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论 第二章 不定方程
自考初等数论复习

初等数论初等数论自学安排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6学时)自学18学时整除的定义、带余数除法 最大公因数和辗转相除法 整除的进一步性质和最小公倍数 素数、算术基本定理[x]和{x}的性质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习题要求3p :2,3 ; 8p :4 ;12p :1;17p :1,2,5;20p :1。
第二章:不定方程(4学时)自学12学时二元一次不定方程c by ax =+多元一次不定方程c x a x a x a n n =++Λ2211 勾股数 费尔马大定理。
习题要求29p :1,2,4;31p :2,3。
第三章:同余(4学时)自学12学时同余的定义、性质 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 欧拉函数、简化剩余系欧拉定理、费尔马小定理及在循环小数中的应用 习题要求43p :2,6;46p :1;49p :2,3;53p 1,2。
第四章:同余式(方程)(4学时)自学12学时同余方程概念 孙子定理高次同余方程的解数和解法 素数模的同余方程 威尔逊定理。
习题要求60p :1;64p :1,2;69p :1,2。
第五章:二次同余式和平方剩余(4学时)自学12学时二次同余式单素数的平方剩余与平方非剩余 勒让德符号 二次互反律 雅可比符号、素数模同余方程的解法习题要求78p :2; 81p :1,2,3;85p :1,2;89p :2;93p :1。
第六章:原根与指标(2学时)自学8学时指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原根存在的条件 指标及n 次乘余 模2 及合数模指标组、 特征函数习题要求123p :3。
➢ 第一章 整除 一、主要内容筛法、[x]和{x}的性质、n !的标准分解式。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引进整除概念的意义,熟练掌握整除 整除的定义以及它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了解解决整除问题的若干方法,熟练掌握本章中二个著名的定理:带余除法定理和算术基本定理。
认真体会求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法的理论依据,掌握素数的定义以及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方法。
第二章不定方程

3、无穷递降法 1659年,法国数学家费马写信给他的一位朋友卡
尔卡维,称自己创造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 由于费马的 信并没有发表,人们一直无从了解他的这一方法.直到 1879年,人们在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惠更斯的手稿中发 现了一篇论文,才知道这种方法就是无穷递降法.无穷 递降法是证明某些不定方程无解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 证明模式大致是:先假设方程存在一个最小正整数解,
证:(必要条件)若方程(1)有解x1, x2 , , xn 则a1x1 a2x2 an xn N,
因为d (a1, a2, , an),所以d a1x1 a2x2 an xn N
充分条件:若d N ,用数学归纳法证(1)有解。 当n 2时,已证成立;假定以上条件对n 1元一 次不定方程是充分的。
第二章 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是指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且对解有 一定限制(比如要求解为正整数等)的方程。是数论中 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古希腊的丢番图早在公元3世纪就 开始研究不定方程, 因此常称不定方程为丢番图方程。
中国是研究不定方程最早的国家,公元初的五家共 井问题就是一个不定方程组问题,公元5世纪的《 张丘
x 3t 8t1,y t 3t1, t1 Z t 2000 5t2,z 1000 3t2, t2 Z
将t 2000 5t2代入x, y消去t得
x 6000 15t2 8t1,
y 2000 5t2 3t1,
tZ
z 1000 3t2
就为所求的方程的解。
例2 用整数分离法求解15x 10y 6z 61。
对于高于二次的多元不定方程,人们知道得不多。 另一方面,不定方程与数学的其他分支如代数数论、 代数几何、组合数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有限群论
和最优设计中也常常提出不定方程的问题, 这就使得不定方程这一古老的分支继续吸引着许多数 学家的注意,成为数论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初等数论§2不定方程

2019/3/4
20
问题:对于方程 9 x 24 y 5 z 1000,如何求解? 令 9 x 24 y t , t 5 z 1000 由于 (9,24) 3, 故可令9 x 24 y 3t,
即3 x 8 y t .
注:该方法对一次项系数较小的方程比较实用。
2019/3/4
4
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的形式和判定
ax by c , a , b, c Z , a , b 0 (1)
定理1 若〔1〕式有整数解 x x0 , y y0 则〔1〕式的一切解可以表示为
x x0 b1t , y y0 a1t , a b 其中, a1 ,b , t 0, 1, 2, (a , b) (a , b)
取 x c1 s, y c1t,
即为方程〔1〕的解。
2019/3/4
8
三、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整数解的一般方法 先求一个特殊解,再根据定理1写出其通解。
对于方程(1),若有解,则可化为
ax by c, (a , b) 1
(3)
的形式
一般地,利用辗转相除法,得到 as bt 1,
则 x0 cs, y0 ct .
2019/3/4
9
例3 求方程 7 x 4 y 1 的一个特殊解。 解:用7、4进行辗转相除法
741
3 3 7 41
4 3 1 1 1 4 31
所以, 1 4 (7 4 1) 1, 即 7 ( 1) 4 2 1.
, an ) d .
〔1〕有解 d a1 ,
, d an d N .
初等数论第二章3

初等数论
Number Theory
第二章 不定方程
• 本章所讨论的不定方程,是指整系 本章所讨论的不定方程, 数代数方程,并且限定它的解是整 数代数方程, 数。本章只讨论几类比较简单的不 定方程。 定方程。
第三节 几类特殊的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课题, 不定方程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课题 , 许多不 定方程的解法有其特殊性。 定方程的解法有其特殊性 。 本节要介绍几类 这样的方程,以及几个有普遍性的方法。 这样的方程,以及几个有普遍性的方法。
第三节 几类特殊的不定方程
由此及式(8)与式 得到 由此及式 与式(9)得到 与式
x + y = 24 2 x − xy + y 2 = 67
解这两个联立方程组, 解这两个联立方程组,得到所求的解是
x1 = 7 x2 = 9 . 或 y2 = 7 y1 = 9
第三节 几类特殊的不定方程
一、因数分析法
任何非零整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因此, 任何非零整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 因此 , 可以对不定方程的解在有限范围内用枚举法 确定。 确定。
第三节 几类特殊的不定方程
求方程x 的整数解。 例1 求方程 2y + 2x2 − 3y − 7 = 0的整数解。 的整数解 解 原方程即 (x2 − 3)(y + 2) = 1。 。 因此
第三节 几类特殊的不定方程
综合以上,注意到 式对于x, , 的 综合以上,注意到(11)式对于 ,y,z的 式对于 对称性,得到方程的 个正整数解 对称性,得到方程的12个正整数解 (x, y, z) = (2, 4, 20),(2, 5, 10),(2, 20, 4), 20), 10), 4), (2, 10, 5), (4, 2, 20),(5, 2, 10), , , , (20, 2, 4), (10, 2, 5), (20, 4, 2), , , , (10, 5, 2), (4, 20, 2), (5, 10, 2)。 , , 。
初等数论二-夏子厚

如:5x+6y=C无非负整数解的最大整数C=?
第一节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 思考与练习2.1 • 1、解下列不定方程: (1)15x+25y=100 (2)306x-360y=630 • 2、把100分成两份,使一份可被7整除, • 一份可被11整除。 • 3、设a与b是正整数,(a, b) = 1,则任何大
,tZ,于是由x ,但区间的长度是
0,y 0 N ,故此区来自abab
间内的整数个数为[ N ]或[ N ] 1。 ab ab
第一节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例4:证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ax by =N
(a, b) = 1,a>1,b>1,当N>ab a b
时有非负整数解,但是N= ab a b时则 不然。(不再给予证明)
于ab a b的整数n都可以表示成n = ax by的形式,其中x与y是非负整数,但是n = ab a b不能表示成这种形式。
第二节 多元一次不定方程
• 设a1, a2, , an是非零整数,N是整数,称 关于未知数x1, x2, , xn的方程
•
a1x1 a2x2 anxn = N (1)
第一节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
(3)
写出方程(1)的解
x y
x0 y0
b1t a1t
,t
Z
,
其中(a, b)c1
c,a1
a (a, b)
,b1
b (a, b)
。
• 例1:求7x+4y=100的一切整数解
• 解:因(7,4)=1,从而原方程有解。 其特解为x0 =0,y0 =25。
初等数论不定方程的解法

初等数论不定方程的解法初等数论是数论中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整数之间的性质和关系。
在初等数论中,不定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不定方程是指一个方程中包含的未知数不确定,需要求解这些未知数的取值以满足方程。
本文将介绍不定方程的一般解法,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一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定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y = c,其中a、b、c为已知整数,x、y为未知整数。
解决这个方程的关键是找到一组x、y的取值,使得方程成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一元一次不定方程:1.首先,我们要判断方程是否有解。
我们知道,当且仅当c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时,方程才有整数解。
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算法来求出a和b的最大公约数gcd(a,b),然后判断c是否是gcd(a,b)的倍数。
2.如果方程有解,我们需要求出一个特解。
我们可以使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来求解特解。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可以找到一组整数x0和y0,使得ax0 + by0 = gcd(a,b)。
我们可以将c除以gcd(a,b)得到c',然后将特解x0和y0乘以c'得到一个特解x1 = x0 * c',y1 = y0 * c'。
3.一旦我们找到了一个特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来构造方程的通解:x = x1 + k * (b / gcd(a, b))y = y1 - k * (a / gcd(a, b))其中k为整数。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k的值来得到方程的所有整数解。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二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二次不定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y + cy^2 + dx + ey + f = 0,其中a、b、c、d、e、f为已知整数,x、y为未知数。
对于二次不定方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求解。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1.利用配方法。
如果二次不定方程中的系数是已知整数,且可以对方程进行配方法,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来求解方程。
初等数论第二章1

(1)
是n元一次不定方程。
若存在整数x10, x20, , xn0满足方程(1),则称 (x10, x20, , xn0)是方程(1)的解,或说x1 = x10, x2 = x20, ,xn = xn0是方程(1)的解。
第一节一次不定方程
定理1 方程(1)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a1, a2, , an)b。
初等数论
Number Theory
第二章 不定方程
• 本章所讨论的不定方程,是指整系 数代数方程,并且限定它的解是整 数。本章只讨论几类比较简单的不 定方程。
第一节一次不定方程
定义1 设a1, a2, , an是非零整数,b是整数, 称关于未知数x1, x2, , xn的方程
a1x1 a2x2 anxn = b
7。
11
习题一
4. 甲班有学生7人,乙班有学生11人,现有100 支铅笔分给这两个班,要使甲班的学生分到 相同数量的铅笔,乙班学生也分到相同数量 的铅笔,问应怎样分法?
5. 证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ax by = n,a > 0, b > 0,(a, b) = 1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n ]或[ n ] 1。 ab ab
因此,若式(2)成立,则
( ) b b
b
d
y1 , d
y2 ,
, d
yn
就是方程(1)的解,充分性得证。证毕。
第一节一次不定方程
定理2 设a,b,c是整数,方程
ax by = c
(3)
若有解(x0, y0),则它的一切解具有
x x0 b1t
, tZ
(4)
y y0 a1t
的形式,其中
习题一
6. 设a与b是正整数,(a, b) = 1,证明:1, 2, , ab a b中恰有 (a 1)(b 1) 个整数可以表示
初等数论不定方程

初等数论不定方程一、知识归纳:所谓不定方程,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且未知数受到某些(如要求是有理数、整数或正整数等等)的方程或方程组。
不定方程也称为丢番图方程,是数论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历史上最活跃的数学领域之一。
不定方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与代数数论、几何数论、集合数论等等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不定方程的重要性在数学竞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年世界各地的数学竞赛吉,不定方程都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数学竞赛中的不定方程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对初等数论的一般理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更需要讲究思想、方法与技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本节我们来看一看不定方程的基础性的题目。
1.不定方程问题的常见类型:(1)求不定方程的解;(2)判定不定方程是否有解;(3)判定不定方程的解的个数(有限个还是无限个)。
2.解不定方程问题常用的解法:(1)代数恒等变形:如因式分解、配方、换元等;(2)不等式估算法:利用不等式等方法,确定出方程中某些变量的范围,进而求解;(3)同余法:对等式两边取特殊的模(如奇偶分析),缩小变量的范围或性质,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数解或判定其无解;(4)构造法:构造出符合要求的特解,或构造一个求解的递推式,证明方程有无穷多解;(5)无穷递推法。
以下给出几个关于特殊方程的求解定理:(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组)定义1.形如(不同时为零)的方程称为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定理1.方程有解的充要是;定理2.若,且为的一个解,则方程的一切解都可以表示成为任意整数)。
定理3.元一次不定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方法与技巧:1.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通常先判定方程有无解。
若有解,可先求一个特解,从而写出通解。
当不定方程系数不大时,有时可以通过观察法求得其解,即引入变量,逐渐减小系数,直到容易得其特解为止;2.解元一次不定方程时,可先顺次求出,……,.若,则方程无解;若|,则方程有解,作方程组:求出最后一个方程的一切解,然后把的每一个值代入倒数第二个方程,求出它的一切解,这样下去即可得方程的一切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以及 ( a , b ) 1
(a, b) (a, b)
得到
b x x ,因此存在整数t,使得 | 0 ( a, b ) b a x x0 t, y y 0 t ( a, b ) ( a, b )
2013-12-25 14:39
方程(3)的步骤:
(ⅰ) 判断方程是否有解,即(a, b)c是否成立; (ⅱ)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出x0,y0,使得 ax0 by0 = (a, b); (ⅲ) 写出方程(3)的解
2013-12-25 14:39
推论
单位圆周上座标都是有理数的点(称为有理 点),可以写成
(
2ab a b
2 2
,
a2 b2 a b
2 2
) 或 (
a2 b2 a b
2 2
,
2ab a b
2 2
)
的形式,其中a与b是不全为零的整数。
2013-12-25
14:39
例3
若(x, y, z)是方程(1)的满足条件(2)的解,则下 面的结论成立: (ⅰ) x与y有不同的奇偶性; (ⅱ) x与y中有且仅有一个数被3整除; (ⅲ) x,y,z中有且仅有一个数被5整除。
2013-12-25 14:39
方程x2 y2 = z2
本节讨论二次方程 x2 y2 = z2 (1) 容易看出,(x, y, z) = (0, 0, 0),(0, a, a)以及 (a, 0, a)都是方程(1)的解。若(x, y, z)是方程 (1)的解,则对于任何整数k,(kx, ky, kz)也是 方程(1)的解。此外,若(x, y) = k,则kz, (x, y, z) = k。因此,我们只需研究方程(1)的满 足下述条件的解,称为本原解: x > 0,y > 0,z >0,(x, y) = 1。 (2)
2013-12-25 14:39
(ⅱ) 若x,y,z是方程(1)的满足式(2)以及2x的解, 则2 y,2 | z,并且 | yz yz x 2 ( ) ( )( ) (4)
2 2 2
记d = ( y z , y z ),则有d | y z ,d | y z ,
2 2 2 2
2013-12-25 14:39
因此,存在tZ,使得 a1x1 a2x2 an 1xn 1 = dn 1t, 再由式(6),得到 dn 1t anxn = b, 即(x1, x2, , xn, t)满足方程组(5)。证毕。 (7)
2013-12-25
14:39
定理3说明了求解n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方法:先解方程组(5)中 的第二个方程,再解方程组(5)中的第一个方程,于是,解n 元一次不定方程就化为解n 1元一次不定方程。重复这个过 程,最终归结为求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由第一章定理,记 (a1, a2) = d2,(d2, a3) = d3,,(dn 2, an 1) = dn 1, (dn 1,an) = dn, 逐个地解方程 dn 1tn 1 anxn = b, dn 2tn 2 an 1xn 1 = dn 1tn 1, d2t2 a3x3 = d3t3, a1x1 a2x2 = d2t2, 并且消去中间变量t2, t3, , tn 1,就可以得到方程(1)的解。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整数t,使得(x1, x2, , xn, t)
是方程组
a1 x1 a 2 x 2 a n 1 x n 1 d n 1t (5) d n 1t a n x n b
的解。
2013-12-25 14:39
证明
若有整数t,使得(x1, x2, , xn, t)是方程组
所以dy, dz, 于是d(y, z) = 1,d = 1. 因此,由引理
yz yz x ab, a 2, b 2, a 0,b 0,a, b) 1 ( 2 2 2
从而 x = 2ab,y = a2 b2,z = a2 b2.
由y > 0,可知a > b;由于x与y有不同的奇偶性,所 以2 y,因此,a与b有不同的奇偶性。证毕。 |
2013-12-25
14:39
定理2
方程(1)的满足式(2)和2x的一切正整数解具有下面 的形式: x = 2ab,y = a2 b2,z = a2 b2, (3) 其中a > b > 0,(a, b) = 1,a与b 一奇一偶。 证明 (ⅰ) 若x,y,z由式(3)确定,容易验证它们满 足方程(1),并且2x . 设d 是 x, y的任一个公因数,则由式(1)得到d2z2, 故 dz,于是,利用最大公约数的性质,有 da2 b2,da2 b2 d2(a2, b2) = 2. 所以d = 1或2. 由于2 y,所以d = 1,所以式(2)满足. |
14:39
证明: 容易验证,由式(4)确定的x与y满足方程(3).
下面证明,方程(3)的解都可写成式(4)中的形式. 设(x, y)是方程(3)的解,则由 ax0 by0 = ax by = c
得到a(x x0) = b(y y0),
a b ( x x0 ) ( y y0 ) ( a, b ) ( a , b)
(5)的解,则显然(x1, x2, , xn)满足方程(1).
设(x1, x2, , xn)是方程(1)的解,则
a1x1 a2x2 an 1xn 1 anxn = b. (6) 令a1x1 a2x2 an 1xn 1 = b, 则由定理1 dn 1 = (a1, a2, , an 1)b.
初等数论
第二章 不定方程 §1 一次不定方程
2013-12-25
14:39
设整数k ≥2,a1, a2, , ak是非零整数,c是整
数,称关于未知数x1, x2, , xk的方程
a1x1 a2x2 akxk = c
是k元一次不定方程。
(1)
若存在整数x1,0, x2,0, , xk,0满足方程(1),称 (x1,0, x2,0, , xk,0)是方程(1)的解,或说x1 =x1,0, x2 = x2,0,,xn = xn,0是方程(1)的解。
2013-12-25 14:39
定理2
设a,b,c是整数,方程 ax by = c (3)
若有解(x0, y0),则它的一切解具有
x x 0 b1t y y 0 a1t
的形式,其中
tZ
(4)
a b a1 ,b13-12-25
2013-12-25
14:39
x x 0 c1 b1t , Z , t y y 0 c1 a1t a b 其中(a, b)c1 c,a1 ,b1 。 ( a, b) ( a, b)
2013-12-25 14:39
定理3
设a1, a2, , an, b是整数,设 (a1, a2, , an 1) = dn-1, (a1, a2, , an) = dn,则(x1, x2, , xn)是方程(1)的解
2013-12-25 14:39
定理1
方程(1)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a1, a2, , ak)c (2)
证明:记d = (a1, a2, , ak),若方程(1)有解,设为
(x1, x2, , xk).则由dai(1 ≤ i ≤ n)及整除的性质
容易知道式(2)成立。必要性得证。
另一方面,由第一章,存在整数y1, y2, , yk使得 a1y1 a2y2 akyk = (a1, a2, , ak) = d. 因此,若式(2)成立,c=dc1,则y1c1, y2c1, , ykc1就是 方程(1)的解,充分性得证。
2013-12-25 14:39
引理
不定方程xy = z2的满足条件 xy = z2,x > 0,y > 0,z > 0,(x, y) = 1 的一切正整数解,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x = a2,y = b2,z = ab,(a, b) = 1,a > 0, b > 0 证明:这是第一章第五节定理的特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