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大气热力环流》 知识清单

《大气热力环流》知识清单一、大气热力环流的概念大气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简单来说,就是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从而导致空气的流动。
想象一下,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水泥地面被太阳晒得滚烫,而旁边的池塘却依然清凉。
由于地面温度的差异,热的水泥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冷的池塘上方的空气则相对较冷而下沉。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地面冷热不均这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比如,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导致海陆之间存在温度差异。
2、空气垂直运动受热地区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冷却地区的空气收缩下沉。
上升的空气在高空聚集,形成高气压;下沉的空气在近地面聚集,形成高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高压区的空气会流向低压区。
4、空气水平运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了热力环流。
三、大气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1、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夜晚情况相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2、山谷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快,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散热快,气温低,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3、城市风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城市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郊区空气下沉,在高空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四、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1、对天气的影响热力环流会导致天气的变化。
例如,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则天气晴朗。
2、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在城市中,如果热力环流较弱,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容易导致空气污染加重。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谷风可以影响山谷地区的温度和湿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和海洋中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过程。
它主要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进行传递。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特点和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纬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纬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主要环流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直射造成的地面加热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在这一带,空气上升形成大量云层和降水,导致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由于在赤道附近升起的空气向两侧南北流动,到达副热带高压带时因为冷却而下沉,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高、降水较少,形成了沙漠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在这一带,南北方向的气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西风带。
在这一带,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了温带气候。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由于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形成了寒带气候。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海水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世界上的大洋和海流的影响。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表层水流和深层水流。
表层水流受到风力、地转偏向力和海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近岸海流受到海岸线形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海岸线附近形成了逆时针的暖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以及顺时针的冷流(如柯蒂海流)。
大洋中部则主要有东北贯穿流和南北赤道流。
深层水流由于海洋密度的差异以及风力和地球自转的作用而形成。
深层水流以大洋深层循环和热带深层循环等形式存在。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它通过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极地地区,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差距,使不同地区的气温得以平衡。
热力环流还影响了降水分布,调整了季风的形成和分布。
热力环流PPT ppt课件

(3) 对工业等行业建设的影响:
热力环流PPT
由于城市热岛环流可能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加重, 所以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 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 染物从近地面流回城市,加重污染;另一方面, 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环流之外,以免相互污染。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热力环流PPT
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气压梯度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热力环流PPT
(hPa) 1010
1020
1030
特点 大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
热力环流PPT
西北风 甲
东南风 乙
海平面——近地面热大力环流气PPT
再形成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热力环流PPT
运动,
; 。
.
1
3000m
...
2
3
4
等压面
.
5
等高面
.
练一练
A
. 地面
B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
;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
⑵ 3、5两点, 点气压高, 点气压低
⑶ A、B两点, 点气流上升, 点气流下沉
热力环流PPT
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与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热带环流、副热带高压和溢出环流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一地理的热力环流知识点。
热带环流是指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
地球上的赤道地区受到持续的高温照射,空气受热后升高形成低压区,形成了热带低压带。
在热带低压带上空,空气受到高温的影响,向上升腾并形成对流云,这导致了热带雨林的形成。
同时,由于空气上升,地表产生负压,从而吸引周围地区的空气汇集,形成一种称为副热带高压的大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是一种大气稳定的系统,它是热带低压带的相对平衡,位于低纬度的亚热带地区。
这个区域由于受到位于高纬度的偏西风影响,气流相对较为稳定,通常天气晴朗、干燥。
同时,副热带高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沿着赤道的双带状分布,即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存在副热带高压系统。
溢出环流指的是热带气流在高空的西风带中受到西风的影响,向北或向南流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大气环流形式。
在地理学中,我们通常将热带环流与溢出环流合称为全球环流系统。
溢出环流的存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使得寒冷的大陆地区得到了一定的热量,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
总结一下,高一地理知识中的热力环流是指热带以及其附近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
其中,热带环流是由于热带低压带的形成而产生的,副热带高压则是热带环流的相对平衡,位于亚热带地区。
此外,热带气流还会在高空的西风带中形成溢出环流,对地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热力环流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进一步深化对地理学的认识。
(本文是根据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的要求,以一种符合题目要求的格式进行写作,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文章结构清晰,语句通顺,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一、典例剖析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答案:C解析: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容差异大,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答案:D解析: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空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
二、知识归纳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三、跟踪训练下图示意2017年12月10日2时近地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值可能分别是(单位:hPa) ( )A.1 024,1 012B.1 018,1 010C.1 022,1 010D.1 022,1 014答案:C解析:依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甲为高压中心,乙为低压中心,图中相邻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为4百帕,因此甲地气压大于1 020,小于1 024;乙地气压大于1 008,小于1 012。
故C正确。
2.此时(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B.珠江三角洲吹西北风C.大兴安岭风力较大D.日本地区阴雨绵绵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由当地等压线可知,珠江三角洲吹东北风;大兴安岭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日本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1. 热力环流的定义热力环流是指大气中的水平气流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环流系统。
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引起的。
2.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原理解释:2.1 地球辐射与吸收不均匀的原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与吸收存在差异,导致温度不均匀。
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较为强烈,而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较为弱。
这种不均匀的辐射与吸收会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形成垂直环流。
2.2 积聚与波动的原理在辐射与吸收不均匀的基础上,地表的暖空气通过对流上升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再经过持续的上升、冷却,形成高空冷气团。
同样,地表的冷空气也会通过对流下降形成强烈的下沉气流。
这种上升和下降气流的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3. 热力环流的应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对于天气系统的生成、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热力环流应用:3.1 季风系统热力环流在季风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季风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变化。
例如,亚洲季风是由于赤道地区的升温和南亚和东亚地区的冷却引起的。
热力环流通过调节季风气候模式,对于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影响。
3.2 洋流系统热力环流也参与了海洋中的洋流系统。
洋流是指海水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运动。
热力环流通过影响洋流的形成和流动,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温度分布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气候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就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
3.3 气候变化热力环流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监测和研究,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气候模式和自然灾害等情况。
这对于气候预测、资源规划和灾害管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4 天气系统热力环流是天气系统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力环流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会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移动。
这种运动会导致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最终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例如暴雨、台风和龙卷风等。
热力环流原理及三个应用

热力环流原理及三个应用热力环流原理是指由于地球的日辐射不均匀分布,导致大气运动形成的现象。
具体而言,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分布,从而形成气压差。
气压差会引起空气的流动,形成了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主要包括赤道地区的热带环流、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环流和极地地区的极地环流。
赤道地区的热带环流是由于太阳辐射最直接照射赤道附近的地区,导致空气上升,形成高空地带性高气压,这些高空气压会造成空气的流动,形成热带风。
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环流是由于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在高空中流向北方,并下降到中纬度地区,形成地面上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会造成空气的流动,形成西风。
极地地区的极地环流则是由于冷空气向下,形成高压,造成地面上的低气压,引起空气的流动,形成极地风。
热力环流具有重要的气候学和气象学意义,且有许多实际应用。
下面将介绍三个典型的应用:1. 气象预报和天气预测:热力环流是天气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热力环流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预测天气情况。
例如,在赤道地区的热带环流中,空气上升形成的高空高压会引发剧烈的对流,导致暴雨和雷暴的发生。
而在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环流中,气压的变化会引起风向和风力的变化,从而影响天气的冷热、干湿等特征。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2. 气候变化研究: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赤道地区的热带环流直接关系到热带地区的气候和降水分布。
而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环流则是北半球与南半球气候区分明显的标志。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观测和研究,可以了解各种气象和气候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规律。
这对于了解气候变化,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非常重要。
3. 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热力环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传输和扩散,从而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2.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两种运动”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引起→大气水平运动。
“三个不同”(1)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2)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3)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3.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
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 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 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
3、
影响:工厂和卫星城的布局 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企业要布 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下沉距离之 外 2.卫星城要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 的下沉距离之外
A B 郊区 郊区
市区
城市
A 郊区 郊区
B
小结
1、海陆风及其影响 2、山谷风及其影响 3、城市热岛环流及其影响
习题
下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 图。回答
侦探小故事:
小明到海边露营,夜里小明钱包不见了,于是找来了警察。 警察确认了两名嫌疑犯,录口供时: 嫌疑犯甲说:我当时在海边散步,面朝大海,风吹着我脸庞, 好舒服,钱包不是我偷的。 嫌疑犯乙说,当时我坐在海边,面朝大海,风从我身后吹过 来,我觉得好冷,然后就回去睡觉了, 钱包不是我偷的。 当录完口供后,那名警察说,他们之中有一个人 在说谎,说 谎的那个人就是真凶。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 影响
影响:使得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少,降水增多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白天
夜晚 高空 补流增压 近地面 降温快 收缩增压 降温慢 升流降压 高空 沉流降压 补流增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陆地
海洋
近地面 增温快 升流降压 增温慢 收缩增压
沉流降压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响谷底,使 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 易造成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