t )使所有晶闸管(其它电力电子器件)都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的杂散电感,即从直流端到器件的引线电感上产生的感生电势,可能使器件损坏,因而需要选择合适的器件的浪涌电压吸收电路。
此外,在晶闸管关断期间,为确保负载电流连续,使晶闸管免受换流电容器上高电压的影响,必须在晶闸管两端反并联快速二极管。
并联逆变器是恒流源供电,为避免滤波电抗Ld上产生大的感生电势,电流必须连续。
也就是说,必须保证逆变器上、下桥臂晶闸管在换流时,是先开通后关断,也即在换流期间(tγ)内所有晶闸管都处于导通状态。
这时,虽然逆变桥臂直通,由于Ld足够大,也不会造成直流电源短路,但换流时间长,会使系统效率降低,因而需缩短tγ,即减小Lk值。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3
(4)串联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必须低于负载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即应确保有合适的t 时间,否则会因逆变器上、下桥臂直通而导致换流的失败。
并联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必须略高于负载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以确保有合适的反压时间t ,否则会导致晶闸管间换流失败;但若高得太多,则在换流时晶闸管承受的反向电压会太高,这是不允许的。
(5)串联逆变器的功率调节方式有二:改变直流电源电压Ud或改变晶闸管的触发频率,即改变负载功率因数cosφ。
并联逆变器的功率调节方式,一般只能是改变直流电源电压Ud。
改变cosφ虽然也能使逆变输出电压升高和功率增大,但所允许调节范围小。
(6)串联逆变器在换流时,晶闸管是自然关断的,关断前其电流已逐渐减小到零,因而关断时间短,损耗小。
在换流时,关断的晶闸管受反压的时间(t +tγ)较长。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4
并联逆变器在换流时,晶闸管是在全电流运行中被强迫关断的,电流被迫降至零以后还需加一段反压时间,因而关断时间较长。
相比之下,串联逆变器更适宜于在工作频率较高的感应加热装置中使用。
(7)串联逆变器的晶闸管所需承受的电压较低,用380V电网供电时,采用1200V的晶闸管就行,但负载电路的全部电流,包括有功和无功分量,都需流过晶闸管。
逆变晶闸管丢失脉冲,只会使振荡停止,不会造成逆变颠覆。
并联逆变器的晶闸管所需承受的电压高,其值随功率因数角φ增大,而迅速增加。
但负载本身构成振荡电流回路,只有有功电流流过逆变晶闸管,而且逆变晶闸管偶而丢失触发脉冲时,仍可维持振荡,工作比较稳定。
(8)串联逆变器可以自激工作,也可以他激工作。
他激工作时,只需改变逆变触发脉冲频率,即可调节输出功率;而并联逆变器一般只能工作在自激状态。
(9)在串联逆变器中,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不对称,不会引入直流成分电流而影响正常运行;而在并联逆变器中,逆变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不对称,则会引入直流成分电流而引起故障。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区别5
(10)串联逆变器起动容易,适用于频繁起动工作的场合;而并联逆变器需附加起动电路,起动较为困难。
(11)串联逆变器中的晶闸管由于承受矩形波电压,故du /dt值较大,吸收电路起着关键作用,而对其di/dt要求则较低。
在并联逆变器中,流过逆变晶闸管的电流是矩形波,因而要求大的di/dt,而对du/dt的要求则低一些。
(12)串联逆变器的感应加热线圈与逆变电源(包括槽路电容器)的距离远时,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较小。
如果采用同轴电缆或将来回线尽量靠近(扭绞在一起更好)敷设,则几乎没有影响。
而对并联逆变器来说,感应加热线圈应尽量靠近电源(特别是槽路电容器),否则功率输出和效率都会大幅度降低。
(13)串联逆变器感应线圈上的电压和槽路电容器上的电压,都为逆变器输出电压的Q倍,流过感应线圈上的电流,等于逆变器的输出电流。
并联逆变器的感应线圈和槽路电容器上的电压,都等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而流过它们的电流,则都是逆变器输出电流的Q倍。
综上所述,并联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通称并联或串联变频电源)各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
从工业加热应用的角度,并联逆变器广泛应用于熔炼、保温、透热、感应加热热处理等各种领域,其功率可以从几千瓦到上万千瓦。
串联逆变器广泛应用于熔炼——保温的一拖二炉组以及高Q值高频率的感应加热场合,其功率可以从几千瓦到几千千瓦。
目前我国工业上采用的变频电源90%以上属并联变频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