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课件(精编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课件(精编版)

4.影响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2)耗费了大

量的人力、

物力、财
巡 游 江
力,体现 了隋炀帝

的暴政
让我想想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水运粮食在古代重要吗?
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及其 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劣,都有机 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 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 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 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 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 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 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根据材料二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一三 探究点:“开元盛世”
1.背景 (1)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唐玄宗的雄才伟略
唐玄宗(685—762 年), 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712 —756年在位。 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后期年号:天宝
2.原因
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材料: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 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 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 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 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8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8张PPT)

农业技术 商业繁荣
文化繁荣 书法家 : 颜真卿 欧阳询 绘画家:阎立本 吴道子
唐诗繁荣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白居易
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开 放 开放的社会风气: 妇女在社会活动中较为活跃 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 鉴真东渡(唐玄宗) 玄奘西行(唐太宗)
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蕃联姻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 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③所代表的历史 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
C
16.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 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玄奘西游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B
17.“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袈 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 曲。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B
18.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B
A.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发达
19.红星中学举办展览,展出如下三副图,给它确 定一个展出主题,最合适的是
D
A.发达的佛教文化 B.盛唐特色浓烈的日本建筑和经济 C.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中日文化 D.日本特色浓烈的大唐文化
C
Hale Waihona Puke 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2. 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人口激增, 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江浙一带“有海陆之饶,珍 异所聚,帮商贾并凑”,资源丰富,十分繁华;南 方广大地区大小起义始终不断,隋王朝鞭长莫及。 为了进一步控制南方,隋王朝需要修建一条运河及 时运兵,以镇压当地的反隋活动。上述材料说明隋 朝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 ) A.为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B.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南游玩 C.为了促进全国的农业发展 D.为了发动对外战争方便运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

D. ①②④
真题在线
11. [2019•聊城中考]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
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主要表明( B )
说明当时中外交流频繁
A. 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 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 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真题在线
12. [2019•株洲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C. 民族团结
D. 文教昌盛
真题在线
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9. [2018•重庆中考A卷]唐太宗说: “其(夷狄)情与中夏不
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
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 )
A.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B.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A
B
C
D
真题在线
8. [2018•重庆中考B反卷映]唐渝朝州著人名口诗众人多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
述反:映登渝高州远商眺业,繁万荣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
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王维的描述直接反
映了渝州( B ) 人口众多与商业繁荣都是经济繁荣的表现。
A. 政治清明
B. 经济繁荣
D. 八股取士
唐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
真题在线
3. [2018•安徽中考]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 )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的意思 是B.,奉人行要开照明见的自民己族,政一策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 自C.己戒的奢过从失简,和一轻定徭要薄借赋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D.太重宗视在人治民国群理众政的方作面用,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

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
面的原因有( )
D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
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在长安的慈恩寺潜心修读佛经,惊人的求知欲望不能得到满足…… 这才开始了佛的圣地天竺之行,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徒步西行…… 他的经历让世人称奇。”材料中的“他”西行于( ) A. 开皇年间 B. 贞观年间 C. 开元年间 D. 天宝年间 B
B
B.唐风洋溢奈良城
C.点仓山会盟
D.和同(为)一家
考点5:唐诗
11.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 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 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
B
单元考点演练
12.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 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以为唐朝诗歌 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 经济繁D荣,国力强盛 B.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C.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 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A.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 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单元考点演练
2.隋朝有位商人经常将丝绸等特产通过大运河从 涿郡贩运到江都去。请仔细想想,这位商人不必经过下列哪段 运河?( D )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9. 赤德祖赞(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外甥是先皇帝舅 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A 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 安乐。”这指的是唐朝与下列哪一政权的交往?( ) A. 吐蕃 B. 渤海国 C. 回纥 D. 南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PPT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PPT复习课件
——《选举志》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读史料一,唐太宗为什么会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答案】(1)唐太宗认为通过科举制,天下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能够入仕为 官,人才都能被收罗进来。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史料二中“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
咸出于是”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案】 (2)“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说明科举制推动了社会读书风
气,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说明
许多人因科举制跻身官看法。
【答案】 (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 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 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延伸
对科举制的认识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坚持“自由报 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提供了一个公平 竞争的平台。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 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 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感悟提升
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封建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是巩固和维护其封建统治。所谓的盛
世局面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所以,即便是在盛
世中,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也是很重的,只是相对其他时期而
言,封建剥削有所减轻,生活状况有所改善。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 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一 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措 施
盛世局面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年号为“开元”, 当时政治稳定,经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济繁荣,国库充盈, 唐玄宗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民众生活安定,唐 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历史上称为“开元 盛世”。
说一说、议一议:唐朝前期的三位皇
帝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所采取 的共同政策?
1.(2016·南京中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 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B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2.(2016·聊城学业考)如图是东晋 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 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 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密切相关( D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单元复习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重点解读】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 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的特征:繁荣与开放
1.隋朝繁荣的史实:
1)统一天下;(时间、历史意义)
2)经济繁荣;(措施、表现)
3)开通大运河; 4)制度创新:开创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
2.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 1)经济繁荣的史实:①农业发达:改 进曲辕犁、发明筒车 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越窑 青瓷、邢窑白瓷。商业:长安是中国政、经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科举制度 人物 隋文帝 贡 献 开始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阶段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诞生阶段
考试科目 增加( ),鼓励士人报考 殿试)和武举 创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 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牲 畜三百六十种;
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 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工 匠三百六十行;
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 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绸 缎三百六十种;
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 从遥远的大唐来,佛主的 光芒照亮了大地……”
诗仙—李白
代表作品: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
A.唐太宗 B.武则天 C.白居易D.唐玄宗
9 .请判断与唐朝最高文学形式有关的是
A.《如梦令》B.《红楼梦》C.《望庐山瀑布》D.《窦娥冤》
10.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 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人们称他为 “诗仙”。该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知识擂台赛, 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创立科举制度 D.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7.贞观初年,唐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 主张
A.统一铸造五铢钱B.废除丞相C.闭关锁国 D.轻徭薄赋
8.白居易在一首诗里写到“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 爱霓裳舞”,霓裳舞的创作者是
科举制(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 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 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①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 以凭才学做官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 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①扩充国学的规模 ②录取极严 ③进 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 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课件


经 济
商业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 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



人口
增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利:利于生产
不利: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垦,破坏环境。
1.过程: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南书房——雍正
清 朝
政治: 军机处 的设立

元代——发明火铳
中 外 交
交 通
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向西方交通要道;
元朝——陆路交通网覆盖全国;(驿站)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意义: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 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废宰相
撤中书 靖难之役 明朝建立 设立锦衣卫 设立东厂 郑和下西洋
葡萄牙 侵占澳门
1368年 明太祖 明成祖 1405年~1433年 1553年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
设置台湾府 1684年
抗击沙俄 平定准噶尔
康熙帝
设军机处 册封班禅 雍正帝
发展
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 帝 设置伊犁将军
乾隆
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府(南京)
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 固皇室。
明朝 的衰 败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财政危机,阶级矛

盾尖锐;

明朝 李自成起义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
灭 亡
的灭 亡
口号:“均田免赋”
政权:1644 “西安” 大顺 李自成 1644年4月 明朝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度
——选官制度
人物
贡献
阶段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 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 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 人数;
武则天 首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 容。
诞生 阶段
完善 阶段
科举制的影响 1、加强了皇帝选拔官吏和用人的权 利;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时 D.武则天时
14.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
( )C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
时 D.武则天时
15.“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
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D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C
C.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
未有的极盛时期
D. 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 江南河
1A2、、隋下朝列的有建关立隋者朝是历杨史B 坚的,叙他述是,隋错文误帝的是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
13.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始于
()
A.隋文帝时 AB.唐太宗时 C.隋炀帝
二世而亡
灭亡 共存38年
(581—618)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的条件
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古运河
2、目的: 3、时间、人物:
4、中心、起始点: 5、长度及地位: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时
19. . 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
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 )。
B
A. 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国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游 D. 文成公主入藏
20. 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
项是( )。
A. 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装叫“唐装”的。
隋朝李春:赵州桥
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代表诗人: ① 李白──“诗仙”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② 杜甫──“诗圣” “三吏”“三别”(诗史
③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代表作品: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仙——李白
作品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3、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 读书风气盛行;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直到清末废除。
唐朝建立→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 ”→ 武则天时期具有“贞观遗风 ”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 ”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 ,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 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
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C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1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
分裂时期是( D )
A.春秋争霸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11、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B 一 段是
材料1:胡增《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2: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 原因
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不,正功确大于过,若没有 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 A.鉴真东渡日本
A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17.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其 中坊是( ) A.居民住宅区A B.繁华商业区 C.纺织专用区 D.大官居住区 18.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 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B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3、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 读书风气盛行;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直到清末废除。
史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唐“太朕宗”指哪个皇贞帝观?之他治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2.此话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统治者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而我却 一样地爱护他们。 3.此话题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柳公权:
“柳体”,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 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由盛而衰
唐 朝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0 0 0
0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代 十
国 后梁灭唐
知识擂台
1、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句,其中“唐宗”是指( A )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中宗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复习导学案
知 识 要 点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农业、手工业商业、
民族关系) 科举制的兴起与完善 多民族的交往与活跃的外交
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五代十国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繁盛一时 的隋朝
都城 统一 ______年,隋灭______,南北统一
D.唐玄宗
2、“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兴
旺景象( D)
A.开荒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3、一种可以随水流自行转动而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的灌溉工
具在唐代出现,它是( B )
A.水排
B.筒车
C.耧车 D.翻车
知识擂台
4、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B)
A.隋文帝
体现唐太宗实行的是比较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1、吐蕃人是___的祖先,很早生活在_____一带 。8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_____统一青藏 高原,定都 ________。由于松赞干布仰慕中原 文明,几次向唐求婚。________把文成公主嫁 给他。意义:______入吐蕃,密切了唐和吐蕃_ 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________之间的友好关 系。唐中宗时接受了吐蕃赞普_____的请求,把 _____嫁到吐蕃。自此,唐和吐蕃“ ”
2、 手工业方面: 3、 商业方面:
4、“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
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 世”。
三、唐朝的衰亡 转折:安史之乱 ——由盛而衰 瓦解:唐末农民战争 灭亡:907年,唐朝灭亡
科举制的影响 1、加强了皇帝选拔官吏和用人的权 利;唐朝时外交往非常活跃:
原因: 1、国力强盛 2、开明的对外政策 3、发达的对外交通 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旧金山唐人街
唐朝国力强盛,影响 深远,中国人被称为
有些国家和地区称华人
“唐人”。海外华人 居住的地方称为“唐
聚居的街道为“唐人街” 人街”.我国的传统服
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C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8.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 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B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9.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
“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 而衰的时代
代表作品: “三吏” “三别” “ 诗史”
作品特点: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语言锤炼、凝重
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
代表作品: 《秦中吟》 《新乐府》
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
“颜体”,是继 王羲之之后我 国书法史上最 有成就的大书 法家,代表作 为《颜氏家庙 碑》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5、赢得北方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统治
者是(B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6、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所称
颂的是( D)
A.屈原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甫
7.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 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盛唐气象---------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曲辕犁; 新灌溉工具──筒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