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交通流密度.pptx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5章交通密度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5章交通密度
地面上(高处)摄影观测法
航空摄影观测法
测定方法: 利用普通飞机或直升机从空中向下摄影。多用具有低速且能停在空中的旋转翼机,一般以在1000-1500m高空中能停留30min为极限。
在摄影后的胶卷或是照片上读取观测路段内存在的车辆数后,按上述两种交通密度计算与分析方法求得平均交通密度。 但是,采用航测方法时,其目的一般不仅限于观测交通密度,还要对各种交通现象进行调查,故不宜硬性规定用一种分析方法,通常都是根据各种调查目的综合考虑分析方法。
1
2
出入量法的数据分析与计算:
——在t0时刻,AB路段内的初始车辆数,辆; ——从t0到t1时段内通过B端处的车辆数,辆; ——试验车超越其它车的辆数,辆; ——其它车超越试验车的辆数,辆。

试验车在A端处的时刻为t0,到达B端处的时刻为t1,则自t0到t1的时段通过B端的车辆数q ,即为t0时刻AB路段的初始车辆数。
02
——t=t0时,AB路段内存在的初始车辆数; ——从t0到t这一时段内从A处驶入的车辆数; ——从t0到t这一时段内从B处驶出的车辆数; —— t时刻路段内存在的现有车辆数; —— t时刻AB路段上的交通密度,辆 /(km·车道); —— AB路段的长度,km。
初始车辆数可通过试验车法、车牌号码法、照相观测法等方法取得
02
如果在测计车辆占用时间的同时,测计车辆的地点车速,计算地点车速的平均值即时间平均车速,则车辆的占用时间与该辆车的地点车速之乘积,为该辆车的占用长度,总观测时间与总观测时间内所有车辆地点车速的平均值即时间平均车速之乘积,为总观测时间相应的路段长度L.代入式(5-1)也可求得车辆的空间占用率。
5.3 车 流 密 度 资 料 的 应 用
空间占用率: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

交通工程学-第5章 密度

交通工程学-第5章 密度

试验车在路段中观测记录。(流动车法)
5.2 交通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 2、数据整理与分析计算 AB路段内的车辆由三部分组成:
观测时已进入AB路段的初始车辆数;
观测时A端流入的,即AB路段新增的车辆数;
观测时B端流出的,即AB路段减少的车辆数。
5.2 交通密度调查
出入量法 AB路段内某一t时刻的车辆数计算公式为:
为极限车头时距。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交通密度和车头间距之间的关系:1000 Nhomakorabeahs K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三、车道占有率
车道占有率包括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是指在某一瞬间测得已知路段上所有车辆 占用的长度占路段总长度的百分比。
Rs
l
i 1
n
i
L
100%
式中:Rs-空间占有率(%);li-第i辆车的长度(m);
L-观测路段总长度(m);n-车辆数(辆)。
5.1 交通密度的基本概念
时间占有率是指在道路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 计值与测定时间的百分比。
n
Rt
t
i 1
i
T
100%
式中:Rt-时间占有率(%); ti-第i辆车通过断面所占用的时间(s); T-测定时间总时长(s); n-车辆数(辆)。
E t E t0 QA t QB t
则AB路段内t时刻的交通密度为: E t Kt LAB
式中:E(t)-t时刻AB路段的车辆数;E(t0)-t0时刻上已进入AB路段的车辆数; QA(t)-从观测开始t0到t时刻内,从A驶入AB路段的车辆数;QB(t)-从观测开始t0到t时刻内, 从B驶出AB路段的车辆数;Kt-t时刻的交通密度(辆/km)。

第5章-交通密度

第5章-交通密度

出入量法旳优缺陷
优点:措施简便,无需诸多设备,合用 于观察路段间无合流、分流情况下旳多 种交通情况,即能确保精度又实用有效。
缺陷:经过两端车辆数旳测量误差随时 间而累加。
三、摄影法
ⅰ地面上(高处)摄影观察法
摄影机应置于观察路段附近,覆盖整个 观察路段。测定路段长度依路段内旳情 况和周围地域条件而变化(50-100m); 摄影时间间隔依测定路段长度而异。
初始车辆数可经过试验车法、车牌号码法、摄影观察法等措施 取得
初始车辆数计算:
☆无超车与被超车: 试验车在A端处旳时刻为t0,到达B端处旳时
刻为t1,则自t0到t1旳时段经过B端旳车辆数q, 即为t0时刻AB路段旳初始车辆数。
☆若出现超车:
E(t0 ) q a b
E(t0 )——在t0时刻,AB路段内旳初始车辆数,辆;
q ——从t0到t1时段内经过B端处旳车辆数,辆;
a ——试验车超越其他车旳辆数,辆;
b ——其他车超越试验车旳辆数,辆。
计算环节
将A、B端旳交通量填入表内,并将A-B旳 差也填入 将试验车进、出端点旳时刻、在此期间旳 超车数a和被超车数b 计算初始车辆数E(t0)=q+a-b 计算每一观察单元旳实有车辆数E(t)= E (t0)+(A-B) 计算AB路段车流平均密度K= E(t)/L
航空摄影观察法优缺陷
• 使用航空摄影观察法测定路段交通密度最为 适宜,是得到准确数字旳唯一方法。
• 航测法不宜长时间观察。 • 航测时观察不到诸如隧道、跨线桥下旳车辆
车 流
车流密度调查是交通调查旳主要构成部分, 对研究交通情况具有十分主要旳作用:
密 度
1)是研究交通流理论和制定交通控制措施旳基
资 础数据;

交通流密度第五章2

交通流密度第五章2
交通工程学教师:朱艳茹 交通工程学
n
第一节 交通流密度 例5-3 在30s测定的时间内,4辆车通过观测断面所占 30s测定的时间内, 的时间分别为0 的时间分别为0.5s,0.7s,1.0s,1.1s, 则:
1 Rt = (0.5 + 0.7 + 1.0 + 1.1) ×100% = 11% 30
交通工程学教师:朱艳茹 交通工程学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交通流密度 ? 什么临界密度? 什么是车头间 什么是交通流密度?什么临界密度? 距?什么是车头时距?什么是车道占有率? 什么是车头时距?什么是车道占有率? 2、交通流密度与车头间距的关系? 交通流密度与车头间距的关系? 3、简述交通流密度资料的用途? 简述交通流密度资料的用途?
交通工程学教师:朱艳茹 交通工程学
第一节 交通流密度
一、交通流密度的定义 1、交通流密度 (又称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时刻,某单位长 又称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时刻, 的路段上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内的车辆数。 的路段上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内的车辆数。 它是反映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 它是反映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衡量道路上车流畅通情 况的重要指标。 况的重要指标。交通流密度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K
=
N L
式中:K——交通流密度(辆/km) 式中:K——交通流密度(辆/km); L——道路长度(km ); ——道路长度( N——在L长的道路上拥有的车辆数(辆)。 ——在 长的道路上拥有的车辆数(
交通工程学教师:朱艳茹 交通工程学
第一节 交通流密度 例 5 - 1 一条双车道 ( 双向 ) 道路 , 在某一时刻 , 在 250m长的路段内,每条车道上有两辆车, 250m长的路段内,每条车道上有两辆车,则:

第五章交通流密度

第五章交通流密度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2)输入输出法 这种调查方法的前提是:假设车辆到达和离去 属于均匀分布;车辆排队现象存在于某一持续 时间的其中一段时间内:如果到达的车辆数大 于道路通行能力则开始排队。而当到达的车辆 数小于路段的通行能力时,则排队开始消散。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误差:
= =9.8%
由于停驶车辆百分率的误差为 9.8%,小于容许 误差10%,说明这次调查满足精度要求。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观测时间 8:00 8:01 8:02 8:03 在下列时间内停在引道内的车辆数 +0s 0 4 6 2 +15s 2 0 6 8 +30s 4 8 12 0 +45s 10 8 0 10 16 19 23 18 引道交通量 停驶车数 非停驶车数 20 18 24 15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小计 合计

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误差=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例:对交叉口某一引道进行延误调查,观测时间 间隔为 15s,对引道上100辆车进行初步调查,得 知停驶车辆的百分率为48%,实际调查数据如表 所示。试计算: (1)确定最小样本容量,容许误差 d=0.10;(2) 计算延误指标。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一) 交通流密度调查的准备工作
交通密度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观测的总时间 及测定的区间长度。一般来说如果密度调查的 总时间长,则区间宜短;反之,如果总时间短, 则区间宜长,两者密切相关。当总时间在5分 钟以上时能得到较平顺的密度值。

交通工程学第五章交通密度-PPT精选文档

交通工程学第五章交通密度-PPT精选文档

5.2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练习
市郊一段500m长的公路上,于起点断面5min内测得通过车 辆为30辆,车速为30km/h,车流为均匀连续的。求平均车头 时距ht、平均车头间距hs、交通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 路段所需要的时间t?
5.3 车道占有率
由于密度是瞬时值,随观测时间和区间长度而变化,且 反映不出车辆长度和速度的关系,尤其是在车辆混合行驶 时密度的大小并不能明确表示交通流的状态,这就要引入 车道占有率的概念表示密度。 车道占有率包括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两种。

空间占有率示意图
L
L1
L2
L3
L4
5.3 车道占有率
2 时间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任意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总 时间的百分比,其表达式为:
Rt
t
i 1
n
i
T
100
式中: Rt —时间占有率(%);
T —总观测时间(s); ti —第i辆车的占用时间(s); n —观测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辆)。
第五章 交通密度
主要内容

交通密度的定义 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 车道占有率 交通密度调查 交通资料密度的应用
5.1 交通密度定义
交通密度(Density)
交通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 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常用K表示。 单位为辆/km(若为多车道,则应除以车道数换算成 单车道的车辆数然后再计算) 交通密度是瞬时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动,也随测定 区域的长度而变化。
5.3 车道占有率
1 空间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在一瞬间测得已知路段上所有车辆占用的 长度与路段总长度百分比(%),表达式为:

交通工程--车流 密度讲解

交通工程--车流 密度讲解

V hs ht 3 .6
式中:V――汽车行驶速度(km/h)。
例题
在某条30km长的路段的起点断面上,在 5min内测得有6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 的,V=30km/h,求Q、hs、ht、K为多少?
解:
由于车流是均匀连续的,故有: Q=60×60/5=720辆/ h ht=3600/Q=3600/720=5s/辆 hs=ht×v=5×30/3.6=41.67m/辆 K=1000/hs=1000/41.67=24辆/km 校核:Q=V×K=30×24=720辆/h
AB 车
A
B
Q
A
Q
B
§5.2.1出入量法(试验车法、车牌照法)
方法: 设试验车通过A端的时刻为t0,到达B端处的时 刻为t1,自t0到t1时刻通过B端的车辆数为q,试 验车超车的数量为a,其它车超过试验车的数量为b, 则t0时刻AB段内的初始车辆数为:
E (t0 ) q a b
§5.2.1出入量法
《交通工程学》
第五章 交通密度
§5.1交通密度
一、基本定义 交通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间 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 车道)表示, 也可以用某个行车方向或某路段单位长度的车 辆数来衡量。 注意:交通密度是瞬时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 动,也随测定区域的长度而变化。
§5.1交通密度
二、空间占有率 空间占有率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面积 总和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在实测中,一般测量路段 (车道)上的车辆总长度与该路段长度的百分比。 表达式: n
Rs
l
i 1
i
L
§5.1交通密度
三、时间占有率 时间占有率是指在道路的观测面上,车辆通过

第五章 交通密度

第五章  交通密度

3.出入量法优缺点 用出入量法测定路段交通密度的优点是方
法简便,无须很多设备。适用于各种交通状况, 既能保证精度又实用有效。
出入量法的缺点是,通过A、B两端车辆数 的测量误差随时间而累加。为了防止误差的累 加,除应增加试验车的观测次数外,要把试验 车每次经过A端的时刻都作开始时刻(t0),且 该时刻的现有车辆都作为每次的初始车辆数值。
ti
Rt
i 1
T
100
式中:
Rt——时间占有率(%); ti——第i辆车通过观测断面所占时间,s; t——观测时间总长,S; n——该时段内的车辆数(辆)。
三. 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
1、车头间距
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
间的距离称为车头间距(或间隔)。 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
距(hs)。
道路上车流的车头间距也反映交通
密度,根据定义,车头间距hs和密度之 间的关系为:
hs=1000/K 式中:hs――车头间距(m/辆);
K――密度(辆/km)。
2、车头时距
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驶
过同一个断面的时间差称为车头时距。
车头时距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为:
ht=3600/Q 式中:Q――道路的交通容量(辆/h);
查现场统计的分车型交通量资料,就可按上式计算空
间占有率。如果事先没有各车型的车长资料,要在现
场直接量测车长是很困难的,一般是在现场测定车辆
的占用时间,按下式计算时间占有率:
n
ti
Rt
i 1
T
100
式中: Rt——空间占有率(%);
ti——第i辆车的占用时间(s);
T——总观测时间(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交通流密度
交通工程学
一.交通流密度 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单车道)上
存在的车辆数。
KN L
K:交通流密度; N:车辆数(辆PCU) L:道路路段长度(Km)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二.车道占有率 1.空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
度之比称为空间占有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优点:操作简单,作为分析瓶颈路段行车延误的 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缺点:用这种方法调查延误很难得到平均每辆受 阻车的延误和受阻车辆占总数的比例,也无法确 定产生延误的准确地点和时间,无法识别延误的 类型。另外,输入输出法的理论前提是车辆到达 和离去均属于均匀分布,这往往和实际情况不相 符合。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一) 交通流密度调查的准备工作 交通密度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观测的总时间
及测定的区间长度。一般来说如果密度调查的 总时间长,则区间宜短;反之,如果总时间短, 则区间宜长,两者密切相关。当总时间在5分 钟以上时能得到较平顺的密度值。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Rs源自1 Ln i 1li
2.时间占有率
在道路的任一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
值与观测总时间的比值称为时间占有率。
Rt
1 T
n
ti
i 1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三、 交通流密度调查
特征:密度是一个瞬时值,它不仅随时间的变化而 变动,也随测定区间的长度而变化。为此,常将瞬 时密度用某总计时间内的平均值表示。 调查目的:交通密度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重要参数 之一,在研究划分道路服务水平、分析交通瓶颈状 况、制定交通管理与控制政策与措施等方面均有应 用,同时也是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2.摄影法 (1)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 (2).航空摄影观测法 还有利用卫星遥感图片测量交通密度的方法。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特点:上述方法均为离线式调查,数据分析处 理时间较长、费用昂贵,难以应用于需要实时判 断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
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交通流密度 (上述方法测得的为空间密度)常用测量交通流 的时间密度代替,并用车辆观测器实现了快速、 实时反映,具体内容建议参考相关的道路交通管 理与控制资料。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2)输入输出法 这种调查方法的前提是:假设车辆到达和离去
属于均匀分布;车辆排队现象存在于某一持续 时间的其中一段时间内:如果到达的车辆数大 于道路通行能力则开始排队。而当到达的车辆 数小于路段的通行能力时,则排队开始消散。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因此,在调查时,统计交通量的时间间隔取值越 小,瓶颈路段的长度取值越短,调查精度才能越 高。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下表为某瓶颈路段进行延误调查时,输入输出法 的调查结果。已知该路段通行能力为360辆/h。
( 1)分析车辆延误的情况;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第6章 延误
交通工程学
一、基本概念
1.延误:是指行驶在路段上的车辆由于受到道 路环境、交通管理与控制及其他车辆的干扰等 因素的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2.延误的分类:
(1)停车延误:是一辆车通过道路设施的某一部分所用的 全部停车时间。 (2)行程时间延误:是一辆车通过道路设施的某一部分所 用的实际时间与无延误时间的差值。它包括停车延误和慢 行延误。 (3)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 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 (4)运行延误: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 的延误。 (5)排队延误:车辆排队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驶过 排队路段的时间(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二) 交通流密度调查的方法 交通密度调查主要有出入量法和摄影法,后 者又分为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和航空摄 影观测法。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1.出入量法 出入量法是一种通过观测调查,获得道路上两
断面之间无出入交通的路段内现有车辆数,从而 计算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 1)出入量法基本原理
在道路上选择 A、B两点间路段为观测路段, 如图所示,车流从A点驶向B点。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假设:在观测开始时刻( t= t0),观测区间AB内初 始车辆数为 t时刻内从A处驶入的车辆数为 从B处驶出的车辆数为 则t时刻AB路内存在的车辆数
则,时刻AB区间内的交通密度为: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学
二、 交通延误调查
1、延误是反映交通流运行效率的指标。 2、延误调查的目的:
为了确定产生延误的地点、类型和大小,评价道 路上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在交通阻塞路段找出延误 的原因,为制定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方案、减少延 误提供依据。 3、延误调查的意义:
通过延误调查可以直接得到车辆行程时间和损失 时间的准确数据,这对于评价道路交通设施的服务 质量、进行道路交通项目的工程经济分析以及研究 交通拥挤程聊度城等大方学面汽都车具与交有通十工分程重学要院的意义。
交通工程学
本节将重点介绍路段行车延误和交叉口延误的调查 方法。 1.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1)跟车法
跟车法是指观测人员乘坐测试车沿着待测路段行 驶,观测并记录有关行车延误数据的方法。
方法:当测试车通过调查路段起点时,观测员启 动第一只秒表,记录沿途经过各控制点的时间;当 车辆停止或被迫缓行时,观测员启动第二块秒表, 量测每次延误持续时间,记录员将此延误持续时间 连同延误地点、延误原因等记录下来。
交通工程学
(2)出入量法的分类:试验车法和车牌照法
试验车跟随车流运行,在观测开始时刻( t= t0)从A驶向B,到达B的时刻为 t1。从 t0到 t1时 刻,通过B处的车辆数为qB。如果试验车在行驶 期间没有超越其他车辆,也没有被其他车辆超越, 则 qB就是 t0时刻AB路段内初始车辆数;如果试 验车在行驶期间存在超车a和被超车b的现象,则 观测时刻( t= t0)AB路段内的初始车辆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